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外卖寄存柜——后疫情时代下的外卖存储装置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15913/ki.kjycx.2024.05.012
智慧外卖寄存柜
——后疫情时代下的外卖存储装置设计*
盛佩文,宋锦怡,石怡凡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4)
摘 要:通过数据分析、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重庆大学中门、后门校园外卖取放情况进行研究。
通过对校园外卖取放的行为模式分析及需求调查,确定设计目标。
以装置为方案核心、环境为参考因素提出一系列设计策略,以解决快递和外卖乱堆乱放问题,并提高效率,实现零接触配送。
关键词:智慧存储;校园外卖;零接触式配送;外卖寄存柜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5-0050-04
——————————————————————————
*[基金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 )(编号:CQU-SRTP-20220621)随着网络移动支付的发展和各大外卖点餐平台的兴起,外卖由于满足年轻人就餐便利化、多样化的需求而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可是多数高校不允许外卖进校园,而校门口外卖取餐点又建设不到位,每到集中用餐时间,已送达而未提取的外卖就堆放在校门口空地,以致外卖丢失、混拿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大影响了学生用餐满意度、降低了平台配送质量。
特别在疫情等特殊时期,因校园防控管理要求,外卖取放混乱及丢失的现象更加严重。
针对这一校园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智能化的外卖取放装置。
结合具体应用场所,分析该装置的适用性及改进方向,且引入 “驿站空间”这一概念性设想,进一步探索装置的普适性。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期间,外卖无法进入校园,每日12:00—14:00、18:00—19:00时段,存在外卖大量积压、随意堆放在校门口空地的问题。
平时外卖乱放,食物洒泄、长时间无人认领等情况屡见不鲜,很容易造成食品与环境污染。
小组成员在实地考察中发现,一方面门卫的值班人员与清洁人员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整理这些外卖与残留物;另一方面,快递、外卖等物品无序堆放在校门口,对高校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无形中对疫情防控带来困难。
1.2 研究对象
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校园外卖取放的行为模式及需求进行分析。
对于配送端来说,高校门口只可短暂性停留,骑手将外卖送至校园门
口后需尽快找到外卖存放的地方,并联系客户进行取餐。
而对于客户端,装置设计需使取餐过程更便捷,师生能够快速找到并提取自己的外卖,且为了提高用餐满意度,可对外卖进行保温处理。
外卖寄存装置需具备最基本的餐饮卫生、外卖存取、防偷盗功能,并配备保温等附属功能,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兼顾节能环保需求。
1.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定量研究部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爬取各大外卖平台订单数据;同时结合数据分析及定量评价,对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的外卖配送集中时段进行分析。
在定性研究部分,通过实地调查及访谈,了解高校外卖的配送模式及师生取餐的相关需求。
最后,提出设计智慧外卖取餐装置并自然融入高校门口环境作为解决方案,以此提升外卖配送效率和客户取餐、用餐质量。
而在装置设计阶段采用实验法,通过构建电子模型拟合装置运行状态,评估装置设计的有效性,明确现有问题与改进方向。
2 调研及分析
2.1 功能分析
基于前期分析,总结出智慧外卖寄存柜需具备以下3个功能:①存取。
在外卖配送的集中时段,取餐装置应能根据各取餐点以及不同时段的人群需求进行寄存单元数量的调整,以满足人群需求、节能降耗。
在存取模式的设计上,还需结合高校门口的人行动线,实现外卖无法进校园背景下的零接触配送。
②防盗。
防盗
功能是本研究项目的初衷,结合当前已广泛使用的扫码开锁技术与智慧解锁功能,装置的防盗功能得以实现。
③保温。
据调研数据显示,有90%及以上的师生会在外卖送达后20 min内提取,保温功能有一定潜在的需求,但同时也意味着高能耗和高成本。
本项目对如何低碳环保地实现装置的保温需求做了初步探索,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2.2 技术分析
基于方案设计,总结出智慧外卖寄存柜主要应用以下2项技术:①扫码解锁。
装置存储柜区域配备有智能控制组件,其使用方法与快递存放柜类似,骑手先将外卖放入存储格,存储格亮灯,智慧寄存柜将存储信息向运营服务器进行反馈,师生随之收到外卖送达及存储短信。
取外卖时,扫描柜体显示屏上的二维码,输入手机尾号,柜门自动弹开,即可提取外卖。
除此之外,装置上方安装的滑动智能锁也运用此原理,以保证外卖的安全性。
②保温。
装置中间层的温控寄存箱中采用主流的碳纤维加热技术,这一技术能使柜体中心温度保持在55 ℃左右(这是菜品的最佳口感温度),且加热效率高,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其加热功能也不会减退。
另外,外卖也有冷链需求,如冰激凌、冰咖啡等,所以装置下层设计了冷藏箱体,其搭载冰板物理制冷技术,最低温度可达﹣5 ℃,有冷冻需求的食品可在柜体存储长达6 h。
但与保温功能随之而来的则是高能耗,为此,该装置内部配备太阳能光电转换器,能将柜体顶部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收集到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实现对清洁能源的合理利用[1-3]。
2.3 装置定位
该装置为保温型双面外卖柜,通过“外投里取”的方式实现外卖的无接触配送。
存储柜体内置UVC模块,可对外卖包装进行紫外线杀菌,同时还具有照明、保温、置物检测等功能。
柜体上端安装太阳能集热板,内置光电转换器,实现清洁能源的辅助供给。
而模块化的柜体设计也可以根据各外卖取放点的使用需求进行单元体数量的调整,以节约能源、提高装置利用率并更好与周围环境相适配。
3 优化策略
3.1 设计理念
基于前期分析,以重庆大学B区中、后门为调研点,设计了智慧外卖取放装置,装置外观如图1所示。
在外卖配送员送达外卖时,可为他们提供便于存储的空间和有序的工作流线。
同时,大学校园旁配备该装置,以“外投里取”的方式实现外卖的无接触配送,满足疫情防控的切实需求,也便于未能及时领取外卖的学生签收。
寄存柜具有防盗、保温、消毒、杀菌等功能,可保证师生的用餐质量,而太阳能集热板与光热电转换器的置入,
则有助于实现节能降耗。
图1 装置外观
3.2 设计细节
基于人体尺度和使用功能,柜体的每个单元格对应尺寸为25 cm×25 cm×30 cm的餐盒模数。
而调查显示,每份外卖所需占用的空间为10 cm×20 cm×20 cm~30 cm×40 cm×40 cm,且在校园外卖中,有近5%是团体外卖(如3~4人份的寝室外卖/十几人份的社团外卖),考虑到团体外卖的需求,将单元格柜体区分为个人外卖(25 cm×25 cm×30 cm)和团体外卖(40 cm×25 cm×30 cm、50 cm×55 cm×30 cm)3种型号,并增加开放性的外卖放置平台,避免外卖过多占用取餐柜这一公共资源,而影响同一时段其他正常的外卖配送服务。
功能分区如图2所示。
图2 功能分区
单元格通过扫码解锁、两侧存取的方式实现“外投里取”的零接触配送。
装置上面两层布置为半开放的密码锁区域,可滑动的外卖锁(如图3所示)为不同大小外卖的存放提供了便利。
所有团体外卖单元体内部都配备可自主安装的分隔板和杯托板(如图4所示),以充分利用垂直空间。
杯托高度可调以适应不同型号饮料杯,通过竖向装置将杯托板与柜体框架相连,且可以上下滑动到达合适高度固定,以适应多种规格的饮品,尽可能利用柜体内空间。
而杯托板设置为水平抽拉式,可以部分脱离出柜体架,方便骑手和消费者取放。
每个单元格在保温方面也做了处理,减少热交换,柜体(如图5所示)材料使用金属雕花板:表面是经过特可滑动
智能锁区
电子显示屏
开放式寄存
平台
柜体单元区
冷藏柜体
加热柜体
团体外卖个人外卖
殊处理的金属面板,中间层是经阻燃处理的硬质高密度聚氨酯发泡保温断热层和起到隔热保温防潮作用的铝箔保护层。
为达到保温与冷藏效果,柜体下层利用冰板物理制冷技术,上层利用碳纤维加热技术。
同时利用下层制冷排出的热量辅助上层加热,节约能耗,使温度保持在60 ℃左右。
且存储柜体内嵌UVC杀菌模块,全天进行紫外线消毒杀菌,以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图3 外卖锁
图4 杯托板
图5 保温柜体
3.3 设计结合环境
项目组成员选定重庆大学B区中、后门现有外卖取餐点为调研点,进行“装置+环境”的优化设计。
对调研点的场地认知与优化方案总结如下。
B区为原建老校区,学生、教师及家属均分区居住在校园内,所以虽然本项目研究的大部分外卖点餐者为学生,但在装置选址与环境优化方面也要兼顾教职工及其家属的出行需求,规划好相应流线。
该校区位于沙坪坝繁华城区,周围大型商场、超市、各类餐饮店齐全,选择丰富、配送费用低、方便快捷的消费特点让外卖广受师生青睐。
B区后门空间宽敞开阔,能提供双向车行通道,是车行流线的重要出入口。
此外,后门紧邻着学生宿舍区,学生三、四、七、十一、十二舍呈组团状集中分布在后门入口的辐射区域内,是超过半数师生外卖点餐会选择的配送地址。
调研发现,后门原本规划的双车道受需求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现只保留一进一出两车道在正常运行,另一条5 m宽的车道及其旁边3 m宽的人行道与行道树种植区均被栏杆隔断,呈废弃状态,这个无特定功能且无人看管的消极空间,目前成为外卖临时存放处。
配送人员将外卖送至校门口后,隔着栏杆将其投放至校内已废弃的人行道上,在集中用餐时段,人行道上、阻断出入交通的栏杆上、树池围墙上、路边花坛上,均堆放着外卖,取餐师生需花费大量时间在一片杂乱中找寻自己的外卖,外卖错拿、找不到、被偷的事件频繁发生,负责这一片区的配送员也要忍受这处空间的无序和不便带来的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
结合环境空间充裕的优势,在优化方案中,项目组成员提出外卖“外投里取”的新模式,将装置柜体设计成两侧均可推拉开启的方式,将可滑动的密码锁改造成两侧都能开启的状态。
同时,结合校园出入口分隔校内外空间的功能,再通过流线的重新组织,将装置安放在分隔界面上,在发挥其特有外卖暂存功能的同时,还起到“围墙”的作用。
配送员来到校门口的装置处,不需要进入校园,直接在装置面向城市街道的一侧,输入寄存命令,即可完成配送工作。
师生收到取餐短信后,也不用出校园,在装置面向校园内部的一侧输入提取信息,柜门弹开,完成取餐。
装置的置入与环境空间的再规划,能减少外卖难找、被偷、拿错等情况出现,简化取餐送餐流线,提高配送和提取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师生的用餐质量,实现“零接触式配送”,呈现出多方面互利的良好设计成果。
后门场地规划与装置布局如图6所示。
B区中门出入口狭小,跻身于校园次干道的一条支路上,有限的空间环境只允许师生及居民步行出入。
在校内连通主教学区及毗邻出入口的部分居民区,校外通往欣阳广场及沙正街,是居民进出进行生活所需采购的最方便的通道,也是60%以上学生外卖点餐配送点的最常用选择。
小组成员发现,在前期调研阶段,外卖配送至中门后,配送员会进入中门前厅,将外卖放置在中门旁边的一小片空地上,该场地深入中门侧方位,尺寸为3 m×8 m,在长边布置一条形花坛,花坛高0.6 m的边沿是很理想的外卖放置空间,虽不安全卫生,但沿纵深方向展开,也较为有序。
而在后期调研中,因为防疫措施加紧,中门的外卖配送禁止进入门厅,外卖全部堆放在校门口立柱的墙角,
无风雨遮盖,60 ℃
3.4 设计普及
装置引入模块化的设计手法,各储存单元可以预制加工、现场组装,且单元体的数量和组合方式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的状态。
模块化的灵活性使消费者参与到设计当中,是被需求的设计,所以该装置有望从高校推广到社区、工作单位,为提取外卖的消费群体及配送人员提供些许便利。
为进一步拓展装置的普适性及其与环境的融合性,以多种方式进行了融入环境的探索。
首先装置寄存单元体采取模块化的组织方式,各尺寸的单元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数量上的调整和多样组合,这在形式上大大提升了装置与环境的契合度。
另外,装置设计为单面开启与双面开启2种模式,在有一定围合空间的环境下(如重大B 区中门),采用单面开启的装置靠墙放置,与市面上普遍的寄存方式一致。
而在开放空间或需要单面墙体及栏杆阻隔交通的出入口周围(如重大B 区后门),则可以采用双面开启的方式将装置化身为围墙的一部分,实现“外投里取”的零接触配送。
此外,小组成员提出将装置与“驿站空间”相组合(如图8所示),参考曹逸伦等提出的后疫情时代下的配送员共享空间设计,将该装置置于由预制钢板装配而
成的供外卖配送员休憩的驿站空间中,驿站顶面格栅上加装太阳能电池板,并在钢结构支撑设施上装配充电接口。
在白天阳光充足时候,充电设备可以为装置供电,并将电量储存在电池中,供夜晚照明或充电使用。
图8 装置与驿站结合
4 结束语
本次项目研究虽然提出了利用设计手段解决问题,但是并未对设计的落地性及与平台、校方的合作进行科学论证,装置的设计也只在概念阶段。
但值得肯定的是,一个小小的寄存柜,在解决外卖乱堆乱放问题的同时,还可提高效率、实现零接触配送,
降低疫情
无人看管,随意摆放,时有外卖倾倒、食物洒落现象,严重影响校园形象。
基于上述情况,项目组成员对中门附属的一小片花园空间进行改造,并结合装置安放进
行人行动线的规划,以营造井然有序的空间状态,形成高效便捷的外卖取餐方式。
中门场地规划与装置布局如图7所示。
图6
后门场地规划与装置布局
图7
中门场地规划与装置布局
(下转第58页)
数据中寻找数据之间的关系模式,为用户价值分析、销量预测等经营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3.4.4 预算与投融资管理
业务自动化层的应用场景有预算管理方面的预算数据汇总、资源动态调整、预算下达、预算执行考核自动化、预算执行情况监测、预算报告创建等,投资融资管理方面的自动计息、投融资到期自动提示、理财自动申赎等,例如,预算执行考核自动化是定期进行预算数据快速抓取和数据可视化分析;数字助理层的应用场景有基于移动端的预算目标规划、预算申请、审核和反馈、金融支付验证等,其中金融支付验证是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采用指纹验证、人脸验证和虹膜3类方式提高验证的安全性;决策支持层的应用场景有预算资源配置智能化辅助决策、全面预算管理、投融资组合优化分析、投融资环境分析预测、投融资方案分析及推荐等,其中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数据挖掘、回归分析、机器学习等手段,对业务、收入、费用、减值和资本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和分析,形成基于数据预测并实时调整的预算管理体系。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丰富的数智化技术应用场景已见诸于企业经营管理各领域、多环节,具有自动化解放人力、改善用户互动和服务质量、重塑管理流程和决策机制等多重效能,为驱动增长和降本增效综合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伴随技术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深入挖掘,数智技术将重新定义企业运营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丽华,朱海林,刘伟华,等.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管理:研究
框架与展望[J].管理科学学报,2021,24(8):26-35.
[2] 吉峰,贾学迪,林婷婷.制造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概念及其结
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5):151-166.
[3] 张庆龙.智能财务的应用场景分析[J].财会月刊,2021(5):
19-26.
[4] 王玲.数智化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21,38(33):8-10.
[5] 朱逸,朱瑞庭,王鹏.人工智能营销的机器学习算法谱系及
实践域[J].管理现代化,2022(5):152-160.
[6] 张利.“人工智能+”物流全链架构及场景应用[J].商业经济
研究,2021(16):104-107.
[7] 刘梅玲,黄虎,佟成生,等.智能财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思路
研究[J].会计研究,2020(3):179-192.
[8] 靳浩.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
遇[J].商场现代化,2022(7):56-58.————————
作者简介:倪春丽(1977—),女,福建龙岩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黄淑雯(1988—),女,广东惠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编辑:严丽琴)
—————————————————————————————————————————————————(上接第53页)
风险,而“碳纤维加热+冰板物理制冷+太阳能光电转换装置”这样三位一体的设计方案,带来的会是外卖品质和口感体验的升级,这样“一举多得”的装置设计,如能得到产品化生产和试点实践,并真正走入高校与社区,未来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璐琪,胡嘉飞.新型智能化恒温外卖装置设计分析[J].产
业与科技论坛,2019,18(6):56-57.[2] 曹逸伦,郭玉菡.“摆渡人”驿站:后疫情时代下的配送员共
享空间设计[J].城市住宅,2021,28(7):155-156,159.
[3] 吴长国,冯永江,彭静,等.美食智能存取装置的设计[J].今
日制造与升级,2022(2):23-25.
————————
作者简介:盛佩文(2003—),女,湖北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编辑:严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