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三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理解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能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
件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气体制取装置的设计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

2、教学难点
(1)气体制取装置的设计和改进。

(2)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与气体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氢气用于填充气球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气体的制取。

(二)知识讲解
1、氧气的制取
(1)反应原理
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MnO₂△= 2KCl +3O₂↑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2H₂O₂=MnO₂= 2H₂O + O₂↑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3)实验步骤
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④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⑤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⑥离:收集完毕,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⑦熄:熄灭酒精灯。

(4)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5)验满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
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用排水法收集时,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
出时,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2、二氧化碳的制取
(1)反应原理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3)实验步骤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或石灰石),在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
③收集二氧化碳。

(4)检验方法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
化碳。

(5)验满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氢气的制取
(1)反应原理
锌与稀硫酸反应:Zn + H₂SO₄= ZnSO₄+ H₂↑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排水法(氢气难溶于水)
(3)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锌粒,在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硫酸;
③收集氢气。

(4)检验方法
点燃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证明是氢气。

(5)验满方法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氢气已收集满;用排水法收集时,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氢气已收集满。

(三)课堂练习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装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
C 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D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应倒放在桌面上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长颈漏斗
B 集气瓶
C 酒精灯
D 锥形瓶
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可以用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
B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C 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同
D 制取氢气时,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四)课堂总结
1、回顾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2、强调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以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思考:如果要制取一种气体,如何选择合适的制取方法和实验
装置?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实验操作的细节和装置的改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
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