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检修中动火作业安全要求(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检修中动火作业安全要求
石油化工装置检修动火量大,危险性也较大。
因为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盛装多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虽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作,但是由于设备管线较多,加之结构复杂,难以达到理想条件,很可能留有死角,因此凡检修动火部位和地区,必须按动火要求,采取措施,办理审批手续。
审批动火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动火设备本身,二是动火的周围环境。
动火施工,必须经过生产单位负责人检查,措施落实,办好动火证,签字认可后方可动火。
要做到三不动火,即:没有动火证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
动火人接到批准的动火证后,应检查动火部位和防火措施是否都已落实。
如未落实,动火执行人有权拒绝动火;切不能接到动火证后不闻不问,盲目动火。
由生产单位指派的动火监护人,应熟悉工艺流程,了解介质的化学物理性能,会使用消防器材、防毒器材,会急救。
动火前应按动火证要求检查防火措施落实情况,动火和监火过程中应随时注意环境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动火。
收工时要检查现场,不得留有余火。
动火监护人一定要自始至终在现场监护,不能擅离岗位或玩忽职守。
1.电焊作业的安全措施
为防止触电,电焊工所用的工具必须绝缘;电焊机壳接地必须良好;电线必须完整不破皮,防止受外界高温烘烤或压轧而破坏;在闭合或拉开电源闸刀时,应带干燥的绝缘手套,防止触电和保险丝熔断时产生弧光烧伤皮肤;在金属容器设备内或潮湿环境作业,应采用绝
缘衬垫以保证焊工与焊件绝缘;电焊工不要携带电焊把钳进出设备,带电的把钳应由外面的配合人递进递出;工作间断时,把钳应放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绝缘良好处。
焊工施焊应穿绝缘胶鞋,戴绝缘手套;电焊与气焊在同地点作业时,电焊设备与气焊设备以及把线和气焊胶管,都应该分离开,相互间最好有5m的距离,防止辐射。
2.气焊及气割安全措施
目前气焊作业,已陆续淘汰浮筒式乙炔发生器,使用操作简便的溶解乙炔瓶。
乙炔瓶是用低合金钢焊接而成,瓶内充满硅酸钙多孔填料,并加入丙酮14.1kg,充装乙炔7.3kg,适合于40℃以下的工作环境。
在钢瓶肩部和瓶阀上各设置易熔塞一个,其熔化动作温度100℃5℃,瓶阀外设有保护瓶帽,瓶体径上下有防震胶圈两个,以防止运输中碰撞,破坏瓶体、瓶阀。
钢瓶里的丙酮是均匀分布在多孔的固体硅酸钙填料里,然后注入的乙快就溶解在丙酮里,由于乙炔气分子为丙酮液体分子所隔离,产生连锁爆炸反应受到限制,因此,就不易产生爆炸。
乙炔瓶在使用时必须垂直放置,严禁倒放使用,防止液体丙酮随乙炔流出遇明火造成火灾事故。
乙炔瓶不应受剧烈震动和撞击,以防瓶内硅酸钙多孔填料震碎下沉而形成空洞,影响乙炔贮存,同时禁止横卧滚动。
如发现滚动,必须垂直放置1h后方可使用。
乙快瓶表面温度不应超过40℃,因为乙炔温度过高会降低丙酮对乙炔的溶解度,而使瓶内压力增高,因此夏季要避开炽热的阳光曝晒,露天作业最好用掩体遮盖,瓶体禁止与热源接触。
冬季使用时,如发现瓶阀冻结,严禁用明火烘烤,必要时可用40℃以下的热水解冻。
乙炔瓶距明火、热
源不能小于5m。
乙炔减压器与瓶连接必须牢固可靠,严禁在漏气情况下使用。
如发现瓶阀、减压器、易熔塞着火时,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禁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扑救。
遇孔隙率低的乙炔瓶,使用时丙酮外流,经稳定处理后,可将瓶阀稍打开一点(约半扣),将乙炔减压器调节到所需最低工作压力。
如还不能奏效,立即停用,将瓶退回乙炔站。
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其低压工作压力不宜超过0.098MPa,一般应为0.0294~0.0687MPa为宜。
乙炔瓶用完之前保留瓶内最低余压值,使瓶内丙酮损失减少。
乙炔瓶和氧气瓶应尽量避开同车运输,迫不得已同车装运时,瓶嘴不应对面放,应相互平行和相背放置,防止震动阀漏,发生事故。
2024年检修中动火作业安全要求(二)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动火作业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日益普遍,然而动火作业所涉及的安全风险也倍增。
为了保障工作场所中动火作业的安全,制定并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安全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2024年的检修中动火作业,制定相关安全要求,以确保人员的身体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二、动火作业的定义与分类
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电火花、高温设备或其他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的手段,进行切割、焊接、钎焊、铆接、割草、焚烧等施工或维修作业的行为。
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和具体工作内容,动火作业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焊接作业:包括电弧焊、气焊、氩弧焊等。
2. 切割作业:包括氧气切割、气割焊、等离子切割等。
3. 钎焊作业:包括铁钎焊、铜钎焊等。
4. 割草作业:指使用火焰或高温工具进行草木切割或燃烧。
5. 焚烧作业:指使用明火进行垃圾、废物等的燃烧处理。
三、动火作业安全要求
1. 前期准备
(1)确定动火作业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范围,并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
(2)制定详细的动火计划,包括动火地点、动火时间、动火工具及设备、安全措施等。
(3)对动火现场进行检查,确保周围没有易燃易爆物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盖板、消防器材等。
(4)确保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熟悉工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范,必要时进行培训。
2. 安全设施与防护措施
(1)动火现场应配备满足安全要求的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防火桶、泡沫灭火器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实施有效的通风系统,保证工作场所内的空气流通,防止积聚的有害气体引发爆炸。
(3)在动火区域的周围设置明确的警示标识,提醒工作人员和他人注意安全。
(4)配备个人防护设备,包括防火服、防火帽、防火靴、防火手套等,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演练。
3. 动火前的准备工作
(1)清理动火周围的杂物和易燃物,保持现场整洁。
(2)对动火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且符合安全要求。
(3)检查动火工具和用品,确保其质量合格,使用前进行试验。
(4)与现场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现场其他工作的情况,以便协调和做出相应的安排。
4. 动火操作和监督
(1)动火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2)严禁私自擅自施工和更改动火计划,所有动火操作必须有专人监督。
(3)严格遵守动火作业的操作规程,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4)使用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挡板、防护罩等,防止火星飞溅或火焰扩散。
5. 动火后的处理工作
(1)动火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尽量减少残留的危险物质。
(2)确认所有火源已完全熄灭,确保动火地点的安全。
(3)对动火作业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并对不合格的操作进行整改。
四、总结
呼和安全不可忽视。
针对2024年检修中动火作业,制定相关的安全要求能保障人员的身体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所有从事动火作业的人员都应严格执行上述要求,并持续提升安全意识,加强技能培
训。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预防动火作业引发的事故和灾难,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2024年检修中动火作业安全要求(三)检修中的动火作业是指对设备、管道、容器等进行维修、更换、清洗等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加热、焊接、切割等操作的情况。
由于动火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需要遵循以下安全要求:
1. 动火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根据施工现场环境、任务特点、所需设备与工具等综合条件,完善施工计划,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 对施工区域进行划定,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
- 特殊危险区域要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如果动火地点在高架结构、管道走廊、电气设备旁等危险区域,需采用承插贴纸、临时挡板、安全带等有效措施进行封闭和隔离。
- 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和灭火设备,并确保其处于工作状态。
- 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 动火现场的安全控制:
- 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禁止任意更改和临时安排。
- 在施工前,需对动火地点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
- 在动火现场,设立专门的防护区域,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并配备专人负责安全监管工作。
- 确保动火现场通风良好,将明火及烟尘排放至室外,防止引发火灾及中毒事故。
- 防止引火源靠近易燃物品,特别是在进行焊接、切割等工作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隔离易燃物品。
- 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监控火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并上报负责人。
- 施工现场要配备合适的灭火设备,如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灭火器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 动火作业的个人防护:
- 对从事动火作业的工人进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如防火面罩、防火服、焊接防护手套等。
- 工人必须穿着防火衣裤、防火鞋等相应防护装备,严禁穿着易燃易爆的衣服和鞋子。
- 工人从事动火作业时应戴上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面罩、安全帽和焊接手套等,并与火源保持适当距离。
- 工人在工作中要保持清醒状态,严禁酒后作业,避免因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引发事故。
4. 火灾应急处置:
- 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和灭火设备,并配备专人负责灭火工作。
- 一旦发生火灾,施工人员应迅速切断火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扑救,同时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疏散和报警工作。
- 施工现场应设置防火门、防火栓,确保火灾扩散得到有效控制。
- 灭火作业完成后,应对火源进行认真排查,确保没有复燃的危险。
以上是检修中动火作业的安全要求,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要求,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动火作业引发的安全事故。
同时,施工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应对动火作业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