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胶卷冲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洗彩卷,其用药以及对温度的严格要求,
C-41的冲洗
一是有品质好的药液。
二冲洗的过程与黑白基本一样甚至比黑白还要简单,主要是温度的控制。
借助简单的设备即可作到。
下面是C-41冲洗程序
C-41工艺冲洗的程序
一、C-41工艺冲洗的程序
(1)水洗第一遍水洗的目的是将胶片先恒温预热软化乳剂层,使显影更加充分。
(2) 彩色显影彩色显影是冲洗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由于彩色显影液的化学还原作用,使得胶片乳剂中已经曝过光具备潜影中心的AgX颗粒转变为金属银,同时彩色显影剂被氧化。
被氧化的彩色显影剂与胶片中的成色剂产生作用后生成彩色染料。
(3) 水洗水洗的目的是将胶片中残存的化学药液漂洗干净,
(4) 漂定漂定的作用是停止显影并将胶片在显影过程中生成的金属银(黑白银影)氧化转化成卤化银。
定影的作用是反胶片上的卤化银变为可溶性的银盐清除掉,以留下彩色的影像。
(5) 水洗水洗的目的是将胶片中残存的化学药液漂洗干净,保证乳剂层中不含定影液和卤化银。
(6) 稳定稳定的作用是:首先中和前面冲洗工序所带入的残留药液;使影像中的染料稳定;防止胶片在干燥时有水渍。
稳定液的主要成分是稳定剂甲醛、甲醇和润湿液。
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坚膜作用,可以减轻染料的水解,提高染料的稳定性,避免胶片上出现水迹、斑痕等。
二、操作指南
所需要的所有设备
1.冲洗灌。
一个,建议使用JOBO的(比较省药)
2.暗室计时器。
你需要一个精确的计时器
3.瓶子。
四个1000ml的瓶子,分别装入水,显影液,漂定液,稳定液。
4.温度计。
时间温度法显影要求准确计量温度。
建议你买一个专供暗室用途的金属温度计。
5.量杯。
容量1000ml和250ml的配液烧杯100ml的量杯各一个。
一个小的塑料漏斗。
6.加热器。
7.搅棒,剪刀。
8.暗袋。
在明室装胶卷用。
9:胶片夹。
用以夹住胶片,吊起晾干。
至少2个,最好4—6个,晾衣夹即可。
10.底片袋。
三、药液的配置
显影剂:水(40度)--------------------800ml
六偏磷酸钠(10%)---------20ml
无水亚硫酸钠-------------34g
碳酸氢钠------------------4g
盐酸氢钠------------------1.5g
溴化钾-----------------15g
CD3------------------44.5g
加水至----------------1000ml
彩色漂白剂
水(40度)-------------------750ml
乙二胺酸铁钠----------------------100s
溴化胺------------------------------150s
氨水(25%)-------------------------6ml
加水至-----------------------------1000ml
定影剂
水(50度)-----------------600ml
硫化硫酸钠-------------------250g
无水亚硫酸钠----------------16g
偏重亚硫酸钠-------------------5
加水至---------------------1000ml
稳定液
甲醛水(37%)-------------6ml
表面活性剂(1%)---------20ml
加水至----------------1000ml
C-41工艺冲洗的程序
第1步:水洗预热2分钟
把水倒在显影罐里,使胶片的乳剂层变软,均衡温度,可使显影均匀充分,显影罐的盖子上面有一个不透光的开口,水可以倒进去,但是光进不去。
这个水应当温度适当,转动2分钟到出。
温度是34-39度。
第2步:彩显3分15秒
把彩显影液倒入显影罐,时间是3分15秒,温度是37.8度正负0.5度。
第3步:水洗
把水倒进显影罐里去。
30秒之后把水倒出来,温度是34-39度。
第4步:漂定6-8分钟
把漂定液倒入显影罐,时间是6-8分钟,温度是34-39度。
第5步:水洗
把水倒进显影罐里去。
2分钟每分钟一次之后把水倒出来,温度是34-39度。
第6步:稳定
把胶片进行稳定,到入稳定液不需搅动,时间是1分钟,常温。
第7步:水洗常温30分钟(或用水洗器加水洗促进液10分钟)
第8步:晾干
把它晾干。
温度不要超过50度。
温度过高胶片会卷曲。
品质的控制
1、当显影液陈旧过期乏力,即使曝光正确的底片也会出现密度不足的现象,反差也低,也可看底片边缘上再现的DX编码的密度来鉴别,如有足够密度,字体清晰,说明显影正常,反之则说明不足。
2、当漂定液不足,由于漂定液成本占整个冲卷费用的一半,偷工减料最为严重。
正常的底片高密度处生成的金属银较多,经过冲洗后应有一定黑度,底片最小密度区(亮部)混浊,不透亮,如果有一层黑灰色银影罩在最大密度处或是底片片头上,这种银影就是残留银。
在底片上最大密度处如出现发红现象,就是隐青,也是因漂定液的PH值低、补充不足、活性不足造成,隐青现象对扩印照片有一定影响,使扩出照片偏青较多,如校正青色太多,就会影响色彩还原。
3、稳定,用稳定液的好处是底片干净无水渍,增加底片色牢度。
4、温度的影响。
C-41工艺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彩显的温度要求为37.8正负0.5度。
温度高了片子偏品,温度低了片子偏绿。
测试条的制作:
为了更精确的掌握冲洗的全过程,冲出品质更加卓越的胶片。
最好的办法是在冲洗正式的胶片前先作一个测试条,通过对测试条的比对,调整彩显液的A液和B液的配比,增加减少彩显的时间,检查温度的高低。
保证冲洗的品质。
这种初次的冲洗最好用测试条来作。
成本低精确。
具体的作法是:将色卡制作成12寸或更大一点的照片,用135相机将色卡拍下(注意色温)n个整卷放在冰箱备用。
每次冲洗时剪下10cm一条试冲一次。
根据试条的情况作相应调整。
C-41冲洗工艺药液常见的问题
(1)胶卷片基较厚,反差大,最大密度上升,最小密度大。
造成问题的原因彩显液浓度高;彩显时间过长,彩显温度高;配制彩显工作液时B液用量少;彩显工作液的PH值高。
(2)胶卷片基较厚,反差大,高密度部分深而不透光,已曝光片头部分的胶片颜色不纯,而胶片的背面有反光现象,有残留银出现。
最大密度发红,说明出现隐青,可重漂几分钟上面的现象便会消失。
造成问题的原因漂定液的浓度低;漂定液冲洗时间短;漂定液的PH值高了好;
(3)胶卷片基不通透,发乌。
造成问题的原因:定影液浓度低;漂定冲洗时间短。
(4)胶卷片基偏绿,反差低,高密度低。
造成问题的原因:胶卷保存不好,受潮或受热;胶卷时间长,过期。
在冲洗过程中,由于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变化,以及机械方面的故障等等,都会引起药液活性的变化,影响胶片的冲洗效果。
如温度、时间、搅动、浓度、PH值高或低。
由于在冲洗过程中药液的化学反应常常会影响其PH值的变化。
C-41冲洗工艺彩显工作液的PH值应控制在10.1-10.3范围之内.若药液的PH值离于或低于规定的标准范围,可以使用加酸或加碱的方法调整药液的PH值.
彩色照片的印放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底片鉴别如果备有彩色分析仪,可按仪器的使用方法,测出底片需用的校色滤色片组合和曝光时间,作为第一次试样照的基础。
如果没有彩色分析仪,则可凭经验对底片可能的偏色情况进行观察,估计出需用滤色片组合,进行第一次试放样照。
第一试样基本上有两种情况:
1、如果对所用彩色底片的基本偏色和曝光量尚不清楚,则主要是试验曝光量和色彩的大致偏向。
可在光路里放置50号黄和30号品红滤色掌握,则仅用一种
或两种曝光时间即可。
样照的冲洗和色彩的修正样照冲洗的每一个步骤都应与正式印放的冲洗条件完全一致。
在冲洗并烘干后的样照中选出曝光比较正常的一张,仔细观察,并以样照为依据,修改滤色片组合和曝光等各项数据。
第二次试样如果第一次试样的结果已接近理想,则可稍加修改后进行正式印放;如果第一次试样偏色还较严重,就必须在修改滤色片数据后进行第二次试样。
正式印放和冲洗正式印放一般要在试样照片取得理想效果后,方才可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