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上: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合集下载

5.17 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2)

5.17 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2)

解放地区
东北 为解放江 南奠基
辽沈 1948.9─ 11 战役 淮海 战役
1948.11─ 1949.1
平津 战役
华东解放军 陈毅,粟裕 谭震林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华北解放军 聂荣臻
55万多
52万多
华北
战役 名称 辽沈战 役
国统区人民挤兑黄金
国民政府法币崩溃,天津市民争着兑换“金圆券”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万元的纸币(1947年)
1948年,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二十五万元的关金券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1949年)

在解放战争中为什么会出现那样感人的 情况? 你认为这体现了我们党的”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中的哪一条?
2.三大战役 (1948.9—1949.1)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山 东
徐州
碾庄
河南 双堆集
陈官庄
安 徽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肢 解 敌 人
蚌埠
中 间 突 破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 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9年5月27日, 解放军进入上海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 军解放上海。进城部队为了 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
1947年春,全国大饥荒.
国统区货币急剧贬值,人们不得不 携带大捆大捆的钞票,抢购日用品。
林彪 罗荣桓
热 河
沈阳
黑山 营口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华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华师大版

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思 考

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逆民意 失民心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顺民意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平津
1948.12— 1949.1.13 (64天)
林彪 东北、华北 罗荣桓 野战军 聂荣臻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瓮中之鳖)
解放华 北全境 国民党主 力基本被 消灭
三大 战役 合计
1948.9.— 1949.1.
四大野战军
共150 多万
三大战役首选东北的原因?





从东北的地理位置来看,北邻苏联,东临朝鲜,通往 华北的陆上道路一旦被阻,东北的国民党难以完成战 略收缩。 从国民党方面来看,国民党困守在几个孤立的大城市, 总体上被分割包围,补给困难;蒋介石在东北的作战 方针不确定,准备将东北的军队撤至关内,一旦如此, 将给关内各战场的我军带来极大的困难。 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看,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向 东北派出了大批干部,群众基础较好;东北战场是我 军数量上唯一超过国民党军的战场,具有军事优势。 东北解放后,可为全国解放战争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 雄厚的工业基础可以支持全国;东北解放军可以挥师 入关,支援配合我军在华北、华东等战场的作战。 如果首战华北,我军容易受到敌军华北、东北两大集 团的夹击而陷入被动;如果首战华东,则会使东北敌 军迅速撤入关内,实现战略收缩,不利于我军后面的 作战。
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有广大群众的支持; 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 结的力量。 其中“理论指导”是灵魂,革命“道路”是方 向,“群众支持”是基础,“革命军队”是中 坚,“统一战线”是保障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个部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全国的解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对国共两党的斗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重大战役和意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的重要事件,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过程,掌握三大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过程,三大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解放战争的过程。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史料教学:运用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解放战争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3.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4.史料:与解放战争相关的史料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解放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解放战争的过程,包括三大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

初中历史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课标内容]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三大战役的进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编制历史图表的能力。

(2)通过讲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归纳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及分析对比历史史实、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4)通过分析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原因与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分析看待历史问题。

[重点和难点]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的有关决策及作战方针。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教学过程]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导入新课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本目设置三个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回答:(1)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改革?(2)怎样进土地改革的?(3)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本目内容让学生看书回答下列问题进行讨论:(1)到1948年8月止,人民解放战争已进行了哪两个阶段的作战?(2)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2、辽沈战役(1)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2)借助地图讲述辽沈战役经过,穿插提问:辽沈战役应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3)提问:辽沈战役的意义是什么?3、淮海战役(1)提问:淮海战役我军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为什么要这样打?(2)借助地图讲述淮海战役经过。

(3)提问:淮海战役的意义是什么?4、平津战役(1)提问:平津战役我军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这样打的目的是什么?(2)借助地图讲述平津战役经过。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上《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_2

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上《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_2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识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南京、上海解放等知识。

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教学要点要点:解放战争的胜利重点:三大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重点知识。

一轮“红日”昭示着胜利即将来临。

自1946年6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新课探究一、战略决战1、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表现。

1948年秋,国民党不得不收缩兵力,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战略决战阶段。

中共中央组织人民解放军先后开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大决战。

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P112注意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人物、参战部队、战果及形势,填写下表。

战役名称参战部队指挥者特点主要地点消灭国民党军人数战果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等“关门打狗”(先攻锦州)锦州、长春、塔山、黑山、大虎山、沈阳等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中间突破”(徐州为中心;小车推出的胜利)徐州等地55.5万余人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瓮中抓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天津、张家口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精锐,奠定全国解放胜局。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1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1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1知识与能力1、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1、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2、比较辨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理解其战略意图。

3、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彻底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通过本课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2、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的发展。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教学难点:1、辽沈战役:这是战略大决战的第一步,分析战略决战第一步在东北展开的原因。

2、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

3、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阅读法、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1、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提问复习(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是以什么为标志的?(2)以进攻中原为起点,国民党向发动了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在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又向什么地区发动了重点进攻?(4)解放军通过什么样的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的进攻?(5)总体说来,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战1、通过回答老师的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2)运动战(3)陕甘宁和山东(4)“蘑菇战术”(5)1948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略上,敌人进攻,我军防守。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9张PPT)

【华师大版】历史八上: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9张PPT)

淮海战役
结果(意义):
1.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 2.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基本解放; 3.使国民党的统治濒临崩溃,为长江以南的解 放奠定基础,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11--1949.1 指挥者: 林彪、聂荣臻 作战部队:东北野战军、华北解放军 经过: 迅速包围天津、北平、张家口
1946年6月围攻 全面内战爆发
中原解放区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粉碎国民党军队 的进攻
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结束了国民党 在大陆的统治
战略决胜
渡江战役
追歼余敌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辽沈战役
•,
歼敌47万,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 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 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 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 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 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百万雄狮过长江
主力部队: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 战线:江苏江阴—江西湖口千里战线
3.战绩: ① 1949.4.23 南京解放
② 1949.5.15 武汉三镇解放 ③ 1949.5.27 上海解放


江阴

南京


湖口

1949年5月27日, 解放军进入上海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 军解放上海。进城部队为了 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
淮海战役
时间: 1948.11 指挥者: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八十六篇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八十六篇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八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小红在一次做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 )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B、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中共七大──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

”这段材料是毛泽东对哪次战役的新闻评论(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台儿庄战役【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毛泽东生前写下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的期间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揭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百团大战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解放战争时期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B、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C、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D、抗日战争胜利【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根据提示写出战役名称。

(1)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______(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是______(3)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______(4)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______(5)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______(6)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两次重要战役,它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件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件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迅速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从党 的领导、人民、军队三个角度思考) 1.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 2.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诗中所说“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
•你认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含义是什么?
霸王指项羽,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 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其用意在于号 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 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迫切希望获得土地。
1947年中共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2.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主土地,废除封建 剥削的土地制度(前提)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核心)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方法)。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冲击 着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特别是 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 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 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 村旧有的生产关系。 3.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从根本上消灭封建势力。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双堆集
黑 虎 掏 心
蚌埠
淮海战役总前委合影 自左向右: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斯大林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 一个奇迹。” 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复习巩固一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复习巩固一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复习巩固一百第1题【单选题】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①东北解放军②华北解放军③中原解放军④华东解放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②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解放战争中取得的首场决战胜利——辽沈战役,其意义在于( )A、解放了华北全境B、基本上解放了华东和中原地区C、解放了东北全境D、形成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态势【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48年底,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

他还用心地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图)。

据其行程判断,他参加了( )A、北伐战争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有( )A、锦州B、武汉C、北平D、沈阳【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不包括(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台儿庄战役【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符合下面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B、发动辽沈战役C、解放北平D、解放南京【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戊戌变法的失败③中国的抗战胜利④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11题【问答题】列举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解放区和根据地。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1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1

刘 伯 承 登 上 大 别 山 的 三 角 峰
2、三路大军逐鹿中原
陈谢兵团开辟豫陕 鄂解放区——1947 年8月22日开始 陈赓将军 陈毅、粟裕大军 发展豫皖苏解放 区——1947年8 月开始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946年,陈毅与粟裕的合影
刘邓大军千里 跃进大别山 陈谢兵团开辟 豫陕鄂解放区 陈毅、粟裕大 军发展豫皖苏 解放区
农民踊跃参军
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到1948年6月已歼敌150多万, 国民党军队的主动被迫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 战略要地,进行重点防御。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 熟。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 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 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 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 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 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 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 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 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 战。
新保安
大同
战 略 决 战
1949、1、31
北平
塘沽 天津
石家庄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 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 战役胜利结束。图为驻北平的国民党军出城接受改编。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参战部队 主要地点 歼敌人数 结

辽沈战 役 淮海战 役 平津战 役、邓小平率 部渡过黄河,收到一份毛泽东亲自起草 的AAA级(最急的)绝密电报,得知“陕 北情况甚为困难”。刘、邓立即复电中 央,表示用10天做千里跃进的准备,把 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刘邓大军跃进 大别山,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 极其重大的影响。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东北秋季攻势
1949.10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 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 城市工作的中心;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 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 斗目标。
三大战役后国共实力对比
兵力 武器装备
国民党 362万054万
损有失海空大 量军装优势备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怀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1.土地改革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放战争阶段图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
1946.6
1947.6
占领地区
7控3制1 长万江多 平以方南千大部米
控制城市 人口
大中城市 1500 多座
3 亿多
共产党
284万000万
缴拥获有大重量炮重 1武1器00装余备
2长3江5 以万北多 平基方本解千放米
中小城市 1.68亿 400 多座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 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四卷》 国民党: 全盘战略形式,1乃1 从此陷于被动。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
史》
全国内战爆发二年后国共实力对比
兵力 武器装备

最新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最新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3、人民解放战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知识
整合
小结
【说一说】
1.回扣目标:学习目标完成了吗?我的学习有效吗?
2.一句话收获:关乎知识、能力、方法、经验等。
达标
检测
反馈
【练一练】
1、“中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
A、百团大战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2、山东蓬莱农民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战役()
A.台儿庄战役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D.平津战役
3、依据教材和“渡江战役示意图”,简述渡江战役经过。
学后
反思
【写一写】
助学资料
学习方法
导学过程
学习内容
个性化批注






【学一学】
同学们,自学寻求疑难,就是要依据学案整体把握学习内容,请带着下面这些问题开始你的学习之旅吧!请做好学习记录哦!(可在课本上勾划)
1、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
战果
意义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合计
渡江战役
2、阅读教材后思考:中共中央为什么决定在1948年实行战略大决战?(从当时双方的兵力、拥有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士气民心、兵器装备等方面考虑)
最新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年级班级姓名学习小组
科目
历史
课题
课时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型

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复习巩固第六十一篇

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复习巩固第六十一篇

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复习巩固第六十
一篇
第1题【单选题】
“时间:1948年9-11月;主要战场:锦州、沈阳;结果: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

”这是小明同学对某战役知识的梳理,这场战役的历史影响是( )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

为了怀念邓小平同志,某校举办了“邓小平事迹图片展”活动。

下列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上②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③淮海战役总前委合影④到南方视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解析】:。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辅导四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辅导四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辅导四第1题【单选题】内战烽火燃起时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标志是( )A、长春解放B、沈阳解放C、北平解放D、南京解放【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C、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D、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按歼敌人数多少排列三大战役应是( )①辽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②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不包括(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台儿庄战役【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解放战争期间的三大战役的是( )A、渡江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一代红色儒将、毛泽东的军事高参郭化若曾写了一首词:“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

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

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

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

”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为了纪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张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观看有关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如( )①七七事变②《挺进大别山》③《西安事变》④《辽沈战役》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王红同学在作文《我的爷爷》中写到:“爷爷出生于1915年,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②16岁参加了工农红军③抗战时期参加了淮海战役④解放战争后期,随人民解放据渡江作战,解放南京。

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七十四篇

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七十四篇

2019-2020年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七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

与这一诗句有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毛泽东经历的历史事件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②在延安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③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④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⑤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A、②③①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③②①⑤④D、①③②⑤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电视剧《决战黎明》以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我党接管北平、建设北平为主线,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既能打碎旧世界的束缚,也能胜任建设新社会。

为北平的和平解放作出贡献的国民党将领是( )A、李宗仁B、杨虎城C、张学良D、傅作义【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今年4月,海南各界人士聚集临高角海边,在“热血丰碑”塑像前举行各种活动(如下图),纪念海南岛解放( )?A、50周年B、55周年C、60周年D、65周年【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片船只结束。

”请问“一片船只”指的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C、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D、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小红在一次做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 )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B、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中共七大──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战争的胜利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部别总 兵力机 兵力装备后方
士气
人民 280 解放军 万
优于 大为 敌军 改善
巩固
高昂
国民党 365 不足 略占 军队 万 180万 优势
危机 四伏
低落
知道:为什么首先突破东北,发动辽沈战役?
兵力 工业基础 群众基础 国民党举棋不定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9—1948.11
淮海战役
时间: 1948.11 指挥者: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
作战部队: 华北解放军、中原解放军
突破口: 徐州辗庄
经过: 辗庄--双堆集--河南永城 结果(意义)消灭敌人五个精锐兵团,俘虏”剿总
“副总司令;它的胜利为解放长江以南 奠定了基础
1948年11月30日,徐州国民党守军弃 城南逃。图为解放军进城时的情景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作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突破口: 锦州
经过: 攻克锦州—解放长春—攻占沈阳 特点: “关门打狗” 结果(意义)歼发敌生4根7本万转,变解,放我东军北在全质境量;、敌数我量力上量超
过对方
辽沈战役
•,
•歼敌47万,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 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 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 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 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 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百万雄狮过长江
主力部队: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 战线:江苏江阴—江西湖口千里战线
3.战绩: ① 1949.4.23 南京解放
② 1949.5.15 武汉三镇解放 ③ 1949.5.27 上海解放


江阴

南京


湖口

1949年5月27日, 解放军进入上海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 军解放上海。进城部队为了 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
1946年6月围攻 全面内战爆发
中原解放区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粉碎国民党军队 的进攻
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结束了国民党 在大陆的统治
战略决胜
渡江战役
追歼余敌
淮海战役
结果(意义):
1.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 2.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基本解放; 3.使国民党的统治濒临崩溃,为长江以南的解 放奠定基础,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11--1949.1
指挥者: 林彪、聂荣臻
作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华北解放军
经过: 迅速包围天津、北平、张家口
特点:
“瓮中捉鳖”
结果(意义)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队52万多人,至此,华北全境解 放
平津战役
结果(意义):
1.和平解放北平; 2.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人,国民党 主力基本消灭; 3.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得民心者得天下
渡江战役
1.时间:1949.4.21 毛泽东、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