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十四 世界现代政治文明专题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十四世界现代政治文明专题训练(含解
析)新人教版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山东临沂一模)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
”为此,他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的任务是( )
A.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没收垄断资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选举产生苏维埃政府,行使人民民主权利
解析列宁在“四月提纲”里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的主张,因此A项错误,选B项。
答案 B
2.(2013·山东潍坊期末)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样式被称为现代化模式。
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D.十月革命的胜利
解析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实现了现代化,D项正确,A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不是从“模式”上突破;B项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终失败,排除;C项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答案 D
3.(2013·广东文综)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由材料中的“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该措施属于军事措施,故排除A、B两项;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发起的,故排除C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发
起并组织的,故选D项。
答案 D
4.(2013·皖中名校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相继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
其共同背景是( )
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B.不结盟运动迅速展开
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D.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
解析题干中的四个事件都是美苏“冷战”中的重大事件,其共同背景是美苏“冷战”对峙格局。
答案 C
5.(2013·安徽马鞍山模拟)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据材料可知,此国际组织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D.不结盟运动
解析材料体现了该组织奉行非集团化,不结盟政策,因此该国际组织是不结盟运动,故选D项。
答案 D
6.(2013·湖南检测)某同学在对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其寻找的下列论据中无法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没有中国的声音是极不正常的”
B.法国——“在欧洲事务安排上,我们无法保证都有美国人的位子”
C.非洲——“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享有与大国平等的地位”
D.日本——“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日渐走向联合的欧洲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经济强大的日本对自身的国际地位产生了不满。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一种目标和追求,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无法取得与大国平等的地位的。
故正确选项是C。
答案 C
7.(2013·安徽安庆模拟)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
但在
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
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 )
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
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
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
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
解析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是欧洲甚至是世界霸主,但二战后实力下降,英国大力鼓动欧洲联合,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加入欧共体,材料中“with”和“of”的区别反映了英国对大国地位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C
8.(2013·江西七校联考)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其推行霸权主义服务
B.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冷战”的威胁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D.“冷战”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C两项说的都是欧洲国家的目的,而不是美国的意图,应排除;“冷战”只是促使欧洲联合的一个客观因素而不是必备条件,应排除。
美国支持欧洲联合是从其自身的利益考虑的,A项正确。
答案 A
9.(2013·山东潍坊期末)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
属于“冷战”的“化石”的是( )
A.北约B.华约
C.欧盟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冷战’的‘化石’”即“冷战”后仍然存在的“冷战”产物,C、D两项与“冷战”无关;B项在苏联解体之前已经解散,A项为“冷战”的产物并一直延续至今,选A项。
答案 A
10.(2013·辽宁五校联考)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写道:“在20世纪的最后10
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这里的“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C.当前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
D.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的最后10年”,A 项说法错误;第三世界开始崛起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B项;当今世界局势的特点是总体上和平,局部动荡,排除C项。
答案为D。
答案 D
11.(2013·石家庄联考)“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将要给这个世界定性的与其说是美国的衰落,不如说是其他国家的崛起。
”材料中所说的“后美国时代”的实质是( )
A.美国已趋向全面衰落
B.和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C.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
D.美国失去了单极霸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格局。
材料中的“其他国家的崛起”,说明世界其他力量的兴起,这体现了“后美国时代”的多极化特点。
A、D两项叙述错误,美国既没有建立起单极世界霸权,也没有全面衰落;B项不能完全反映材料的主题。
故答案是C。
答案 C
12.(2013·潍坊模拟)两极格局瓦解后,原有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世界局势多了一种不确定性。
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因素有( )
①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④欧盟的力量日益增强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冷战”结束后,世界一方面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另一方面总体局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也存在局部的动荡。
日本不是世界政治大国,故排除①。
答案为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30分,第14题10分,共40分)
13.(2013·河南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曾说: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
——《在工人合作社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20世纪初,俄国工业实力已居世界第五位,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但人均国民收入只有美国的1/7,英国和法国的1/5。
工人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工资相当于美国的1/3。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材料三1913年,在5%拥有500名以上工人的大企业中,集中了全国大约54%的工人。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比资产阶级政党出现得早,而在欧美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比资产阶级政党出现晚得多。
——摘编自江流《苏联演变历史的思考》材料四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送命,死得毫无意义。
”
列宁曾说: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伟大的世界运动”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列宁为什么说“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
(3)俄国的这条“奇怪的道路”,在1917年11月到1920年底又是如何走下去的?有何作用?
(4)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针对俄国走的这条“奇怪的道路”,一些人对其否定的态度又甚嚣尘上,认为十月革命是少数职业革命家精心策划的政变。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驳斥这一错误观点。
答案(1)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
(2)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应首先发生在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无产阶级占少数,同时俄国资本主义相对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从客观上看,俄国不完全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却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新的国家政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实行土地改革,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镇压反革命叛乱,粉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任答三点即可)
作用:为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正确观点:十月革命是发生在比较落后的国家的一场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具有历史必然性。
理由:20世纪初,俄国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经济上,俄国已经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为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上,无产阶级集中,组织性强,战斗力强;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已经开始传播;组织上,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客观上,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激化了矛盾。
14.(2013·唐山统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单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东欧的某些国家。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基辛格的“多权力中心论”。
(要求:对该论断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目前,世界政治格局是多权力中心,且越来越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从军事上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美俄两极,因为他们拥有经过裁减后的绝大部分核武器和世界军力的一半以上。
从政治上看,存在着美、俄、欧、日、中五个权力中心。
从经济上看,存在着美、日、欧三个中心,还可能出现某些新型工业化国家与地区。
总之,当今世界没有一个绝对的超级大国,世界正朝着多个权力中心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