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理念的职业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创新理念的职业规划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08信管一班)“这个老师讲的课好没意思啊,我都快睡着了”,“这个老师讲的是啥啊,重点都没讲出来”,“这个老师肚子里有水没啊,这么简单的题就讲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任课老师发出的抱怨。
做了十几年的学生,这样的抱怨没少听,也没少说。
其实,做老师容易,做个“有心的老师”不容易。
要想把学生的抱怨变成赞美,就是要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自愿地学习。
要做到这些,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行的,必须有所创新。
因此,我要保持自己良好的适应新岗位的能力,勇于创新,同时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持续的基于创新理念的职业规划。
创新理念的含义:
(一)理念:有三层含义
(1)看法、思想。
思维活动的成果。
(2)所谓理念,事实上是把人从个别事物中抽象而得的普遍概念加以绝对化,并把它说成是事物的原型。
这种永恒不变的理念的总和构成理念世界。
(3)理念就是理性化的想法,理性化的思维活动模式或者说理性化的看法和见解。
它是客观事实的本质性反映,是事物内性的外在表征。
(二)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出新的事物;第三,发生变化。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创新就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就会被其他国家超越,甚至取代。
为什么要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核心,是国家星王法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技术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各种挑战也越
来越多。
而我们要克服这些挑战就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三)创新理念:
指人有目的的创立或创造新事物的精神。
它是在旧事物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革新并扬弃旧事物的过程。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师育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作用: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学校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出于主体地位。
教师的人格魅力、完善的专业知识以及上课的激情与热情将会引领学生拥有好的上课状态。
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修养以及精神状态等对学生们的影响。
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创新理念的教学方式,就是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的一个薄弱环节。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委员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可见创新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我阵对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各阶段所做出的规划:
教育学家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多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把教师的厂长阶段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一、对“关注生存”阶段的规划
在这个阶段,教师一般非常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如何搞好与学生的关系,想法设法控制学生,而不是如何让学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针对这些,新教师要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等教师日常性工作,多学
优秀教师的教学技巧,不断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
二、对“关注生存”阶段的规划
此阶段的老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此阶段是教师工作到第三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在该阶段教师具备了独立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
三、对“关注生存”阶段的规划
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此阶段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构建了自身教学经验体系。
要做一个具有创新观念的教师做到仅仅做到上面几点是不够的,要创新的教学风格。
要做到:
(一)更新教学观:
要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目标为以能力培养为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变严格纪律、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
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创造力的指导者;重视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二)具有丰富的知识:
丰富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教师必须具备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但要建立深刻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体系。
(三)具有创新的精神:
敏锐好奇、自信果断、开拓进取、灵活机智、兴趣广泛、热爱学生。
(四)具有创新型的教学方式
不同教学技巧的使用会使学生对相同教材的学习产生十分不同的教学效果。
创新的教学是艺术性教学,创新教师能把教学安排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趣味横生,不断赋予教材以新意和活力。
(五)具有创新的管理艺术
教师创新的管理艺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班级的总体管理,二是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
创新型教师的管理艺术体现在以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表现为目标,创设良好的班级风尚和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总结: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只有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想的学生。
在教学中运用创新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导”字,“导”好教学活动。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践尝试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参与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