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令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令基本概念
第⼀章信令基本概念
1.1 信令的概念
1.1.1什么是信令
在⽇常⽣活中,我们经常打电话。
当拿起送受话器,话机便向交换机发出了摘机信息,紧接着我们就会听到⼀种连续的“嗡嗡”声,这是交换机发出的,告诉我们可以拨号的信息。
当拨通对⽅后,⼜会听到“哒-哒-”的呼叫对⽅的声⾳,这是交换局发出的,告诉我们正在呼叫对⽅接电话的信息……。
这⾥所说的摘机信息、允许拨号的信息、呼叫对⽅的回铃信息等等,主要⽤于建⽴双⽅的通信关系,我们把⽤以建⽴、维持、解除通信关系的这类信息称为信令。
⼀个⽤户在通过⽤户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与另⼀⽤户通信的过程中,要⽤到许多信令。
为深⼊理解信令的含义,下⾯举⼀个两个⽤户通过两个交换局通话的例⼦。
图1.1(a)是两个⽤户通信的⽹络结构图,图1.1(b)是其通信过程中使⽤的信令及其流程。
如图1.1(b)所⽰,当主叫⽤户摘机时,摘机信令(或启呼信令)送到发端交换局;
发端交换局⽴即向主叫⽤户送出拨号⾳;主叫⽤户听到拨号⾳后,开始拨号,送出拨号信令;
发端交换局根据被叫号码选择局向(路由)及中继线。
如有路由可利⽤,发端交换局向终端局发送占⽤信令,然后把被叫⽤户号码送终端局;
终端交换局根据被叫号码,将呼叫连到被叫⽤户,向被叫⽤户发送振铃信号,并向主叫⽤户送回铃⾳;
当被叫⽤户摘机应答时,此应答信令送给终端交换局并将应答信令转发给发端交换局。
双⽅开始通话;
通话完毕,若被叫⽤户先挂机,则⼀挂机信令由终端局发送发端局;发端交换局通知主叫⽤户挂机;如果主叫⽤户先挂机,则发端局⽴即拆线,并把⼀拆线信令送给送终端交换局,通知其拆线;
终端交换局拆线后,回送⼀个拆线证实信令,于是⼀切设备复原。
以上是电话接续中最基本的信令流程。
在电话⽹中,实际通信过程和使⽤的信令⽐这要复杂得多。
随着电话通信技术的发展,信令的种类、具有的功能及其传输⽅式都有了较⼤的变化。
信令的定义也远远超出了上述定义的范围。
在种类上,不仅包括通信过程为建⽴、维持、解除通信关系所使⽤的信令,还包括了交换局间传递的⽹络管理、业务管理⽅⾯的信令;在功能上不仅有监视、选择功能,还具有⽹络管理功能;在信令的形式上,不仅有直流脉冲信令、多⾳频编码信令,还有数据传送的分组消息形式的信令。
但是,不管信令的种类、功能及传送形式如何变化,信令本⾝却始终具有⼀些区别于其它信息的明显特征:
──信令是在⽤户设备与⽹络节点间/或⽹络节点间传送的信息;
──信令是上述信息中起监视、选择及⽹络管理功能的信息(在⼀个信令系统中,⼀种功能可以⽤⼏个信令来表⽰,⽽⼀个特定的信令⼜可以⽤来实现⼀种或⼏种不同的功能)。
1.1.2信令⽅式
信令的传送要遵守⼀定的规约和规定,这就是信令⽅式。
它包括信令的结构形式,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传送控制⽅式。
选择合适的信令⽅式,关系到整个通讯⽹通信质量的好坏和投资成本的⾼低。
1.1.3信令系统
信令系统指为了完成特定的信令⽅式,所使⽤的通信设备的全体。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的看到信令在电话接续中的重要作⽤。
如果没有这些信令,⼈和机器都将不知所措,出现混乱状态。
例如,如果没有占⽤信令,交换机就不知道该为哪个⽤户提供服务;没有拨号⾳,⽤户就不知道交换机是否被占⽤并准备就绪,盲⽬拔号交换机可能收不到。
所以,信令系统是通信⽹的神经系统,是通信⽹必不可少,⾮常重要的⼀部分。
1.2 信令的分类
电话⽹中的信令,有三种分类⽅式。
1.2.1 按照信令的传送⽅向来划分
可分为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两类。
前向信令是指主叫端向被叫端发送的信令;
后向信令是指由被叫端向主叫端发送的信令。
在电话通信中,主叫、被叫是由发起呼叫来决定的。
因此,⽹络中的⽤户及交换局的主叫、被叫地位不是固定的。
1.2.2 按照信令的⼯作范围来划分
按照信令的⼯作范围,可分为⽤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两类。
1、⽤户线信令
⽤户线信令也叫⽤户信令。
它是⽤户和交换局之间传送使⽤的信令。
它们在⽤户线上传送,图1.1(b)中主叫-发端局、终端局-被叫间传送的信令就是⽤户线信令。
⽤户线信令主要包括:⽤户状态信令、选择信令、铃流和信号⾳。
⽤户状态信令是由话机叉簧产⽣,闭合或切断直流电路,⽤以启动或复原局内设备。
包括摘机信令、挂机信令等。
⽤户状态信令为直流信令。
选择信令是⽤户拨出的被叫⽤户号码数字信令。
在使⽤号盘话机及直流脉冲按键话机的情况下,发出直流脉冲信令;在使⽤多频按键话机的情况下,发出的信令是两个⾳频组成的双⾳多频信令。
铃流及信号⾳是交换机向⽤户设备发出的振铃信号或在话机受话器中可以听到的声⾳信号,如:拨号⾳、回铃⾳、忙⾳、长途通知⾳、空号⾳等。
⽤户线信令由⽤户设备(话机或交换机的⽤户终端)发出。
由于⽤户线为每个⽤户独⽴使⽤,因⽽⽤户线信令的功能⽐较简单。
长期以来这部分信令的内容及功能没有什么⼤的变化。
2、局间信令
是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送使⽤的信令,在局间中继线上传送。
这种信令⽐较复杂,信令包括监视、选择和⽹络管理三种功能。
由于局间设备及其对信令的功能要求不同,⽆论在信令数量、种类、传送⽅式上与⽤户线信令均有较⼤的差别。
1.2.3 按照信令的传送信道来划分
按照信令传送所使⽤的信道来划分,可分为随路信令⽅式和公共信道信令⽅式两类。
后者常称为共路信令⽅式。
1.3 随路信令⽅式
随路信令⽅式是某个通话电路所需的信令,由该电路本⾝或者由某⼀固定分配的专⽤信令电路传送的信令⽅式。
1.3.1 基本特征
随路信令⽅式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信令全部或部分地在话⾳信道中传送;
信令的传播处理与其服务的话路严格对应、关联;
信令在各⾃对应的话路中或固定分配的通道中传送,不构成集中传送多个话路所利⽤的通道,因此也不构成与话路相对独⽴的信令⽹络。
随路信令⽅式主要⽤于步进制、纵横制及早期的程控交换机构成的电话⽹络中。
1.3.2 线路信令和记发器信令
局间信令采⽤随路信令⽅式时,从功能上可划分为线路信令(Line Signalling)和记发器信令(Interregister Signalling)。
它们是为了把话⾳通路上各中继电路之间的监视信令与控制电路之间的记发器信令加以区别⽽划分的。
1、线路信令
线路信令是监视中继线上的呼叫状态的信令。
它可以分为如下⼏类:
(1) 直流线路信令
直流线路信令⽤直流极性标志的不同,代表不同的信令含义。
主要⽤在纵横制电话局之间,纵横制局与步进制局之间、纵横制市话局与⾃动长话局和⼈⼯长话局之间、纵横制话局与特种业务台之间。
在市话⽹的⾳频电缆上,局间线路信令⼀般采⽤直流信令。
因为它结构简单、⽐较经济、维护⽅便。
但如果局间距离超过直流信令传送的界限时,就不能使⽤。
(2) 带内(外)单脉冲线路信令
局间采⽤频分多路复⽤的传输系统时,可采⽤带内或带外单脉冲线路信令。
带内单脉冲线路信令⼀般选择⾳频带内的2600Hz,这是因为话⾳中2600Hz的频率分量较少⽽且能量较低的缘故。
带外信令是利⽤载波电路中⼆个话⾳频带之间的某个频率来传送信令。
⼀般采⽤单
频3825Hz或3850Hz。
由于带外信令所能利⽤的频带较窄等原因,因此线路信令⼀般均采⽤带内单脉冲线路信令。
(3) 数字型线路信令⽅式
当局间采⽤PCM设备时,局间的线路信令必须采⽤数字型线路信令。
CCITT推荐的数字型线路信令有两种:⼀种是在30/32路PCM系统中使⽤,另⼀种是在24路PCM系统中使⽤。
第⼀种在欧洲地区使⽤,我国也采⽤这⼀种。
在这种信令⽅式中,PCM传输的16时隙⽤于传输线路信令,且固定分配给每⼀话路。
由于线路信令主要⽤于中继线上呼叫状态的监视并控制呼叫接续的进⾏。
因此,在整个呼叫过程中都可传送线路信令。
2、记发器信令
记发器信令是电话⾃动接续中,在记发器之间传送的控制信令。
主要包括选择路由所需的选择信令(也称地址信令或数字信令)和⽹络管理信令。
记发器信令从⼀个局的记发器中发出,由另⼀个局的记发器接收,⽤以控制电话交换设备的接续。
通常采⽤由发端记发器负责全程的接续控制。
记发器信令在⽤户通话前传送。
因此在⼀条电路上不存在话⾳电流对记发器信令的⼲扰。
故记发器信令的频率可使⽤整个话⾳频带内的传输衰减较低的频率。
通话开始后,各局的记发器都复原,记发器信令也随即停⽌发送。
记发器信令按照其承载传送⽅式可分为⼆类,⼀类是DEC⽅式,即采⽤⼗进制脉冲编码传送;⼀类是多频编码⽅式。
由于后者采⽤多⾳频组合编码的⽅式实现信令的编码,因此⽆论是信令的容量还是传递信令的可靠性都有较⼤的提⾼。
在这种⽅式中,采⽤最为普遍的是多频互控⽅式即MFC⽅式。
其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都是连续的,对每⼀前向信令都需加以证实。
这也是我国记发器信令所采⽤的信令⽅式。
1.4 公共信道信令⽅式(ccs)
公共信道信令⽅式⽤于局间信令的传送,也称公共信道局间信令⽅式。
它是在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和数字脉冲编码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新的信令⽅式。
1.4.1 公共信道信令⽅式的基本特征
电话⽹采⽤公共信道信令⽅式时,局间信令的传送⽅式及⽹络结构如图1.2和图1.3所⽰。
由图可见,公共信道信令⽅式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信令传输通道与话路完全分开,将若⼲条话路的信令集中起来,在⼀条公共的⾼速数据链路上传送。
1.4.2 采⽤公共信道信令⽅式的优点
1、增加了信令系统的灵活性。
在公共信道信令⽅式中,⼀群话路以时分⽅式分享⼀条公共信道信令链路,两个交换局间的信令均通过⼀条与话⾳通道分开的信令链路传送。
信令系统的发展可不受话⾳系统的约束,这对改变信令、增加信令带来了很⼤的灵活性;
信令在信令链路上以固定长或可变长信令单元分配的形式传送,信令传送速度快,
2、呼叫建⽴时间⼤为缩短,不仅提⾼了服务质量,⽽且提⾼了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的
使⽤效率;
3、具有提供⼤量信令的潜⼒,便于增加新的⽹络管理信令和维护信令,从⽽适应各种
新业务的要求;
4、信令以统⼀格式的消息信令单元形式传送,从⽽实现了局间信令传送形式的⾼度统
⼀,不再象随路信令⽅式那样,分别传送线路信令和记发器信令;
5、信令与话⾳分开通道传送,分开交换,因⽽在通话期间可以随意处理信令;
6.信令设备经济合理。
采⽤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后,每条链路不再配备各⾃专⽤的信
令设备,⽽是把⼏百条、⼏千条话路的信令汇集起来后共⽤⼀组⾼速数据链路及其信令设备传送,节省了信令设备的总投资;
7、利于向综合业务数字⽹过渡。
1.4.3 公共信道信令⽅式的发展
公共信道信令⽅式是六⼗年代发展起来的⼀种新型的信令技术。
CCITT提出的第⼀个公共信道信令⽅式是CCITT No.6信令⽅式,也
称No.6信令⽅式。
其设计⽬标是⽤于模拟电话⽹。
主要⽤于国际通信,也适合国内⽹使⽤。
信令传输速率为2.4kbit/s。
经现场试验和实验应⽤证明,该信令⽅式⽤于模拟电话⽹是令⼈满意的。
为适应数字⽹的需要,CCITT于1972年提出了No.6信令⽅式的数字⽅式的建议。
信令传输速率为4kb/s和56kb/s。
但该信令⽅式的数字⽅式也并未改变其最初的模拟信令⽅式的特点,不能满⾜通信发达国家发展综合业务数字⽹的需要。
所以其数字⽅式并未得到应⽤。
CCITT⾃1976年开始研究No.7信令⽅式。
现已进⾏了四个研究期的研究,提出了⼀个系列的技术建议。
随着No.7信令⽅式的研究深⼊,其技术了更加成熟。
⽬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采⽤这种信令⽅式,并⾸先应⽤于电话⽹。
在以后的⼏章⾥,我们将介绍这种信令⽅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