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正丁酯的合成_第七组_2010.4.18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药品: 正丁醇、冰醋酸、浓硫酸、10%碳酸 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仪器: 25mL圆底烧瓶、分水器、球形冷凝 管、分液漏斗、锥形瓶、直形冷凝管、单 股接引管、10mL圆底烧瓶、量筒、滴管等。
四、实验操作图
五、实验步骤 在25mL圆底烧瓶上装上分水器及球形冷凝管, 在分水器带活塞的一侧预先加入一定量的水,水 的高度略低于支管口。向反应瓶中加入5mL正丁 醇和3.5mL冰醋酸,再滴入1滴浓硫酸,混合均 匀,加沸石1粒。在80℃左右加热15min后,提高 温度使反应处于回流状态,此时应从分水器安装 球形冷凝管的一侧看到水从有机相成水珠状态落 入到水相,使水层液面不断上升。当水层液面上 升到支管口要流回到反应瓶中时,打开活塞将水 放出,使水层液面继续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当 看不到水珠穿行或水层液面不在上升时,说明反 应结束,时间约25min。记录放水量(约 1.2ml).
冷却后将分水器中的液体全部倒回反应瓶 中,用分液漏斗将水 层分出,用5mL 10%碳酸钠水溶液洗涤有 机层,使有机层pH等于7,再用5mL水洗1 次,分出水层,有机层倒人一个干燥的锥 形瓶中, 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常压蒸馏产品,收集 124~126℃的馏分,产率为68%,要边加边摇,以免局部碳化,必 要时可用冷水冷却。 (2)本实验利用形成的共沸混合物将生成的水去除。 共沸物的沸点:乙酸正丁酯一水沸点为90.7℃, 正丁醇一水沸点为93 ℃ ,乙酸正丁酯一正丁醇 沸点为117.6 ℃ ,乙酸正丁酯一正丁醇一水沸 点为90.7℃。 (3)分水器中应预先加入一定量的水,在分水器上用 笔做一标记。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由分水器 放出,但水层液面不能低于标记处。由生成的水 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第 组
组员:
一、乙酸正丁酯的介绍 乙酸正丁酯(规一butyl acetate)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对乙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氯化橡胶、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以及许多天然橡胶, 如烤胶、马尼拉胶、达马树脂等均有良好的溶解 性能。在油漆、人造革、纺织物及塑料加工过程 中常用作溶剂;在各种石油加工和制药过程中 用作萃取剂;也常常用作香料的添加剂。乙酸正 丁酯是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味。
七、产品的定性鉴定方法 1-碱性异羟肟酸铁(Ⅲ)试验法 将两滴乙酸正丁酯样品溶于20滴0.5mol/L盐酸羟氨乙醇 溶液中,加入4滴20%NaOH。在水浴上加热反应混合物, 沸腾2~3min,冷却溶液,加入2mL1mol/L HCl。如果出 现浑浊,加入2mL 95%乙醇。逐滴加入5%FeCl3溶液,观 察颜色,出现红一紫色,表明鉴定的化合物是乙酸正丁酯。 2.气相色谱法 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作固定液。柱温和检测温度100℃, 汽化温度150℃。氢为载气,流速45mL/min。采用热导 检测器。在此条件下,先作一标准样谱图,再将合成的乙 酸正丁酯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将得到谱图中的主馏分峰与 标准样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另外IR和NMR两谱图共同分析,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4)在反应刚开始时,一定要控制好升温速度, 要在80 ℃左右加热15min后再开始加热回 流,以防乙酸过早蒸出,影响产率。 (5)用10%碳酸钠洗涤时,因为有CO2气体放 出,所以在洗涤操作时,应注意及时放气, 同时洗涤时摇动不要太厉害,否则,会使 溶液乳化不易分层。 (6)pH试纸使用时,要放在表面皿中。(6)pH 试纸使用时,要放在表面皿中。 (7)用来干燥粗产物的锥形瓶和最后蒸馏用的 仪器必须要经过干燥处理。
二、实验原理 有机酸酯通常用羧酸和醇在少量酸性催化 剂(如浓硫酸、固体超强酸、分子筛等)的催 化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反应可 用通式表示如下:
酯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酸催化的可逆反 应。为了提高酯化反应的产率,通常采用 增加 某一反应物用量(至于是增加酸还是醇的用 量视原料来源及操作方便与否而定)或移去 生成 物酯或水的方法(一般都是借助形成低沸点 共沸物来实现),使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 行。
八、参考文献 李明主. 有机化学实验[M].科学出版社. 2010.06.版183~184页
神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