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1.2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革命的劳动法是依据根据地的实际情 况制定的,这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具 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法提供了立法和司 法经验。
第二节 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也是我国劳动 法制建设的黄金时期,大量劳动法律 法规相继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劳动制 度改革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1994年7月5日,通过的《劳动法》共 13章107条,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这 标志着我国劳动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 水平。
第二节 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二、我国多元化法律结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
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 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 社会保障 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 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 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我国劳动法包括促 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工作时间 法和休息休假时间法、
四、过程
"私法公法化"──西方劳动法的产生
(一)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没有大 量劳动关系,从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二)国家本位法观念下的劳动关系 调整:14—18世纪 “国家强制劳动”, 最低工时和最高工资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
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还比较脆弱, 还不可能单独依靠 经济关系的力量,必须借助国家政权的帮 助,才能确保资本家榨取足够的剩余价值。 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上, 重商主义时期是以 运用行政力量加强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 程度为特征,劳动者主要是作为一种义务 主体来对待。
就西方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劳动法的产 生过程主要是"私法公法化"的过程; 我 国则主要是"公法私法化"的过程。
1、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产生的历史条件 现代意义的劳动法,是在18世纪产业革
命以后,劳动资本关系日趋紧张,工人 运动不断高涨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资 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工人阶级的 不断斗争,由于资产阶级的某些社会政 治力量对工人正义要求的同时和支持, 资本家迫于对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而不 得不作出适当的让步。这不仅导致各国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劳动法产生的前提和原因。 2、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立法对中国的影响。 3、劳动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
一、劳动力
劳动:是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造劳动 对象,使之符合人类需要的有意识、有 目的的活动,是劳动关系的前提。也可 以说: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是 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造劳动对象,创 造社会财富的活动。
一、立法概况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无产 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在废除旧政府的 劳动法的同时,开始社会主义的劳动立 法。
劳维埃政府在1917年11月颁布了由列宁签署 的关于8小时工作日的决议,这是苏维埃国 家的第一个劳动法令, 也是社会主义劳动 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劳动法的特征
本章相关前沿问题:
试述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的劳动法的发展概 况。
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010年9月14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三) 》
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
2012年4月28日施行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的决定》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
一般意义的劳动,是指人们在物质 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使用(消费) 劳动力,动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 象,创造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需要的 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是人类生 存的首要和最基本的条件。
劳动法中的劳动,是指劳动力的
所有者将其劳动力有偿提供给他人使
用。区别于自我使用劳动力的劳动。
第一节 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2、 南京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基本上是在抗日战 争前进行的。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政府被推翻这 一时期,基本上没有什么重要劳动立法,劳动 立法基本上陷于停顿。
3、劳动立法基本上模仿欧洲国家的劳动立法, 与实际社会关系的距离太大,绝大多数劳动法 并未真正付诸实践,尤其是《劳动契约法》和 《最低工资法》根本没有施行。
3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立法。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
产业革命后,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制 定了本国的工厂法。这些法律调整了工业企 业内部的劳动关系,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虽然这些国家 的工厂立法情况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工厂法 都是为了遏制资本家无限制榨取工人劳动力 的企图而制定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劳动者恶劣的劳动状况,从而使劳资关系基 本保持了平衡。
(三)个人本位法观念下的劳动关系调整
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拿破仑法典》承袭了罗马法的传统, 将
雇佣关系称为"劳动力租赁",在劳动关系的 调整上贯彻"意思自治"的原则。 以后各国 资产阶级民法典都把"雇佣"作为独立的契约 关系加以规定, 承认这种雇佣关系是一种" 自由的"契约关系。民法调整劳动关系, 说 明劳动关系只是被看作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展,明确目前中国劳动法的立法现状,对中国的 廉价劳工问题、如何更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 自己的看法。 本章重点与难点: 1、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劳动立法状况。 2、中国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3、对如何完善我国用工制度的建议。
第一节 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一、工人阶级争取劳动立法的斗争 二、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 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劳动法,是对中国工人阶级
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法
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程度日 趋提高,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 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适应垄断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相继对本国的劳 动法加以调整并重新制订了各种劳动法规, 从而使劳动法体系更趋完善,这一时期劳 动法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发展
第一节 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三、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 1、劳动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随着根
据地的不断扩大而发展起来。 2、尽管当时经验少,劳动法不完备,有
时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但是绝大多 数劳动法规都注重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这对于调动劳动者进行革命的积极性起 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与抄袭外国的国民党劳动法正相反,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
(2)劳动法的产生为劳动者取得生存权 的斗争提供了合法的依据,有力地推动 了工人运动。列宁在论述俄国工厂法时 认为这种新法律的意义在于:它必然有 利于更进一步推动俄国工人运动。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
(3)劳动法的产生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迅速发展。劳动问题是当时所有工业国家面临 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关系处理的情况。劳动法 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冲突和阶级 斗争的激化,减少了伤亡事故,提高了劳动生 产率。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
私法与公法的相互溶合, 出现了兼具私 法和公法因素的社会法,社会法是国家借以 实现既定社会政策、经济政策的法律手段, 是社会、经济政策的法律化。
社会法形成的途径主要有"私法公法化"和" 公法私法化", 通过公法与私法渗透与交融, 形成兼具两者特点的法域。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
实行专政的工具,并通过形式上的一些合理因素, 来掩盖雇佣劳动剥削关系。从劳动法的内容和立 法情况上的看,其主要特点是: 1、公开限制工会并剥夺工人的民主权利。1929•年 《工会法》及1941年《非常时期工会管制暂行办 法》都对工会的活动作了明文的限制和控制,后 来修正公布的《工会法》公然取消了工人的罢工 权利。
这种看法忽视了表面平等掩盖下的事实上 的不平等,因而是有局限性的。
(四)社会本位法观念下的劳动关系调整: 自由竟争阶段(个人大自由,法律小干预) 英国1802年的《学徒健康和道德法》, 标志着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立法倾向, 被 称为"工厂立法"。随着立法的范围扩大, 形成了现代的劳动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劳动法"这个名称被固定下来,成为新的 法律部门的统一名称,并在
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
(1)它昭示了劳动法是以保护劳动者的 权利和利益为根本宗旨的法律。劳动法 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以加强对劳动 者剥削和压迫的法律不同。尽管资产阶 级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制定劳动法的, 但这终究有利于改善劳动者恶劣的劳动 状况。迄今为止,劳动法的这一宗旨始 终没有变。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
二、本位思想
是权利义务观念的重心所在,是由法律 所体现的利益所决定的。 从法律思想和 法律制度的演变来看,存在着国家本位、 个人本位、社会本位。
三、公、私法溶合产生劳动法
罗马法学家以法律保护的利益的不同为 标准来区分公、私法。 公法与私法有着 不同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
各国流行起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 生活的全面干预,劳动关系的国家干预也 得以强化。 五、原因
1、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劳动关系的 国家干预是由于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本身的要求;劳动关系的国家干预 适应了当时自由竞争的需要;劳动关系的 国家干预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2、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3、维持自由竟争条件的需要
1、劳动法学的研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2、研究劳动法学应该坚持的原则。 本章思考题:
1、社会法的特征有哪些? 2、劳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3、19世纪劳动法的发展历程。 4、20世纪劳动法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中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的劳动法的产生与发
2013年2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 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
第三节 港澳台的劳工立法
在我国“一国两制”体制下,特区的劳动立法仍 沿用原来立法。
香港立法会议员的酬金会为每月84490元。法定最 低工资水平是每小时28元。 (湖北为最低10元)
有关劳资关系调整的一些主要劳动法例中,具有代 表性的主要有四项即:《雇佣条例》、《职工会条 例》、《劳资关系条例》和《劳资审裁处条例》。 可以说,这四项劳动法例构成现行香港劳资关系运 作的基本法律规范。
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
相继出现了关于工厂的法律,而且也导致了 1804年的法国
《拿破伦法典》中关于劳资双方在所谓劳动力 租赁契约中处于平等主体地位的法律规定的出 现。各国的工厂立法以及法国民法典中的这些 规定,就是劳动法规范的最初形式。
2、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产生的意义 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第二节 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法、女职工和未成 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法、职业培训法、劳动 纪律法、社会保险和福利法、职工民主管 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监督检查法 等内容。
三、近年来劳动立法概况
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 2008年9月18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
社会主义劳动法与资产阶级劳动法是两 种根本对立的劳动法,社会主义劳动法是
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后,由自己的国家 政权根据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制定 的,本质上就是出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 益。而且,社会主义劳动法是根据社会主 义建设各阶段的基本任务来实现其不断发 展进步的。
本章相关前沿问题:
六、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法的产生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立法的发展
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法
这个时期的劳动立法虽然正在脱离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初期工厂立法的范畴,但是 其缺陷是很明显的。比如很多法律只适用 于部分行业和部门,很多劳动者的权益还 未得到法律的保障;劳动合同仍由民法来 调整;劳动法的稳定性较差,经常出现反 复,并且很多法律条文为雇主逃避法律责 任留有余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