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感情与联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色印象空间在配色印象空间中相距较远的颜色之间的印象会有较大的差异而距离较近的颜色之间的印象会比较相近也就是说颜色间的距离与印象的差异程度成正比关利用colorimagespace分析颜色当决定好站点的主题风格为可爱快乐之后查找这些形容词在形容词印象空间中的位置然后确认在配色印象空间中同一位置上的颜色站点的设计中就可以重点考虑使用这些颜色了
原理(四):变对比为平衡产生和谐。
• 配色的调和与色相、明度、纯度和面积有关。不同的颜 色知觉度也不同,按照歌德的纯色明度比数,用黄与紫 两个纯色来构成图案色彩的话,面积比是1∶3。用红 与绿两纯色来构成图案的话,他们的比是1∶1。但孟 塞尔认为,色彩和谐的面积比同时与纯度有关。如:红 (R5/10)与青绿(BG5/5)同等的面积在回旋盘上旋 转混合不会得到无色相倾向性的正灰,这显然是红的纯 度高,只有把红色纯度降低或将红的面积减为青绿的一 半,才能取得和谐。
• 孟塞尔把构成画面的各种颜色全部混合(或放在旋转盘上 混合)能产生第五级明度的灰,那么,色彩配合是调和的。 他曾用各种名画做过色彩分析试验来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 性。但如果有调子的倾向性,就不能产生五级灰。
原理(二):秩序产生和谐。
• 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色和连续性,就 成为人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自然界景物的明暗、 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等色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自然的规律。如:光线照射 着一个物体,必然会产生高光——亮部——明暗交界线— —暗部——反光——投影,其变化是有秩序、有节奏,非 常和谐的。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判 断色彩艺术的优劣。因此,色彩的调和是一种色彩的秩序。 色立体的色相、明度、纯度的系列是按一定秩序排列制作 的。在色立体中,任何直线、圆、椭圆、螺旋形……都是 有方向的,选择的配色都是调和的。
(5)色彩的大、小感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 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扩大、膨胀感, 冷色、低明度色等有显小、收缩感。
(6)色彩的华丽、质朴感 色彩的三要素对 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 大。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 比 色彩感觉华丽、辉煌。明度低、纯度低 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 古雅。但无化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 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2)伊登的色彩调和理论:
谐。 • 原理(六):实用即是和谐。
原理(一): 和谐来自对比。
• 从色彩视觉的生理角度上讲,互补色的配和是调和的,因 为人在看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 上的平衡。伊顿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 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那么眼睛会 自动地将它产生出来。正是靠这种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 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补色的规律。”
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觉,暖色— —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 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线型、扩大、稳 定、热烈、活泼、开放等。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 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 智的、圆滑、曲线型、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等。
原理(五):对比是需求与满足的 关系,满足需求就是和谐。
• 能引起观者审美心理共鸣的配色是调和的。由于各个民族 以至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如性别、年龄等)、心理变化 (如欢乐、喜悦、悲哀等)和所处的社会条件(如政治、 经济、文化、科学、艺术、教育等)与自然环境不同,从 而表现在气质、性格、爱好、兴趣以及风格习惯等方面有 所不同,在色彩方面则各有偏爱。各个时代、各个地区、 各个时期,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理想也是不一样 的。有时一种新颖时髦的流行色是人们所追求的配色;不 同的色彩配合能形成富丽华贵、热烈兴奋、欢乐喜悦、文 静典雅、含蓄沉静、朴素大方……等不同情调。当配色反 映的情趣与人的思想情绪发生共鸣时,也就是当色彩配合 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那么人们将感 到色彩和谐的愉快。因此,色彩设计,必须研究不同对象 的色彩喜好心理,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
(7)色彩的活泼、庄重感暖色、高纯度色、丰富多 彩色、强对比色感觉跳跃、活泼有朝气,冷色、 低纯度色、低明度色感觉庄重、严肃。
(8)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 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 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 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绿和 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纯度的关系也很大, 高纯度色兴奋感,低纯度色沉静感。最后是明度, 暖以系中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 度、低纯度的色彩呈沉静感。
原理(六):实用即是和谐。
• 配色必须考虑到实用性和目的性。用于交 通信号、路标的色彩要求突出,因此对比 强烈的色彩相配是适用的;用于工作场所 的色彩一般应选柔和明亮的配色,避免使 用过分刺激,容易导致视觉疲劳,降低工 作效率的配色。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 装设计、商业设计、工业设计等由于实用 功能各异,都对配色有特定的要求。
色彩视觉心理
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管, 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 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 应。
1.共同感受色觉心理 (1)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 度差别,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 想。
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 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 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色彩的心理联想
色彩的联想带有情绪性的表现。受到观察者年 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 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 响。色彩的联想有具象和抽象两种:
(1)具象联想 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 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相关的事物。
(2)抽象联想 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 到理智、高贵等某些抽象概念。一般来说,儿童多 具有具像联想,成年人较多抽象联想。
的平衡。 • (5)调和是形象感受的需要,是色彩关系与形象的统一。
调和
• (6)调和是色彩布局的完美。 • (7)调和是色彩与作品内容的统一。 • (8)调和是色彩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 (9)调和是色彩与审美需求的统一。 • (10)调和与对比都是构成色彩美感的要素,调和是抑制
过分对比的手段。
3.调和的方法
• (1)孟塞尔色彩调和论:在孟塞尔色立体中,确 立一个色或一组色后,也同时能从色立体中求出 相应的调和色,其方法是从几何学秩序方向中去 选择的。
• 孟塞尔色彩协调理论也叫定量秩序协调。作为基 础的色彩协调法则,门塞尔认为在色立体中,不 论什么方向、什么系列选色,只要保持一定间隔 就能够令色彩协调。
(2)色彩的轻、重感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 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 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等。产生 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 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 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3)色彩的软、硬感 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 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 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 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明度高、纯底低的 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 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和低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 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色相与色彩的软、 硬感几乎无关。
色彩调和理论
• 色彩调和的定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色 彩组合,为了达成一项共同的表现目的, 互相间产生一种秩序、统一与和谐的现象。
1.色彩调和的原理
• 原理(一):和谐来自对比。 • 原理(二):秩序产生和谐。 • 原理(三):和谐产生节律 • 原理(四):变对比为平衡产生和谐。 • 原理(五):对比是需求与满足的关系,满足需求就是和
原理(三):和谐产生节律
• 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的暧昧的配 色才是调和的。配色好像谱曲,没有起伏的节奏, 则平板单调,一味高昂紧张则杂乱、反常。配色 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过分刺激的配色容易使 人产生视觉疲劳、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过分暧 昧的配色由于过分接近模糊,以致分不出颜色的 差别,同样也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不满足、 乏味、无兴趣。因此,变化与统一是配色的基本 法则。变化里面求统一,统一里面求变化,各种 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配色美。
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易联想到太 空、冰雪、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 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 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 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 色又都加强了寒感倾向。
中性色: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黄绿、 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 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紫、蓝紫 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 故易产生高贵、神秘感感觉。至于黄色, 一般被认为是暖色,因为它使人联想起阳 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视它为中性色,当 然,同属黄色相,柠檬黄显然偏冷,而中 黄则感觉偏暖。
• 红与青绿相配,如果明度相同,红的纯度 等于绿的两倍的话,那么绿的面积应是红 的两倍。因此配色中较强的色要缩小它的 面积,较弱色要扩大其面积,这是色彩面 积均衡的一般法则。当然,色彩的面积均 衡的取得是一种创造色彩静态美的方法, 如果在一幅色彩构图中使用了与和谐比例 不同的配色,有意识让一种色彩占支配地 位,那么将取得各种富有感染力的配色效 果(色相调子)。
孟塞尔色彩协调理论
• (5)圆周调和。明度和纯度协调一致,色相变 化,具有各色相的彩虹般的秩序感。
孟塞尔色彩协调理论
• (6)螺旋形调和。不同明度、不同纯度、不同色相的 系列调和,在色立体上自由作螺旋形,再按一定间隔取 得各色相。当纯度高时,明度应降低。
孟塞尔色彩协调理论
• (1)垂直协调和。明度变化,色相和彩度不变。 • (2)斜内面调和。互补色明度、不同纯度、秩序调和。 • (3)内面调和。互补色同明度、不同纯度、系列调和。 • (4)斜横面调和。明度和纯度变化,类似邻近色的协调色彩。 • (5)圆周调和。明度和纯度协调一致,色相变化,具有各色相的彩
(4)色彩的前、后感 由各种不同波长的色 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 等光波长的色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迫近, 蓝、紫等光波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 样距离内感觉就比较后退。
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一般 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 面积色、集中色等有前进感觉,相反,冷 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 色、分散色等有后退感觉。
• 色彩调和: 指有差别的,对比的色彩,为 了构成和谐而统一的整体所进行的调整与 组合的过程;另指有明显差别的色彩,或 不同的对比色组合在一起能给人以不带尖 锐刺激的和谐与美感的色彩关系,这个关 系就是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组 合的“节律”关系。
调和
• (1)调和是对比的反面,与对比相反相成。 • (2)调和就是近似。 • (3)调和就是秩序。 • (4)调和感觉是视觉生理最能适应的感觉,是视觉生理
孟塞尔色彩协调理论
• (1)垂直协调和。明度变化,色相和彩度不变。
孟塞尔色彩协调理论
• (2)斜内面调和。互补色明度、不同纯度、秩 序调和。
孟塞尔色彩协调理论
• (3)内面调和。互补色同明度、不同纯度、系 列调和。
孟塞尔色彩协调理论
• (4)斜横面调和。明度和纯度变化,类似邻近 色的协调色彩。
2.色彩调和的概念
• 调 和 —没有尖锐的冲突,相反相成,相互 依存,相得益彰。
• 和谐来自对比,和谐就是美。 • 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调和是相对的,对
比是目的,调和是手段。
• “调和”一词有两种含意:一种指对有差别 的,有对比的,甚至相反的事物,为了使 之成为和谐的整体而进行调整、搭配和组 合的过程;另一种指不同的事物合在一起 之后所呈现的和一、和谐、有秩序、有条 理、有组织、有效率和多样统一的状态 (或称多样统一)。
虹般的秩序感。 • (6)螺旋形调和。不同明度、不同纯度、不同色相的系列调和。
(2)伊登的色彩调和理论:
• a.二色调和: • b.三色调和 • c.四色调和 • d.五色以上的调和
(2)伊登的色彩调和理论:
• a.二色调和:凡是通过色立体中心的两个 相对的颜色(互补色)都是可以组成调和 的色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