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经营环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茅台酒厂经营环境分析
一、企业经营环境概述
企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又离异与企业之外的社会系统,是企业外部各种影响因素的总称,也称企业外部环境。
按照标准的不同,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分类也比较多样,从客观属性来看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
本文将按照这一分类标准依次对贵州茅台酒厂进行企业经营分析。
二、贵州茅台酒厂的自然环境分析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总部位于贵州省北部风光旖旎的赤水河畔的茅台镇,地处东经106°22′,北纬27°51′,海拔423米,现占地面积220万平方米。
企业依据保密配方生产,水、粮食等企业生产所需的自然资源供应充足,按照计算公式123
()n D H D D F D =-⨯-,可知H 约等于0,因此可认为自然资源对贵州茅台酒厂的经营的影响不大。
虽然粮食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可能会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只要没有遇到前所未有的全国范围内的缺粮现象,茅台酒厂就不会存在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但鉴于产地水资源的欠缺,贵州茅台酒厂的原材料之一水资源可能面临供应不足的问题,但由于交通设施的迅速发展,茅台镇的水资源问题已经得到一部分解决,特殊时期可通过外部运水来解决。
另外企业虽然地处贵州省茅台镇,交通远没有大城市便利,但由于茅台酒厂的产量有限,对交通的依赖不算大,因此当地现有的公路交通已足够满足酒厂的需求。
三、贵州茅台酒厂的社会环境分析
由于贵州茅台酒的特殊历史渊源,一直以来酒厂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治环境良好,企业的品牌价值极高,在中国高端酒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居民认可度高,企业对产品的价格拥有较大的控制权。
企业社会环境的有利点在与当前中国政治稳定,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对高端酒的购买能力也日益增加,企业品牌的不可替代性,使得其他企业无法涉足,进而企业的利润率而已得到保证。
企业社会环境的不利点在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日益意识到过量饮酒的危害,白酒产业处于衰退期,在整个行业衰退的背景下,茅台酒厂可能受到波及。
四、贵州茅台酒厂的市场环境分析
(一)2011年企业经营情况概述
2011年,是公司"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茅台国营六十周年。
这一年,公司董事会紧紧围绕战略目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坚守质量,巩固市场,追求卓越,公司呈现出了"发展加速,效益显著,环境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2011年,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基酒39,532.62吨,同比增长21.22%;实现营业收入1,840,235.52万元,同比增长58.19%;营业利润1,233,616.44万元,同比增长72.27%;实现净利润876,314.59万元,同比增长73.49%。
(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分析
(1)中国白酒市场,特别是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随着国内各大白酒企业纷纷推出高档白酒产品并加大推广力度,以及政策面对高档白酒的影响,高档白酒市场的竞争将可能会更加激烈。
针对当前的激烈竞争,公司可坚持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坚持"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观,确保茅台酒卓越品质,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坚持以市场和顾客为中心,深度践行"八个营销",努力夯实市场基础,不断改进,创新市场营销工作,通过公司独特的营销手段来应对市场风险,稳步提升茅台酒及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
(2)假冒侵权现象依然存在。
受高额利润的驱使,假冒侵权行为屡禁不止,且有向专业化,智能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影响了公司形象和产品形象。
公司一方面不断引进先进防伪技术,如通过建设茅台酒流通追溯体系,进一步提升系列产品的防伪功能;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工商等执法部门的联合打假力度,增加打假队伍力量,打造一流的国酒知识产权保护卫士队伍。
(3)国酒酿造区及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茅台镇至习酒厂的赤水河沿岸聚集有大小酒厂500多家,这些酒厂规模小,管理差,乱排放,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存在危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此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对厂区生态环境的绿化,监控和保护力度,保护好茅台酒酿造核心区域内的微生物环境,呼吁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赤水河中上游流域生态保护控制区,建立西南三省(川,滇,黔)的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对话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污染苗头和事件。
(4)茅台酒及系列产品所需原料的需求保障压力大。
按公司"十二五"战略规划,公司对有机原料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加上仁怀及遵义地区其他酒业呈膨胀式发展也加大了对原料的需求量,使公司所需有机原料的需求保障压力增大。
为此,公司进一步拓展赤水河中上游沿岸有机原料基地的建设,保障公司发展所需有机原料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