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人龙
欣赏投笔从戎成语故事
![欣赏投笔从戎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c7316a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d.png)
欣赏投笔从戎成语故事投笔从戎,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系哦啊吧整理了关于投笔从戎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投笔从戎成语故事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
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出处】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后汉书·班超传》投笔从戎成语解释【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解释】: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举例造句】: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投笔从戎”的经过。
明史——李自成传(原文+译文)
![明史——李自成传(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b5685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7.png)
明史——李自成传(原文+译文)李自成传原文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
父守忠,无子,祷于华山,梦神告曰:“以破军星为若子。
”已,生自成。
幼牧羊于邑大姓艾氏,及长,充银川驿卒。
善骑射,斗很无赖,数犯法。
知县晏子宾捕之,将置诸死,脱去为屠。
天启末,魏忠贤党乔应甲为陕西巡抚,朱童蒙为延绥巡抚,贪黩不诘盗,盗由是始。
崇祯元年,陕西大饥,延绥缺饷,固原兵劫州库。
白水贼王二,府谷贼王嘉胤,宜川贼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等,一时并起。
有安塞马贼高迎祥者,自成舅也,与饥民王大梁聚众应之。
迎祥自称闯王,大梁自称大梁王。
二年春,诏以杨鹤为三边总督,捕之。
参政刘应遇击斩王二、王大梁,参政洪承畴击破王左挂,贼稍稍惧。
会京师戒严,山西巡抚耿如杞勤王兵哗而西,延绥总兵吴自勉、甘肃巡抚梅之焕勤王兵亦溃,与群盗合。
延绥巡抚张梦鲸恚死,承畴代之,召故总兵杜文焕督延绥、固原兵,便宜剿贼。
三年,王左挂、王子顺、苗美等战屡败,乞降。
而王嘉胤掠延安、庆阳间,杨鹤抚之,不听,从神木渡河犯山西。
是时,秦地所征曰新饷,曰均输,曰间架,其目日增,吏因缘为奸,民大困。
以给事中刘懋议,裁驿站,山、陕游民仰驿糈者,无所得食,俱从贼,贼转盛。
兵部郎中李继贞奏曰:“延民饥,将尽为盗,请以帑金十万振之。
”帝不听。
而嘉胤已袭破黄甫川、清水、木瓜三堡,陷府谷、河曲。
又有神一元、不沾泥、可天飞、郝临庵、红军友、点灯子、李老柴、混天猴、独行狼诸贼,所在蜂起,或掠秦,或东入晋,屠陷城堡。
官兵东西奔击,贼或降或死,旋灭旋炽。
延安贼张献忠亦聚众据十八寨,称八大王。
四年,孤山副将曹文诏破贼河曲,王嘉胤遁去。
已,复自岳阳突犯泽、潞,为左右所杀,其党共推王自用号紫金梁者为魁。
自用结群贼老回回、曹操、八金刚、扫地王、射塌天、阎正虎、满天星、破甲锥、刑红狼、上天老、蝎子块、过天星、混世王等及迎祥、献忠共三十六营,众二十余万,聚山西。
自成乃与兄子过往从迎祥,与献忠等合,号闯将,未有名。
明史有关罗氏人记载
![明史有关罗氏人记载](https://img.taocdn.com/s3/m/f33f63aec77da26924c5b00c.png)
明史有关罗氏人记载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奉安五庙神主于太庙。
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
甲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戊寅,大赦天下。
癸巳,郑和复使西洋。
二月辛丑,都督佥事胡原帅师巡海捕倭。
三月辛巳,赐曾鹤龄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庚子,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灾,诏群臣直陈阙失。
乙巳,诏罢不便于民及不急诸务,蠲十七年以前逋赋,免去年被灾田粮。
己酉,万寿节,以三殿灾止贺。
癸丑,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
五月乙丑,出建言给事中柯暹,御史何忠、郑维桓、罗通等为知州。
庚寅,令交阯屯田。
五月己卯,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以言事改御史,寻下狱。
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
辛巳,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
是日,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
冬十月戊寅,王通弃交阯,与黎利盟。
十一月乙酉,赦黎利,遣侍郎李琦、罗汝敬立陈暠为安南国王,悉如文武吏士还。
己亥,以皇长子生大赦天下,免明年税粮三之一。
十二月丁丑,振陕西饥。
并给绢布十五万疋。
五月壬子,李琦、罗汝敬还。
黎利表陈暠卒,子孙并绝,乞守国俟命。
辛酉,录囚。
己巳,复遣罗汝敬等谕黎利立陈氏后。
辛未,赠交阯死事诸臣。
壬申,免北京被灾夏税。
六月丙戌,免陕西被灾夏税。
丁未,都御史刘观巡视河道。
六年春正月丁丑,大祀天地于南郊。
庚辰,大雨雷电。
二月丁酉,侍郎罗汝敬督陕西屯田。
己亥,浚金龙口,引河达徐州以便漕。
三月乙亥,命吏部考察外官自布政、按察二司始,著为令。
冬十月甲子,镇守甘肃左副总兵任礼充总兵官,都督蒋贵、都督同知赵安为左、右副总兵,兵部侍郎柴车,佥都御史曹翼、罗亨信参赞军务,讨阿台朵儿只伯。
兵部尚书王骥、太监王贵监督之。
十一月乙巳,振河南饥,免税粮。
正统十四年秋八月,英宗北狩,皇太后命王监国。
丙寅,移通州粮入京师。
徵两畿、山东、河南备倭运粮诸军入卫,召宁阳侯陈懋帅师还。
戊辰,兵部侍郎于谦为本部尚书。
令群臣直言时事,举人材。
己巳,皇太后诏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
恤阵亡将士。
庚午,籍王振家。
辛未,右都御史陈镒抚安畿内军民。
历史趣谈:大明最后的大将孙传庭 为何有人说传庭亡则明亡
![历史趣谈:大明最后的大将孙传庭 为何有人说传庭亡则明亡](https://img.taocdn.com/s3/m/bb99022f3968011ca30091c0.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明最后的大将孙传庭为何有人说传庭亡则明亡
导语: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百谷,一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
生于明神宗万历21年,卒于明思宗崇祯16年,年约51岁。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百谷,一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
生于明神宗万历21年,卒于明思宗崇祯16年,年约51岁。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
明崇祯十五年(1642)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
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
带兵镇压李自成,在潼关战死。
生平简介
镇压农民起义
在孙传庭的一生中。
镇压农民起义构成了他军旅生涯的主要内容,其起点始于崇祯八年(1635年)。
这一年的秋天,孙传庭出任验封郎中,后又越级升为顺天府(今北京市)府丞。
崇祯九年(1636年)再擢为右佥都御史。
此时,以整齐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正雄据商洛(今陕西商州市、洛南县一带)之地,严重地威胁着明朝在陕西的统治,陕西巡抚甘学阔多次镇压失利,陕西士大夫请荐孙传庭督秦,孙传庭遂于崇祯九年三月巡抚陕西。
孙传庭到任后,令副将罗尚文率明军进击商洛地的起义军,并诛杀了整齐王。
不久,农民起义军又在关中地区展开斗争,孙传庭在陕西周至的黑水峪之战中镇压了起义军中势力最强的高迎祥部,并俘杀了闯王高迎祥。
当陕西的起义军屡遭挫折之际,活动于河南的起义军马进忠、刘国能等17部进兵渭南。
孙传庭急忙联络河南明军对起义军进行围追堵截。
崇祯十年(1637年)初,马进忠等部再渡西折入
生活常识分享。
《大明劫》观后感
![《大明劫》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70e9a5e81c758f5f71f6795.png)
《大明劫》观后感落木萧萧,西风又紧,壮士出关,功不成,誓不还,破虏杀贼,义胆忠肝。
悬壶济世,神游天下,不循常理,以一己之力,驱邪瘟,存医理,开医道先锋,造福后世。
本片主要是围绕两个中心人物来展开的——孙传庭和吴又可。
以“瘟疫”作为线索,将一个志在医人的郎中和一个志在医国的军人巧妙的结合展开,成功塑造了一个忠臣和一个医者的不同宿命。
他们一个是临危受命、统领明朝最后一批精锐之师的督师,一个是倦怠于太医院庸医弄权的官场的腐败而辞官做了江湖游医的落魄医士。
孙传庭欲救国,故操练士兵,整饬吏治,然而吏治积弊已久,又兼乡绅豪强横行。
吴又可求医道,故判别疫情,寻找瘟疫传播机理,却不为恩师所理解。
当瘟疫越演越烈,并夺走了恩师的生命时,孙传庭请吴又可出任军医。
至此,使地位和际遇的悬殊本不可能产生交集的人,因一场瘟疫让他们的人生和命运从此联系在了一起,一场场悲欢离合和人间惨剧也至此开始上演。
最终,医国者身死异乡而国破灭,医人者急流勇退,选择隐世着书终而医道常存。
虽然影片主要是围绕瘟疫展开,但不难看出,造成大明王朝的灭亡不单单是这样的天灾,而是种种积弊造成,这些原因都是造成大明王朝最终走向没落的因素。
影片中孙曾问吴:“大明朝是否气数已尽”吴答:“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其中道理又可以为皆是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
我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
”此处道理可以看出,医人与医国殊途同归,历代王朝总是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过程,而凡王朝久而未亡者,均是统治者有忧患意识且重视百姓的利益,把民放于首位,所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此为经世之道。
而统治者若总是想着如何剥削统治百姓而非想着如何为民谋福,王朝危矣。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人患病而未能及时医治,亡去的仅是一人。
国患病而久未能治,亡去的却是整个国家。
大明王朝自明太祖朱元璋驱元出中原而建立王朝以来,又经历了明成祖朱棣的开疆拓土之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但是辉煌的大明王朝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历代封建王朝先盛后衰,再而竭,再而亡的历史规律,毁在了崇祯的手中。
李自成被人绿了?绿了他的人是谁?
![李自成被人绿了?绿了他的人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358283d95ef7ba0d4a733b42.png)
李自成被人绿了?绿了他的人是谁?李自成,明末清初著名农民起义领袖。
先随高迎祥起义作战,高迎祥去世之后,继任闯王率军继续反抗明朝。
也是他攻陷北京,逼得崇祯煤山自尽。
说起来李自成在外征战四方,当时也是响当当的男儿,不过他后院倒是一直不安定。
连续被人绿了两次,也是没谁了。
李自成最开始参加起义,其中就有妻子背叛的原因。
他早先在明朝驿站工作,领着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
后来有一天李自成因为弄丢了一份公文,被炒了鱿鱼。
失去进账不说,当时家里还欠了不少债。
债主整日催他还钱,因为没钱就被人告到了官府。
县令将李自成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亲友将李自成救出。
李自成知道自己已经混不下去了,还在想未来出来,没想到又撞破了妻子的奸情。
他的妻子韩金儿与村上一位叫盖虎的男子私通,时间不短。
李自成气愤之下,将妻子和奸夫都给杀了,又翻到债主家中将人杀了,随后就逃了。
后来投奔高迎祥队伍,反抗明朝。
投了起义军之后,李自成又娶了一个妻子刑氏。
无独有偶,刑氏最后也背叛了李自成,再绿了他一次。
刑氏不是一个简单的妇人,一介女子混迹起义军,还能掌管粮草调度的大事。
可以说胆魄不输男子,也许是因为李自成长期在外征战,也许是刑氏本来就不安于室,她最后和李自成的部下高杰走到了一起。
高杰是李自成的部下,生的又极为俊俏。
刑氏掌管负责管理军用物资,每天分发军粮、兵器供应作战,高杰因此常与她接触。
刑氏因为高杰生的英俊,所以就与他私通,背叛了李自成。
而高杰之所以与刑氏在一起,不是因为色,而是因为刑氏的胆魄谋略。
高杰曾经对人说:邢有将略,吾得以自助,非贪其色也。
高杰为人跋扈,桀骜不驯,不服朝廷管教。
还是邢夫人多次相劝,才使得他开始礼敬史可法。
两人走到了一起,又害怕李自成知道此事,所以最后高杰带兵投靠了明朝贺人龙。
贺人龙去世后,暂时为游击将领,明朝末年已经坐到总兵的位置。
朝廷知道高杰与李自成之间的恩怨,所以命高杰在孙传庭座下听令,共同镇压起义军。
别说高杰还真立了不少功。
猛如虎,本塞外降人,家榆林,积功至游击,_试题答案及翻译
![猛如虎,本塞外降人,家榆林,积功至游击,_试题答案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60d684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d.png)
猛如虎,本塞外降人,家榆林,积功至游击,_试题答案及翻译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猛如虎,本塞外降人,家榆林,积功至游击。
崇祯五年,击邢红狼于高平,解其围。
明年败贼寿阳黑山,覆姬关锁军。
已,从曹文诏追贼西偃、碧霞村,斩混世王。
与颇希牧逐贼寿阳东。
又与陈国威、马杰破来远寨。
从文诏大破贼范村。
国威以步卒三百夜劫贼红山岭,如虎、杰及虎大威、和应诏击杀九条龙。
寻以巡抚许鼎臣命,由文水入山剿贼。
又与大威、应诏、杰由皋落山剿东犯之贼,并有功。
贼流入畿南,山西警渐息,如虎仍隶鼎臣。
七年剿贼沁源,馘五条龙。
如虎骁勇善战,与虎大威齐名。
戴君恩、吴甡相继为巡抚,并委任之。
以功进参将。
其年冬,贼在河南,欲乘冰北渡,如虎、大威扼之河滨。
八年二月与大威、国威斩剧贼高加计。
山西贼尽平,用甡荐加副总兵。
其冬以防河功,加署都督佥事。
连岁防河及援剿河南贼,劳绩甚著。
十一年冬,京师有警,如虎督兵勤王。
明年四月擢蓟镇中协总兵官。
十三年坐事落职,发边方立功。
督师杨嗣昌请于朝,令从入蜀。
十一月,监军万元吉大飨将士于保宁。
以诸军进止不一,擢如虎为正总统,张应元副之,率军趋绵州。
分遣诸将屯要害。
而元吉自间道走射洪,扼蓬溪以待贼。
贼方屯安岳界,侦官军且至,宵遁,抵内江。
如虎简骁骑追之。
元吉、应元营安岳城下,以扼其归路。
十二月,张献忠陷泸州,其地三面阻江,惟立石站可北走。
元吉以贼居绝地,将遣大兵南捣其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蹙贼北窜永川,逆而击之,可尽殄。
永川知县已先遁,城中止丞簿一二人。
如虎觅向导不可得,夜宿西关空舍。
及抵立石,贼已先渡南溪返走。
关中将贺人龙军隔水不击,贼遂越成都,走汉川、德阳,渡绵河入巴州。
明年正月,嗣昌亲统舟师下云阳,檄诸将陆追贼,诸军乃尽蹑贼后。
贼折而东返,归路悉空,不可复遏。
如虎所将止六百骑,余皆左良玉部兵,骄悍不可制,所过肆焚掠,惟参将刘士杰勇敢思立功。
诸军从良玉,多优闲不战。
改隶如虎,驰逐山谷风雪中,咸怨望。
左良玉——精选推荐
![左良玉——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a684c1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4b.png)
左良⽟明崇祯⼗年(1637年)安庆告急,左良⽟当时正在南阳与农民军作战,河南监军太监⼒促左良⽟⼊⼭“围剿”农民军,左良⽟拥兵不动,崇祯遂派熊⽂灿⾄安庆,请左良⽟⾄安庆。
可左良⽟对熊⽂灿漠然置之,擅去郧县攻打张献忠。
崇祯⼗⼀年(1638年),追击张献忠,挥⼑击之,献忠⾯流⾎。
农民军因此陷⼊低潮。
崇祯⼗⼆年(1639年)五⽉,张献忠复叛,左良⽟七⽉⼆⼗五⽇⾄房县。
张献忠、罗汝才在簸箕寨两⼭之间设伏,良⽟中计⼤败,拚命突围,⼠卒死者⼀万多⼈,脱困⼠兵不到千⼈。
据此,以“轻进”致败⽽贬三秩。
明崇祯⼗三年(1640年),督军杨嗣昌荐左良⽟有“⼤将之才,兵亦可⽤”,拜为“平贼”将军。
其后,在川陕交界的平利⼀带与张献忠遭遇,张献忠⼤败,献忠妻妾被捕,农民军⾸要⼈物被杀,左良⽟因此加太⼦少保。
杨嗣昌虽拜左良⽟为“平贼”将军,但总觉得此⼈傲不可⽤。
除督师约束左良⽟外,⼜暗许贺⼈龙指⽇可取代左良⽟之职,就在贺⼈龙跃跃欲试急于取代左良⽟的时候,左良⽟在玛瑙⼭与农民军交锋中,胜农民军,杨嗣昌对贺⼈龙说:任命之事后议。
贺⼈龙因此怀恨在⼼。
并将此事告诉左良⽟。
左良⽟记恨在⼼,就在川陕⼀战中,杨嗣昌命令左良⽟堵截农民军,左良⽟袖⼿旁观,杨嗣昌九檄左良⽟,左良⽟仍置之不理。
由于左良⽟观战不⾄,张献忠从容出川攻打襄阳,农民军⼤胜,杨嗣昌⼀⽓之下汤⽔不进⽽亡。
崇祯⼗四年(1641年)⼜将左良⽟削职戴罪⽴功⾃赎。
明崇祯⼗五年(1642年),侯恂为督师发帑五⼗万犒赏左良⽟所属部下,左良⽟与李⾃成会战于朱仙镇,左良⽟⼤败,退⾄襄阳。
开封再战,左良⽟不敢迎战。
李⾃成遂攻打襄阳,左良⽟撤兵⾄武昌,左良⽟向楚王要兵员、要粮饷,均没得到补给,遂掠夺武昌包括漕粮盐舶。
到九江后拥兵⼆⼗万观望⾃保。
后张献忠克武昌,朝廷严令出兵,才出战⼤败⽴⾜未稳的张献忠,收复汉阳。
待张献忠⼊蜀后,出兵收复武昌。
历史大潮下的大人物与小人物:读《南明史》有感之二
![历史大潮下的大人物与小人物:读《南明史》有感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e469ce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6.png)
历史大潮下的大人物与小人物——读《南明史》有感之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嘉靖年间的大才子杨慎悠然长叹之后不到百年,历史的大潮当真就掀起了滔天巨浪,且让我们随着顾诚先生的无华笔触,看看在大潮之中,那些名传千古的大人物,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们的沉浮往事吧。
先看看朱聿键。
作为大明王朝正统,朱元璋第22子朱泾第8代孙,族谱上妥妥的远支皇族,在福王、潞王这些直系皇族在醉生梦死间死的死降的降之后,被历史的大潮推到了南明小王朝的金字塔尖,一跃成为隆武政权的皇帝。
相比同时代的其他皇族,朱聿键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有德有为之君。
一是他个人品质高尚,奉行节俭、安贫若素、锐意进取,仅这一点,就把99.99%的皇族甩在了身后。
二是整顿吏治关心百姓,下旨明令“小贪必杖、大贪必杀”;面对清兵“留发不留头”暴政下南逃的明朝遗民,颁布了“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的旨意,体恤人民疾苦之情可鉴。
三是清醒的认识到党争之祸。
“朕今志在荡平(党争),尽去诸党之名”。
四是奉行了积极的“御虏”国策,一改弘光政权“联虏平寇”之策,与“一致对外、抗日救国”一个意思。
可惜啊,心有余而力不足,朱聿键空有一身抱负,时运不济、搞不定身边的醉心于内斗的权臣,控制不了手握重兵却鼠目寸光的边将,在清兵铁蹄之下,最终国破人亡,灰飞烟灭。
再看看史可法。
东林党党首左光斗的高徒,崇祯在北京殉国之后,身为南京兵部尚书,手握实权,骤然被历史大潮卷入风口浪尖,竟也如同一叶扁舟,最终湮灭在惊涛骇浪之中。
史可法品行高洁,在那个年代一片污浊的官场中出污泥而不染,鹤立鸡群,这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可惜的是,历史赋予了他太重的胆子,他无力驾驭。
一是作为最有实力“定策”的第一权臣,在福王、潞王的选择上,依然没能脱离东林党自身的偏见与私念,举棋不定;最终在拥立新君(弘光政权)的过程之中,被政治小人马世英所算计,最终以督师身份被排挤出了南京。
二是作为督师(最高军事指挥官),未能展现出应有的指挥才能。
实干精神的反面例子
![实干精神的反面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9559615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0.png)
实干精神的反面例子例子——杨嗣昌,不干实事他是一个伶牙俐齿的人,曾以三寸不烂之舌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但他的伶牙俐齿也间接导致明朝的覆灭。
明朝末年,日暮西山的明王朝逐渐走向灭亡,无论崇祯怎样勤政,都无法逆天改命。
农民起义与清军进攻让心急如焚的崇祯皇帝不断地更换人手,最终他找到了一个人——杨嗣昌。
一.早年经历杨嗣昌早年为官时就已经学会如何巧舌如簧,左右逢源,两边讨好。
本想安生做官的他,却被东林清流所记恨,因为杨嗣昌一直不愿意加入东林清流,结果他果然成为了东林党的靶子。
于是在他父亲杨鹤下狱时,东林党顺便对杨嗣昌落井下石,上疏告状,声称杨嗣昌下属犯事。
面临危机的他,立即用他的伶牙俐齿去讨好皇帝,说遍杨氏父子对朝廷是怎样的忠心。
最后还希望让自己受死以便换取父亲平安,皇帝在他口舌之攻下,让杨鹤免于死刑。
但这也让杨嗣昌的仕途之路变得黯淡。
二. 临危受命,镇压叛乱时至崇祯九年,川陕的局势已经不同往日,由于朝廷反复无常,安抚钱粮都被贪污,明军又十分残暴,导致农民军越来越多。
心急如焚的崇祯开始病急乱投医,想起还在家丁忧的杨嗣昌。
于是崇祯立刻让杨嗣昌回来,不让他当“孝子”。
当崇祯把他招到面前问策时,发现杨嗣昌口才极好,思路清晰,还提出了许多“良策”。
《明史》曾记载:“帝与语,大信爱之嗣昌锐意振刷,帝益以为能。
”但是崇祯皇帝不明白一个道理,臣子有时候会说皇帝喜欢听的话,以使得自己能高升。
杨嗣昌正是这么一个人。
为了让崇祯相信他,他还画了一个十分“真实”的大饼——三大策。
这三大策就是制定战略、议兵议饷、推荐人才。
但是,杨嗣昌只是画了大饼,给了配料表,却不讲从哪弄配料——钱粮。
这时候杨嗣昌发挥了嘴巴的厉害,提出一个有用的馊主意,也就是著名的税务均輸。
《明季北略》记载:“暂累吾民一年。
”卢象升曾经反对这种做法,认为土地收税应该按照田亩大小收,杨嗣昌这一做法直接导致农民和中小地主一起反抗。
同时,他所提到的“暂累一年”只是一句空话,所谓暂累就和租界一样,说是借,还不还看自己心情,这笔钱直到明朝灭亡,朝廷都没有还钱给民众。
李自成曾遭部下送绿帽 手下拐走其老婆投降明朝
![李自成曾遭部下送绿帽 手下拐走其老婆投降明朝](https://img.taocdn.com/s3/m/dcfdc05a33687e21af45a9ca.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自成曾遭部下送绿帽手下拐走其老婆投降明朝
导语:袁尚书大石坊袁可立在睢县有别墅袁家山,有家宅尚书府,而尚书府,在明末发生的一起事件,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袁可立去世后11
袁尚书大石坊
袁可立在睢县有别墅——袁家山,有家宅——尚书府,而尚书府,在明末发生的一起事件,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袁可立去世后11年,即公元1644年,这是中国历史风云变幻、重大事件迭出的一年:正月,李自成建国西安,国号大顺;二月十九,明崇祯帝吊死煤山,统治了276年的朱明王朝宣告灭亡;五月,明残余力量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史称南明;九月,顺治皇帝进入北京。
这三方统治力量都一度试图主宰千年古国的未来。
袁可立去世后12年,即公元1645年,在其故里发生的“睢州之变”,即南明弘光政权江北四镇中兵力最强的徐州总兵高杰被驻睢州的河南总兵许定国诱杀,许率部降清,彻底改变了中原地区明清军事力量的对比,使河南政权格局发生巨变,为清征南明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睢州之变”的具体地点,就在袁可立的府邸——尚书府。
事件的主角之一、河南太康人许定国曾为袁可立手下,早年在袁可立巡抚登莱时为其部下,多次蒙袁可立擢升提携,后累官河南总兵。
在昔日老长官故去12年之际,许定国在其府邸酿此兵祸,导致高杰部下许定国屠城,焚掠袁尚书府,延及睢州百里,且许定国携兵投靠袁可立的对头后金,史书称其为人甚不义也。
据《河南通志》记载:“今睢县行政公署为清之洛学书院,然本明袁尚书可立故宅也……至宅向南恰与南坡之袁家山脉络连贯,为尚书园宅
生活常识分享。
将相故事-贺疯子贺人龙是谁?他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会不战而逃?
![将相故事-贺疯子贺人龙是谁?他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会不战而逃?](https://img.taocdn.com/s3/m/4da6f114a26925c52cc5bf87.png)
将相故事-贺疯子贺人龙是谁?他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会不战而逃?贺人龙是明朝末年战将,早些年的时候跟在洪承畴底下做事儿,履立战功。
贺人龙之所以有“贺疯子”这么一个称呼,是因为当初他跟随主将镇压农民起义的时候,作战勇猛,不畏生死,往往冲锋在前线。
贺人龙本人是武进士出身,武艺高强,骑射功夫了得,打的起义军是落花流水,轻易不敢近身。
时间长了,这么不要命般的打法,在起义军那边也渐渐传出了名声,大家都以“贺疯子”称呼他。
贺人龙是陕西米脂县北菜地峁人氏,生年不详,自幼勤学武艺,习读兵书,在万历年间中武进士。
进士及第之后,以守备之职位跟随当时延绥镇巡抚洪承畴麾下办事儿。
明朝末年,内外交困,外有女真族建立的政府虎视眈眈,内有各地起义军点燃烽火。
因为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官吏的死命剥削,农民起义迭起,国内时局动荡。
当时陕西一带,可以说是起义的高发地点。
因为吃不起饭而起义的农民,因为拿不到军饷而反抗的兵变,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情况下,贺人龙等在陕西任职的官兵,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镇压这些数不胜数的起义军。
贺人龙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因此很受上司赏识。
他跟随的洪承畴、陈奇瑜、孙传庭、总督杨嗣昌等人,都想在升官之后,将贺人龙带在身边。
崇祯四年,通过兵变而崛起的起义军,在首领神一魁的带领下,接受朝廷招安。
不久之后,贺人龙就在洪承畴的授意下,假意召开宴会,召集这些义军将士。
等到义军酒醉告辞之时,率伏军杀出,战义军将士三百二十多人。
此后洪承畴离开绥镇,贺人龙又先后跟随陕西巡抚陈奇瑜、孙传庭、总督杨嗣昌等人,征战山西、陕西、甘肃、安徽、四川等地,杀的农民起义军落荒而逃。
崇祯十三年,贺人龙跟随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围剿张献忠,约定战后为他请功平贼将军。
贺人龙在玛瑙山上与左良玉大杀张献忠部队,击败义军。
事后论功行赏,郑崇俭却没有履行承诺,而是将平贼将军的称号给了左良玉。
贺人龙对此大为不满,所以后来就不怎么服从管教了。
甚至于为了保全自身的实力,在镇压起义军的时候,经常避战不出。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柿园之役的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柿园之役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eec523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0.png)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柿园之役的故事柿园之役一般指郏县之战(明末的战役)经此役,明朝失去了最后一颗救命稻草。
明朝再无可以御敌之兵,几个月后,明朝就灭亡了。
故此,《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而郏县之战则是导致孙传庭失败的重要战役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柿园之役的故事。
柿园之役明朝十五年二月,李自成二围开封之时,崇祯从监狱中提取老将孙传庭,令他率禁旅往援开封。
不久形势发生了变化,李自成解围开封,擒杀汪乔年,于是孙传庭改赴陕西,接替汪乔年出任三边总督,回到了他阔别三年的岗位上。
民军击败汪乔年后,又恢复了对开封的包围,孙传庭在陕督的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热,崇祯就命令他出关救援开封,同时崇祯还他一道密令——处死贺人龙。
贺人龙是有名的长腿将军,崇祯十三年,杨嗣昌围剿张献忠、罗汝才之时,他从开县“噪归”陕西,以致张献忠突破重围,从容进入四川,一发不可收拾。
在项城战役和襄城战役中,他两次抛弃主帅逃跑,导致战事失败,两位督师被杀。
贺人龙与李自成、张献忠是老乡,都是陕西米脂人,崇祯怀疑他暗中通敌,因此密令孙传庭捕杀贺人龙。
十五年五月初一,孙传庭在西安召集众将开会,会上突然逮捕贺人龙,然后宣布崇祯旨意,将其斩首。
处决贺人龙后,孙传庭提拔其部下副总兵高杰接替贺人龙,高杰是李自成的死对头,他原本是李自成的部下,后来私通李自成之妻,事发后拐带李自成之妻投降官军,成为官军的一名忠实鹰犬。
此时官军手中有三张王牌:一是陕西兵;二是湖广兵;三是保定兵。
陕西兵的总督先后是傅宗龙、汪乔年和孙传庭,湖广兵的总督先后有丁启睿和侯恂,保定兵的总督是杨文岳。
陕西兵的主将是贺人龙,湖广兵的主将是左良玉,保定兵的主将是虎大威。
此外官军还有孔贞会的四川兵、刘清泽的山东兵,朱大典的南京兵等,力量小而分散。
崇祯力求三股势力联合围剿民军,但是在民军的巨大压力下,三军主将尾大不掉,三军不能协调配合,反而形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导致战事惨败。
(陕北人物)明末第一骁将,李自成的克星——贺人龙
![(陕北人物)明末第一骁将,李自成的克星——贺人龙](https://img.taocdn.com/s3/m/ee1e6d0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f.png)
(陕北⼈物)明末第⼀骁将,李⾃成的克星——贺⼈龙电影《⼤明劫》中贺⼈龙的形象堪称明末第⼀骁将。
李⾃成起兵后就⼀直被他追着打;⼏乎⼀个⼈把⼭西所有的义军都打光;李⾃成的舅舅,⽼闯王⾼迎祥被他活捉。
硬是靠⾃⼰战功累积,升为总兵(军区司令),成为明朝顶级武官。
最后因为桀骜不驯,两年内坑死明朝两任总督,被⾃⼰的上司设计擒杀。
他死后,闯军摆酒庆贺,再也⽆⼈可挡,随后就攻占了关中,进兵北京。
贺⼈龙常⽂树鲁翰贺⼈龙(?~1642)明时为⽶脂泰安⾥贺川畔村⼈(村⼦本属李家站乡,这是贺⽒族⼈今年近期的实地考证,原说为菜地峁⼈,有误)。
⾃幼勤学武艺,习读兵书,武艺⾼强,骑射功夫了得,万历年间考中武进⼠。
初以守备官⾪于延绥镇巡抚洪承畴麾下,逐由都司佥事升任参将、副总兵、总兵。
崇祯年间在⼭西、陕西、⽢肃、安徽、四川与农民军作战,打仗悍勇,⼈呼“贺疯⼦”。
贺⽒族⼈最近发现了贺⼈龙的墓碑,碑⽂称贺⼈龙为“皇明敕封忠勇⼤⾂、功节侯、川肃总兵。
”贺⼈龙性猛恃武,⼀向就是个彆上脑袋冲锋陷阵不要命的主⼉。
因其英武彪悍,⾝怀武艺,嗜战癫狂,杀⼈如⿇,极受历任陕西巡抚陈奇瑜、孙传庭和总督杨嗣昌的⾼看和重⽤。
冷兵器时代,⾁⾝对⾁⾝,⾮得⼀⼑⼀枪的砍杀,其中的艰苦卓绝,哪是⼀两个骁勇善战的⽔词就能概括了的?崇祯四年(1631)秋,洪承畴命他假意宽待诱降的义军将⼠,酒宴间⼀次性以伏兵阴杀320余⼈。
这年冬天,张福臻代洪承畴监军,排遣贺⼈龙剿贼党雄,⼜挥斩了⼆百⼤⼏颗⼈头。
崇祯五年夏天,⼒擒“铁鞭”孙守法。
其秋以所部援剿⼭西,⾎流成河,少不了有他的份⼉。
崇祯六年春,连破贼⽔头镇、花池塞、汤湖村,直杀得⼭西义军四散⼏尽。
⼜跟随巡抚陈奇瑜讨平延川,浮斩⼀千多⼈。
崇祯七年(1634)四⽉,他在隰州攻打贼寇,活捉了克天虎,被提拔为参将。
据《绥寇纪略》载,他崇祯初年即参与平定起义军的活动,四年任守备(正五品),⼋年升任副总兵(从⼆品),崇祯九年七⽉,以副总兵统兵随巡抚孙传庭在周⾄⼤破义军,双⽅爆发激烈⽩刃战,竟然擒获以贩马为⽣,天⽣臂⼒强劲,精于骑射的“⽼闯王”⾼迎祥。
高杰为什么不敢向李自成投降 李自成妻子邢氏和高杰是什么关系
![高杰为什么不敢向李自成投降 李自成妻子邢氏和高杰是什么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5238cc97c1cfad6185fa70f.png)
高杰为什么不敢向李自成投降李自成妻子邢氏和高
杰是什么关系
本文导读:当时最著名的起义军领袖莫过于闯王李自成了,李自成手下有一将领名为高杰,与李自成乃是同乡,一起起义反对明王朝的统治。
李自成虽是农民出身,但自从起义规模越来越大,底盘越来越广,闯王也没能逃脱男人本色。
历史上李自成有名有姓的老婆便有高氏,窦氏,邢氏等,没有留下姓名的那就更多了。
但李自成的老婆多为女中豪杰,一起帮李打天下。
当时李自成的妻子邢氏主管军中物资的管理与发放,用今天的话就是后勤部部长,高杰作为起义军的高级将领,与邢氏打交道的地方自是不少。
高杰此人长的是高大威猛,仪表堂堂,邢氏是心向往之,便于高杰私通了。
自高杰与邢氏私通后,时常担心事情暴露,两人一合计便决定向明朝投降。
崇祯八年,高杰就带着邢氏向明朝投降了,洪承畴将他交给贺人龙,在贺手下高杰摇身一变,变成领皇粮的明军将领,并且跟随贺人龙一起镇压农民军。
因为给李自成戴过绿帽子,高杰自知投降李自成是死路一条,所以在崇祯十七年,明朝亡国之相已现,大批的明朝
将领倒向李自成时,高杰带着邢夫人毅然南下,投奔新成立的南明王朝。
南明小朝廷成立后,设立江北四镇拱卫国土,高杰被任命为兴平伯镇守徐州,昔日的农民军将领成为大明朝的肱骨之臣。
可惜,因为南明朝廷内斗的厉害,高杰被许定国设计杀死。
而许定国杀死高杰后,便率部过河向清军投降,致使清军势力大增,明朝黄河防线崩溃,无力再与清军争雄。
影评|论电影《大明劫》里“医国者”与“医人者”的形象塑造
![影评|论电影《大明劫》里“医国者”与“医人者”的形象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8ef28e5ac77da26924c5b01e.png)
论电影《大明劫》里“医国者”与“医人者”的形象塑造文/王栩(影片信息:《大明劫》,导演:王竞,编剧:谢晓东、周荣扬,主演:冯远征、戴立忍、冯波、余少群、杨昒、马精武,中国大陆,2013年)当孙传庭脱厄于身陷囹圄的境地,重新复出时,已是潼关告急,人心惶惶之际。
崇祯重新起用孙传庭,意在驱使后者效命沙场,与闯军决战。
身为一国之君,为了保住祖宗的江山,崇祯的用意是实在的,守护基业,维系皇权的统治本就无可厚非,可崇祯生性多疑,起用孙传庭又对其手握重兵心存忌惮,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不是殚精竭虑的筹划如何安抚百姓,扑灭各地蜂拥而至的义军,而是对统兵将领妄加猜疑。
循着影片的这一提示,影像里的史迹浮现出它的本来面目,明末,朝廷对地方军阀的约束已成为存在于形式上的一种象征,地方实力派与朝廷在组织架构上的联结日渐松散成了难以掩饰的事实。
在这一事实面前,有抱负,有担当的“医国者”凭藉个人努力试图力挽狂澜的作为最终会付之东流。
孙传庭就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医国者”。
他的个人悲剧性在影片开篇就已注定。
孙传庭脱厄后,立即带兵前往潼关迎战闯军。
此时的孙传庭对闯军与明军双方在军备上的认识还停留在自己未下狱之前,毕竟彼时的孙传庭将李自成剿杀的只剩一十八骑随其远遁山野。
带着这一认识,孙传庭自信的对崇祯夸下了放在几年以前还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海口,自己只需五千精兵就可破敌于潼关。
孰料,孙传庭夸下的这一海口在现实面前化做泡影,也让其在随后的日子里向朝廷申请粮饷与兵员的补充时扩大了崇祯内心的猜疑。
孙传庭甫一到任,就斩杀了潼关守将贺人龙。
贺人龙在与闯军作战时率部哗归,沿途斩杀百姓人头,以此冒功。
在孙传庭的行辕,贺人龙若无其事的献上首级并夸耀一番,如此大大咧咧的嚣张气焰从一个侧面说明此举在明军里已是常情。
这一情节加深了孙传庭身上的悲剧性色彩。
他当众斩杀贺人龙,意欲以此整肃军纪,却未曾想到,军纪松懈已是时下明军里的一个顽症,纵使潼关在孙传庭的整肃下,军纪得到较大的改善,可其它的统兵将领哪里会有如孙传庭这般的清醒之人呢。
《大明劫》影评解说文案_《大明劫》:天灾妙手除,国疾无药医
![《大明劫》影评解说文案_《大明劫》:天灾妙手除,国疾无药医](https://img.taocdn.com/s3/m/eacc97369ec3d5bbfc0a74bc.png)
《大明劫》解说文案_《大明劫》:天灾妙手除,国疾无药医.中国剧情/古装电影《大明劫》,于2013年上映,由王竞导演,谢晓东周荣扬编剧,影片讲述了1642年,农民起义军头领李自成包围了开封城,朝内此时已无大将可用,多疑的崇祯帝不得不将饶勇善战桀骜不驯的明末名将孙传庭从狱中释放。
受小人陷害已入冤狱三年的孙传庭已完全不知外面的世界,向崇祯夸口只需精兵五千便可剿灭李自成,喜出望外的崇祯命其即刻赶往潼关点兵,去解开封之围,同时密令孙传庭干掉拥兵自重的陕西总兵贺人龙。
自崇祯即位以来,连续性的北旱南涝造成全国性的大灾荒,瘟疫流行,饿死病死的人横尸路边荒野之中不计其数,仅苏州一地人口即由23万户锐减至5万户。
苏州吴江县中医吴又可在实际治疗病人过程中发现传统中医理论对于瘟疫束手无措,立志寻找瘟疫发病的原因和治疗的方法,遂朔流民逆向而动,意在找到该病的发源地。
1642年,吴又可来到了潼关。
踌躇满志的孙传庭在设计斩杀了贺人龙之后,发现自己面对的是缺兵少将、枪锈炮的局面。
明朝兵制为世袭屯兵制,长达200多年的和平,使得大量屯田被土豪恶绅据为己有,军官长期吃空饷使得实际兵员不到在册数的三分之一,更可怕的是瘟疫使得现有军兵大幅减员。
面对李自成百万大军,孙传庭自知毫无胜算,上奏崇祯请求增兵支援。
天性多疑的崇祯怀疑孙传庭借故拖延,连发圣旨命其速出潼关剿灭李自成以解开封之为围。
当地利益集团盘根错节,按照官制孙传庭并无权利向他们强力追讨以往偷逃的税款以充军饷,而没有军饷又如何募兵制造武器?孙传庭几临绝境……几乎同时,可怕的瘟疫在军营中开始蔓延,朔病寻源的吴又可来到军中。
他向孙传庭和其老师赵川解释说,这是由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疠气,经口鼻传染的温病,决不是传统认为的普通受寒发热,不可按经方治疗。
孙传庭及赵川不听吴又可的良言忠告并视其为骗子,面对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人龙(?-1642),陕西米脂人,明末将领,初随洪承畴,后随陈奇瑜。
崇祯七年(西元1634年)十月,贺人龙为总兵,围李自成于陇州。
困急之下,李自成派高杰假装向贺人龙约降,不久,高杰降明,受封为兴平伯。
崇祯十三年二月七日杨嗣昌与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于玛瑙山,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
」最初,左良玉屡违节制,而贺人龙破贼有功;杨嗣昌私许以贺人龙取代左良玉。
后来玛瑙山大捷,嗣昌告诉人龙须再等候成命,人龙以此大为不平,竟将实情告知良玉,良玉亦不满。
后来两人皆不受嗣昌节制。
杨嗣昌调左良玉,九檄不至,而贺人龙亦三檄不至。
嗣昌其势日孤,终至复亡。
崇祯十五年(1642),贺人龙跟从总督汪乔年出关击义军,至襄城不战而走,城破,乔年为贼兵所杀。
崇祯大怒,密令陕西总督孙传庭杀贺人龙。
贺人龙被杀后,农民起义军酌酒相庆:“贺疯子死,取关中如十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