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蛉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蛉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
析
目的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76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米非司酮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血β-HCG水平和包块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37/38)与对照组92.11%(35/38)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其血β-HCG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以及包块消失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
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现明显性不良反应。
结论临床上,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其治疗效果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效果相当,但联合用药治疗则使得患者住院时间以及血β-HCG降到正常水平时间等要短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
标签:甲氨蝶呤;异位妊娠;米非司酮
临床上,异位妊娠主要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种植的妊娠,常见的主要为输卵管妊娠[1]。
近年来,患者的发病几率在不断上升,同时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采用药物治疗,则能够有效地避免手术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此次我院对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取得显著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和治疗的76例异位妊娠患者,时间:2012年8月~2013年12月。
采用B超进行检查,其中包块直径在1.4~5.6cm,平均為(3.7±0.4)cm。
临床症状: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胀痛、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等。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38例。
对照组:年龄在22~42岁,平均为(29.0±1.0)岁。
停经时间在31~56d,平均为(47.0±0.5)d;孕次在1~3次,产次在0~3次。
研究组:年龄在21~40岁,平均为(29.5±1.5)岁。
停经时间在32~57d,平均为(46.5±1.5)d;孕次在1~3次,产次在0~3次。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包块直径以及孕次等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澳大利亚Pfizer (Perth) Pty Limited,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90207,规格:20ml:0.5g)50mg/m2进行单次肌肉注射。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48,25mg/片)治疗,3次/d,连续使用2d。
在治疗1w之后,如果患者的血β-HCG水平下降90.0%,不存在腹腔出血情况;阴道出血和腹痛症状完全效果。
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血β-HCG水平没有出现下降或者出现升高;采用B超检查,包块没有缩小或者增大,同时存在腹腔内出血情
况;腹痛等症状加重。
1.4观察指标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β-HCG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5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有效率采用(%)表示。
采用χ2或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37/38)与对照组92.11%(35/38)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症状情况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其血β-HCG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以及包块消失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研究组:转氨酶升高患者为1例、胃肠道轻度不适患者为1例;对照组:转氨酶升高患者为1例、胃肠道轻度不适患者为1例、口腔炎患者为1例;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肝肾损害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异位妊娠主要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种植的妊娠[2]。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几率不断增加,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度敏感的放射免疫测定β-HCG和B超声的应用,使得异位妊娠在没有发生严重出血之前就能够被诊断[3]。
大约有80.0%的异位妊娠患者在没有发生破裂之前就能够得到确诊,进而为早期非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条件[4]。
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开腹和腹腔镜手术,但是,采用手术治疗则会对患者的输卵管造成损伤,进而使得患者的生育能力下降。
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其主要是作用于滋养细胞,对其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抑制,促进妊娠物的吸收。
此外,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避免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发生盆腔粘连情况,使得患者生育率得到增加。
甲氨蝶呤(MTX)是一种叶酸拮抗剂,其能够有效地抑制四氢叶酸的生产[5]。
进而对DNA的合成产生干扰,使得滋养细胞的分裂受到阻碍,最终胚胎发育停止。
在对患者输卵管注射MTX之后,其的上皮细胞会出现退行性变[6]。
MTX 能够迅速杀死胚胎,并且不良反应少,对后续妊娠不会产生影响,此外,不会增加患者日后的妊娠流产以及畸胎率,其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米非司酮是孕酮受体(PR)水平的抗孕激素[7]。
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结合后,其能够有效地阻断靶器官水平孕酮,具有很好的抗着床和抗黄体以及抗排卵等效果,同时对孕卵的运行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米非司酮能够使得蜕膜组织中的孕激素受体含量出现下降,而雌激素受体(ER)出现升高,进而PR和ER的平衡发
生改变,使得孕酮失去其生理活性,同时子宫内膜的蜕膜化也不能正常维持,导致胚胎停止进一步发育。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37/38)与对照组92.11%(35/38)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其血β-HCG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以及包块消失时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
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现明显性不良反应。
说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联合用药则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加速患者血β-HCG 降到正常水平。
同时不会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总之,在临床上,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在实际临床操作中,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实际情况来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
然而对于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的患者,则需采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裴海英,张大微,吴钦兰,等.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02):168-172.
[2]汪玉芳.甲氨蝶呤和复方米非司酮联用治疗异位妊娠的观察[J].生殖与避孕,2012,32(08):573-575.
[3]葛翠华,陆启如,郭袁梅.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49-4950.
[4]张艳环.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01):12-13.
[5]吴熊军.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05):814-816.
[6]周洁如,王育.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MTX与腹腔镜下联合MTX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72-2974.
[7]李景会,刘聪慧,夏凤艳.3种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1):2044-2046,2048.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