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慢性肾小球肾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慢性肾小球肾炎
又称终末期肾,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

病变特点为大量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原始的病变类型已不能确认。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常引起慢性肾衰竭。

预后差。

病理变化:
1)肉眼观: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

肾切面皮髓质分界不清,小动脉壁增厚,变硬,肾盂周围脂肪增多,肉眼观呈颗粒性固缩肾。

2)镜下,早期可见到原先肾炎的改变,还可见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有的形成无结构的玻璃样小团。

这些肾小球所属的肾小管也萎缩、纤维化、消失。

纤维组织收缩,使纤维化、玻璃样变的肾小球相互靠近集中。

有些纤维化的肾小球消失于增生的纤维瘢痕组织中,无法辨别原有的病变类型。

残留的肾单位发生代偿性肥大,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

肾小管上皮呈立方状或高柱状,有些肾小管明显扩张呈小囊状,上皮细胞扁平。

扩张的肾小管腔内常有各种管型。

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并有多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由于肾组织缺血和高血压,间质内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小。

因硬化、纤维化而收缩的肾单位和代偿扩张的肾单位相互交错,使肾脏呈颗粒状。

临床病理联系:有的肾炎病变缓慢,病程长短不一,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早期进行合理治疗可以控制疾病发展,取得较好效果。

病变发展到晚期,大量肾单位被破坏,由于大量肾单位结构破坏,功能丧失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硬化性肾炎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尿毒症,其次为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和脑出血,以及抵抗力降低引起的继发感染。

小结:上述肾小球病变中,按临床表现可归类如下:
1)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表现的: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为表现的: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

3)复发性或持续性血尿为表现的:IgA肾病。

4)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微病变(脂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