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2分)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人是(
)A .沈括B .奥斯特C .法拉第D .阿基米德
2.(2分)2024年1月17日,第一届“冰雪丝路,中国雪都”环阿尔泰山冬季运动会高山滑雪各项目比赛在阿勒泰市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圆满收官。
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3.(2分)科学探究一般包括多个环节。
老师说石墨是导体,于是同学们将铅笔芯串联入如图所示电路中,看看灯泡是否能亮。
下划线描述的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获取信息
D .分析与论证
4.(2分)下列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30min 消耗电能最多的是()
A .电风扇
B .日光灯
C .电视机
D .电饭锅5.(2分)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的说明这一现象()
A.B.
C.D.
6.(2分)如图所示的是小东在晚会上用古琴演奏的情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琴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琴声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C.琴声响度越大,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声的音色不同
7.(2分)如图所示,用细绳吊着柱体浸没在水中,柱体所受浮力为F浮,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分
别为F
向下、F
向上。
下列关系式一定成立的是()
A.F浮=F向下B.F浮<F向上C.F浮>F向下D.F浮>F向上
8.(2分)光发动机可用于卫星的能源补充,原理如图,密闭气室中N2O4在光照下会分解,使气室气压增大,推动活塞右移,无光条件下发生逆反应,控制光照即可实现活塞往复运动。
活塞右移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9.(2分)小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夏天打开冰箱门时能看见“白气”,这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放热液化的现象
B.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感觉到粘手,这是水蒸气凝华的现象
C.发现冷冻室的内壁有一层霜,这是水凝固成冰的现象
D.从冷藏室拿出的汽水,过段时间后瓶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熔化现象
10.(2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双控型抽油烟机的开关既有触摸式的触屏开关S1,也有利用红外线的感应开关S2。
操作任意一个开关均可以使油烟机内的电动机开始运转或停止工作,给人们带来了好的生活体验。
如图是小明设计的四个抽油烟机模拟电路,电动机用符号表示,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是()
A.B.
C.D.
11.(2分)如图所示,将若干重物放在4个自制天平的秤盘上,放入重物前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放入重物后天平都向右倾斜,秤盘最终落在桌面上,若不改变秤盘的悬挂位置,仅将重物左右互换,互换后可能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天平是()
A.甲B.乙C.丙D.丁
12.(2分)如图所示,为电子拉力计的简化原理电路图。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与弹簧上端固定在一起,同方向升降。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大。
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随拉力增大而减小B.电压表的示数随拉力增大而增大
C.随拉力增大,定值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增大
D.随拉力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
13.(2分)两等高均质实心物体A、B外形侧面图如图所示(侧壁均为竖直),置于水平桌面上,对桌面压强p A=p B,两物体材料密度分别为ρA和ρB,沿虚线切去宽度均为Δd的一部分后,剩余部分产生的压强为p′A和p′B。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ρA>ρB;p′A>p′B B.ρA<ρB;p′A=p′B
C.ρA=ρB;p′A<p′B D.ρA>ρB;p′A<p′B
14.(2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滑动变阻器R2标有“10Ω,1A”的字样,将滑片置于最右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0.8A和0.3A,在电路安全工作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8V B.R1的阻值为3.75Ω
C.R2的取值范围为3~10ΩD.该电路总功率的最大值为9W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5.(2分)2024年1月17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
在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飞船相对于火箭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空间站是通过波与地面联系的。
16.(2分)如图所示,某品牌抽取式面巾纸,表面有褶皱或压痕,对折成形,叠套压实,封装在塑料袋里。
使用时打开塑料袋封口,闻到面巾纸淡淡的香味,这是现象。
抽出第一张面巾纸,就会顺利地带起第二张、第三张,……,上一张面巾纸带起下一张面巾纸,主要依靠相邻两张面巾纸之间的_______力。
17.(2分)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拉着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0N,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是80%。
则拉力大小为N,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N。
18.(2分)内窥镜可以直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病变。
如图所示,这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
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检查时,要看清患处微小的细节,医生应将内窥镜的镜头(选填“靠近”或“远离”)患处。
19.(2分)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接头)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甚至会引发火灾这是由于电流的效应而导致的。
为了避免这种意外的发生,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接头图示中,应选择图_______的接线方法。
20.(2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刚家的一个插座,小刚用试笔接触插座A孔,氖管发光,乙图是一个台灯的电路示意图,当把台灯接入电路时,为了安全,应将台灯插头的(填:C或D)插脚插入A 孔。
丙图是两种墙壁开关,其按钮可绕面板内转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型(填:A或B)较易损坏。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
21.(2分)根据图的信息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并在图中括号内标出小磁针的极性。
22.(2分)如图所示,F1是凸透镜的焦点,F2是凹透镜的虚焦点,请画出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前和通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四、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23.(4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现在就请你放下手中的笔,双手靠近嘴巴,用嘴向手掌上“哈气”,手掌会感到暖和;将手掌移开一些,再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掌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冷。
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请用学过的知识分别解释这两种现象。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
24.(3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相同的;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推理出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做;
(3)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25.(6分)如图甲所示是小融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方,小融的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的像,若发现蜡烛A的像不太清晰,通过点燃蜡烛B(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使像变清晰;
(3)实验中,若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如图乙所示,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A′较______(选填“亮”或“暗”),较远处的像A″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选填“P”或“Q”)面成像得到的;
(4)丙图为猫咪照镜子的情境,若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截成两半,将右边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左、右两半面镜子。
A.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B.左半边镜子成完整像,右半边不成像;
C.都成完整的像,但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26.(6分)小林同学游泳潜水时,感觉潜水越深,耳膜越痛。
他关于“液体压强的规律”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1)本实验根据U形管中两边液面的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
(2)按压金属盒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液面有明显变化,说明;
(3)比较图甲和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越大,液体压强越大;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乙、丙,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4)如果所用的压强计U形管中可选择装染色的酒精、水以及水银中的一种液体,为了使实验现象更
明显,小林应该选择三种液体中的装入U形管中(ρ
水银>ρ
水
>ρ
酒精
);
(5)小林将U形管中装入清水,为了便于读数,在U形管上标了刻度值,在U形管右管有一个指示液面位置的实心红色浮标,如图丁,未测量时,U形管内水面刚好与a相平,某次实验中当探头放入某液体中,浮标指示在b处,ab之间的距离为3cm,则此时U形管左右液面上方气体压强差为______Pa。
27.(7分)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取质量均为200g、初温均为20℃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再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温度/℃20304050
加热时间/s甲04080120
乙0204060(1)选用相同电加热器加热的目的:使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
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分析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选填“甲”或“乙”)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3)于翔同学认为可以通过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至沸腾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哪种液体的吸热能量更强。
你认为他的方法(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4)若这两种液体中选出一种液体作为冷却剂用,则(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冷却效果更好。
(5)若其中一种液体是水,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J/(kg•℃),这种液体在0~40s 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为J。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28.(8分)测量未知电阻R x阻值的实验中,用到的实验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实验小组的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后,电流表(选填“有”或“没有”)示数。
(2)甲图电路中存在导线连接错误,请在接错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只能更改一根导线;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当电压表示数为1.2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电阻的阻值大小为Ω;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R x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最后算出阻值R x的平均
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4)把图甲中的未知电阻换成小灯泡,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根据两次实验的数据绘制出I﹣U关系图像,如图丙,其中小灯泡的I﹣U关系图线是(选填“a”或“b”),你的判断理由是;
(5)完成上述实验后,实验小组的同学借助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和另一个电压表,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
①电路图中虚线框内的元件组合相当于一个表;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片的位置,读出此时电压表V和V0的示数分别为U x和U0;
③未知电阻R x=(用测量量和已知量符号表示)。
六、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29.(6分)如图所示是一款履带运输车。
一次运送中,运输车在3min内沿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行驶900m,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为104N(燃料热值q=4.5×107J/kg)。
(1)发动机的功率;
(2)若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变,发动机的效率是30%,则10kg的燃料可供该车沿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行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0.(7分)浮式起重机又称起重船,它可以利用船体提供的浮力和船上的起重系统来完成起吊作业。
如图甲是某起重船的图片,图乙是它的简化示意图。
OB是起重臂,向上提升重物时,起重臂OB保持静止,通过固定在B点的绞车(图中未画出)回收钢缆,将重物吊起。
(不计起重臂、绞车和钢缆的重力,不=1.0×103kg/m3)(1)某次模拟打捞作业时,密闭长方体实验模型底部嵌入海底淤泥中,计摩擦,ρ
海水
顶部到海面的距离为100m。
则海水对实验模型顶部的压强为多少Pa?
(2)该实验模型的长为5m,宽为4m,高为5m,总质量为600t。
起吊前,先向船舱中注入适量的水,再将钢缆紧紧地连接到绞车上。
接着逐渐排出船舱中的水并保持吃水深度不变,当钢缆刚好能拉动实验模型时,停止排水。
问此时钢缆对实验模型的拉力为多少?
(3)为了使实验模型脱离淤泥,起重船至少需要向外排出多少m3的海水?
31.(9分)图甲所示装置为亮亮小组设计的大气压测量装置(后称气压计)的电路图,并欲将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表盘改装成“气压计”的表盘,对弹簧未施加拉力时金属滑片P刚好位于电阻丝R 的最右端,弹簧的伸长量ΔL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电源电压恒为3V,R0的阻值为5Ω,电阻丝R的长度为12cm,规格为5Ω/cm,金属滑片P分别与电阻丝R和弹簧连接。
测量前将注射器活塞推至底端排尽空气,并用橡皮帽将注射孔密封住。
(1)当拉力为0时,电路的电功率;
(2)当电流表为0.15A时,弹簧所受拉力大小;
(3)此“气压计”可测量的最大拉力为多少?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分析】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解答】解:A.沈括发现了地磁偏角,故A不正确;
B.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做实验时偶然发现,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它旁边的磁针发生了偏转,由此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的联系,故B正确;
C.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C不正确;
D.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用来计算浮力。
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
2.【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位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示意图的画法,不管物体是否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分析】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几个过程。
【解答】解:将铅笔芯以串联的方式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并观察灯泡是否发光,如发光则说明铅笔芯即石墨为导体,若不发光则说明其不是导体,该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获取信息。
故选:C。
【点评】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解题关键。
4.【分析】先比较四种用电器的功率,根据W=Pt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功率最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多,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由选项可知,电风扇、日光灯、电视机三用电器的电功率约为40W~170W左右,电饭锅的功率约为1000W左右,
所以,电饭锅的电功率最大,
由P=的变形式W=Pt可知,正常工作30min消耗电能最多的是电饭锅。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公式的应用,会比较四个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大小是关键。
5.【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车轮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偏离法线),人眼沿直线看到车轮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故D正确,ACB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正确判断光的传播方向以及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与响度、音调无关;
(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琴声响度越大,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变,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弦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属基础题。
7.【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解答】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因此,该正方体所受
浮力为F
浮=F
向上
﹣F
向下
,
即F
浮<F
向上
,F
浮
与F
向下
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属于基础题。
8.【分析】分析光发动机的能量转化,然后与汽油机的能量转化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当太阳光照射时,反应室内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室内气压增大,这时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活塞移动,相当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汽油机四冲程的特点,确定其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关键。
9.【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解答】解:A、夏天打开冰箱门时能看见“白气”,这是冰箱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现象,故A正确;
B、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感觉到粘手,这是水凝固的现象,故B错误;
C、发现冷冻室的内壁有一层霜,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的现象,故C错误;
D、从冷藏室拿出的汽水,过段时间后瓶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要能够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去判断相关的物态变化,这是热学中的常考题,难度不大。
10.【分析】操作任意一个开关均可以使油烟机内的电动机开始运转或停止工作,说明任何一个开关闭合时,电动机都工作,任何一个开关断开时电动机都停止工作,然后选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解答】解:由题知,操作任意一个开关均可以使油烟机内的电动机开始运转或停止工作;
A、图中两个单刀开关串联,相互影响,只有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动机才工作,故A错误;
B、图中S1和S2均为单刀双掷开关,当S2掷向4,S1掷向1时电动机不工作,若S1再掷向2,则电动机工作;此时若S2掷向3,则电动机停止工作,若此时S1掷向1,电动机又工作,操作任意一个开关均可以使电动机开始运转或停止工作(类似于楼道灯可以由楼下和楼上的两个开关进行控制),故B正确;
C、图中S1为单刀双掷开关,S2为单刀开关,当S2断开时,无论S1掷向哪个触点,电动机都不能工作,
故C错误;
D、图中两个单刀开关并联,闭合S1或S2都能使电动机工作,但是在S1闭合时,断开S2不能使电路断开(即不能使电动机停止工作),同理可知,在S2闭合时,断开S1不能使电路断开,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有一定难度。
11.【分析】原来杠杆平衡,是因为原来杠杆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分析互换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若相等,杠杆仍平衡;若不相等,杠杆将向力和力臂的乘积大的那端倾斜。
【解答】解:
AD、图甲、丁中的杠杆为等臂杠杆,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两边所挂重物重力不相同,将天平上的重物各自左右互换,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还是不相等,杠杆仍不平衡,故AD错误;
B、图乙中的杠杆,左边力臂大于右边力臂,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左边重力小于右边重力,将天平上
的重物各自左右互换,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大于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杠杆不平衡,杠杆向左端倾斜,故B错误;
C、图丙中的杠杆,左边力臂小于右边力臂,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左边重力可能小于右边重力,将天
平上的重物各自左右互换,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可能会等于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杠杆可能会平衡,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要知道:杠杆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12.【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拉力增大时滑片移动的方向可知AP部分电阻丝的长度变化,从而得出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
(2)知道拉力增大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3)知道拉力增大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从而得出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4)知道拉力增大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P=UI=I2R判断定值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D.当拉力增大时,滑片上移,AP部分电阻丝的长度减小,则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则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故AD错误;
B.当拉力增大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则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B错误;
C.当拉力增大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由P=UI=I2R可知,定值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增大,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压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
13.【分析】判断固体压强大小,可以根据公式p=分析。
对于直上直下的质地均匀的固体,由于F=G,
G=mg,m=ρV,V=sh,所以F=ρshg,将F=ρshg代入p=,可得p=ρgh,这公式可以用来分析直上直下的质地均匀的固体。
【解答】解:设物体A的上下一样粗,缺少部分的重力为G1,A对桌面的压强
,
B对桌面的压强
,
因为对桌面压强p A=p B,即,
两个物体等高,所以ρA>ρB。
B物体竖直切,由p=ρgh知,B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A只切除上半部分,重力减小,压力减小,受力面积不变,据知,压强变小,即p A′<p A,p B′=p B,所以有p A′<p B′。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p=是计算压强的普适公式,对于直上直下质地均匀的固体的可以用p=ρgh来计算固体压强。
14.【分析】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连接情况可知R1、R2并联,A1测量干路电流,A2测量通过R2的电流。
再结合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流与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电压与R1的值。
最后动态分析出电路中的电功率,通过R2电流最大时R2电功率最大,R1电功率始终不变,则此时电路中总功率最大。
【解答】解: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连接情况可知R1、R2并联,A1测量干路电流,A2测量通过R2的电流,则I=0.8A,I2=0.3A。
A、将滑片置于最右端,R2=10Ω,根据I=以及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可得电源电压:U=I2R2=0.3A×10Ω=3V,故A错误;
B、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I1=I﹣I2=0.8A﹣0.3A=0.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