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17届中考化学3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17届考化学模拟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HCl+CuO═CuCl2+H2O B.2NaOH+CO2═Na2CO3+H2O
C.2HCl+Cu(OH)2═CuCl2+2H2O D.CaO+H2O═Ca(OH)2
2.下列物质露置空气中质量减小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3.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
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D.将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4.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A.硫酸铜溶液B.硝酸银溶液C.盐酸 D.硝酸钠溶液
5.近段时间,我国猪内价格上涨幅度已超过50%,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国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为:
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A.变强 B.变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
6.据《都市晨报》报道,2009年3月11日,沪宁铁路丹阳段施工工地由于残留的铝粉爆炸造成严重伤亡事故.下列关于铝粉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铝粉和铝块的组成元素和化学性质都不同
B.上述资料说明铝粉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C.铝粉在空气中爆炸的产物是氧化铝
D.生活中,常用铝粉漆对铁制品进行防护
7.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A.CaCO3石灰石碳酸钙
B.CaO 生石灰消石灰
C.Ca(OH)2熟石灰氢氧化钙
D.NaOH 烧碱苛性钠
8.大理石雕像很容易被酸雨腐蚀,下列材料代替大理石做雕像比较耐腐蚀的是()A.铁B.铝
C.铜D.表面镀锌的金属
9.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 D.pH等于7的溶液
10.下列物质如混入食品中,会导致食物中毒的是()
A.NaCl B.NaNO2C.Na2CO3D.C2H5OH
二、非选择题
11.(5分)请从下面五种物质中选择恰当物质,将其字母代码填入空格中
A.石墨 B.氧气 C.天然气 D.硫酸 E.活性炭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2)能用于吸附冰箱异味的是;
(3)可用于制干电池电极的是;
(4)铅酸蓄电池中用到的酸是;
(5)可作燃料的是.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从O、H、N、K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符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①能提供呼吸的单质;②酸:;③不含金属元素的盐:.
1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①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②t2℃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③若要让乙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析出,应采取的方法是.
14.(5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钢和生铁是含碳量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生铁含碳量钢的含碳量(填“<”、“>”或“=”).
(2)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和发生了反应,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其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这些做法能防止锈蚀的原理是.(3)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
15.(5分)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HCl组成,请从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1)装置连接的顺序是;你所选择的第一个装置的作用;
(2)写出你所选最后一个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装置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现象是;
(4)若省略你所选择的第二个装置,则不能验证出的气体是.
16.(6分)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种操作,其名称是.
(2)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4)如果称量Ⅰ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g,称量Ⅱ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精盐的产率一定为98.04%
B.精盐的产率一定为102%
C.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D.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
E.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
17.(6分)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
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等物质.
【实验验证】
【总结反思】
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
(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填“能”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NaOH(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丁同学认为铝制品不能用清洁球擦洗,你认为原因是.
18.(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工厂废水中硫酸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1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无不溶物,其它成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请计算:
(1)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该工厂每天用含氢氧化钙75%熟石灰处理150t这种废水,需要熟石灰多少吨.
2017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HCl+CuO═CuCl2+H2O B.2NaOH+CO2═Na2CO3+H2O
C.2HCl+Cu(OH)2═CuCl2+2H2O D.CaO+H2O═Ca(OH)2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要抓住反应物为酸和碱.
【解答】解:
A、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B错误;
C、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为酸和碱的反应,故C正确;
D、氧化钙与水的反应为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要抓住反应物为酸和碱.
2.下列物质露置空气中质量减小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分析】A、利用浓硫酸有吸水性解决
B、利用浓盐酸有挥发性的特性解决
C、利用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
D、氯化钠在空气中几乎不改变
【解答】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加;
B、浓盐酸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易失掉氯化氢气体而是本身质量减小;
C、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在固体表面形成溶液,使自身质量变大;
D、氯化钠在空气中几乎不改变,质量也无增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多种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对于强化学生的对这些物质的认识有很好的帮助.
3.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
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D.将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的溶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分析】A、根据溶剂的种类分析;
B、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
C、浓硫酸密度大于水,且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热,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
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配制溶液时用水、酒精等都可以作溶剂,例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故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热量,溶液温度会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稀释浓硫酸时,如果将水倒进浓硫酸,则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操作错误,故错误;
D、将10g食盐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1%≠10%.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组成、特征、配制及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A.硫酸铜溶液B.硝酸银溶液C.盐酸 D.硝酸钠溶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
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A、合金中的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故A正确;
B、合金中的铜和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析出,故B正确;
C、合金中的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表面冒气泡,故C正确;
D、铜和锌都不与硝酸钠反应,无法证明,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5.近段时间,我国猪内价格上涨幅度已超过50%,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国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为:
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A.变强 B.变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解: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PH逐渐升高,酸性减弱.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据《都市晨报》报道,2009年3月11日,沪宁铁路丹阳段施工工地由于残留的铝粉爆炸造成严重伤亡事故.下列关于铝粉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铝粉和铝块的组成元素和化学性质都不同
B.上述资料说明铝粉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C.铝粉在空气中爆炸的产物是氧化铝
D.生活中,常用铝粉漆对铁制品进行防护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根据铝的物理化学性质作答即可.铝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靠前的位置,说明铝比较活泼.
【解答】解:A、铝粉和铝块都是由铝元素组成的,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故错误;
B、结合题意可知铝粉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故正确;
C、铝粉在空气中爆炸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产物是氧化铝,故正确;
D、铝虽然比较活泼,但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是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它可以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被氧化,所以常用铝粉漆对铁制品进行防护,故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属于信息题,同学要会根据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合理分析.
7.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A.CaCO3石灰石碳酸钙
B.CaO 生石灰消石灰
C.Ca(OH)2熟石灰氢氧化钙
D.NaOH 烧碱苛性钠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其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符.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符.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符.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大理石雕像很容易被酸雨腐蚀,下列材料代替大理石做雕像比较耐腐蚀的是()A.铁B.铝
C.铜D.表面镀锌的金属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大理石被酸雨腐蚀是因为碳酸钙与酸发生反应,比大理石耐腐蚀,则是使用不易与酸发生反应的物质.
【解答】解:四个选项中ABD三个选项中的金属均能与酸发生反应,因此不耐腐蚀,只有C 铜不会与酸发生反应,更耐腐蚀一些.
故选C
【点评】此题是一道生活常识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不易遇酸发生反应的物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9.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 D.pH等于7的溶液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分析】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解答】解: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显碱性,pH大于7;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显酸性,pH 小于7;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显酸性或显中性,pH小于7或等于7;pH等于7的溶液显中性,pH等于7.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下列物质如混入食品中,会导致食物中毒的是()
A.NaCl B.NaNO2C.Na2CO3D.C2H5OH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根据常见盐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氯化钠没有毒,是常用作调味品,不会导致食物中毒,故选项错误.
B、NaNO2有毒,会导致食物中毒,故选项正确.
C、Na2CO3没有毒,常用作洗涤剂等生产等,不会导致食物中毒,故选项错误.
D、C2H5OH没有毒,常用作制作白酒等,不会导致食物中毒,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NaNO2有毒、常见盐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11.请从下面五种物质中选择恰当物质,将其字母代码填入空格中
A.石墨 B.氧气 C.天然气 D.硫酸 E.活性炭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B ;
(2)能用于吸附冰箱异味的是 E ;
(3)可用于制干电池电极的是 A ;
(4)铅酸蓄电池中用到的酸是 D ;
(5)可作燃料的是 C .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氧气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吸附冰箱异味;
(3)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做电极;
(4)铅酸蓄电池中用到的酸是硫酸;
(5)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故答案为:(1)B;(2)E;(3)A;(4)D;(5)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从O、H、N、K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符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①能提供呼吸的单质O2;②酸:HNO3;③不含金属元素的盐:NH4NO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是能提供呼吸的单质,其化学式为:O2.
(2)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根据提供的元素,硝酸符合要求,其化学式为:HNO3.
(3)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不含金属元素的盐,其化学式为:NH4NO3.故答案为:(1)O2;(2)HNO3;(3)NH4N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1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①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 ;
②t2℃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丙;
③若要让乙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析出,应采取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t2℃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丙,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若要让乙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析出,应采取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解答】解: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故答案为:50g;
②t2℃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丙,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丙;
③若要让乙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析出,应采取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钢和生铁是含碳量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生铁含碳量>钢的含碳量(填“<”、“>”或“=”).
(2)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了反应,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其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这些做法能防止锈蚀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3)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Fe+CuSO4=FeSO4+Cu .
【考点】生铁和钢;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进行分析解答.
(2)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3)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则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
(2)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了反应.
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为防止钢铁锈蚀,常在其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3)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1)>;(2)氧气、水;隔绝氧气和水;(3)Fe+CuSO4=FeSO4+Cu.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HCl组成,请从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1)装置连接的顺序是C﹣D﹣A﹣E﹣B ;你所选择的第一个装置的作用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
(2)写出你所选最后一个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A装置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4)若省略你所选择的第二个装置,则不能验证出的气体是氢气.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不干扰原则,先检验氯化氢气体,再检验氢气和一氧化碳,检验氯化氢时选择硝酸银溶液,检验氢气和一氧化碳根据其还原氧化铜后的产物;根据气体的性质,氯化氢可以直接用硝酸银溶液检验;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3)氧化铜和氢气、一氧化碳反应后生成铜,根据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写出反应现象;(4)检验氢气根据其还原氧化铜生成水,所以通入氧化铜的气体不能含有水.
【解答】解:(1)由于氯化氢可以直接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开始要通过硝酸银溶液,检验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有根据其还原氧化铜后的生成物,要把干扰气体提前除去,浓硫酸可以除去水蒸气,通过氧化铜后,生成的气体要先通过无水硫酸铜,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反之,先通过石灰水后会带出水分,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氢气.故装置连接的顺序是 CDAEB;因为氯化氢可以直接检验,故所选择的第一个装置的作用是证明HCl气体的存在;
(2)最后一个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A装置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因为有铜单质生成;(4)若省略第二个装置,则不能验证出的气体是氢气,因为气体从硝酸银溶液中通过后会带出水分.
故答案为:(1)C﹣D﹣A﹣E﹣B;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
(2)Ca(OH)2+CO2═CaCO3↓+H2O;
(3)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4)氢气.
【点评】在检验多种气体混合物时,要注意验证的顺序,要排除无关气体的干扰,特别是水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16.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种操作,其名称是过滤.
(2)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NaOH+HCl=NaCl+H2O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4)如果称量Ⅰ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g,称量Ⅱ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E .
A.精盐的产率一定为98.04%
B.精盐的产率一定为102%
C.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D.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
E.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进行分析;
(4)根据计算粗盐提纯的产率时,粗盐必须全部溶解,氢氧化钠、碳酸钠在除杂的过程中会生成氯化钠等知识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