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业达标训练:7.24开创外交新局面(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达标训练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选择题
1.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
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这句话最能说明( ) A.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力量壮大
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无力阻挡中国加入联合国
解析:选A。
材料提到了“1971年”,这一年的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这次胜利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胜利。
毛泽东的话点明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关键,中国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代表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2、照片记录了历史的瞬间。
如图记录的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
A.与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首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C.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解析:选C。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中“70年代”不符,故A 项错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与材料中“70年代”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China”表明是国际会议,乔冠华著名的开怀大笑发生在第26届联大上,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中“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相符,故C项正确;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与材料中场景不符,故D项错误。
3、“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
D.“从后门接纳中国的人”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
解析:选B。
题干中“从前门进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合法程序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后门接纳”是指保留台湾“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即两个代表权方案,实际上是制造“两个中国”,故B项正确。
4、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
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一声明表明( )
A.美国承认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交往的大门已打开
D.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解析:选B。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之前中国已经重返联合国、中美交往的大门已打开,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是和《中美建交公报》相关的,而《中美联合公报》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20世纪70年代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或提升外交关系。
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中日建交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解析:选B。
依据所学,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中美关系的改善,使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故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或提升外交关系。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及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大,中日建交本身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的结果,改革开放是推动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
6、“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
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
”其主要原因是( )
A.中美两国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B.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解析:选B。
依据所学可知,A是尼克松访华后,故排除;“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表明美国已经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从而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故B符合题意;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大会及其一切机构的合法权利的决议,表明美国长期推行的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故排除C、D。
7、下图的情景被称作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导致二人“握手”的原因包括( )
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中苏关系恶化③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20世纪70年代,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的国际地位不
断提高,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日益破产,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为了其全球战略的需要,美国急于同中国改善关系。
与此同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中国也需要同美国改善关系。
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正确。
答案:D
8、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当时有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则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下列对“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这一说法的理解,有误的是( )
A.结束了中美之间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B.直接推动了中日两国间关系的改善
C.促成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选D。
“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是指结束了中美之间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尼克松访华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改善,促成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9、据美国解禁的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美国的恼怒主要是由于田中角荣访华(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打破了美国在外交上对日本的控制
C.阻挠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D.是对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公然否定
解析:选B 日本首相访华,冲破了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是日本在外交上要求独立自主的重要表现。
10、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联合声明》发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 这道题可用排除法解答,③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凡是含有③的选项都是错误的。
11、从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A.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极为困难
C.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D.应该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解析:选 D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因此从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应该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答案:D
12、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解析:选B。
上海合作组织与联合国无关,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既有像俄罗斯、中国这样的大国,也有一些小国家,它的成立开创了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故B项正确;上合组织成员国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俄)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材料二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
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
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请完成:
(1)据材料一、材料二,中国与苏联、俄罗斯的关系有何明显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苏联、俄罗斯建立这种外交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把矛头指向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不针对第三国”。
试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1)关系:材料一表明中苏之间是同盟关系;材料二表明中俄之间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出发点:结成同盟是为了防范帝国主义的侵略,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创造条件;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为了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为改革开放赢得稳定的社会环境。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社会主义;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11月2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
中国开始了恢复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在1951年11月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
在以后的九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材料三: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
请完成: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中“中国侵略朝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点”,对此应如何理解?
解析: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中美关系。
第(1)问可结合材料中的“驱蒋纳我”的立场等信息进行思考;第(2)问应结合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进行分析;第(3)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提出驱逐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要求,“驱蒋”与“纳我”同时进行。
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国家以不承认中国为理由,拒绝讨论新中国的提案。
(2)“中国侵略朝鲜”是美国对中国的污蔑,抗美援朝是为了打击
美国对朝鲜的侵略并保家卫国。
(3)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等国家的阻挠和“两个中国”计划的破产;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日益壮大,已经不是少数西方国家一统天下的时代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动摇。
因此,中国的胜利是“历史的转折点”。
中日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年后(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
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
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
——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材料二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
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此《终战决议》。
解析:第(1)问,主要从中日双方和国际局势等角度分析积极影响。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业达标训练:7.24开创外交新局面(解析版)
第(2)问,时至今日日本政府和部分极端右翼政客在二战侵略问题上仍没有真正反思,再联系材料中措辞即可作答。
答案:(1)缓和了中日关系和远东地区的紧张局面;日本的国家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建交,中国的外交局面进一步打开,国际影响扩大,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评析:决议中没有“谢罪”“道歉”等字样,说明其没有认罪的诚意。
决议中使用“这类行为”和“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否认对外侵略的历史,表明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对历史进行歪曲和辩解;这种态度不利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深深伤害了中国及其他亚洲受害国家人民的感情。
(言之有理即可)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