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诗选读)教师用书:第3单元 8 柳永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柳永词二首
“白衣卿相”柳永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谁能够想象,正值意气风发时,却被“且去填词”压抑。
当你拿着“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牙牌出入青楼时,你的心,又有谁看见了?于是不甘寂寞的心,蒙上厚厚的纱,浅浅地吟唱。
然后任后人一次次地误读,最后凝结为婉约的雕像。
这就是你,柳三变!
一步踏尽一树白,一桥轻雨一伞开,一梦黄粱一壶酒,一身白衣一生裁。
你是那个名流如晏殊亦不愿接见的落魄狂生。
你是柳七,穿梭烟柳巷陌,留得繁花满襟,不掩萧瑟的柳七。
“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古时女子如是说。
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
就连那些淡漠人世如尘的女子们,纷纷为你一词一句而欢欣不已。
你真正走进了民间,成为了宋代的第一个专业词人。
这就是你,柳七!
凡有井水的地方/都能映照出你词的清辉/你注定一生要与词结缘/自从你的精雕细刻/你的词便成为一种风行/你莺莺燕燕风风雨雨的人生/不就是你用心血和才情铺叙的/慢词长调吗?
这就是你,柳永!
柳永啊!你应写一首词感谢宋仁宗,是他的御笔一挥,使你成为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
你与生俱来的乐感和诗才,才有了更为广阔的飞翔空间;乐坊青楼酒馆驿站,都成了你酿词的地方。
你正是市井红尘中闪亮的诗眼,那耀眼的光芒啊,一直照彻千年!
柳永有较大的独创和较高的成就,对词的发展,起了
他是第一个大量制作长调慢词的词人,他把传统抒情和
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段与长调慢词结合了起来,语言进一步通俗
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配乐歌唱,
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用来配音
乐的。
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也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
牌,其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声律等都各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
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
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写上一段小序。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0字以上)。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慢词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词谱》卷十言“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
“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柳永是中国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凄.切()骤.雨()凝噎.()
暮霭.() 参差
..()() 堤.沙()
天堑.() 珠玑.() 罗绮.()
豪奢.() 叠·() 羌.管()
【答案】qīzhòu yēǎi cēn cīdīqiàn jīqǐshēyǎn qiānɡ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
(1)经年:
(2)风情:
(3)参差:
(4)图将:
【答案】(1)年复一年。
(2)情意。
(3)将近,大约。
(4)把……绘成画轴。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骤雨初歇。
(2)都门帐饮无绪,__________、__________。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5)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
(6)此去经年,__________。
________,更与何人说?
(7)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自古繁华。
(8)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重湖叠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2)留恋处兰舟催发(3)暮霭沉沉楚天阔(4)多情自古伤离别(5)杨柳岸晓风残月(6)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7)东南形胜三吴都会(8)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9)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雨霖铃》(寒蝉凄切)
【背景资料】
这首词是柳永离开汴京时与恋人话别之作。
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京城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又觉得痛苦万分。
这首词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整体感知】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恋人间难以割舍的离情。
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片是写词人想象离别后更孤独冷落的凄凉之情。
【重难突破】
1.《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答案】
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三句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别后情景的写法,所以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这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
“念”字表明是设想别后的光景。
“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
“去去”二字连用,更显示出低沉的情调,使人倍感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烟波”是波面像轻烟笼罩着,和“金波”相反,是愁人的景象。
“暮霭”是傍晚的云气。
“沉沉”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
从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所以说“楚天”。
“阔”写出天空的浩渺,给人以空落和渺茫感。
暮色沉沉,雾气茫茫,海天相接,水远路长。
景色是灰暗的,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三句写景抒情运用的是点染手法。
“念去去”是点,点明离别;其余两句是染,烘托离愁别绪。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
【答案】这一句是整篇的警策之语,运用了融情入景的写法。
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整个画面充满了一个凄清的气氛,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
为的是借酒浇愁,然而“愁更愁”,更何况是“酒醒”之后呢!试想,此时不过是柳永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头,而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4.这首词在写法上虚实相济,过渡巧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上片“念去去”二句,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
下片的开头“多情”二句,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更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我安慰之意;忽又转入现实,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顺理成章了。
【名句鉴赏】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鉴赏】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
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
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
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
“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鉴赏】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
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中秋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让读者越发感受到。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鉴赏】这两句是为人所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古今俊语”。
“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
自然地联系起来。
妙在词人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
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漂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望海潮》(东南形胜)
【背景资料】
《望海潮》作于景德初年。
当时柳永到处漂泊,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
他的老朋友孙何时任两浙转运使,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无法登门拜访。
柳永只好写了这首《望海潮》词,让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演唱。
孙何听到这首词后,将柳永请进门吃了一顿饭,但后来并没有提拔他。
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举荐自己。
传说金主完颜亮因受本词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
【整体感知】
《望海潮》一词用铺叙手法展现了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城镇的富庶与繁荣,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和赞颂之情。
【重难突破】
1.《望海潮》一词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答案】(1)从地理位置上看: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是形胜之地。
(2)从历史传统上看:是江南名城,自古以来便是繁华富庶之区。
(3)从自然景观上看:街巷河桥、钱塘江堤、西湖山色,美不胜收。
(4)从市井面貌上看:商业繁荣、民殷财阜。
(5)从百姓生活上看:人烟繁盛,市民殷富。
2.如何理解《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
【答案】这是用典型景物来表现杭州水色山光之美丽。
桂子,即桂花。
桂花与荷花本非一时花木,但作者为了写景、铺叙的需要,便打破了时序的界限,
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的不同时,一想到杭州风景便是岸上“三秋桂子”,水面“十里荷花”,使人如见如嗅,色香一片,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
3.《望海潮》这首词是干谒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词人目睹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后,产生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并加以详细、具体地描绘。
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但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名句鉴赏】
1.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鉴赏】“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花期更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三秋桂子”让人联想到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花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予世间有心人的。
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2.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鉴赏】这句是《望海潮》这首词的结束语。
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池名,这里代指朝廷。
“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的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好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衬托西湖之美。
一代词人:柳三变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
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用内心的悲伤书写着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
离别,是诗词吟诵的永恒主题。
古往今来,多少名句,因悲秋而吟,由离别而生。
但比之柳永此词,却难免黯然失色。
悲秋、寒夜,冷雨、残月,离泪、伤情。
一曲《雨霖铃》,绘尽秋之凄凉,情景交融,凄婉至深;离愁别绪,催人泪下。
一曲《雨霖铃》,诉尽惜别之苦,情真意切,淋漓尽致;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感动了多少人,占据了多少人的心扉。
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道破?请领略词坛妙手柳永的《雨霖铃》。
【应用角度】“离别”“送别”“离愁”“思念”“聚与散”“生活的无奈”“为感情喝彩”等。
黄子韬:我又不是人民币,不可能人人都喜欢
一提到黄子韬,大家就会想到他最近各种负面新闻缠身,还
有一浪高过一浪的可以媲美周杰的表情包在网上发酵。
黄子韬被
黑得体无完肤。
近日,黄子韬正面回应了种种质疑:“我又不是
人民币,不可能人人都喜欢。
”
黄子韬自出道以来,重大节点的新闻,都离不开他爸爸的身
影。
提起父亲的各种言论和过亿身家,黄子韬不愿多谈,他只说
父亲从小教育自己要成为一个奋斗者,“小时候我爸就教育我天道酬勤,我那时候不懂是什么意思,长大之后了解到:成功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努力。
”黄子韬参加了一档真人秀《闪亮的爸爸》,他表示自己体会到了做“父亲”的难处,“这是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的一个转变。
为人父母,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教育孩子呵护孩子引导孩子,我懂得了为人父母真是不易。
”
【媒评文摘】学无止境,需要继续磨练。
——新浪网
换你一眼的深望
——千年一梦会柳永
他,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一个羁旅天涯
的浪子,一个惊为天人的风流才子,一个温柔缱绻的情人。
——题记
一堤风月雾靡靡,水漪层层,枝袅清风舞。
柳烟里,丝
丝缠缠,拂水飘绵。
飞花漫漫,一白衫男子翩翩而来,衣袂
飘飘,双眸如潭,面似冠玉,清瘦憔悴间透着淡定的神逸。
你,柳三变,“白衣卿相”,身心俱伤,厌倦纷繁扰扰的官场,尽情纵游秦楼楚馆,酒座簪缨、歌筵竹丝。
你狂饮、听曲、笑谑,倚红偎翠,温香软玉,寂清买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曲终人散,青灯如豆,白衣落拓,你安静地填词,纷纷扬扬长短错落的字句穿越千年,静静照临人间……风中笑,雨中泪,烟花巷陌的真情,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沉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寂寥,醍醐一盏词千篇。
一觞为饮、一梦千年。
穿过茫茫风鬓雾鬟,撩开千年浩浩烟波,长堤伫立、淡荡晚风起。
你一眸淡然波湛,依旧凝愁水湄。
宛若闲云出岫,我轻轻走近你——“柳七”,你缓缓回身,不惊不语,含笑敛眉,幽幽和婉里,情坚决绝,流深水静。
逶迤清丽的武夷九曲水,是你弯弯的愁肠;杨花轻翻的陌上遗香,是你寂美的无奈。
从你如江南二八少女清婉的慢词里,我深谙“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的柔情;从你如清风过悲林高远沉郁的长调里,我谙尽“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的悲凉。
墨染深云,晚风淡淡,与你壶觞围坐,醽醁吹波,晕红映颊;藕花十丈,骀荡熏风,玉臂生凉为你柔倾荷露,纤手烹茶;柳丝弄碧,紫陌飞花,与你策马而行,佩环叮当,轻歌吹路。
你横笛斜倚,我舒袖翩舞,拈花笑语,笛声里,唇边吹开桃红梨白、姹紫嫣红;蘸一抹我眉梢的远黛,你款款填词浅酌,书尽雅态嫣姿、暮天斜阳;水意泱泱,凌波踏浪,我涉江而过,菡萏连波,为你采莲泛舟、眼波盈盈。
依依千年的梦景、千年的眷恋,宛如一幅迷离水墨画,在渺渺时光里渐次匀染洇开……
草色烟光,曲唱曲终,一抔黄土,把酒风流冢。
白衣落拓的你,终是携一只秃笔,归去在一片断鸿声里……放浪多年,身心俱伤,白衣破旧,疏狂落拓。
送你,东京半城缟素、一片哀声。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
那年,海棠花开。
千年空芜,千年柔肠,轻舞在你千古绝唱的长调慢词里,吟哦声声,牵系沉沉,只为换你一眼的深望。
斟一樽红泪清歌,攒眉千度、铺风展月。
今夜,为你书一纸素净清词,寂静无声,潸潸泪流……
【精要赏析】文章眉目传情,“换你一眼的深望”满含对词坛大家、风流才子柳永的仰慕之情。
在跨越千年的梦会中,作者张开想象的翅膀,还原了长堤、柳烟、飞花等场景,刻画了柳永“衣袂飘飘,双眸如潭,面似冠玉,清瘦憔悴间透着淡定的神逸”的形象。
文中引用柳永的词句,化用词中的意境,在真实的意境中梦会这位千古才子,更增添了真切之感和文化底蕴。
而第二人称的运用,读来自然流畅,好像和柳永面对面交流一样。
全文语言简洁,文化韵味十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柳永的无限仰慕和深切同情。
[基础巩固层次(A)]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参差.(cī)天堑.(qiàn)
叠·(yǎn) 绕.堤沙(rǎo)
B.罗绮.(qí) 羌.管(jiānɡ)
嬉.嬉(xī) 竞豪奢.(shē)
C.菱.歌(lénɡ) 凄.切(qī)
暮霭.(ǎi) 更那堪.(kān)
D.千骑.(jì) 钓叟.(sǒu)
珠玑.(jī) 留恋处.(chù)
【解析】A项,“绕”读rào;B项,“绮”读qǐ,“羌”读qiānɡ;C项,“菱”读línɡ。
【答案】 D
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绪:心绪
B.便纵.有千种风情纵:即使
C.羌管弄.晴弄:玩弄
D.异日图.将好景图:绘成图画
【解析】C项,“弄”应为“吹奏”义。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解析】C项,直接抒情。
A、B、D三项与“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都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答案】 C
4.对词《雨霖铃》中语句的解读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这一句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
“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
B.“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直抒胸臆之笔。
【解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答案】 C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嬉嬉钓叟莲娃。
【答案】(1)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2)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阅读提升层次(B)]
6.阅读《望海潮》,完成下列问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若把“怒涛卷霜雪”中的“卷”改为“堆”好不好?为什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3)“形胜”“繁华”四字在上片中起什么作用?“珠玑”“罗绮”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展现了杭州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答案】(1)不好。
“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浪翻滚、排山倒海的气势。
用“堆”则显得比较平淡呆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采菱的小舟上,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少女嬉戏采莲。
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总括之词,自“烟柳”之下,是从
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和繁华。
词人抓住“珠玑”“罗绮”两个细节展开描写,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把杭州市场的繁荣和市民的富庶反映了出来。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作用。
(2)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寄托了怎样的离别情绪?
【答案】(1)①蝉声凄切,景也萧瑟;日色渐晚,暮色阴沉;骤雨滂沱之后刚刚停止。
②这三句直接写出了分别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③清秋节令的“凄切”,鸣叫着的“寒蝉”,衬托着悲凉秋景,这就为整首词定下了悲怆的基调。
(2)词中主要描写了“寒蝉”“骤雨”“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景物,这些景物不仅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而且将作者仕途无望、人生前景暗淡的低沉伤感的凄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
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上片用“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有什么作用?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解析】(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阔大的景象。
残阳照楼,红花凋谢,绿叶枯萎,滚滚长江,无语东流。
这些景物自然触发起词人的离愁与伤感。
(2)词的下片用重字。
说自己,是有难收的“归思”;说“佳人”,是盼天边的“归舟”。
作者故意重复做强烈对照,“天际识归舟”加“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答案】(1)上片结句“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有三重作用:一是以江水无情对比游子的深情,二是以浩渺江水暗示游子悲愁之深度和厚度,三是为下片抒情做准备。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多少次看到天边驶回的帆船,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语言表达层次(C)]
9.请根据柳永的词句“烟柳画桥”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60字。
【解析】本题考查了扩展语句中的“拓展话题型”,这种形式旨在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能力,其形式是给定一个话题形式,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结合现实中客观自然景象,去拓展话题,要想象合理,语言生动,注意字数限制。
要抓住“烟柳”和“画桥”两景去扩展丰富、加以描写。
【答案】春三月,江南草长莺飞。
西湖边白堤上的柳叶渐密,远远望去如一层绿烟。
远处断桥掩映在柳影中,格外美丽。
10.仿照下面的例句,以“柳永”为写作对象写一个句子,表达对其诗词内容或情感的理解,句式基本相同。
例句:杜甫在风急猿啸下的夔州,书写了现实主义诗歌最为杰出的篇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透露出人生的艰难与苦恨。
【解析】从例句可以看出,仿写的语句要以“柳永”开头,有作品写作的地点和代表性作品的名句,并简要点明其内容或情感。
【答案】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
品味人生
1、很多时候,看的太透反而不快乐,还不如幼稚的没心没肺。
2、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
——顾城《生命幻想曲》
3、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