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六)物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六)
物理试题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二、选择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
1. 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贡献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B. 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
D. 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笛卡尔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此观点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选项A正确;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B错误;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选项C错误;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故选A.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物理学史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刻牢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便可对大多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也要注意,当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时,说明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2~4s 内图线为半圆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s 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4m/s 2
B. 2~4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8m
C. 3s 末质点的速度为8m/s
D. 3s 末质点的加速度等于零 【答案】D 【解析】
【详解】A .1~2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为
2088m/s 1
v a t -=
==-V V 所以1~2s 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8m/s 2,故A 错误; B .2~4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
22111m m 222
x r πππ==⨯=
故B 错误;
C .由图像可知,3s 末质点的速度为-1m/s ,故C 错误。
D .3s 末图线的斜率为零,所以此时加速度为零,故D 正确;
3.匀速前进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 关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B. 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
C. 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D. 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假设斜面对小球有弹力,则小球将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细线的拉力,重力和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弹力垂直于斜面向上,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小球将向右上方运动,与题设条件矛盾。
故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
故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两个力。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采用假设法分析斜面的弹力是否存在,这是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常用的方法.
4.如图所示,物体P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一个右端固定的轻质弹簧发生相互作用,并被弹簧反向弹回.若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均遵守胡克定律,则()
A. 物体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物体P 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C. 物体P 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当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
D. 物体P 在被弹回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
当木块向右压缩弹簧时,P水平方向只受到弹簧的弹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且弹力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P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减速直线运动.A错误.由A的分析可知,加速度的大小先逐渐增大后,弹力一直向左,故加速度方向一直向左没有改变,运动方向选向右做减速运动,再向左做加速度运动,故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B正确;当P向右压缩弹簧时,弹簧压缩的长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P速度逐渐减小,当压缩到最右端时,加速度最大,速度为零,最小.C正确;物体P在被弹回的过程中,弹簧形变量逐渐减小,故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D错误.选BC.
5.如图所示,红蜡块可以在竖直玻璃管内的水中匀速上升,若在红蜡块从A 点开始匀速上升的同时,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的实际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
A. 直线P
B. 曲线Q
C. 曲线R
D. 三条轨迹都有可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合速度的方向与合力(合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将做曲线运动,且轨迹夹在速度与合力方向之间,轨迹的凹向大致指向合力的方向。
而本题两个方向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因此蜡块将沿着合速度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知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6.在静止的车厢中,一小球被a 、b 两根轻质细绳拴住,其中绳a 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绳b 成水平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a 的拉力为cos Ta mg
F α
= B. 绳b 的拉力为mg
C. 如果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绳b 的拉力有可能为0
D. 如果小车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绳a 的拉力有可能为0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 .对于球,由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有:
F Ta sinα-F Tb=0 竖直方向有:
F Ta cosα-mg=0 解得:
Ta mg
F
cosα
=
F bT=mg tanα.
故A正确、B错误。
C.如果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右,小球所受的合外力向右,可能由重力与a绳拉力的合外力产生加速度,此时绳b的拉力有可能为0,故C正确。
D.若绳a的拉力为零,小球的合力不可能水平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球的加速度不可能水平向左,因此不可能向左匀加速运动,故D错误。
7.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绳相连的质量均为m的两个物体A和B,它们分居圆心两侧,与圆心距离分别为R A=r,R B=2r,与盘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当圆盘转速缓慢加快到两物体刚好要发生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绳子张力为3μmg
B.此时A所受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外
C. 2g rμ
D. 此时烧断绳子,A仍相对盘静止,B将做离心运动【答案】ABC 【解析】【详解】ABC.两物块A和B随着圆盘转动时,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则F=mω2r,B的转动半径比A的转动
半径大,所以B所需向心力大;绳子拉力相等,所以当圆盘转速加快到两物体刚好还未发生滑动时,B的静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A的静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μmg=mω2r
T+μmg =mω2•2r
解得:
T =3μmg
2g
r
μω=
故ABC 正确;
D.烧断绳子瞬间A 物体所需的向心力为
22A F mr mg ωμ==,
此时烧断绳子,A 的
最大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则A 做离心运动,烧断绳子瞬间B 物体所需的向心力为
224B F m r mg ωμ=⋅=,
此时烧断绳子,B 的最大静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则B 做离心运动,故D 错误。
8.如图所示,长2m L =的水平传送带以2m/s v =匀速运动,小物块P Q 、(可视为质点)由跨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相连,Q 的左端与水平轻绳相连,P Q 、均处于静止状态,OP OQ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45θ=︒。
若物块Q 的质量为0.1kg m =,物块P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2μ=,重力加速度为
210m/s 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轻绳AQ 的拉力大小为1N
B. 若水平轻绳被剪断,则在剪断瞬间,小物块Q 的加速度大小为210m/s
C. 若连接两物块的轻绳被剪断,则在剪断瞬间,小物块Q 的加速度大小为210m/s
D. 若连接两物块的轻绳被剪断,则物块P 经1.5s 从传送带右端滑落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 .对Q 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AQ 的拉力T 1,以及OQ 的拉力T 2,三力平衡如图,
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可得水平绳AQ 中拉力:
T 1=mg tan45°=mg =1N
故A 正确;
B .若水平绳被剪断,则在剪断瞬间,小物块Q 只受到重力和绳子OQ 的拉力,由于绳子的拉力的大小会发生突变,所以物块Q 的加速度的方向与OQ 的方向垂直,所以加速度大小为:
22
45=52m/s 2
a gsin g =︒=
故B 错误;
C .若连接两物块的轻绳被剪断,则在剪断瞬间,细绳QA 的拉力立刻变为零,此时小物块Q 的加速度大小为
'210m/s mg
a g m
=
== 选项C 正确;
D .若连接两物块的轻绳被剪断,则物块P 运动的加速度
212m/s a μg ==
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
112
1s 2
v t s a =
== 经过为位移为
12
1m 1m 22
v x t ==⨯=
以后匀速运动的时间
221
s 0.5s 2
L x t v --=
== 即经1.5s 从传送带右端滑落,选项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9.在“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
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细绳要适当长些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 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答案】(1). CD(2). F (3). B
【解析】
【详解】(1)细线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须等长.故A错误;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故B错误;在拉弹簧秤时必须要求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否则会影响力的大小.故C正确;细绳要适当长些,这样可减小记录方向时产生的误差,选项D正确;故选CD.
(2)①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由于误差的存在F和F′方向并不在重合;
②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故选B.
【点睛】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即一个合力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代,明确“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
1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宽度为d的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1)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B.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
C.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D.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2)实验时,将滑块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
(3)保持钩码的质量不变,改变滑块的质量,分别得到滑块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1
m
,数据如下表: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2
/()
a m s-
⋅ 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 /
m kg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11
/
m kg
--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请在方格坐标纸中画
1
a
m
-图线_________,并从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倒数
1
m
之间的关系式是
__________。
【答案】 (1). D (2). A 位置遮光条到光电门B 的距离; (3). 图见解析 (4). 1
2a m
= 【解析】
【详解】(1)[1]. A 、为减小误差,适当增大A 位置与光电门的
距离,故选项A 正确; B 、由于拉力是从传感器读出,所以必须将轨道调水平,选项B 正确;
C 、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这样才能使得细线的拉力等于滑块的拉力,选项C 正确;
D 、由于拉力能读出,不必满足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故选项D 错误。
此题选择不必要的选项,故选D.
(2)[2].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 的时间t ,从而可求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d v t
=,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A 位置遮光条到光电门B 的距离; (3)[3].作1
a m
-
的关系图线,如图.
[4].由图像可得 2.00142k =
=,则111
22a m m
=⋅= 11.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 ,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
g 取10m/s 2。
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 的大小;
(3)0-10s 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答案】(1)0.2(2)6N (3)46m
【解析】
【详解】(1)物体在6-10s 的加速度大小为:
222|
|082m/s 4
v a t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 =ma 2
解得:
μ=0.2
(2)物体在0-6s 的加速度为:
21821m/s 6
v a t -=
==V 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μmg =ma 1
解得:
F =μmg +ma 1=0.2×2×10+2×1=6N
(3)0-10s 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大小,故位移为:
112864846m 22
x =⨯+⨯+⨯⨯=() 12.如图所示,一玩滚轴溜冰的小孩(可视作质点)质量为m =30kg ,他在左侧平台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平抛,恰能无碰撞地从A 进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A 、B 为圆弧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为
R =1.0m ,对应圆心角为θ=106°,平台与AB 连线的高度差为h =0.8m(计算中取g =10m/s 2,
sin53°=0.8,cos53°=0.6)求:
(1)小孩平抛的初速度;
(2)小孩从离开平台到A 点所用的时间;
(3)若小孩运动到轨道最低点O
时的速度为33m/s ,则小孩对轨道的压力为多少? 【答案】(1)3m/s (2)0.4s (3)1290N
【解析】
【详解】(1,2)由于小孩无碰撞进入圆弧轨道,即小孩落到A 点时速度方向沿A 点切线方向(如图)
则:
53y
x v gt
tan tan v v αo ===
又由:
2
12h gt =
得:
20.4s h
t g ==
而:
v y =gt =4m/s
联立以上各式得:
v 0=3m/s
(3)在最低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
N v F mg m R -=
代入数据解得
F N=129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孩对轨道的压力为1290N。
(二)选考题: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3.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
A、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
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
改正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若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 mL溶液中有纯油酸5 mL。
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有液滴50滴。
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描出油膜轮廓,再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
则:
(1)油膜的面积约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根据上述数据,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d=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 ②应在量筒中滴入多滴溶液后测量它的体积;③为能清楚地看清油膜的形状,要先在水面上撒上薄薄的一层痱子粉,再滴入油酸酒精溶液;(2). 84cm2(3). 1.2×10-7cm
【解析】
【详解】A、[1].在步骤②中,要测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即在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测出其体积
为V,则一滴该溶液的体积为
1V
V
N
;
在步骤③中,为了使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散开后界面比较清晰,要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
B、(1)[2].查格知共84格,油膜面积S=84 cm2.
(2)[3].根据题意可知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545
m L 1.010mL 1050
V -=
=⨯⨯ 则油酸分子的直径 571.010 cm 1.210cm 84
V d S --⨯===⨯ 14.如图所示,内壁光滑、导热良好的圆柱形汽缸开口向下竖直悬挂,内有一质量为m 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已知活塞截面积为S ,外界大气压强为p 0,缸内气体温度为T 1。
现对汽缸缓慢加热,使理想气体体积由V 增大了2V 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 1;停止加热并保持气体体积不变,使其温度降低为T 1。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停止加热时缸内气体的温度;
(2)降温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
【答案】(1)3T 1(2)102mg Q V
p S --() 【解析】
【详解】(1)停止加热前缸内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1212 V V T T = 气体体积由V 增大了2V ,故:
V 2=3V 解得:
T 2=3T 1
(2)体积由V 增大到3V 的过程中,活塞受力平衡有:pS =p 0S -mg
解得: 0mg p p S
-= 气体对外所做的功:
10)2(mg W p V V p S
-V ==
停止加热后体积不变,故:
W 2=0
全程内能变化:
△U =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 =-W 1+Q 1-Q 2
所以降温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
2102mg Q Q V p S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振子的回复力,一定由弹簧的弹力提供
B. 单摆振动的周期,一定等于它固有周期
C. 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如果波速变大,那么波长一定变大
D. 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有时可能比振动减弱的点的位移小
E.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发出的波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DE
【解析】
【详解】A.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由弹簧的弹力提供的,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由振子的合力提供,故A 错误;
B.自由摆动的单摆振动周期,一定等于它的固有周期;若单摆做受迫振动,则它的周期不一定等于其固有周期,而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故B 错误;
C.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由波速v =λf 知,如果波速变大,那么波长一定变大,故C 正确;
D.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点的振幅大,由于位移是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所以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有时可能比振动减弱的点的位移小,故D 正确;
E.多普勒效应说明观察者与波源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但波源的频率不变,故E 正确。
16.如图所示,某透明介质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其中∠A=30°,AC 边长为L ,一束单色光从AC 面上距A 为3
L 的D 点垂直于AC 面射入,恰好在AB 面发生全反射。
已知光速为c ,求:
①该介质的折射率n;
②该光束从射入该介质到第一次穿出经历的时间t.
3L
【答案】(1) 2 (2)
【解析】
试题分析:(i)由于光线垂直于AC面射入,故光线在AB面上的入射角为30°,由题意知,光线恰好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由全反射条件可求得:n=解得n=2。
(ii)由图可知,DF=ADtan 30°=
FE=2DF=, EG=ECcos 30°=
故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距离为:s=DF+FE+EG=
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
考点:主要考查光的全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