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奥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的奥秘
内容简介
五千真言《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

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

曾仕强教授认为,《道德经》和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有着密切关系。

老子写作《道德经》,就在为高等智慧的人解释《易经》中的“天之道”。

老子所提出的“反者道之动”,就是《易经》中所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背后的规律。

道德是最高信仰并不遥远,也绝非玄之又玄,它是我们现代生活的源泉。

让我们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感悟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与人生(一)
《道德经》与人生(二)
《道德经》与人生(三)
第一集老子传道
第二集上士闻道
第三集人生的价值
第四集究竟何为道
第五集反者道之动
第六集智慧与阴谋
第七集柔弱胜刚强
第八集无为无不为
第九集知识与知道
第十集无中生有
第十一集人生有三宝
第十二集有道必有德
第十三集以德治国
第十四集无知无欲
第十五集如何明道
第十六集上善若水
第十七集为人类谋福
第一集:老子传道
曾:我们这一次要来探讨老子的《道德经》。

要探讨《道德经》,它有好几条路,因为《道德经》实在太大了。

你从哪一方面去,都有很多条路,所以叫做“条条大路通《道德经》”。

那我们现在要采取哪一条路呢?因为你从每条路进去,你所看到的都不太一样,因此我们这一次要选一个比较少用的,有更广大视野的那一条路.
我们看看历史,《道德经》在西流景帝以前,它不叫《道德经》,那时候根本没有《道德经》这个名词,就叫《老子》,表示这是一本老子所写的书.这个就表示它还没有得到大家的共识,认为说我们都应该学它。

但是汉景帝他了不起,因为我们都知道,文景时期是实施老子的学问的,所以他自己实践的心得,他认为这个太了不起了.所以不应该叫做“子",应该提升他的位阶,所以叫做“经”。

经是不容易的,经就是它是不能乱改的,必须要经常常这样去做的,而且他是很正经的。

可见,当老子所写的书被提升为经的位阶的时候,那它对中国人影响就更大了。

到了唐玄宗,他把《道德经》尊称为真经.《道德经》是真经,那别的经怎么办呢?
因为我们一般人,想到真就想到假,想到假他就想到真,老子就是要破除我们这一种.我们没有说它不好,也没有说他不正当,因为这些观念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我只是说,你把真和假相对,不假就是真,不真一定是假,那你就终生痛苦不堪。

(外:我们常常认为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是真的,即是假的.而老子却通过《道德经》告诉我们,这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是非真非假,或者说是亦真亦假的。

但真和假是完全相对的,怎么可能混淆在一起呢?)
曾: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你到古董店去,你看那个古董很喜欢,你就问他,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这个不是假的。

他为什么不说这个是真的?他只说这个不是假的。

什么道理,意思就是说,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你说这个玉璜,它就是玉的,那是不是当年用的那个玉璜,我不知道。

所以我不敢说它是真的。

你看,这就给我们很深的一种印象,就是说真的跟假的它不一定是相对的。

大家从《易经》的观念里面,你很容易想到,有一部分是真的,有一部分是假的。

真的很少,假的也很少。

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它非真非假,又真又假。

这样一来,很多人就开始搞不懂了,真的跟假的都很少,那最多的那一部分是什么呢?一个字,就叫“实”。

所以我们现在要读老子的书,你一定要记住,真假当中还有一个东西叫做“实”。

所以中国人经常讲说,我们说实话,很少说我们说真
话。

凡是说“我们说真话”,大部分是假的。

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充其量只能说实话。

你看科学,说要追求真理,现在都知道了,做不到.因为真理是谁都不知道的,才叫真理。

我们科学只能告诉我们实话。

所以你看,“这一件事,经过我们科学的证实”,我们没有用“证真".证真,那谁也不知道你是真的假的。

我是证实,为什么?我看到了,我做实验了。

你看也用“实验”,没有用“真验”。

所以这里有两句话,大家先把它搞清楚,到底是眼见为真,还是眼见为实?我们中国人比较喜欢眼见是实,因为我们知道眼睛只能看到实的东西,但是究竟它真不真呢,大部分都知道是不真的.因为有那么多的颜色,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很多部分我们是看不见的.眼睛的功能是有它的局限性。

(外:事实上眼睛是常常会欺骗我们的,比如这是一个静止不动的图像,但是当你的眼睛移动时,是不是觉得它在旋转?而且你越紧张,它旋转的速度就会越快,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眼见并不为真.)
曾:所以我们必须要先讲清楚,很多人读了《道德经》以后,他心里就想,原来道家是阴谋的,老子他这种心机啊,是不正的,所以你看读《道德经》到最后就不道德了。

这种情况太严重,而且我们这一次必须要把它说出来。

否则的话,那你这样不是很冤枉老子吗?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老子给我们的影响,也是一阴一阳两种都有.你从这里可以证明到,中华文化的根源就是《易经》,老子是在解释《易经》的最高的那一个部分。

所以他告诉我们,中国人要怎么样怎么样。

可是我们听出来的结果呢,很多是听到相反的是,这也是老子很无奈的地方。

也是我们这一次,为什么不一下子就开始讲《道德经》第一章、第二章。

..我们不这样做的原因。

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基础,这些长期以来被误解的,甚至于产生破坏性的东西,我们先把它挖掘出来,我们把它说清楚以后,我们用一种很正确有心态去了解老子,这才是我们这一次要做的工作。

所以这一次我们真正了解《道德经》以后,我们应该可以把这些负面的影响,把它降到最低,这样才有意义。

你看老子,他一共只写了五千两百多字,当然了,这又是则案例.中国人讲《道德经》五千言,那如果按照西方标准一说,你不能超过一个字,超过一个字就是不真,中国人不可能这样,所以当我们讲老子的文章一共有五千个字,我们就知道,他前后会有一些弹性,可以少一点,也可能多一点。

所以现在老子的版本很多,其中一个版本它整整齐齐切成五千个字,反而不可能是真的.当然,我们今天很遗憾,老子亲手写的那一部经不见了,我不知道大家觉得不见了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想,它也不见得是好事,也不见得是坏事。

这就对了,所以现在我们讲到这里,我们就非常清楚,读老子书,我们第一个要检讨自己,我们现在都是按照我们的常识来判断,这个对,那个错。

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常识本身也有问题。

因为你的标准不正确,你判断出来的东西可能正确吗?好象也不对。

因此我们必须要怎么样?必须要抱着很冷静、很恭敬、很真诚的态度,好好地听听老子的话,然后回过头来要调整自己,而不是用我的看法,来看老子这个对、那个错,
我们不是来批判老子的,我们没有必要,我们是来了解他为什么写了这五千个字。

我们要了解老子,要了解当时那种情境之下的老子,而不是现在用我们的方式来想像老子,那是不可以的.我们真的真的很幸运,这个可以讲真的,因为我们无意中,在朋友家里面看到一幅画:
道德经的奥秘笔记--1、老子传道
这幅画如果它没有标题的话,你也不晓得他在干什么.好象一个老人跟那个老虎很亲近。

那他是驯兽师,他专门驯服老虎?那也完了。

我们便是希望各位用几个角度来看。

这个圈圈是什么,是关键。

你说那是太阳,真的是太阳吗?你说是月亮,真的是月亮吗?你说我知道了,那就是什么?圣人他有很大的能量,是这相吗?其实,这个圆圈既不代表太阳也不代表月亮,更不是什么能量,因为老子的观念里面,他没有这些东西。

(外:画中的这位老人就是老子,老子为什么要和老子坐在一起,他在和老虎说什么,这幅画有着怎样的寓意呢?而画中那个既不是太
阳,也不是月亮,更不是什么能量光环的大圆圈又到底是什么呢?)
曾:这个圆圈就是道。

因为老子他跟老虎讲什么话呢?就讲道啊,只有道老虎才听得懂啊,其他它全不懂.那老子为什么要去跟老虎说话呢?这个才是我们最大的启发。

他告诉我们,《道德经》要讲的是真话,而真话是高度危险的东西,就好象跟老虎讲话一样。

老虎它代表什么,它就代表诸子百家。

你们诸子百家都非常有学问,但各有不同立场,所以就那个立场,他讲出他妥当的话,就成一家之言。

可是老子一看,你们这样子造成很多的纷争,各说各话,每个人说自己对。

我们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恍然大悟说,我们现在的时代其实和老子那个时代相差不远。

多元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谁都不知道。

那老子就很着急,这样还得了?所以他就想要讲真话。

可是讲真话,你活的了吗?历史上告诉我们,讲真话的,不是活不了,就是活不久.那怎么办呢?所以他就说,那我干脆出关去吧。

出关去的时候,他大概事先就知道有人会留住他,不让他走,他说我要走,那就会叫他
留下,当然不知道留下什么,反正留下你的宝贵心得就是了。

这个时候他就抓住机会,豁出去了,就写了真话,然后就“莫知其所踪”。

你用这个角度来了解《道德经》,我们猜想老子会比较高兴,因为终于我们知道他在讲些什么,而且他为什么要这样讲的原因.而且还有一个更深的意思,就是我们每次听到的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这是在讲中国社会,叫什么?“卧虎藏龙”。

你看老虎他是卧在那里的,它为什么卧在哪里呢?因为他够凶猛了,一个够凶猛的它随时可以卧倒嘛,它不在乎嘛.你能把我怎么样?你惹我,我一站起来你就完了.老子呢?老子是龙了,老子为什么是龙呢?因为是孔子讲的,孔子见过老子以后,回去人家问他,他怎么样啊?他说我看别人我都看得懂,我看他看不懂嘛,因为他跟龙一样嘛。

(外:据说孔子仰慕老子的学问,携众弟子前去问道,而老子见到孔子时并不说话,只是张开嘴,让孔子看他残缺的牙齿和完好的舌头。

众弟子皆疑惑不解,孔子却领悟到,老子的意思是,牙齿虽刚强,却残缺不全了,舌头虽柔弱,却保全至今。


曾:所以孔子说老子是藏龙。

那大家可以猜一猜,到底谁是强者谁是弱者。

老虎当然强了,所以为什么老子他所讲的都是弱,都是柔。

因为他知道他再强也强不过老虎,所以老子的哲学里面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柔弱胜刚强。

我们从这幅画里面,可以看出很多很多东西来,我们就知道画这幅画的人,他本身也是道家的修养很高的人,他就这么画一画,他什么都不说,看大家你能够悟到多少,可是,老子也是不讲悟的,老子讲什么?我们会慢慢把它说出来,不要用我们的常识去了解老子,否则老子是很冤枉的.他当时大可悠哉游哉地过生活,他干吗写完以后就莫知其所踪?这是有玄机的,就是要提醒我们,人应该说真话。

你不说真话算什么呢?可是第一个,你有没有能力说真话?第二个,你说了真话人家会不会相信?经常你说真话人家是不相信的,你说假话反而很多人相信,这事实到现在还是这样。

你说了真话,你该怎么办?不然变笑话嘛。

你看说真话,然后后面后患无穷,那就是笑话了。

因此他的标题简单只有四个字:叫做《老子传道》。

(外:《老子传道图》形象地告诉我们两点:第一,道是柔弱的,但柔弱胜刚强;第二,老子在讲真话,而讲真话是很危险的.那么老子的《道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既然讲真话是很危险的,我们现在还要不要讲真话呢?)
曾:我们今天敢在这里讲,不是说我们不怕老虎,也绝对不是说我比老子高明,没有这回事。

而是说,时代背景让我们可以不必冒这么大的风险。

我们开始要讲真话,但是不管怎么样,讲真话永远是得罪人的,讲真话永远是对说的人不利的。

那大家觉得我这个不是很蠢吗?我怎么敢冒这个险呢?不会。

因为大家慢慢听下去,就可以了解,现在民智已开,资讯充分,大家经过多元化的激荡,我们要来讲真话。

是时间已经到了.我们现在再不说真话,那人类真的是太危险了。

我们不是冒险,也不是故意标榜,都不是,而是说,这几千年来,我们把老子曲解、误解,甚至读了半天还搞不懂,都不是坏事,天下没有坏事,因为那时候时未到,现在是时已到,我们讲完以后大家会觉得说,哎呀,那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这才是我们这一次经过很长期的准备,要把它真正的讲的比
较清楚的一个用意.那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从哪一句话开始,我相信大家都是一想就通,当然从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当然有他的用意。

所以我们接下来,我们就要说,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开始经进入老子的思维,谢谢大家。

第二讲上士闻道
外:《道德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这六个字有着众多的解释。

因为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断句逗,曾仕强教授认为,这六个字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读法: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以及道可道,非常道。

这三种读法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而这六个字究竟应该如何解读呢?请收看:上士闻道。

曾:我们看书都喜欢讲一句话,叫做“开宗明义",就是说一开始就要告诉我们他要讲的是什么。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必须要了解,老子当时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因为没有标点符号,每个人他有他自己的断句方式,一旦有了标点符号以后,就好像是有了标准化,就使得人们的思维反而受到若干的限制。

所以我们常常讲,有语言,有文字,对人类是有帮助的,但是不要忘了,语言文字也是我们思维非常大的障碍,这就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

可见我们中华文化所有的基础,都是在《易经》上面。

老子他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他是专门提高等智慧的人来解释《易经》,因为这个必须要有很大的包容性,看的很深远很广大,而且要很高,才有办法听懂老子的话。

“道可道非常道”最起码有三种不同的标点方式:
第一种:道,可道,非常道。

告诉我们,只要道可以说的那一部分,就叫“非常道”.这样我们就了解到,道起码有两部分,一部分叫常道,一部分叫非常道。

可道的部分是非常道,不可道的叫做什么?叫做常道.因为常道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你一个时间,只有一个嘴巴,你怎么可能讲的那么周到,不可能。

所以,中国人就形成一种你说的部分我不谈,我专门从你还没有说到的部分来跟你对抗,意思就是说,你说东的时候我就说西,你说西的时候我就说东,永远没完没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事实。

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第二种标点方式:道可,道非,常道。

那在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只要有人说你对,就会有人说你错;只要有人说这样可以,就会有人说这样不可以。

这个就叫做常道.意思就是说常道他永远有正反两面。

其实用正反,不如用现在的叫做正负。

他不一定反,所以我们老是把他看成相反。

这是很危险的。

因为他不一定相反,他可能是互补,所以这方面呢,我们要特别小心。

第三种就是一般最常用的,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才是高度的危险性.
外:由于古代没有标点符号,这给我们理解古人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也留下了许多思索的空间。

对于《道德经》开篇这六个字,我们现在常用的解读方式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但为什么曾仕强教授说这句话是高度危险的呢?
曾:我们前面有一个雕塑:
道德经的奥秘笔记--2、上士闻道
这个雕塑我们会放在这里,就是说你要以现在老子的心情来讲《道德经》,你才知道他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老虎在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里面,它代表什么,他就代表诸子百家。

他说:“你们诸子百家都非常有学问,讲的都非常有道理,要不然怎么能成为一家之言呢?但是我老子今天抱着一颗很诚恳的心冒犯大家,希望大家谅解.”就是说你们所说的,都是道,没有错,但是只是道的一小部分。

没有办法把道很整全地把它说清楚,这不是你们的错,这是语言文字的限制,我们现在只是希望你们心里头知道,我永远不可能把真像都说清楚,我只能就我们这一家所看到的,所体会到的,我把它说出来,这个叫什么,叫做片面的道理,而不是整全的道理.希望我们自己的人不要过分自我膨大,也希望来听的人不要认为我的学说就是整全的道理.老实讲在当时的氛围,诸子百家是斗来斗去的,你一个人,敢向诸子百家去挑战,那人家问你,那你讲的就是整全的道理吗?你就可以知道了,就是这个雕塑里面所表现的当时的状况。

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是同样的情形。

那句话我们要反复飞
放在脑海里面,我只有一个时间,我只有一个嘴巴,何况我还有我的立场,我怎么可能把所有的道理都讲光呢?这是一种局限性,老子他怎么知道他讲这种话的时候,会有那么大的危险?他怎么知道?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因为我们从伏羲氏开始,他就替我们开了一扇做学问的大窗口,叫做“天人之学”。

那什么叫做“天人之学”呢?就是我们做学问从天垂象开始。

以为我们知道老天他是不说话的,可是人活在天地之间,你不能离开天地,你就必须要去了解天地.你才有办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因此我们很喜欢看天象,因为天不说话,天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它会很真实的把它的真相,把它的本相,完完全全地透露给我们.
外:七千多年前,伏羲氏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根据大自然中天、地、水、火、雷、风、山、泽这八种现象,创造出了伏羲八卦图,这就是天人之学,《易经》的基础.老子的《道德经》是给高等智慧的人来解读《易经》的,那么,老子观察到的天象又是什么呢?
曾:老子的象,写在四十一间的三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
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你看,这多生动,高等智慧的人,他听到道以后,他没有什么反应,因为他知道道不是用来讲的,道用来讲是永远讲不清楚的,永远会有偏失的,永远会找麻烦的,道是用来行的。

所以我们中国人老问人家“你行不行”,其实跟这个有密切的关系.他很勤劳,他一步一步从实践当中去了解这个道。

中等智慧的人听到道以后,好象听得懂,又好象听不懂,你到底在讲些什么,我不能说我不懂,但是我真不敢说我听得懂.这已经了不起了,因为你毕竟是中等智慧的人,不容易了。

下面那个人就很惨了。

“下士闻道,大笑之”,你看到现在还是这样,凡是那种听不懂的人他就会说,你这是乱讲,不可能的,哪有这回事。

好象他比你还懂,凡是听完了一脸不认同的、一脸怀疑的,这还算好的,你没讲完,他就攻击你,你还没有讲完他就否定你,你没有讲完他就一大堆意见的人,老子说,你真是太差了,你的智慧完全没有开发出来.
但是他赶快打圆场,他说也没有什么,不笑不足以为道。

因为你听懂了你就很轻松了,
原来是这样,这也是笑嘛,那听不懂的人他就认为不可能的,这是笑话。

外:不同的人闻道之后,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明白了,就去付诸行动,有的人似懂非懂,只好继续琢磨,也有的人“大笑之”,但是这个笑有可能是因为不懂而不屑,也有可能是因为懂了而高兴,一句“不笑不足以为道”再次提醒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个方面,正如《易经》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这个老子给老虎讲道的雕像,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曾:这一个塑像,大家第一个发现的就是这个是一只老虎吗?为什么你会怀疑它不是老虎呢?因为他没有斑纹。

老虎他最了不起的就是它那个斑纹,什么野兽看到它都怕,可是这只老虎它就服服帖帖的,喧斑纹都不见了。

我们从这个雕塑可以体会到什么?老子他知道这只虎它是会变的,它可能会把原性马上就表露出来,它也可能服服帖帖,它都可能。

那你要跟他讲道,一定要很小心,你看他就那么一个小指头,他嘴巴有没有张开我们也不清楚,他在想什么我们也不懂。

可是这一只老虎它就服服帖
帖的。

所以我们给它一个标题,叫做“上士闻道”。

它是上士,它也可能是中士,它也可能是下士.如果它是下士,斑纹就出现了,两只腿就要站起来了,然后大吼一声,然后老子就不见了。

我们今天就不要再伤脑筋去读什么《道德经》了。

它如果是中士,它在这里会摇头晃脑,眼神就完全不一样了,斑纹就若隐若现.现在你看它斑纹不现,它知道它的凶猛是天生的,但是它可以把它藏起来,这个藏也是很重要的。

老子讲到它连斑纹都藏起来,那可见它是上士。

我们很多很多事情,从这个雕塑可以一一地来深入,去明白老子的思想到底是什么。

老子不能直直地挺在那里,不能.他必须要弯下身来跟老虎讲话,这就是表示他是柔的,他不是像老虎那么刚,它是刚的,他是柔的,但是老虎刚中带柔,老子是柔中带刚,他腿弯下来的意思是告诉它,我跟你不一样,你可以硬碰硬,我可不跟你来这一套,这是他非常清楚的一个表达,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子的脸跟老虎的脸是相对的,有交集.现在他跟它讲什么?其实真正了解的人就说:道可道,非常道。

你跟它讲什么它都听不懂,它听得懂才怪.可是它会搞到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