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推动农村土地高效有序的流转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土地细碎 化程度高、生产方式效率低下、撂荒弃耕现象的有效方法。我国 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进程逐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 城镇流动的数量越大,这种现象在东南沿海地区尤为明显,很 多村庄甚至全村只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而几乎所有的青壮 年都外出从事二三产业的工作。同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户兼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兼业农户比例呈 逐年上升趋势。在政府政策推动和农户的自身需求推动下,农 村土地流转市场逐渐壮大,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对于那些在 外从事工资率高且工作稳定的农民,是否放弃农业生产不是一 个很难抉择的问题,然而对于那些工资率相对较低且工作不稳 定的农民工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继续从事农业生 产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稳定且可依赖的基础生活保障,尤其对于 老一辈农民而言更是如此,但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则意味着在 农忙时节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收割等工 作,放弃城镇工作更高的工资回家参加农忙这无疑加大了他们 回乡从事农业作业的机会成本。
2、农户家庭劳动力结构:包括家庭劳动力数量比例和非农 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的比例。(1)家庭劳动力数量占家庭总人 口比例。家庭劳动力数量比例越高的农户,劳动力数量更容易 超过农业生产经营所需劳动力数量,进而会有更多的劳动力从 事非农产业,而非农产业更高的工资率会使得原本从事农业生 产的劳动力转而从事非农产业,非农产业的高工资率会使得农 户倾向于转出其土地而专心从事非农产业;(2) 非农劳动力占 家庭劳动力的比例。非农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比重越高的农 户,其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产业,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 小,使得对土地的依赖性远低于其他农户,对土地的需求越少, 他们更容易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流转出去,从而参与到土地流 转中来。
经济 / 产影响因素分析
□文 / 楼钰钟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提要] 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基于 408 份农户调研数据,从农户的自身特征(年龄、受教育水平)、农户家庭劳动力结构 (家庭劳动力数量、非农产业劳动力比例)、农户的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农户农业生产收入、工资或经营性收入)、农户农忙平均所需 时间及其所造成的误工成本等方面,探求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土地流转行为特征及原因。研究表明:家庭收入越高的农 户越倾向于进行土地流转的行为,而家庭收入越低的农户则更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受教育年限对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影响显 著,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进行土地流转,而受教育水平低的农户越不倾向于进行土地流转,农忙不回家的农户越倾向 于进行土地流转;非农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总量比重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进行土地流转,比重越低的农户则更少参与土地流转。
关键词:土地流转;理性经济人;机会成本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 年 3 月 11 日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型农业政策的推动和农业转 型进程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收入结构、农业生产经营 方式、农作物种植模式等的一系列改变,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 流转现象日益普遍,流转市场规模逐渐加大。据农业部经管司 统计,2014 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是 2,687.67 公顷,占家庭 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 30.4%,江苏土地流转比重为 58.4%,测 算土地流转市场规模达 23,374 亿元。2014 年 9 月 29 日,习近 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指出:现阶段深 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要在坚持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 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2015 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推动农村土地确权的整省试 点,农村土地确权加速推进。以前我国农业种植以家庭分割式 经营为主要方式,土地流转后,一些不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的农民(在新生代农村劳动力中这种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会通 过出租等方式转让土地经营权,土地流转必将推动种植大户持 续增加。 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首先是随着人口的增 长,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导致土地细碎化程度变高,不利于 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进而限制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其次,大 量非农就业人口向城市转移,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断层,由此带 来了农村土地的弃耕和撂荒等问题;最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的低效率也是限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农村 土地问题是限制当前农村经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因
土地流转可以在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农业领域的对 外开放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可以解除土地对 农村劳动力的束缚,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经营程度,进而优化土 地生产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而土地集约 化经营为引入大量资本进入创造了条件,实现农业领域的对外 开放。此外,土地流转所推动的土地集约化经营推动了机械化、 自动化程度更高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二、实证分析
- 16 -
(一)模型及变量选择。本研究采用 Logistic 模型来分析农 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涉及的因变量为农户的土地流转 意愿,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是一种无序的选择问题, 即愿意流转或不愿意流转。参照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将影响 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1、农户的自身特征:包括农户的年龄、农户的受教育年限、 农户是否回家参与农忙。(1)农户年龄。不同年龄的农户在思考 问题的方式、看待新事物和接受新事物的态度上会有很大的差 异。年龄大的农户因为思维僵化,接受新事物的难度会更大,通 常他们会比年龄较小的农户对土地有更深的依赖和情感,而年 轻的农户则思维更加开放、更加活跃,更容易也更乐于接受新 事物;(2)农户受教育年限。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有更多的职 业选择,可以选择工资率更高的非农行业,土地流转既可以免 去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劳累,还能从中获得收益,这也使得他 们更乐意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3)农户是否回家参与农忙。农 户如果在外从事非农产业,但在农忙时节依旧返乡从事农忙, 则可以认为其农忙所获收入大于其从事非农产业所得收入。相 反,如果农户不返乡从事农忙,则其从事农忙的机会成本高于 从事农忙所获得农业经营收入。农忙的机会成本包括返乡务农 所造成的非农产业工资损失以及返乡所产生的交通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