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彬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倩倩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6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
本文首先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概括了彬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然后对彬县乡村旅游做了SWOT分析,在对现状与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彬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相应对策,为彬县乡村旅游今后的发展指出方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彬县;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6--02
乡村旅游肇始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
[1]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乡村旅游正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和重视。
乡村旅游发展是个长期过程,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村。
乡村旅游不仅可满足广大城市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而且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保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1、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
乡村旅游是指以具有乡村型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当前大部分地方搞的乡村旅游事实上就是农家乐。
近年来,我国各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呈现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景象。
2、彬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1彬县旅游发展概况
彬县为了开发第三产业,大力实施景区开发建设工程,实施了侍郎湖、公刘教稼苑两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程家川古民居恢复重建、大佛寺石窟外围环境保护、林家堡庄园经济等旅游开发工程,全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近年来彬县县委、县政府成功举办了两届大佛旅游节,提高了彬县的知名度;综合效益开始显现,程家川、侍郎湖、龟蛇山等景区的开发,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
益,特别是景区景点附近农民,通过办农家旅行社、售农副产品、为旅游服务等,走上了就地转岗、发家致富之路。
[3]
2.2思想认识不够
彬县一部分人对发展旅游的思想认识不够,对发展旅游在认识上还有差距,对旅游在县域经济中的拉动作用认识不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片面。
一提到发展旅游,就认为是旅游部门的事,存在于己无关的思想。
二是存在畏难情绪。
认为彬县的旅游资源不够丰富,对发展旅游业缺乏信心。
部分人乡村旅游的概念缺乏深刻理解,简单地认为乡村旅游就是生态游、农业游,使得乡村旅游开发类型较少。
其次是在研究层次上,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缺乏深度,大都停留在定性分析上,定量研究不够。
再次是在开发理念上,偏重于“物”的研究,而缺少对“人”的研究。
目前乡村旅游研究关注的是乡村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忽视社会、环境和经济的综合效益。
2.3宣传促销效果不明显,客源市场小
近年来,彬县旅游在宣传促销方面下了一些功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效果不明显。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是旅游产品定位不够,没有一个真正喊得出、叫的响、感染力强、体现彬县个性的旅游主题形象口号。
其次是宣传造势整体性、全局性意识不强,各景区景点缺乏共创品牌、联手促销意识,配合不够,力量分散,主题不明,效果不佳。
第三是在强势媒体做广告的少,就是本县的宣传媒体也是做商业广告的多,做旅游宣传的少。
2.4旅游产品总档次低
近几年来,彬县旅游虽招来了一些商,投了一些资,开发了一些景点,但至今还没有培育出一个高档次的精品景区。
目前,彬县对外开放的景区景点普遍存在“散、小、弱、差”问题,市场竞争力非常有限。
一是星级旅游产品少。
目前彬县对外开放的景区中国家级景区少。
二是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特色不鲜明。
三是旅游产业链短。
[4]
3、彬县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为了更好的论述彬县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本文运用管理的SWOT分析方法加以分析,所谓SWOT即S代表strengths(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ies(机遇),T代表threats(挑战),通过对庄河市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调整策略,进而达到目的。
[5]
3.1彬县乡村旅游发展优势(advantages)
3.1.1人文资源积淀深厚
彬县是我国原始农业发祥地之一,也是周人肇基之、文化古老,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劳动人民在此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豳风·七月》流传千古,《大雅·公刘》脍炙人口,历代文物古迹不胜枚举,民间传说丰富多彩,名人足迹遍及全县,构成了彬县旅游业的精华要素。
3.1.2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西兰公路穿境而过,衔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旅游胜地——西安,距陕西西线一日游终点乾陵仅70公里。
县内各原公路畅通,质量等级不断提高,为开辟县内旅游网络创造了条件。
3.1.3开发潜力好
大佛寺是彬县旅游业的支柱,大佛寺不仅是战争的纪念建筑,也是大唐盛世的象征,对于研究唐宋历史、战史、佛学史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被誉为陕西和丝绸之路第一大佛;彬塔于一九九三年五月一日起对外开放;水帘洞花果山位于彬县城西五公里,是在原花果山石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刘墓景区位于县城东40公里的龙高镇陵滩村,风光秀丽,山水宜人,自然景观与人文传说双胜,侍郎池位于底店乡牛堡村,一泓碧水,四面青山,环境优雅,风光迷人;石龙窝地处城北瑶池头村龙王沟内;冯晖墓景区、拜家河樊梨花点将台、七星台、紫微山麓及其他文物点都具有相当开发价值。
3.2彬县乡村旅游发展劣势(disadvantages)
旅游景点少目前可供游人游览的仅有两三处,缺乏吸引力。
即便具有开发潜力的又过于分散,线长面广不方便。
基础设施差,配套设施大佛寺仅有山门围墙,办公及职工宿舍低矮狭小破烂,有碍观瞻,建设步伐远远滞后于毗邻地区。
彬塔仅只一塔,而且地权归属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讲解力素质差,两个文物点,一个讲解员,无后备力量,不具备外语讲解能力,影响对外宣传效果。
是景点内涵少资源挖掘不足,容量较小,游人匆匆而过,难招回头客。
没有卖点,吸引不来远方客。
是经营秩序差门前摊点乱摆乱放,围追车辆、纠缠游客,服务信誉欠佳,影响景点声誉。
3.3彬县乡村旅游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
3.3.1旅游业产业地位提升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3.3.2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增加
作为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也日渐增多。
彬县乡村旅游是辽宁咸阳地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休闲的发展,周边地区对彬县乡村旅游的需求也将增加,彬县乡村旅游释放居民消费潜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
3.3.3小城镇建设加强
仅2010彬县21个乡镇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超过5亿元,其中道路建设投资2000万元,新修和改造道路1.7万延长米;给排水工程投资1583万元,完成管网建设3.8万延长米;绿化工程投资500万元,完成绿化面积8.4万平方米。
3.3.4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彬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政府规章,保障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协调发展。
《彬县文物旅游业发展规划2012 – 2016年》、《彬县旅游业十一五旅游产业规划》明确指出今后彬县乡村游的发展方向是以休闲农业为主体。
3.4彬县乡村旅游发展挑战(threats)
周边地区乡村旅游业竞争激烈。
咸阳西安历史文化名城,景区景点数量众多,这为彬县乡村旅游到来了极大地挑战,不进行宣传及景点改造,将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游发展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许多影响。
一方面,一些乡村旅游个体经营者,缺乏对乡村旅游资源本质认识,在开发上,盲目追求豪华现代,淡化了乡村旅游的乡土特色、自然景色,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旅游者在旅游旺季,短时间高密度的大量涌入,导致污水、垃圾急剧增加,远超出基础设施的承受能力,严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长环境。
4、彬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4.1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旅游发展信心
4.1.1 更新思想观念
旅游作为一项绿色消费,它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4.1.2 明确发展思路
全县上下要强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提升旅游对相关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龙头带动功能为目标,建设精品景区(点)、创建理想旅游目的地。
4.1.3 把握发展方向
突出生态、禅宗、几大特色,精心打造山水景观、禅宗圣地。
4.2完善服务功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4.2.1 加快道路建设
结合国、省道改造,建设一个外通内畅、安全快捷的旅游交通网路。
4.2.2 抓好县城建设
在规划建设县城时,必须确立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思想,用旅游城市的理念经营县城,突出文化景观意识,完善县城规划。
4.3强化宣传促销,拓宽旅游客源市场
旅游离不开宣传,只有通过宣传才能把旅游产品卖出去,否则,再好的旅游产品也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要坚持整体策划、整体打包、整体营销,全县一盘棋的宣传营销策略。
4.4挖掘旅游文化,丰富旅游产品内涵
文化是旅游之魂。
把彬县独特的山水文化、禅宗文化、民俗文化、古迹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对现有的文史资料、民间传说和名人传记进行归纳整理,提炼精品内容,装饰旅游产品,编写出精彩动听的解说词,使游客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4.5强化规划管理
开发旅游资源,要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和“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的原则,我们要把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做到与城镇建设、土地利用以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文化等产业规划相衔接。
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和破坏建设。
参考文献:
[1]黄玉玲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以安吉县乡村旅游为例[J].旅游纵览,2012年(5)
[2]黄金文黄海鹏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林业科技,2012年(8)
[3]朝源黄荣席博平发展旅游产业产唱响主旋律彬县冲刺“陕西十强县”[J].魅力西部,西部大开发2010年(5)
[4] 关于彬县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势在必行.彬县政府办,[M]2012-05-17 16:50:44
[5] 王莉彭绪梅裴悦仪大连庄河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