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分析7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和胃镜下止血治
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急
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
中研究组24例患者为距离末次出血24h内接受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对
照组患者24例为末次出血24h以上接受的胃镜检查和常规治疗方法。
结果:两
组患者在胃镜下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确诊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输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急诊胃镜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有良好的效果,且
急诊胃镜下止血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胃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261-0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病症,通常由十二指肠溃疡、胃溃
疡和食管静脉曲张等原因引起,如果不及时止血治疗,可能会引起失血性休克、
窒息和继发性腹膜炎等严重后果、危害患者生命。
临床上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
者在24~48h内接受内镜检查并进行胃镜下止血处理,有助于明确诊断、发现出
血部位及原因,且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8例急性上消化
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所有患者均有呕血或黑便等症状,符合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
其中距离
末次出血24h内的患者24例为研究组,接受急诊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
距离末次出血24h以上的患者24例为对照组,接受非急诊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
血治疗。
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为34~55岁,平均(42.3±7.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为35~56岁,平均(42.7±6.7)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在距离末次出血24h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并立即
实施胃镜下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距离末次出血时间超过24h以上进行的非急
诊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
两组患者在确定出血位置和类型后,采用的止血
治疗方法为,对血管喷血的患者在出血部位进行钛夹止血治疗,对局部或弥漫性
渗血的患者进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表面喷洒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出
血的患者进行硬化剂注射或套扎治疗,对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组织胶注射治疗。
两组患者在经过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后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如果48h后,
仍有活动性出血症状,即转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出血原因的诊断结果,并观察记录两
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输血量的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τ检验,结果差异以P<0.05为有统
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出血病因诊断情况
研究组24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19例,胃息肉2例,静脉曲张2例,确诊
率为91.7%;对照组的24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18例,胃息肉2例,静脉曲张
1例,确诊率为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输血量情况
研究组24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5±2.2)d,输血量为(230±25)ml;对照
组24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5±2.8)d,输血量为(320±30)ml。
研究组患者
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输血量也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
3.讨论
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屈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
变引起的出血,使患者出现呕血、黑便,有时头晕、乏力等症状。
其中15%~20%的上消化道出血是危险性的,可能引起患者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危及生命,所以对急性上消化道患者必须进行正确、迅速、规范地诊断和治疗。
近年来,胃镜止血技术发展迅速,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资料显示胃镜止血技术能
够快速并准确的找到出血位置并加以治疗,内镜下的止血率可达到80%以上,具
有创伤小、见效快且方便快捷等优势。
应用金属夹止血对溃疡、息肉切除术后出
血及良性疾病引起的出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当出现胃肠道粘膜弥漫性渗血或胃
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部位周边组织质脆时,不能使用金属夹,可使用硬化
剂注射治疗,但是此治疗方法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的风险,所以需要根据
出血灶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止血率。
本文选取的研究组患者在距离末次出血24h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确定出血
部位并立即实施胃镜下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距离末次出血时间超过24h以上
进行的非急诊胃镜检查及胃镜下止血治疗。
经过检查及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
在胃镜检查后确定的出血病因有消化性溃疡、胃息肉、静脉曲张等,两组患者的
出血病因和确诊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胃镜检查的效果相同,均能
有效的确定出血的原因。
而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输血量的比较结果显示,研究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急诊胃镜及胃
镜下止血治疗对于减少住院治疗和输血量上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所以,急诊胃镜
及胃镜下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丹平,罗诗敏.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56-58.
[2]周荣斌,林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修订稿)》的阐
释[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3):4021-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