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2分,共60分)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2.下列关于“传说”的史料价值叙述正确的是:
A.“传说”就是口耳相传的故事,基本不能相信
B.“传说”本身具有研究价值,可以帮助认识过去
C.文字出现前“传说”不可以直接作为史料引用
D.文字出现后“传说”是对历史的追记,史料价值高
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
A.精耕细作法 B.代田法 C.垄作法 D.区田法
4.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男耕女织 B.地主经济 C.精耕细作 D.铁犁牛耕
5.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的主要生产特点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精耕细作 D.铁犁牛耕
6.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盐铁官营制度
B.“海禁”政策
C.商帮的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
7.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A.战国 B.汉朝C.宋朝D.明朝
8.有一水下考古队在福建海域发现一艘装满青花瓷器与五彩瓷器的古代沉船。
四万余件瓷器造型精美,瓷面可见锈斑,图案带有欧洲风格,估计是销往西方。
据此判断这艘船沉没的最早时间应在:
A.元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9.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10.麻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
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西方大机器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1.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A《坊墙倒塌以后》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12.大前提: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小前提:明朝以前农业生产中存在普遍的长工和短工;结论:明代以前农业领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大前提、小前提都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错误 D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正确
13.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握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伪轻。
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 D.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14.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
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
”材料中反映出
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有:
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5.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
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A.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 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D. 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16.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17.16世纪初的头几年里,欧洲传统进口香料胡椒的价格在里斯本从每担80杜卡特(当时欧洲流行的一种金币)下降到每担20杜卡特。
而同时威尼斯的胡椒价格却从每担42杜卡特涨价至每担80杜卡特。
这一史实可以作证的历史现象是( )
A.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物种大交换
D. 美洲大开发18.16~18世纪,在18.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成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19. 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西欧列强开始殖民扩张D.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20.按时间顺序排列下面事件:
①三次英荷战争②英法七年战争③英国摧毁西班牙海上霸权④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21.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完全入迷了”。
然而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与西方人兴趣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中国资源的丰富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需求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有()
①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②“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国际分工明显③英国成为世界贸
易中心④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讲,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24.有学者在论及英国工业革命时提出疑问:“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能够对这一疑问做出最合理解释的是()
A.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提
B.工业革命的拓展概况并无规律
C.工业革命的爆发需要一定社会条件
D.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25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济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
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6.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只有十几个工人;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很多工厂有成千上万的工人。
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重化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B.垄断组织取代工厂制度
C.欧洲人口急剧增长
D.工人阶级队伍膨胀
27.英国1815年制定的《谷物法》,限制外国谷物进口;1846年皮尔政府正式废除《谷物法》。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农业发展缓慢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降低
C.英国社会生产增长要求自由贸易
D.英国准备进口谷物以满足原料需求
28.“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
“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
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29.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1898年,刚组
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组织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30.瓦特“万能蒸汽机”的发明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工厂能够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②加强了工厂与水力条件之间的联系
③加快了欧美先进国家工业化的速度④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3分)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4分)
(2)我国古代这一政策最早始于何时?是谁首倡的?我国历代统治者推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我国古代这一经济政策有什么影响?( 6分)
32.(25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材料三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
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
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材料四有人在描述20世纪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1)材料一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4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导致这种经济地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出现了哪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到什么阶段?(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四中提到的“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
(3分)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6分)
(6)简要谈谈世界市场的作用。
(4分)
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15分
(1)体现重农抑商政策(3分)
具体规定:①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徭役;
②从事商业而致贫者,罚为官奴婢;
③汉代不准商人穿丝绸衣服;课以重税;
④商人子弟不得为官。
(4分)
(2)始于战国时期,是商鞅首倡的。
(2分)
目的: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租税的征派,巩固封建统治。
(2分)
(3)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于安定社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成了其主要方面,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影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要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答,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4分)
31、25分
(1)事件: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4分
(2)地位:世界贸易中心。
2分
原因:工业革命。
2分
(3)组织形式:垄断组织。
2分
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2分
(4)前期:蒸汽机车、汽船。
后期:汽车3分
(5)国际贸易的发展;资本和人口的流动;西方国家的逼迫;交通工具的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答出三点即可)6分
(6)作用4分(答上三点即可得全分)1.促进了世界各地生产力迅速发展。
2、世界间联系加强,各大洲从彼此孤立到连为一体.
3、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 使亚非拉大多数国家誉为殖民地或殖民地,但客观给亚非拉国家带来先进生产方式
生产技术和思维观念.。
5、但是世界市场形成后,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