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达标10自然界的水循环(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达标10 自然界的水循环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达标10 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达标10 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全部内容。

课时达标(十)
湖陆风是因湖水和周围陆地热力性质差异,而在沿湖地区形成的一种周期为一日的风(在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面,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

图中L是我国著名湖泊。

据此完成1~2题.
1.依据水循环的原理,直接补给湖水最多的水体是( C)
A.大气降水B.下渗水
C.地表径流水D.冰雪融水
2.每年7~8月份湖陆风最显著,因为这个时期(D)
①湖水面积较大②湖周围陆地面积较大③人类活动对环境干扰频繁④影响此地的盛行风比较弱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解析第1题,图中有多条河流注入湖泊,则地表径流水是直接补给湖水最多的水体。

注意该地位于东部季风区,不会是冰雪融水;“直接补给”则不会是大气降水。

第2题,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河流处于汛期,故湖泊水位高,湖水面积大,则与周围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较明显;长江中下游此时受副高控制而盛行下沉气流,盛行风比较弱。

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 A)
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
B.“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
C.“绿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4.“绿水”(C)
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B.对海陆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
C.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D.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绿水和蓝水均来自于大气降水.第4题,绿水是土壤水蒸发到大气的部分,是空气中的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

基流指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指数与气温和地形的关系图,据图完成5~6题。

5.该河流可能分布在我国的(D)
A.东南地区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D.西北地区
6.有关该地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河网稠密,径流量大
B.为季节性河流
C.季节性积雪融水是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
D.河流含沙量大,多为外流河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流指数随温度和高程的升高而增大,表明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永久性冰川积雪融水补给。

第6题,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很少,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永久性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因此多为季节性河流。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读图,回答7~8题。

7.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C)
A.雨水B.地下水
C.湖泊水D.人工提水
8.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D)
A.2~6月B.5~9月
C.8~12月D.11~次年4月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洞里萨湖丰水期水位高于地上水库,说明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湖泊水.丰水期水库蓄水,枯水期为下边稻田提供灌溉水源,C正确。

第8题,地上水库有效发挥灌溉作用为湖泊的枯水期时。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秋季,河流枯水期为冬春季。

故D正确。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

读图,回答9~10题。

9.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D)
A.冬季无结冰现象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D.下游径流量最小
10.与1985~2000年对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原因是(B)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解析第9题,据经纬度判定图中河流是新疆的塔里木河,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A错误;补给水源以永久性冰雪融水为主,B错误;水位季节变化大,C错误;内流河下游水量最小,甚
至断流,故D正确。

第10题,读图,该地水体面积大量减少,而耕地大量增加,所以水体的减少与耕地有关,B正确;该地气候没有明显变化,蒸发、下渗变化不大,A错误;居住地变化较小,C 错误;林地、草地减少,变化影响小,D错误。

下图为“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字母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
A.a表示污水收集,b表示污水处理
B.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排放
C.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水的利用
D.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水的污染
1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B)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C.增加区内降水量
D.增加地下水储量
1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A)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产品的同时通过a转化为废水,则a是对污水的收集;废水通过b可重新返回区内水体和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则b是对污水的处理.第12题,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等都能增大供水量。

区内水体的蒸发量、区内的降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很大程度上是不为人的意志所改变的,减少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和增加地下水储量也不是发展的长远之计,所以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第13题,区域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
强水体的流动性,即增加来水量和出水量。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克里雅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田县境内,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2.99 mm,其中4~9月的降水量所占比重较大,6月份降水最多,平均为26.35 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839。

9 mm,集中在4~9月。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克里雅河流域示意图和克里雅河径流与气候变化距平图。

(1)在左图中绘出克里雅河的流向.
(2)简述克里雅河的径流特征及其成因.
(3)图示克里雅河的径流变化大致可以分为1957~1967年、1968~1972年、1973~1999年、2000~2009年四个阶段,分别说出四个阶段的径流变化特征,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示信息,判断与径流变化关系密切的因素,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解析第(1)题,克里雅河自南向北流。

第(2)题,河流的径流特征可从径流量的大小及季节变化、上下游径流量的变化等方面分析。

成因可从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第(3)题,读图即可判断各阶段的径流变化特征;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气温.
答案(1)绘图略(自南向北)。

(2)特征: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流上游地区径流量大,进入下游后径流量减小,直至断流。

成因: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雨水补给少,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因人口增加,为发展生产,人们沿途引水灌溉;沙漠边缘地区下渗严重,蒸发旺盛,越往下游水量越小,最后消失。

(3)1957~1967年:上升阶段;1968~1972年:下降阶段;1974~1999年:波动时期,负距平为主;2000~2009年:上升阶段。

因素:气温。

理由:径流量距平变化与气温距平变化一致;克里雅河流域降水少,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影响大。

15.读有关尼罗河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主要支流有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等。

如下为尼罗河地理位置简图及尼罗河径流量构成示意图。

(1)尼罗河上游流量巨大,下游则流量较小,分析其原因.
(2)概述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分析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的原因。

解析第(1)题,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降水较多,流量大;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少支流汇入,沿途因蒸发、下渗失去大量径流,所以流量较小。

第(2)题,尼罗河流域流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河流补给多,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干季河流补给少,出现在北半球冬半年,所以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冬半年。

第(3)题,白尼罗河源于南半球,尼罗河枯水期时,南半球为雨季,白尼罗河得到降水补给,径流量大;与此同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径流量小。

所以尼罗河枯水期的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

答案(1)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降水较多,流量大;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少支流汇入,沿途因蒸发、下渗失去大量径流,流量小.
(2)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冬半年.
原因:尼罗河流域流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河流补给多;干季出现在北半球冬半年,河流补给少.
(3)白尼罗河源于南半球。

尼罗河枯水期时,南半球为雨季,白尼罗河得到降水补给,径流量大;与此同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径流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