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培优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 ;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
B .一个Y 和W 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
C .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也发生了改变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2.在点燃条件下,A 和B 反应生成C 和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
B .生成
C 和
D 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图中共有4种分子
D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
3.刚刚过去的9月27日,我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 、B 卫星。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燃料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其燃烧的反应为2822422C H N +2N O 2CO 3N 4X ↑+↑+点燃
,其中X 的化学式为
A .NH 3
B .N 2O
C .H 2O
D .C 2H 4
4.用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 2和B 2的分子,A 2和B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
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 ,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反应过程中,A 2和
B 2分子保持不变 B .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C .参加反应的A 2与B 2分子数之比为3:1
D .物质X 含4种元素
5.在一密闭容器内有M 、N 、P 、Q 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51 9 3 17
反应后质量/g 23 3 x
51
A .x 的值是5
B .Q 可能是单质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M 与N 的质量变化比为14∶3
6.常用燃烧法测定某些物质的组成,现取2.3g 某物质R 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24.4gCO 和22.7gH O 。

对该物质R 的组成和结构有下列推断:
①一定含C 、H 元素
②可能含氧元素 ③一定含氧元素
④每个分子中H 、O 的原子个数比为6:1 ⑤每个分子中C 、H 的原子个数比为4:1
⑥每个分子中C 、H 的原子个数比为1:3
⑦该物质中C 、O 、H 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③④⑤⑦
D .①③⑥⑦
7.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
B .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D .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C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9.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5gA 和5gB 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一定能生成10g
C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分子数目一定不变
D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10.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B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 .蜡烛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所以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C 元素和H 元素 11.从化学方程式2222H +O 2H O 点燃
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物是H 2和O 2,生成物是H 2O
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
D .该反应中H 2、O 2、H 2O 的质量比为2:32:18
二、填空题
12.化学是开启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1)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月球中含有丰富氦-3原子(其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

(2)在航天飞机和火箭上用到了稀罕的钪钛合金。

钪(Sc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钪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写出钪离子符号__________。

②图2所表示的四种粒子中,与钪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

(填标号) (3)已知偏硅酸的化学式为H 2SiO 3,则偏硅酸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由CO 2高效催化转化为甲醇(CH 3OH )的新技术。

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请推断出物质丁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甲→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③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2
222CH OH+3O 2CO +H O 点燃
,类比甲醇的
燃烧,写出乙醇(C 2H 5OH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3.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观察如图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微粒A 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②如图微粒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

(2)2019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150周年,被确定为“世界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第1周期 H
He
第2周期 Li Be B C N O F Ne
第3周期
Na Mg Al Si P S Cl Ar
①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

②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③周期表中硫元素的有关信息为
,其中“32.06”是指硫的_______。

④氟和氯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

(3)道尔顿原子学说的部分观点如下:
①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②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完全相同
现代科学证实以上观点均不准确,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简要说明:_______。

(4)有人提出:你吸入的空气中的某个氧原子可能自于若干年前恐龙的身体。

能支撑此说法的观点是____(填字母)。

A 分子聚集形成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
C 原子内部结构复杂,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1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

请回答:
(1)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2)若C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

15.新冠肆虐期间,消毒液一度紧缺,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用物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制取乙醇的流程如下:
(1)步骤②是乙烯和物质B以分子个数比为1:1发生化合反应,则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喷洒酒精消毒要避开热源和明火,写出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4)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

(5)在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_______。

17.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两幅图片展示的均为混合物
B 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D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2
(2)根据该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_____;(3)针对空气污染情况,请提出一条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_____。

18.将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化学反应前后四种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A B C D
反应前/g4161014
反应后/g x20089
(1)表中x的值为______。

(2)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19.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包括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回答下列问题:
(1)康康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静置一会儿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了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

(2)康康想检验硬水和软水,他选用的试剂是_____,接着他用_____的方法使硬水得到了软化。

(3)如图所示,康康进行电解水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请你帮他检验b试管中的气体_____。

(4)镁、锌、铁各65g,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_____。

(5)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①KMnO4②KC1O3③H2O2④H2O,完全分解后所制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填序号)。

三、解答题
20.试写出下列描述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_____
(2)加热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混合固体制氧气_____
21.下图是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插有一根上端系有一小气球、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的玻璃管。

(1)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 g,则右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
________g。

(2)引燃白磷,气球胀大,待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后,又看到气球变瘪,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玻璃管上方系一气球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如下图所示,瓶口贴紧水面),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则进入瓶中的水约占锥形瓶的容积的______。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22.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会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_____色固体。

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可知,该过程中镁条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内能和_____能,说明化学变化同时伴随
能量的变化,且能量变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2)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理论上m2与m1之差表示___的质量。

(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____;若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应将该实验改在_____的环境中进行。

23.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2)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_____。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常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______。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是将混合气通入_______溶液中。

(3)请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下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______(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
24.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2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A、B、C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设计并进行实验]:A 设计的实验装和选用药品如A 所示,B 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 所示,C 设计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如C 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提示:A 、B 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 的实验:44Fe+CuSO FeSO Cu =+
B 的实验:2322Na CO 2HCl 2NaCl+H O+CO +=↑
[实验结论]:A 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B 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小于反应物总质量; C 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大于反应物总质量;
(1)你认为________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________. (2)造成其它错误结论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由此实验你得到的一点启示(或实验注意事项)在有气体参与反应时,实验装置需做哪些改进: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5.D 6.B 7.B 8.D
9.D
10.D
11.D
二、填空题
12.4496B
13.得CEB14相对原子质量最外层电子数相等①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或②物质不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或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氢元
14.氧气14:27
15.14:9
16.2Mg+O22MgOC+O2CO22H2+O22H2O3Fe+2O2Fe3O4C+CO22CO
17.A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分解
19.吸附色素和异味肥皂水煮沸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镁
④③②①【分析】本题考查水的相关概念和计算
三、解答题
20.
21.
22.
23.
24.
25.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4NH +6NO 5N +6H O 催化剂。

A 、由图可知,Z 是由X 和Y 反应生成的,不符合题意;
B 、1个氨分子中含7+3=10个电子,1个水分子含8+2=10个电子,符合题意;
C 、在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C
解析:C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出化学方程式,该微观示意图的反应物是NH 3和O 2,生成物是N 2和H 2O ,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
4NH 3+3O 2点燃2N 2+6H 2O ;
A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中只有水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B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C(N 2)和D(H 2O)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选项说法错误;
C 、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图中共有4种分子,选项说法正确;
D 、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点睛】
本题为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图示得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C
解析: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C 、H 、N 、O 的个数分别是2、8、6、8,反应后已知的两种物质中C 、H 、N 、O 的个数分别是2、0、6、4,所以4X 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X 的化学式为H 2O 。

故选C 。

4.C
解析:C
A 、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反应过程中A 2和
B 2分子发生了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保持不变,故A 项错误;
B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无法确定A 2和B 2物质由哪种元素组成,故B 项错误;
C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参加反应的A 2与B 2分子数之比为3:1,故C 项正确;
D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物质X 含有A 、B 两种元素,故D 项错误;
故选C 。

5.D
解析:D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的物质的总质量,故51g 9g 3g+17g 23g 3g g+51g x ++=++,故 x =3,A 错误;
B 、M 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N 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P 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Q 物质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故该反应是由M 和N 生成Q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Q 中含有M 和N 中的所有元素,故Q 中含有多种元素,属于化合物,B 错误;
C 、M 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N 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P 物质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Q 物质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故该反应是由M 和N 生成Q ,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 错误;
D 、M 与N 的质量变化比为(51g-23g ):(9g-3g )=14:3,D 正确;
故选D 。

6.B
解析:B
①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氢元素来自于R ,因此R 一定含C 、H 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反应的氧气质量:4.4g 2.7g 2.3g 4.8g +-=,R 中碳元素质量:124.4g 1.2g 44⨯
=,氢元素质量:22.7g 0.3g 18
⨯=,氧元素质量:2.3g 1.2g 0.3g 0.8g --=,因此R 一定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R ③一定含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每个分子中H 、O 的原子个数比为:0.3g 1:0.8g 616
=:1,该选项说法正确; ⑤每个分子中C 、H 的原子个数比为:1.2g 12:0.3g 11=: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⑥每个分子中C 、H 的原子个数比为1:3,该选项说法正确;
⑦该物质中C 、O 、H 的元素质量比为:1.2g :0.8g :0.3g 12=:8: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

7.B
解析:B
A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氨气分子,氨气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是1:3,故说法正确;
B 、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
245O 46H O NH NO ++一定条件,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丁的分子个数比为5:6,故说
法错误; C 、丙是一氧化氮,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30,故说法正确;
D 、两种生成物均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B 。

8.D
解析:D
【分析】
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A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C 、质子、电子也带电;不符合题意;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注意选项描述的细节。

9.D
解析:D
A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B 、5gA 和5gB 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不一定能生成10g
C ,可能会有物质剩余,不符合题意;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D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 、H 、O ,故蜡烛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

10.D
解析:D
A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例如Ne 和H 2O 的质子数均为10,但不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A 错误;
B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如中子也是不
带电的,B 错误;
C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因为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 错误;
D 、蜡烛燃烧是和氧气反应生成CO 2和H 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中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C 元素和H 元素,D 正确;
故选D 。

11.D
解析:D
A 、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 、方程式等号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故反应物是H 2和O 2,生成物是H 2O ,正确;
C 、从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正确;
D 、该反应中H 2、O 2、H 2O 的质量比为(2×2):32:(18×2)=1:8:9,错误;
故选D 。

二、填空题
12.4496B
解析:44.96 3+Sc B 3CaSiO 23Na CO 2CO 、2H O
2232CO +3H CH OH+H O 催化剂 25222C H OH+3O 2CO +3H O 点燃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氦-3 原子(其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核外电子数为2;
(2)①周期表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可知钪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钪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钪离子,符号为3+Sc 。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与钪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 ,因为它们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已知偏硅酸的化学式为H 2SiO 3,偏硅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则偏硅酸钙的化学式为3CaSiO ,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碳酸钠的化学式为23Na CO 。

(4)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232CO +3H CH OH+H O 催化剂;
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甲→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2CO 、2H O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O +3H CH OH+H O 催化剂。

③乙醇(C 2H 5OH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222C H OH+3O 2CO +3H O 点燃。

13.得CEB14相对原子质量最外层电子数相等①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或②物质不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或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氢元
解析:得 CE B 14 相对原子质量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①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或②物质不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或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质量不相等。

B
(1)①微粒A 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②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E ,是因为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 ,即氦气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2)①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

②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③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其中“32.06”是指硫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氟和氯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现代科学证实以上观点均不准确,是因为①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或②物质不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或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质量不相等。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因此:你吸入的空气中的某个氧原子可能自于若干年前恐龙的身体。

14.氧气14:27
解析:氧气 3224NH +5O 4NO+6H O Δ催化剂 14:27
(1)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氧气和氨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的反应;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名称是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4NH +5O 4NO+6H O Δ催化剂 ;
(2)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若C 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4NH +3O 2N +6H O Δ催化剂,则生成物氮气C 和水D 的质量比为
(2×28):(6×18)=14:27
15.14:9
解析:14:9 26222C H O+3O 2CO +3H O 点燃
(1)步骤②是乙烯和物质B 以分子个数比为1:1发生化合反应,即C 2H 4+B=C 2H 6O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B 的化学式为H 2O ,则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比为28:18=14:9。

(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6222C H O+3O 2CO +3H O 点燃。

16.2Mg+O22MgOC+O2CO22H2+O22H2O3Fe+2O2Fe3O4C+CO22CO
解析:2Mg+O 2点燃2MgO C+O 2点燃CO 2 2H 2+O 2点燃2H 2O 3Fe+2O 2点燃Fe 3O 4 C+CO 2高温2CO
(1)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故填:2Mg+O 2点燃2MgO 。

(2)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填:C+O 2点燃CO 2。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故填:2H 2+O 2点燃2H 2O 。

(4)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3Fe+2O 2点燃Fe 3O 4。

(5)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故填:C+CO 2高温2CO 。

17.A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A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NO+2CO N +2CO 催化剂。

(1)A 、由图可知,两幅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