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途径田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途径田华
发布时间:2021-11-14T07:11:21.357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1期作者:田华[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学科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课外综合素养和学习习惯的正向培养。
贵州省沿河县后坪乡初级中学田华 56532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学科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课外综合素养和学习习惯的正向培养。
在我国系统教育链条中,初中是具有“承上启下”之作用的关键环节,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认知逻辑都将在这一时期完成由幼稚到成熟、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从阅读习惯入手,围绕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路径撰写此文并提出若干见解,以资诸位参阅、分析。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社会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的范畴也非常广泛,不仅仅包括对课内知识和技能的深入学习,更要体现出对课外大量语文和社会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相对迟缓的地区,这不只表现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也表现在农村地区初中生课外学习意识的淡薄。
与之相对应的,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不甚重视,既没有认识到丰富的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好处。
由此可见,若要彻底改善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视野狭窄、成绩滞后的状况,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科学策略。
1. 基于课内资源引入课外阅读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于绝大多数初中生而言,课内文章无疑是他们学习过程中最为熟悉的阅读材料,其综合阅读思维和逻辑也是基于课文而形成、发展的;另外,农村地区初中生往往在课外阅读资源获取方式上没有很多的选择,这就容易造成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缺少清晰的行为思路,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问题。
针对这两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立足于课内资源引入课外阅读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善学生对课内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让学生对阅读课外材料产生相应的兴趣,并且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利用既有学习成果提升课外阅读的整体质量。
具体而言,初中课文中有很多篇目是节选或删减过后的版本,有些还有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姊妹篇”,那么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学习完这些课文后,将被删减掉的部分或文章的完整版本、“姊妹篇”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课内学习成果进行阅读,以此作为对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
例如在讲解完《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将历史上真实的藤野先生在听闻鲁迅去世后写给鲁迅家人的信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份材料而对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感情形成更为完整的认识,并借助这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形成更为丰富的阅读体会,进而获得良好的课外阅读体验。
2. 基于农村生活环境引入课外阅读内容,增强阅读的亲切感
人总是对于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有着更为丰沛的情感和更为强烈的接触诉求,初中生自然也不例外。
很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推荐学生课外读物时常常表现出比较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一味强调这些读物的经典性和知名度,但却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时无法形成与作者、作品角色之间的情感共鸣,更无法有效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这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兴味索然。
为解决这一问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作品时,应当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社会模式和文化气息,推荐学生读一些和自己的日常生活高度契合的作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课外阅读更具亲切感和吸引力,也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作品内容、角色形象和作者情感的深度理解,以便取得良好的阅读成果。
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乡土文学”这种具有浓厚农村特色和中国本土气息的文学流派作为课外阅读材料的备选文库,推荐学生阅读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里湾》、孙犁的《荷花淀》《芦花荡》、贾平凹的《秦腔》《带灯》、莫言的《红高粱》以及李锐的《厚土》等作品,让学生从书中发现自己和自己生活的影子,进而品味蕴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学养分。
3.基于流行文化引入课外阅读内容,捕捉学生兴趣
随着手机和互联网媒体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初中生也大多成为“手机网络一族”,喜欢在课余时间通过刷短视频和段子等形式来了解流行文化,满足自己的精神娱乐需求。
这些内容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和常规语文教学没有直接的作用联系,但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内容却可以被用来完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视流行文化如洪水猛兽的错误思想,采用“堵不如疏”的工作思维,在了解学生们普遍的流行趣味的基础上,选择一些与流行现象、娱乐明星和潮流事物有着密切联系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新鲜感和主观兴趣的带动下形成强大的阅读热情,并以之为载体实现对阅读方法、阅读思路和阅读情感的三向教学,最终达成理想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目标。
例如现在很多学生都是“追星族”,都有自己所喜欢的“爱豆”。
那么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形象正面的明星,搜索一些介绍这些明星艰辛成名历程以及奋斗经历的文章供学生们去阅读,引导学生形成对自己钟爱的明星更为全面的认识,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背后永远是汗水”的人生感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通过材料阅读来“追星”的好习惯。
结束语:
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视野、扩充学生知识、陶冶学生心性的绝佳手段,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莫大的好处。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工作,引导学生去读一些有利于个人成长、课程学习的优秀作品,帮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外阅读的意义,进而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一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中国教育,2018
[2] 杜萍水.农村地区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的意义和方法[J].知识窗,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