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越陌度阡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B . 何时可掇掇:停止
C . 枉用相存枉:枉驾
D . 绕树三匝匝:周、圈
2. (2分)对下列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衡不慕当世当世:权臣大官,当权者
B .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征服
C .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政理:政治清明
D .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发:拨动
3. (2分)选出与例句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未知生,焉知死?
A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 杀鸡焉用宰牛刀?
C .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D . 然力足以至焉。
4. (2分)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A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 . 此余之所得也
5. (6分) (2020高三上·西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考工记》所表现的虚实结合的思想,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
中国画很重视空白。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感到空。
空白处________有意味。
中国书家也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
中国戏曲舞台上也利用虚空,如“刁窗”,不用真窗,________用手势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演,既真实又优美。
中国园林建筑更是注重布置空间、处理空间。
这些都说明,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
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
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
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________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
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一方面外部表现好。
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不能摹仿,谓之神。
________,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
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一阴一阳一结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更却如果相反
B . 更而倘若所以
C . 也只倘若所以
D . 也而如果相反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
B . 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虚,而是要从虚到实,发展到神妙的意境:
C . 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割裂虚实,他们结合了老庄的思想:
D . 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厚此薄彼,他们给虚实平等的地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
B .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
C .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
D .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并不感到空。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6. (6分) (2020高三下·上饶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有两大立场:一是所谓“夷夏之辨”,倡导“用夏变夷”;另一是所谓“夷夏一体”“王者无外”。
就前者而言,它承认诸夏与夷狄之间有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不以种族归属为标准,也不以地域远近为界限,而是以文明进化程度为标准。
由于所处位置以及观察问题角度的不同,占主体地位的华夏民族自然认为诸夏代表着文明与先进,而夷狄则代表着野蛮与落后,历史的进程当以诸夏为中心,以诸夏的文明影响和改造所谓的夷狄,“用夏变夷”,使得夷狄逐渐向先进文明过渡,最终实现大同的理想,而国家统一的理想形态,也是统一在诸夏为主导的旗帜之下,至少要以诸夏的文化为鹄的。
当然,对这种诸夏本位观,国内少数民族不一定完全赞同,汉代时中行说与汉廷使节辩论时亟论匈奴风俗文化之优长,称说:“约束径,易行;君臣简,可久。
一国之政犹一体也”,就是证明。
有些汉族人士也不乏类似的见解:“(匈奴)事省而致用,易成而难弊……法约而易辨,求寡而易供。
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从。
嫚于礼而笃于信,略于文而敏于事,故虽无礼义之书,刻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记,而君臣上下有以相使”。
这无疑是一种博大宽宏的胸襟,实际上成为了各民族开展交流与融合,实现天下安全的重要基础。
就后者而言,“王者无外”“夷夏一体”,意味着天下乃是“统一”的天下,“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的普天之下,“六合之内”均为“皇帝之士”。
所以,华夏的天子不仅是汉族的天子,更是全“天下”的天子,所谓“王者博爱远施”,故尔“外内合同,四海各以其职来祭”;“德行延及方外,舟车所臻,足迹所及,莫不被泽。
蛮、貊异国,重译自至。
方此之时,天下和同,君臣一德,外内相信,上下辑睦”。
按照这个逻辑,国内不同的民族自然可以各处其所,进而走向融合,统一于天子的号令之下。
这两种民族文化观念,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整体,彼此互为弥补,共同作用于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
应该指出的是,“用夏变夷的深层文化含义,是视夷夏关系为可变的实体,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夷狄因文明程度提高而可以进为中国,中国也可以因文明的毁弃而退为夷狄。
而何休的观点更在民族融合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用心尤深而详。
故崇仁义,讥二名。
”很显然,这是种具有明显的平等意识,视天下为一家的民族观。
至于“王者无外”,则是致力于化解国内不同民族的对立与矛盾,使其认同于“天下”统一的伟大理想,强调华夏与各少数民族的和谐相处,并在各方面时机、条件成熟之后一步步走向融合。
这样,便为历史上开明的统治者
推行“胡汉一家”的进步民族政策,维护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王者中立而听乎天下,德施方外,绝国殊俗,臻于阕庭。
凤皇在列树,麒麟在郊薮,群生庶物,莫不被泽。
非足行而仁办之也,推行仁恩而皇之诚也。
范蠡出于越,由余长于胡,皆为霸王贤佐。
故政有不从之教,而世无不可化之民。
《诗》云:‘酌彼行潦,挹必注兹。
’故公刘处戎、狄,戎、狄化之。
太王去豳,豳民随之。
周公修德,而越裳氏来。
其从善如影响。
为政务以德亲近,何忧于彼之不改。
”中华文化这种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的价值观,毫无疑问在促进民族融合、进而巩固和发展天下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黄朴民《新天下主义安全观?——中国古代的天下安全战略述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夷夏之辨”承认诸夏与夷狄之间有差别,但这种差别只与文明进化程度有关。
B . “用夏变夷”所追求的天下大同理想是以诸夏为主导的,少数民族一切需以诸夏为鹄的。
C . 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的两种立场均认为民族间并不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D . 历史上由于开明统治者推行“胡汉一家”的进步民族政策,中国长期大一统的现实,因而“王者无外”的思想强调各民族需和谐共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主要运用对比法,比较了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两大立场的异同。
B . 文中引用较多,既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C . 文章先分别阐释两种立场的含义,接着论证它们的关系、影响。
D . 文章对两种立场并无偏重,论述的篇幅基本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诸夏本位的民族观,不仅为部分少数民族所反对,有些汉族人士也不赞同。
B . 民族关系是很复杂的问题,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的思想有精华,也有糟粕。
C . 何休认为华夷同宗,各民族应平等友好,具有进步性。
D . 中华文化中关于民族关系的价值观在历史上对促进我国民族融合、进而巩固和发展天下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7. (12分) (2017高二下·玉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和父亲坐一条板凳
孙道荣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
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
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
家里没有椅子,只有长条板凳,还有几张小板凳。
家里来了人,客人或者同村的男人,父亲会起身往边上挪一挪,示意来客坐下,坐在他身边,而不是让他们坐另一条板凳。
让来客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不但父亲是这样,村里的其他男人也是这样。
让一个人坐在另一条板凳上,就见外了。
工作之后,有一次回家,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
烟雾从板凳的两端飘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
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
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
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
①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
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
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
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
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
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
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
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
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
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
那是唯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
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
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
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
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
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
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
后来妻子提醒我,一定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伤了父亲。
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吗?不是我不情愿,真的是沙发太小了啊。
我的心,隐隐地痛。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
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志得意满。
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滔滔不绝。
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
②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
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
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
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
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小说开头写“我”在大学第一个暑假里第一次和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由此引出下文坐同一条板凳的几件事情,“板凳”成为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B . “我”和父亲虽然坐同一条板凳,但很少说话,说明“我”们平时缺少沟通,使“我”们之间存在代沟;而父亲从不和女人坐同一板凳,表明父亲思想落后保守。
C . 父亲嫌“我”家的客厅里的沙发软,坐着不舒服,其实父亲并非不想坐沙发,是由于“我”没跟父亲同坐沙发而是坐在沙发帮上的举动深深刺痛了父亲。
D . 父亲总是让“我”和他坐同一条板凳,其实是对“我”的启发和教育,尤其是在“我”升职以后,父亲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让“我”懂得了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E . 小说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平实而亲切的叙述;小说的结尾写“我”坐板凳留出空位,卒章显志。
(2)小说中画线的两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简要分析。
(3)“坐同一条板凳”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全文就其思想内涵进行分析。
8. (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网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网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
登陆平台,点击诗人名字,就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
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
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阂,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
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词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
”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
材料二:
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
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
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
图1: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晚点率对比
图2: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西海岸五大机场航班晚点率
自1987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
在最近的报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
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
但1991年的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
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客机、到达机场、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载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
(摘编自美国冯启思《对“伪大数据”说不:走出大数据分析与解读的误区》)
【注】统计学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为了考虑到每个数量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权数,这样的做法就叫加权,即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
材料三:
近日,《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
据介绍,《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口试点省份包括:天津、上海、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农业生产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公布: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涉农数据》)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图1数据支持以下结论:整体上,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正点到达的表现要胜过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B . 图2数据支持以下结论: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每个机场的正点到达率均低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C . 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这与分析人员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有着一定的关系。
D . 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否则统计结果会有偏差。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个案。
B . 王兆鹏的研究引起了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的关注,这说明海内外的文学研究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是有一些共识和期待的。
C . 冯启思认为数据越多,人们的分析就越多,烟幕弹也就会更多,所以不能只关注数据的表象,要敢于对“伪大数据”说不。
D . 从《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试点省份分布来看,说明我国当下利用大数据推进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应
该放在西部地区。
E . 大数据的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因此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
三、其他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请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0. (6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① ,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② ,则人始有夭矣。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③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
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④。
其知憯于蛎虿之尾⑤ ,鲜规之兽⑥ ,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选自《庄子·外篇·天运》)
【注】①竞:竞争。
②不至乎孩而始谁:不等长到两三岁就开始识人问事。
③人有心而兵有顺:人人存有机变之心因而动刀动枪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④中堕四时之施:就中而言毁坏了四时的推移。
⑤其知憯于蛎虿之尾:他们的心智比蛇蝎之尾还惨毒。
⑥鲜规之兽:未经驯化、仍具野性的猛兽。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小子少进少:年轻
B . 而民不非非:非议
C . 以天下大骇骇:惊扰
D . 犹自以为圣人犹:还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人有心而兵有顺
B . 而乱莫甚焉
C . 而犹自以为圣人
D . 而今乎妇女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B .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C .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D .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通过老子对子贡谈三皇五帝治天下的事,表达了老子追求自然无为的人生境界。
B . 从老子的言论和子贡的表现可看出老子对儒家学说持反对的态度。
C . 三皇五帝自以为是圣人,所以老子对他们是不是可耻和有没有羞耻之心不敢确定。
D . 老子反对利欲观和人为因素对人的天性与物的本性的扼杀,主张天、地、人都统一于自然而然的道,表达了对人的生存本身的深切关注。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1. (7分)(2020·雅安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
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中两个“月出”不同,首句中的“月出”是指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中的“月出”是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
B . 诗歌七、八句运用顶针的手法,连用两个“故人”,形成了衔接流畅的音效,突显朋友多、情谊深。
C . 诗歌九、十两句流露出作者面对时光流逝,不愿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
D . 诗歌最后两句从人物神态着笔,不仅表现了诗人豪迈之气,也透露出盛唐的时代脉搏。
(2)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六、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12. (3分)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2分)
13. (2分) (2019高一上·浮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竹在栽种后的最初四年中仅仅长3厘米。
但是,从第五年起,它以每天足足30厘米的速度生长看着,仅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
之前的4年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