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九年级 语文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默写诗文。

(共10分)
(1)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3)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其一)》) (4) ,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 (5)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 ,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7)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句子) (8)《商山早行》中用白描手法、纯名词组合,把早行情景写得历历
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6分)
阅读是一种积淀。

读第一单元的诗歌,我们领略到无限江山的妖娆美好;我们感受到那娉婷和鲜妍的四月天。

读第二单元的文章,我们明白做事要心无旁鹜,不能亵渎职业的神圣;我们懂得了教养箴.
言:不是矫揉造做、附拥风雅,而是应尊重他人;我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太多东西将精神的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让我们精神悲戚,形销骨立。

我们要知道能否及时清扫精神垃圾,是圣洁的阳光重新照进
我们世界的不二法门。

(1)给加点字注音。

(2分)
①箴.言 ②间.
不容发 (2)文中画横线的四字词语存在错别字,下列对其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无旁鹜--心无旁骛
B.矫揉造做--矫揉造作
C.附拥风雅--附庸风雅
D.形销骨立--形消骨立
(3)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你修改。

(2分) 修改:
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敬业与乐业》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写的一篇抒情性散文。

B .《乡愁》这首诗以空间的变化来组织全诗,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C .《你是人间四月天》和《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分别是毕淑敏和林徽因。

D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六一居士,晚年又号醉翁。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是( )(2分)
①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寄、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
②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

③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部见,得新知,增学识,广识见,养性灵。


④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性灵。

⑤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事的道理,即“开茅塞,
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

A.③⑤②①④B.③①④⑤②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①④5.以下是《艾青诗选》学习单,清完成下列表格。

(3分)
6.“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7分)
【材料一】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古人认为,天体恪守自身本性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君子也应当勤勉基本品格之一。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时刻铭记过往,中华民族要奋发,走好新时代的伟大复兴之路;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勇追时代激流,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在时代激流之中自强不息。

【材料二】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5日,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男子6公里坐姿组比赛中,中国选手刘子旭夺得金牌。

这是中国代表团本届比赛首枚金牌。

刘子旭今年24岁,在2008年因一场车祸下肢截肢,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2017年,他加入残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国家集训队,从此开始了滑雪训练。

越野滑雪是冰雪运动中最艰苦的项目之一,面对恶劣的天气和高强度的训练负荷,刘子旭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

(1)任务一:请根据材料一的划线内容,补写上联。

(2分)上联:
下联:勇追激流,时代青年应自强不息。

(2)任务二:在运用搜集到的材料写作演讲稿时,你发现下列诗句有一项不能体现这种“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请选出这一项()(2分)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任务三:在列举事例时,可采用排比句式使演讲更有气势。

请根
据材料二的人物事迹,仿照以下句式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范仲淹少有大志,发奋苦读,终成一代名臣;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题。

(共16分)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
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野芳.发而幽香(2)杂然而前陈.者(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网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

而山人之亭,适②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③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

故名.之曰“放鹤亭④”。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①扉:门。

②适:恰好。

③陂:水边。

④放鹤亭:在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3分)A.草木际.天/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B.故名.之曰/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C.或.立于陂田/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D.千里一.色/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2分)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11.乙文从“彭城之山”至“故名之曰‘放鹤亭’”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2分)
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的“山人之乐”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共情为什么这么难》,完成13-15题。

(共8分)
共情为什么这么难李卫华
①“共情”是指一个人或群体投入地去理解和体会另一个人或群体,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无论处在何种关系场景,人们都希望被理解、渴望被共情。

一个群体如果无法理解另一个群体的制度和文化,可能将对方视为异类,产生对峙;一个人如果无法理解另一个人的处境和感受,容易引发误解。

理论上,只要换位思考,就能与对方达成共情。

然而,现实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反问:“我理解他了,他为什么不理解我?”为何共情如此之难?
②难就难在看不到“你”。

共情意味着设身处地感受对方的感受,意味着“悲伤着你的悲伤”,你若身处烈日,我亦深感炙热;意味着“幸福着你的幸福”,你若晴天,我便安好。

要做到如此,绝非易事。

人们喜欢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愿意躬身入局,是因为弯腰比站着要辛苦太多。

站着说话指点一番,比切身去体会你的苦处难处要容易得多。

共情还意味着倾听你的一切,并不断自问:你为什么难?我如果是你会怎样?共情的发生,需要走进你的世界看到你,深入你的内心读懂你。

③难就难在想不到“他”。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位置不一样,看待世界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截然不同。

我即使有共情他的能力,也未必有共情他的动力。

看到他的“恶语相向”,想不到他在背后迎风挡雨,不同的立场,决定了不同的视角,他的感受也许刚好在我视线之外;看到他的“勃然大怒”,想不到他身负重担,不同的认他的“斤斤计较”,想不到他可能被生活压弯了腰,不同的利益相关度,决定了不同的行事风格,他的感受也许刚好与我的利益无关。

很多时候,我不单要具备理解他的能力,还要找到彼此之间的共同立场、视角和利益点,方可达到一种“经历未必相同,感受却可相通”的境界。

④难就难在放不下“我”。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你怎么能这么说话?”“我就这脾气,说话比较直!”共情阻梗之处,在于很难跳出自己的处境,暂时把“我”放下。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逆着自己的个性,代入到对方处境中,这不但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圈,还要忍住评头论足的欲望,压抑指手画脚的冲动。

明明有自己的脾气,要先放一放,明明对你的问题洞若观火,要先忍一忍。

共情的过程,好比暂时离开自己的房间,完全进入到别人的房间,别人家里的布局摆设自己都了然于心,房间的问题自己也一清二楚,但自己只是坐下来陪伴别人,等别人状况好转后,自己便原路返回,挥手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

有时候,看见问题却不直击要害,眼见顽疾却不手起刀落,是因为明白别人此刻急需的是情感支持,而非言语批评。

忍住“我”,才能给别人空间,放下“我”,才能与别人同频。

⑤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婴儿啼哭,其他婴儿听闻后也会随着啼哭,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是人类的本能。

共情虽然不易,但只要暂时搁置自己,愿意用心体会和感受彼此,努力画出情感最大同心圆,共情就会发生。

(选自《前线》,有删改)
13.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

(2分)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下面哪则材料更适合作为选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
材料一:梁灏是五代时的人,却是宋太宗时代的状元郎。

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开始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暂的朝代,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才被录取为进士,钦点为状元。

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

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事,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

短短两句话,蕴含了几多科考的辛酸!
材料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

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交往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

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在那个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

(三)阅读《花开屋外,福藏心中》,完成16-20题。

(共16分)
花开屋外,福藏心中
⑴有一年冬天,因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我去外省的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

⑵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

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着几分荒凉。

女友带我来到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四周围着篱笆院墙。

⑶推开半掩的斑驳木门,扑进眼帘的是一地的红,像一片片玫瑰花瓣洒落院中。

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

⑷院当中站着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投入地书写春联。

⑸每写好一张,就有一个穿红花棉袄,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接过去铺在地上。

灰白的泥土地面上,铺满了一张张红纸,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

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入地散落在院中。

⑹回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两人。

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

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

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老人送些慰问品。

⑺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

⑻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红纸,老人的字写得不算多好,但每个“福”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

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

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跳动。

⑼陋室破衣,命运多舛,福在哪里?
⑽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

啊,是腊梅的香气!我循着
一粒粒米黄的珍珠串在枝干上。

我环顾了一下小院,发现小院中的四周都种着花草。

有芍药、月季、一串红、大丽菊……都是些普普通通的花草,但春有红月季,夏有美人蕉,秋有菊,冬有梅,祖孙二人的生活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香缭绕。

⑾“大爷,你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女友问。

⑿“送给乡亲们的。

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东西,只能给大伙几写几个福字。

”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

⒀“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小声问老人。

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⒁“大爷,你恨她吗?”
⒂“恨啥呀,孩子有自己难处。

”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花:“腊梅真香呀!”
⒃临走时,我在女友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500元钱。

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

”老人忙用手挡了回来:“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


⒄抵不住女友的再三坚持,老人不好意思地收下了钱,忽然想起了什么,慌忙转身进屋,拿了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


⒅谢过老人我们起身告辞,回头又看到了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

小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漾的庭院,爷爷为她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

⒇花开屋外,福藏心中。

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救济,老人却还给我一份无价的精神救济。

16.用简洁的语言将选文所写老人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2分)(1)①(2)体谅丢下五六岁的孩子离开了的儿媳妇。

(3)老人把救济款留给别人。

(4)②
17.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6分)
(1)院当中站着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木桌上,投入地书写春联。

(从
描写角度赏析)
(2)满地的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

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跳动。

(从修辞角度赏析)18.分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

(3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花开屋外,福藏心中”的理解。

(3分)
20.文章结尾段,作者为什么说“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2分)
三、作文(50分)
21.作文。

(50分)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请写一篇文章,并把毕淑敏的这句话嵌入你文章的结尾。

要求:①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共10分)
【答案】(1)佳木秀而繁阴(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直观云帆济沧海(4)不知天上宫阙
(5)雪拥蓝关马不前(6)戍鼓断人行(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6分)
(1)(2分)
【答案】①zhēn ②jiān
(2)(2分)
【答案】D
(3)(2分)
【答案】我们要知道及时清扫精神垃圾,是圣洁的阳光重新照进我们世界的不二法门。

3.(2分)
【答案】D
4.(2分)【答案】A
5.(3分)
【答案】①风②被苦难摧残的破落的中国劳动人民③光明、希望、新生。

6.(7分)
(1)(2分)
【答案】示例:铭记历史,中华民族要奋发复兴
(2)(2分)
【答案】D
(3)(3分)
【答案】刘子旭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勇获残奥金牌。

二、阅读(40分)
(一)(共16分)
7.(3分)
【答案】(1)花(2)陈列,摆开(3)以……为乐
8.(4分)
【答案】(1)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2)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9.(3分)
【答案】B
10.(2分)
11.(2分)
【答案】放鹤亭不同季节和风雨阴晴的景色;放鹤亭名称的由来。

12.(2分)
【答案】【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乙】文“山人之乐”指圣贤之人以山水为乐,寄情山水,志趣高雅。

(意思对即可)
(二)(共8分)
13.(2分)
【答案】①需要走进对方的世界,深入对方的内心。

②看见问题却不直击要害,眼见顽疾却不手起刀落,给予情感支持,而非言语批评。

14.(3分)
【答案】比喻论证。

把共情的过程比作进入别人的房间,虽然对别人房间的问题一清二楚,但并不说出来,只是陪伴别人,更加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要忍住“我”,给别人空间和情感支持才能共情。

15.(3分)
【答案】材料二。

材料二中的王质能与范仲淹共情。

范仲淹因主张改革而被贬,他的内心是希望被理解、渴望被共情的,然而很多从前交往甚密的人害怕被牵连都疏远了他,只有王质深入他的内心了解他的想法,不惧权势,抱病为他送行,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共16分)
16.(2分)
【答案】①每年过年写“福”字送给乡亲们。

②送“我们”自家17.(6分)
(1)(3分)
【答案】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的衰老和生活的艰难,反衬出老人内心的坚强。

(2)(3分)
【答案】比喻,把写作福字的红字比作火苗,把女孩比作音符,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女孩在幸福环境中的活泼快乐,表达了对老人的敬重之情。

18.(3分)
【答案】插叙,补充交代了老人一家坎坷、不幸的遭遇,为下文写老人热情招呼我们和“我”默默资助老人的情节做铺垫(或答:老人不幸的遭遇与下文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比),突出了老人坚强乐观的人物形象。

19.(3分)
【答案】“花开屋外”指老人种在小院四周的花,也指老人写的铺在院中的像“梅花”一样的“福”字春联;“福藏心中”指老人发自内心的如花般绽放的精神,似花一样幽香的美好品质;表达了对老人乐观宽厚、懂得感恩的可贵精神的赞美之情。

20.(2分)
【答案】老人在悲凉、不幸的遭遇中依然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这种可贵的品质深深地鼓舞了同处逆境的“我”,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应对困难,更让“我”走出了精神困境。

因此作者说“老人却
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

三、作文(50分)
21.(50分)
【范文】:
人应该学会宽容
春秋时期的惠子是狭隘的,他害怕好友庄子抢夺他的相位,就派人逮捕庄子,闹下千古笑话;三国时期的周瑜是狭隘的,他不许诸葛亮胜过他,于是暗下毒手,最终却只能哀叹“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明朝时期的严嵩是陕隘的,他害怕夏言威胁到他的地位,于是百般暗算,最终被夏言的好友徐阶打败,遗臭万年。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我们的生活将在冷漠、戒备、猜疑、敌意中度过,身边也就无美可言了。

国以和为贵,家以和为美,人以和为善。

怎么做到和?就需要我们学会宽容。

众所周知,NBA里最不朽的传奇由乔丹和皮蓬缔造,但最初,他们的关系并不融洽。

心高气傲的皮蓬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超越乔丹,他经常对乔丹不屑一顾,有时还会夸赞自己排挤乔丹。

但乔丹并没有介意,他知道这是年轻人的通病。

于是他没有把皮蓬的话放在心上,反而时常鼓励帮助他。

最终皮蓬被乔丹博大的胸襟、宽容的情怀所感动,他们携手为公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多么伟大的宽容之心!
公车上,他踩着她的脚了,她的一声“没关系”是宽容;菜场里,他少找她钱了,他把零钱补回时她的一声“没关系”,是宽容;课堂上,学生犯错误了,老师的一声“没关系,下次改正”,是宽容。

多么温馨的宽容之心!
曾国藩曾经说过“善莫大于恕”。

古人曾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可见,宽容是一种多么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多么博大的“宰相胸襟”,一种多么气派的大将风度!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对于任何事都采取宽容的态度。

那些违反原则,败坏社会道德风气的事我们仍应坚决抵制,绝不姑息放纵。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我们应该以恕己之心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这就是宽容。

用宽容去观察世界,就会发现我们的家园是如此的美好。

正如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九年级语文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羡.慕/亵.渎濡.养/妇孺.皆知
B.矗.立/踌躇.脏.物/相得益彰.
C.飘逸./游弋.汲.取/可望而不可即.
D.麾.下/灰.烬坍.塌/殚.精竭虑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骈进百废具兴剪影李代桃僵
B.枉然心无旁鹜摇曳不二法门
C.鲜妍荡然无存昵喃强聒不舍
D.箴言彬彬有礼嘟囔正襟威坐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些人往往是话说得富丽堂皇
....,行动上却总是见不得阳光,最终落得被人唾弃的下场。

B.稳住消费、继续做大消费“蛋糕”,对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的
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

C.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课,竟然被数学老师鸠占鹊巢
....,拿来评讲作业了。

D.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
....,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写作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学校将开展“自强不息”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8分)
(1)【内涵我诠释】参照示例,探究自强不息的内涵,填写下表。

(2分)
(2)【采访我提问】为了弘扬当代自强不息精神,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下面的自强模范——余木兵,为完善采访提纲,请你围绕“自强不息”拟写两个采访问题。

(2分)
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挖掘当代自强不息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