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最新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论文题目: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群体事件政府治理创新
一、文献综述
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处于矛盾凸显时期,现实中各类群体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危害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对群体事件进行有效的治理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政府在群体事件的治理上还存在缺少防范意识、应急预案不足、法制不完善等问题。
加强对群体事件的研究,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对于提高政府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群体事件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主要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
美国危机管理大师罗伯特希斯在《危机管理》一书中提出危机管理4R模式,即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组成。
希斯4R危机管理囊括了危机管理体系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构成危机管理体系的整体,对于研究我国政府治理群体事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转型时期我国群体事件不断增多,国内学者研究群体事件的成果也越来越多。
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子富在《新群体事件观》一书中通过对瓮安事件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政府在处置此次事件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新的群体事件观;叶皓则从媒体工作者的角度,着重研究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王旭坤在《紧急不避法治》一书中从法律角度对政府如何应对群体事件进行了相关探讨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群体事件进行了研究,对我国政府治理群体事件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3对现有研究的分析与评价
国外研究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界定、行为产生的机理、成因和解决方案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这些理论的研究背景与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传统文化以其人们的价值观上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进和吸收国外的理论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我国实际批判吸收。
国内学者在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性质、类型、危害、成因、处置等有关群体性事件的事中、事后研究方面成果丰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事前如何预防其发生的问题上研究还不够深入。
4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阅读以及自身的思考与分析,笔者以贵州瓮安
28 事件为例,通过对瓮安事件的成因、特点、以及处置情况等的分析,提出了政府在治理群体事件时要注重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面来应对,例如事前要建立预警机制,预防事件的发生,事中要注重信息公开,及时引导舆论,事后要及时进行干部问责,总结经验教训等。
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以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
学、新闻学等学科知识为指导,从法制、舆论等不同视角寻求政府治理群体事件的创新之处。
5参考文献
瓮安事件的特点分析
瓮安事件的成因分析
瓮安事件处置中的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对策探讨从瓮安事件看群体事件政府治理创新
第一节事前防范
第二节事中控制
第三节事后恢复与总结
四、进度安排
1 确定论文题目:
201X年11月1日 201X年11月10日
2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01X年11月11日 201X年11月30日
3 撰写开题报告以及论文提纲:
201X年12月1日 201X年12月31日
4 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初稿:
201X年1月1日 201X年2月中旬
5 根据老师的指导,对初稿进行完善与修改:
201X年2月下旬 201X年3月中旬
6 参考老师意见最终定稿:
201X年3月中旬 201X年4月初
7 准备并参加论文答辩:
201X年4月 5月
附送: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论文提纲范文一:
论文题目:
试论珠海市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摘要:
关键词:
序论:
本论;
一;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内容体系
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基本内涵
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基本
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辩证关系
二;珠海市行政决策的现状分析
决策观念有了转变
决策制度逐步完善
决策辅助机构开始建立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行政决策内容上的特性,决定必须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是继续推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健全行政决策体制
提高行政决策者的整体素质
不断创新现代化的决策方式,完善我国的行政决策程序
建立健全民主,开发。
有效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
结论;
致谢
论文提纲范文二: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呼应开头的序言。
提纲举例2 《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其对策研究》序论部分
1.提出中心论题
说明写作意图
本论部分
一、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
我国城市贫困的概念及类型
关于贫困的概念
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的主要特征
第一,城市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第
二,城市贫困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第
三,城市贫困程度有所加深,贫困差距加大,并有日趋恶化的趋势。
二、我国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
从宏观上分析
1. 产业结构的变迁
就业体制的变迁
3. 单位体制的变迁
4. 城市社会保障体制的变迁
5. 收入分配结构的变迁
户籍制度的变迁与农民工流入城市
微观上的原因
1.平均人口多,就业人口少的家庭容易陷入贫困。
导致城市居民陷入贫困的另一个家庭因素是家庭成员的户口类型。
3. 城市居民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其家庭文化也与其生活状况密切相关。
4. 导致贫困的其它家庭文化方面的原因
三、解决我国城市贫困的对策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多方面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结合当前的现状,我认为具体应做以下几件事情:
1.抓紧对城市离退休老人保障体制的改革。
尽快建立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体系。
3. 要加大对城市贫困群体的教育扶助。
创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
当前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要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创造就业机会,需要我们的各项经济政策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
3.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机制,实现扭亏增盈。
4. 借鉴各地在解决贫困、推进就业方面的有益经验,加以推广。
5. 创造就业机会,需要社会全都行动起来,成为社会的共同行为。
注重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公共服务社在城市反贫困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
1.概述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和我们的任务
呼应开头的序论。
提纲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认可。
如果指导教师对提纲提出修改意见,要认真修改后方可进行下一程序。
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定稿
首先写出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按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交指导教师审阅。
如果指导教师认可,就可定稿。
如果指导教师不认可,就要继续修改,直到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