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岳池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春季九年级诊断考试(二)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卡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待监考教师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正确。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墨迹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均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必须将参考学生和缺考学生的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酝酿(niàng)诓骗(kuāng)澄澈(chéng)自吹自擂(lěi)
B. 愕然(è)渲染(xuàn)嗥鸣(gáo)咄咄逼人(duō)
C. 勾当(gòu)拙劣(zhuō)径自(jìng)恍然大悟(huǎng)
D. 龟裂(jūn)掺杂(cān)亘古(gèn)歇斯底里(s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A.自吹自擂(lěi)——léi;
B.嗥鸣(gáo)——háo;
D.掺杂(cān)——chān;
故选C。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撩逗严峻朦胧忆人忧天
B. 踌躇娴熟商酌心不在焉
C. 鄙夷虚忘逞能春寒料峭
D. 狡黠宽敝静谧李代桃僵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忆人忧天——杞人忧天;
C.虚忘——虚妄;
D 宽敝 ——宽敞; 故选B 。

3.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岳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里,万亩油菜花竞相盛放,空气中弥漫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游客徜徉于花海之中,四处人声鼎沸。

从空中俯瞰,现场一块块油菜花田相连成片,花群如海,绵延不绝,金黄的油菜花与村庄、道路、游人与日俱增,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画卷。

A. 心旷神怡
B. 人声鼎沸
C. 与日俱增
D. 美不胜收
【答案】C
【解析】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A.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此处指的是“花香让人心情愉悦”,使用恰当。

B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此处指的是“很多游客在花海之中游玩,这里很嘈杂”,使用恰当。

C .与日俱增:多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这里用来形容“油菜花很多,参观的游客也很多”,使用对象有误。

D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这里指的是“油菜花与村庄、道路、游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使用恰当。

故选C 。

4. 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广安华墓市将天池湖畔石漠化治理作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②整合用好石漠化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系统治理等项目资金,③在湖畔的仁和、伍家坳等村连片种植青脆李等优质水果约3600余亩,④百无一用的石漠化土地结出“致富果”,变成“聚宝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

B.成分残缺,可修改为:整合用好石漠化治理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项目资金;
C.“约”和“余”语意重复,可删去其一;
D.偷换主语,应改为:使百无一用的石漠化土地结出了“致富果”,变成了“聚宝盆”。

故选A。

5. 下面语段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句子是()
①“春深农家耕未足,原头叱叱两黄犊”。

南宋诗人陆游写下了流传千载的诗篇《岳池农家》。

②农村是城市的根,承载着故乡的记忆。

③近年来,广安市积极打造都市田园,让农业成为“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④如今,通过打造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20多幢民宿酒店镶嵌在稻田之间,放眼望去,满目皆是绿色山水图卷般的生态美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春深农家耕未足,原头叱叱两黄犊”是完整引用的诗句,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前;
故选A。

6.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所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全书130篇。

B. 总角、豆蔻、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古稀、期颐,都属于年龄的称谓。

C. 《变色龙》的作者是茨威格,他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林徽因,我国建筑学家、文学家,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有误。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法国的莫泊桑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故选C。

7. 下列填入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①对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
②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堪称显赫
③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
④但人们也知道,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
⑤即使是重量级的科幻作品,对未来的想象也有大半没有实现
A. ①④③②⑤
B. ③②④①⑤
C. ①④⑤③②
D. ③②①⑤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结合前文的两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分析,后面是答案。

①句“对这个问题”预设答案,④句“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否定了这个推测;⑤句进一步表明“预言未来”的答案是错误的;③句提出另一种答案,②句是对③句的肯定。

据此,顺序为:
①④⑤③②。

故选C。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最近,“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上了热搜,不同身份的主播演示了各种“恢复”视力的方法,它们都有用吗?
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视频都是伪科普。

③从视频看,宣称能将高度近视变成低度近视的视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博主演示
“恢复方法”:有的博主表示,可以通过穴位按摩,“逆转”近视;有的则转动眼球并配合远近距离交替聚焦,称能治疗近视。

另一类则是各种视力训练视频,博主称,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就能降低近视度数。

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通过公众号“科学辟谣”指出,网传内容实为伪科学。

具体来看,近视通常涉及眼球的结构变化,特别是眼轴长度的增加。

在眼球发育过程中,眼轴始终保持增长,直至稳定下来。

这种增长通常是永久性的,无法通过远眺、转转眼球、压迫眼睑等一般手段将它缩短。

而眼球中的组织,如巩膜(眼球的外层)在近视的过程中可能会被重塑,这种重塑也不可逆。

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没有哪种医疗手段能真正的逆转眼轴,这也是为何近视不可治愈、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

⑤多名三甲医院的眼科医生表示,部分网传“视力训练视频”,有的没有出处,有的其实是针对散光、弱视等不同眼部疾病的训练视频,并不是针对近视;而且是否能观看这些视频、如何观看等,需要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如果跟着视频“训练”,反而可能影响视力。

⑥对于部分通过按压穴位、远眺等方式“恢复视力”的说法,医生表示,它们与眼保健操类似,有助于舒缓眼部疲劳、预防近视,但无法逆转近视。

⑦针对部分患者和博主提出,可以通过屈光手术“逆转”近视的说法,医生也说,要避免两个误区:其一,并非所有的近视患者都适合屈光手术。

能否手术,需要经过专业检查。

其二,屈光手术的原理是改
变眼睛的屈光状态,虽然有机会摘除眼镜,但无法缩短眼轴,本质也不是“逆转”近视。

⑧此外,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特别提醒,要警惕近视能治愈的虚假宣传。

国家卫健委指出,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方式避免近视加重。

不要相信能治愈近视的宣传和商业营销。

不科学的处置可能会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甚至造成眼部感染或外伤等严重后果。

(节选自“上海网络辟谣”公众号,有删改)
8. 下列不是伪科普视频中提到的“恢复”视力的方法的一项是()
A. 通过穴位按摩,“逆转”近视
B. 转动眼球并配合远近距离交替聚焦
C. 观看视力训练视频
D. 每天按时做眼保健操
9. 下列说法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 通过按压穴位、远眺等方式,虽不能逆转近视,但能保证让未近视的人不近视。

B. 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还没有医疗手段能真正的逆转眼轴,治愈近视。

C. 近视患者是否适合屈光手术,需要经过专业的检查才能知晓。

D. 在眼球发育过程中,眼轴始终保持增长,直至稳定下来。

10.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以登上热搜的短视频内容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选文按照逻辑顺序,重点科普了屈光手术不能“逆转”近视的原因。

C. 选文第⑧段引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文件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选文中多次用到“目前”“通常”“部分”等词,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严谨性。

【答案】8. D 9. A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D.根据第③段“③从视频看,宣称能将高度近视变成低度近视的视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博主演示‘恢复方法’:有的博主表示,可以通过穴位按摩,‘逆转’近视;有的则转动眼球并配合远近距离交替聚焦,称能治疗近视。

另一类则是各种视力训练视频,博主称,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就能降低近视度数”可知,伪科普视频中提到的“恢复”视力的方法有:通过穴位按摩,“逆转”近视;转动眼球并配合远近距离交替聚焦;观看视力训练视频,并没提到“每天按时做眼保健操”;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根据第⑥段“对于部分通过按压穴位、远眺等方式‘恢复视力’的说法,医生表示,它们与眼保健操类似,有助于舒缓眼部疲劳、预防近视,但无法逆转近视”可知,通过按压穴位、远眺等方式有利于预防近视,说明这并不能完全预防近视,本项“但能保证让未近视的人不近视”过于绝对;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B.根据第①段“最近,‘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上了热搜,不同身份的主播演示了各种“恢复”视力的方法,它们都有用吗?”,第②段“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视频都是伪科普”可知,本文重点是对各种宣称能“恢复”视力的方法进行了科普和分析,包括对穴位按摩、眼球转动等方法以及视力训练视频、屈光手术等的解读,指出它们都不能真正逆转近视,而非重点科普屈光手术不能“逆转”近视的原因。

本项“选文按照逻辑顺序,重点科普了屈光手术不能‘逆转’近视的原因”有误;
故选B。

二、积累与应用(21分)
11. 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4)白居易《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写出了穷苦百姓生活的窘迫和艰辛。

(5)崔颢《黄鹤楼》中,表达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杏花疏影里②. 又恐琼楼玉宇③.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④. 可怜身上衣正单⑤. 心忧炭贱愿天寒⑥. 日暮乡关何处是⑦. 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疏、琼、炭、贱、暮”等字容易写错。

12. 古诗词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的“鬓微霜,又何妨”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可怜白发生”,都涉及“白发”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2)古人常运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词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答案】(1)本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明词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能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迈;“可怜白发生”慨叹了时不我与,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2)词人引用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典故,自喻魏尚,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实现杀敌报国的志向。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本词写“鬓微霜,又何妨”的意思是: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

该句表明词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能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可怜白发生”的意思是: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该句表达了作者慨叹时不我与,充满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典故及其作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为: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词人引用“遣冯唐”的典故有着深刻意义,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遣冯唐”寄托着苏轼的内心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13. 名著阅读。

阅读完初中阶段必读的名著之后,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名著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小陈同学读完《西游记》之后感慨道:“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出走——归来’的经历,不禁让
人想到一句流行语——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请你结合名著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小卡片,阐述对孙悟空“归来仍是少年”的理解。

知识小卡片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希望你在外面漂泊半生、匆忙半生、打拼
半生,待你归来之时,依然能够保持初心与理想,保持一颗纯朴、真实、炙热
的少年心。

(2)同学们计划开展“名著人物竞猜”活动,阅读《儒林外史》片段,完成问题。

她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

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

”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被,穿了七条裙子,扮作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清晨出了钞关门上船。

那船是有家眷的。

她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乡人家耻笑。

”细想:“南京是个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里。

我又会做两句诗,何不到南京去卖诗过日子?或者遇着些缘法出来也不可知。

”立定主意,到仪征换了江船,一直往南京来。

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_(填人名),“她”离开宋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为实现理想披荆斩棘,不畏艰难,正是他保持追求理想的初心的表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他初心不改,所以仍是少年。

(言之有理即可)
(2)①. 沈琼枝②. 不愿嫁给盐商宋为富做妾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

根据相关人物情节围绕“坚持初心与理想,保持一颗纯朴、真实、炙热的少年心“展开即可。

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为实现理想披荆斩棘,不畏艰难,最终修成正果。

由始至终,他一直保持追求理想的心,不改初心,他仍是少年。

据此作答即可。

示例:孙悟空在取经途中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成功,寻到理想之心。

在灵山,孙悟空追求理想的初心不改,仍是“少年”。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①根据文段中的描述,这位女性角色具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能够自己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

她选择离开宋家,并有自己的生活计划和打算。

结合《儒林外史》中的知识,我们可以确定这位角色是沈琼枝。

②根据《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原文“过了一宿,宋为富叫管家到下店里,吩咐账房中兑出五百两银子送与沈老爷,叫他且回府,着姑娘在这里,想没的话说。

沈先生听了这话,说道:‘不好了!他分明拿我女儿做妾,这还了得!’”“沈大年又补了一张呈子。

知县大怒,说他是个刁健讼棍,一张批,两个差人,押解他回常州去了”,可知沈大年把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宋为富,未料宋为富是纳妾,沈大年告状。

由于宋家暗中疏通,沈大年被押解回常州。

联系本语段“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

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可知,沈琼枝猜测父亲已经败诉,她不愿伏低做小,给富商做妾,所以才逃离宋家。

14. 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1)班开展以“诗意人生,共赏经典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的内容和意境,下列最适合作为其背景音乐的一项是()
A. 《渔歌唱晚》——宁静抒怀
B. 《十面埋伏》——雄伟激昂
C. 《胡笳十八拍》——哀婉幽怨
D. 《高山流水》——清新明快
(2)文文同学打算报名参加新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于是在班上进行了“飞花令”的练习。

文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梅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婷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秀秀:(一时想不起来)……
小贴士: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改良了“飞花令”,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
字,选手能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请你根据前三位同学的诗句,先解释一下本次“飞花令”的游戏规则,再帮秀秀同学回答。

游戏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秀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读诗心得。

请你仿照前面的句式,再续写一句,谈谈自己的读诗感受。

品读古诗词,我赞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想抱负;品读古诗词,我赞赏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人生态度;品读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①. 参赛选手应说出两句包含“花”字的诗句。

示例:人闲桂花落,②. 夜静春山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示例:我敬佩文天祥“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的爱国情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中,“八百里”指的是牛,而“麾下炙”则描绘了一种热烈、豪放、将士们共享盛宴的场景。

而“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五十弦”指的是乐器,而“塞外声”则描述了演奏出的具有边塞特色的音乐,这种音乐应该是激昂、豪放且带有某种战场或边塞的苍凉感。

A《渔歌唱晚》——宁静抒怀:这首音乐更适合描述宁静、悠远的水乡景色或渔人生活,与诗句中激昂、豪放的意境不符;
B《十面埋伏》——雄伟激昂:这首音乐通常描绘的是战争场面,气势磅礴、激昂有力,与诗句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以及“五十弦翻塞外声”所表达的热烈、激昂的氛围吻合;
C《胡笳十八拍》——哀婉幽怨:这首音乐通常表现的是哀怨、忧伤的情感,与诗句中的意境不符;
D《高山流水》——清新明快:这首音乐更多地描绘的是自然景色和清新脱俗的情感,与诗句中的战争和边塞特色相去甚远。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及诗句默写。

分析其他几个人练习的诗句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子规”有
“花”“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有“花”“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燕”,也有“花”“鸟”。

所以游戏规则是:参赛选手应说出含有“花”“鸟”的诗句。

例如: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深山桃花红,黄鹂枝上鸣等。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续写。


分析所给句句式,“品读古诗词,我赞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理想抱负;品读古诗词,我赞赏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人生态度”,由此可知,续写句式是:品读古诗词,我+两字词语(与赞叹、赞赏类似的词)+两句诗+的+四字词语(对诗句的理解)。

据此续写为:品读古诗词,我感慨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品读古诗词,我感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生命力;品读古诗词,我领悟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远见卓识等。

三、阅读理解(39分)
(一)记叙文阅读(14分)
冬天里的生灵
①冬天的风仿佛一道魔咒,吹起时,天空变得灰暗。

当它强劲地扫过江淮丘陵时,童年的我眼中曾经活泼的生灵,顿时蔫了下去。

飞翔的鸟,飞着飞着,突然往下掉,接近地面时再飞上去,让人心中感觉好一阵惊险。

②草与叶开始枯黄衰败,枯草在风的缠绕中呜咽,枯叶沙沙地撤退。

家禽与家畜们不再远足,它们尽可能地贴近灶火,暖和身子。

③再冷的天,我们也得吸着鼻涕上学。

风从教室窗户上破塑料纸的缝隙里钻进来,来一阵,我们缩一
阵脖子,哆嗦一阵身体。

有一天,老师看着我们,久久地看着,很认真的样子,突然大笑起来,他说:“怎么一到冬天,我看你们都像‘傻子’?”“哄”的一下,全班跟着笑起来。

下课找个坑洼照照,果然,脸庞冻僵,毛发耸起,呆头木脑,像个“傻子”。

冬天里,我们犯了错,老师不再用尺子打掌心,他说,冬天孩子们哭起来的样子怪可怜的。

④天晴的时候,暖阳像刚出炉的蛋糕一样诱人。

有一两只土蜂在土墙的缝隙间往来穿梭,嗡嗡鸣叫。

父亲搬一把藤椅坐在院中,院里有株蜡梅花吐着芬芳。

他教我背两句诗,一句是“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他说你看冬日里的动物,天晴了沙鸥跳舞跳得很开心,逆风一吹雁阵就溃不成军了。

另一句是“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他说这是写静物,天晴了,一条藤上的雪化了,露出了新绿,抬眼看远处万点雪峰也露出了峰顶。

诗中,冬天里的生灵,可怜又可爱,显然父亲很欣赏这两句诗。

⑤而当时,万籁俱静,风过小院,轻叩柴门,黄犬卧地,父亲随手翻书,我和妹妹在院里的腐土中挖蚯蚓。

不远处,溪流在冰层下流过……
⑥阴云在西边翻腾时,天空仿佛写满不祥的预言。

人和畜纷纷收拢在家中,青瓦铺就的屋顶,成了冬天各种生灵的庇护。

阴沉的天色渗透到人的内心:严寒会来,大雪会来,或许会缺衣少食,会不会还有更多无法预知的灾难和不幸呢?冬天,人的心灵变得脆弱敏感,但也更善良,更多流露出对同类和异类的爱。

⑦有一年冬天,我顺着梯子掏了屋檐下的一窝麻雀。

五只未长毛的小麻雀,像一群襁褓里的婴儿。

第二天早晨,父亲对我说:“昨天晚上老麻雀叫了一夜,我猜就是你掏了它们的窝!”
⑧父亲脾气暴躁,发怒时很吓人。

我从灶门口端出一只鞋盒,鞋盒里垫满了那年我家打被絮剩下的新棉花,这群“黄口小儿”伏在云朵一样的棉花上哼哼唧唧,仿佛在向我父亲哭诉。

父亲照例发了脾气,我也斗胆抗争。

父亲让我把它们全送回去,我说如果那样我就不再上学了。

⑨我和父亲都是同样的犟脾气,父亲知道这一点。

僵持了一会儿,父亲做了让步。

他说他会折纸鸽子,作为补偿,他折纸鸽子给我玩。

纸鸽子好玩啊,拉它的尾部,它的头就向下啄,翅膀就扇起来……这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冷面男人,说着说着,突然出人意料地俯下身子,嘴里咕咕地叫着,扇动两只胳膊就在屋里“飞”了一圈又一圈。

他的“变态”在于引我上钩,以期协议的达成。

我已经乐不可支。

⑩中午时分,父亲并没有折出纸鸽子,而练习本被撕掉了整整一本。

他怔怔地坐在椅子上。

突然他双目一亮,想起自己童年时的一个伙伴会折这玩意儿。

而那个伙伴却住在十几里外的山里。

⑪大雪盖了下来。

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

傍晚,母亲望着白茫茫的一片天,说:“为了你的纸鸽子,你父亲看来要被困在山里了。

”说话间,父亲已抬脚进门。

只见他成了雪人,眉毛上也是雪。

他跺跺脚,雪簌簌地顺着他的黑大衣落了一地。

⑫他呵呵地笑着,从口袋里掏出纸鸽子。

纸鸽子有点潮湿,但拉一拉它的尾部,头和翅膀还能动……
15. 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与父亲相关的几件事,请阅读全文,将下列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