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果肉有黄色和白色两种类型,黄色(A)对白色(a)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此基因。

已知白色基因会使花粉致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黄色,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B. 黄色雌株与白色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C. 白色性状只出现在雄株,雌株不可能出现
D. 黄色雌株与黄色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白色雄株
2.某同学对格里菲思的实验进行了改良,将R型菌、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菌的混合物分别接种到甲、乙、丙、丁四组相同的培养基上,在适宜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菌落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培养前在甲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得到的菌落类型与丁不同
B. 甲、乙两组作为丁组的对照组,丙组培养基无菌落产生,可以不必设置
C. 丁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
D. 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条件、以及培养时间等
3.需要载体协助通过膜的一组物质是()
A.O2
B.H2O
C. 葡萄糖
D. 胆固醇
4.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中心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B.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
D.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
5.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移动装片④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⑤转动转换器
A. ③→⑤→②→①
B. ④→③→②→⑤
C. ③→①→④→⑤
D. ③→⑤→④→①
6.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②大量吸水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④大量失水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7.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使绿叶研磨充分
B. 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C. 胡萝卜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
D. 滤纸条上叶绿素a的色素带最宽是因其溶解度最大
8.参与构成叶绿素和血红素的特有化学元素分别是()
A.Mg和Fe
B.Mg和Ca
C.Na和Fe
D.Na和Ca
9.近期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女士带领其团队官方发布了两项重大科研突破。

其一就是解决了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并在“调整治疗手段”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 青蒿素“抗药性”的产生是由其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基因突变导致
B. 青蒿素的广泛应用可以导致疟原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大
C. 随青蒿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疟原虫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发生变异
D. 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是因为青蒿素的选择导致产生了新物种
10.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都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
B.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
C.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D.北方多小麦在冬季自由水比例逐渐降低,结合水比例逐渐上升,以适应低温变化
11.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离子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

图中a、b、c是生理过程,①~⑦是结构名称。

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甲图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乙图中③ ② ⑤
B. 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有②和④,但膜的成分均发生更新
C. 甲图中b是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氧仅来自氨基酸的—COOH,完成的场所是乙图中的①
D. 细胞内碘离子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离子浓度,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不都是顺浓度梯度的
12.染色体平衡易位是指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相互交换,仅有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没有片段的增减。

这种易位造成了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内部搬家”。

就一个细胞而言,染色体的总数未变,所含基因也未增减,所以平衡易位携带者通常不会出现异常表型,外貌、智力和发育等通常都是正常的,常被称为平衡易位携带者。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平衡易位包括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B. 平衡易位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子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50%
C. 平衡易位携带者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测发现
D. 平衡易位不会引发染色体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13.PIN蛋白是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的输出载体,其合成过程及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PIN基因经转录、翻译过程合成PIN蛋白
B.PIN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C. 生长素经PIN蛋白输出细胞时不需要消耗ATP并可原路返回
D.PIN基因表达异常时,植物可能会失去顶端优势
14.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抗体,可让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成熟为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如长时间暴露于该抗
体下,再加上特定的培养条件,还能进一步分化为与自然杀伤(NK)细胞(该细胞识别靶细胞是非特异性的)高度相似的细胞——诱导NK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树突状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摄取和呈递抗原
B. 在二次免疫中,抗体可由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合成并分泌
C.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而诱导NK细胞则无特异性
D. 该诱导过程可能涉及到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5.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能进入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植物的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C.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
D.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髙血糖素的分泌都可受下丘脑的控制,这两种激素也可以作用于相同的器官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人感染该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接触传播的原因是新型冠状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增殖能力强
B.戴口罩可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等人体内环境
C.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体内的多种免疫细胞会发挥免疫作用来抵抗该病毒
D.当人体持续发热38℃时,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17.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物质和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有()
A.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场所在核仁
B.衣藻和蓝细菌的根本区别在于光合作用是否在叶绿体中进行
C.细胞膜上Ca2+载体既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又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
D.夏天绿叶的颜色来源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秋天红叶的颜色来源于液泡中的花青素
18.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它是由下丘脑分泌并释放的
B.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激素④和①(或②)两种激素的分泌
C.胰岛中的B和C两种细胞虽然分泌的激素不同,但它们含有相同的核基因
D.图中的A最可能是生长激素
19.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

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

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黑色和黄色各有2种
B. 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C. 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
D. 若F1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发生了重组,则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20.下列关于科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人们对酶本质探索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C. 施旺和施莱登建立细胞学说,提出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
D. 卡尔文循环的发现和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途径的研究,都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图像,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植物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比外界溶液浓度__________。

(2)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___的分离(填文字);图b细胞在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后,在该实验中,质壁之间充满的是__________。

(3)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可知,自然状态下,红心萝卜B 比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

22.细菌质粒pUC118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基因运载体。

下图1为pUC118的图谱,其中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ori为复制原点;M13IG为测序引物结合区;lacZ基因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使细菌在含X-gal 物和IPTG的培养基上形成蓝色的菌落,在lacZ基因上有一段具有多种限制酶酶切位点的序列,即多克隆位点(图2)。

实验者将从cDNA文库中获取的目的基因(图3)和pUC118结合后导入大肠杆菌中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目的基因准确插入多克隆位点,实验者首先需要使用限制酶___________处理目的基因和pUC118,再将处理后的产物用____________酶处理,才能获得重组质粒。

(2)将上述酶处理过的DNA分子溶于____________中与已经过___________处理过的感受态大肠杆菌混合,完成转化过程。

(3)将上述大肠杆菌悬液接种到含有__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上,发现培养基上有白色和蓝色两种菌落,
含有重组质粒的菌落呈____________色。

为进一步确认该菌落中是否存在目的基因,常用PCR鉴定法,反应体系中还应加入引物对、Taq酶、dNTP、缓冲物质和____________等物质。

(4)在上述选择培养基中,没有转入_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因为没有抗性基因最终死亡,不能形成菌落。

23.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和在不同代谢过程中表示不同的化合物;图2表示该细胞中的某种生物膜和其上所发生的部分生化反应,其中表示电子;图3表示25℃下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过程①至⑤表示的生化反应,发生在生物膜上的共有______个。

当过程③发生时,并没有
排出细胞外,此时该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所示生物膜上发生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硝基酚(DNP)会导致该生物膜对的通透性增大但不影响电子转移,DNP作用于该膜时ATP的合成量会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A点时会发生图1中的______过程,将该植物先置于此条件下10.4小时,然后置于C点的条件下13.6小时,这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葡萄糖积累量表示)为______mg。

2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

幼苗芽尖产生的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称为_______,从运输方式上则属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运输。

(2)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____mol·L-1,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实验结果预测。

℃.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下图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预测:装置①内的胚芽鞘___________生长;装置②内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装置③内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生长。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D
6.B
7.D
8.A
9.B
10.D
11.B
12.C
13.C
14.B
15.D
16.CD
17.AB
18.BCD
19.ABD
20.AC
21. (1).大于、等于或小于(2).原生质层(3).蔗糖溶液(4).小
22.2+ (5). 氨苄青霉素(6). 白色(7). 模板DNA分子(8). pUC118质粒
23. (1).0 (2).呼吸作用强度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强度(3).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4).跨膜梯度运输促进ATP合成,DNP作用于该膜时导致的通透性增大,在膜内外的浓度梯度会减小或消除(5).①③ (6).150
24.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2). 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或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3).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4). 大肠杆菌(5). 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25. (1).吲哚乙酸(2).极性运输(3).主动(4).10-8 (5).抑制(6).促进(7).直立(8).弯向光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