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观后感最新[共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善孝为先观后感最新[共5篇]
第一篇:百善孝为先观后感最新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在我看来,所谓“孝”就是考验子女的意思。

当老人年事已高的时候,子女们能否经得住考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百善孝为先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百善孝为先观后感范文1
今天学校里举行演讲比赛,演讲主题是“我的好家风,好家训”。

三至六年级每班都派代表参加。

演讲开始了,选手们依次上台做了精彩的演讲。

台下响起一阵阵掌声。

选手们演讲的内容和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是围绕着“我的好家风,好家训”这个主题展开的。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五(4)班选手某女同学的演讲,她说她家的好家风是“孝为先”。

接着她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次,她生病了,她外婆赶紧去找了些草药来熬汤给她喝,而她因为闻不惯草药的那种气味就对外婆大声嚷嚷“你又不是医生,你懂什么啊?”同时还生气地把外婆手中的药碗也打翻了,后来她妈妈知道后就严厉地批评了她,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对长辈要孝顺。

现在,这位女同学进步特别大,对待外婆十分孝顺,常常替外婆做些家务,还为外婆洗过脚哩。

这位女同学的故事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平时对待自己的外婆的一些往事。

从小,外婆就对我疼爱有加,每次我对外婆提各种要求,外婆都会想尽办法满足我。

但有时候如果外婆为我做的事情稍有不合我意,我就会冲着外婆大发脾气,让她重新做过,而外婆竟然也没有半句怨言。

虽然妈妈知道后,会严厉地批评我,有时让我背《三字经》,甚至让我面壁思过,然后要求我去向外婆道歉。

但我心里还是不太愿意,因为我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和严重性,没有真正理解“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听了演讲,我思绪万千,同学们的进步那么快,我为什么就不能去向外婆和妈妈表示歉意,并立即改一改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任
性的孩子脾气呢?想想自己,我心里好羞愧,感到不安,今后,我不会再对外婆发脾气了,因为我深深地懂得了:我们从小就要懂得敬爱父母,孝顺长辈。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观后感范文2
妈妈和我一起看了一幅引人深思的漫画:第一个画面,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坐在椅子上,一位和蔼的母亲正笑眯眯地帮孩子洗脚,而孩子正吃着自己的手指;第二个画面是一个成年的男人正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洗脚,母子俩快乐地微笑着,温馨而美好!
看了这幅漫画,我感慨万千。

洗脚虽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饱含了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也饱含着子女对父母的孝心。

漫画中的男子对母亲的孝道感动了我,父母的养育之恩深似海,我们不能忘记。

孝敬父母,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古往今来,涌现了许许多多像漫画中男子一样孝顺父母的人。

黄香小时候在夏天为父亲摇扇驱蚊解暑,冬天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捂暖后再请父亲入睡。

子路小时候家里穷,常年靠吃干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都没有,于是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来了一小袋米,让父母吃上了米饭……他们的孝心至今让人感动。

在我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我的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个。

外公突然脑梗中风,不能吃饭,手脚也不能动,妈妈除了每天到医院看护外,还帮外公剃胡子、剪指甲、喂饭……哪怕自己再累再饿也要先照顾外公。

我感动地问妈妈:“妈妈,你为什么对外公这么好?”妈妈告诉我:“外公是养育我的人,小时候他照顾我,现在我孝敬他,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妈妈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妈妈是我学习的榜样。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

我们要好好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是他们哺育我们长大,是他们付出了汗水和心血……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百善孝为先观后感范文3
同学们,当你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时,你可想过,是谁曾教
你洗脸刷牙,是谁曾在泥石板路上一步一步的陪伴着你,教你如何迈向前方?如今,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你又是如何去报答那些教你咿呀学语、奔向前方的人?我想可能很多同学都说不清楚。

在家里,许多低年级的同学都是“小霸王”,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你们可曾知道,在这个城市的黑暗面,还有很多同学因为贫困或父母患病而早早的当起了家庭的“顶梁柱”,我们看看他们,难道不该感到羞愧吗?
其实,我小时候因为爷爷奶奶太过溺爱,也成为过“小霸王”,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倒也独立了许多,可洗衣做饭还都得奶奶来,总之还是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直到有一次,我才真正的该受到:“你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
一个平常夜晚,爸妈出去吃个酒席,家里就剩我与奶奶。

奇怪的是,奶奶好几次走到我面前,想要说什么,却又停住了,旋即转过头走进厨房,我挠挠脑袋,纳闷极了,“奶奶这是要干什么?”但我并没有放在心上,走进房间,继续绘画。

过了一会,我听见厨房中传来一阵阵咳嗽声,“一定是奶奶!”我起身,刚想去厨房看看,又转念一想:“指不定是奶奶她炒菜呛着了,这点小事,不必去看看。

”想着,又悠闲地坐了下来。

但听着混杂着炒菜声的咳嗽,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每次想要去看看,我都自我安慰道:“肯定是奶奶呛着了。

”每一次心跳都能在借口中平息下来。

炒好了菜,我拖开凳子早早的坐了下来,往厨房一撇,奶奶正慢慢的走了出来,脱开凳子慢慢的对我说:“快吃吧,冷了就不好了。

”不等她说完我便早已动筷,七上八下的清理完饭菜后,打了个嗝,正准备收拾碗筷,奶奶突然抓住我的手说:“哎呀,今天奶奶的腰痛的慌,理解帮我洗洗碗吧。

”哦,原来要说的就是这件事。

“这点小事也不用磨叽这么久吧。

”我心里暗暗想到。

“怎么,不愿意?”“哪能,愿意愿意。

”说着,我拿起一副碗筷,端进了厨房。

其实那时我心里是一千个不愿意,但奶奶都这么说了,我也不好推脱。

烧起水,我往外望一望,只见奶奶正缓步走向卧室,慢慢的躺了下来。

“看来奶奶真是要疼得厉害!”我没什么话好说,便只有乖乖地
洗碗了。

“哐当哐当”几个碗才被我“神圣”地清理干净,我便绞尽脑汁的想要偷懒,突然,一个念头晃过我的脑中:“奶奶应该没多大的问题了,要不喊他来接着洗?”我正打量着这个办法,有一个念头晃过:“奶奶还腰痛着呢,不能去找他。

”经过一番思索,我最终还是想偷偷懒——蹑手蹑脚的来到奶奶房间外,却突然听到奶奶说:“唉,只骨头是越来越不中用了,明天还怎么给杨儿办早饭呀,他这孩子就爱吃炒饭,也不会……”听完,我的鼻子一酸,竟想要哭出来,想到奶奶我做的一切,眼泪不禁充满了我的眼……
从那以后,我便经常为奶奶分担家务,不知为什么总不会有抱怨与偷懒的想法了。

“百善孝为先”古人就曾说过,当你催促长辈时,请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当你厌烦了他们的唠叨时,请放下心将来静静的聆听,当她渐渐老去,请像以往一样,他拉着你的手一步一步地走……
百善孝为先观后感范文4
自古以来,孝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传统美德,而自打我懂事起,我一直被这个家庭所教导的“孝”的理念所影响着。

说起孝,最先要提一提我的妈妈。

听长辈们说,在我爷爷还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长期卧病在床。

妈妈每天专门为爷爷准备好可口的饭菜,并按时督促他吃药。

在爷爷内急的时候扶他上厕所,没有半句怨言。

虽然爷爷有很多女儿,但大部分是妈妈在悉心地照料爷爷。

甚至于当妈妈怀上了姐姐,因为爸爸工作很忙,妈妈挺着大肚子,依然每天尽心尽力地照顾爷爷。

爷爷因为风湿病带来的痛苦经常疼地呻吟,妈妈就会安慰他直到爷爷平复心情。

因此在爷爷心中,妈妈是一个非常贤惠、孝顺的儿媳妇。

接下来说说我的爸爸。

外婆家在农村,厨房的设施相对于现代而言有点破旧,而外公外婆生活十分节俭,不舍得花钱翻修。

爸爸二话没说,直接联系好了工匠们,和妈妈采购好所有厨房用具,每天监督师傅们开工,很快便让外婆家的厨房焕然一新。

平日爸爸都会抽空给外婆家送去新鲜的水果,因为知道老两口不舍得花钱买,在传统节日里,比如重阳节、中秋节,爸爸都会买好礼品,带上我们一家人去外
婆家看望他们,陪他们一起过节。

前几天,爸爸在外婆家吃午饭的时候,听到她提起自己没有合适的买菜的包包,回家就和妈妈说了这事,让妈妈马上挑了一个实用的包包送给了外婆。

我的姐姐因为有着两位孝顺父母的教育,也从小坚持“孝”的作风。

听我妈妈说起,小时候爸爸妈妈每天结束辛劳的工作之后,姐姐每天晚上都会带他们按摩,替他们减少一天的疲劳感。

还在老家的时候,姐姐经常帮助爸爸打扫店里的卫生,想让爸爸在结束工作之后能够轻松一些。

她也会到二楼替妈妈收好晾干的衣服,很乖地叠好衣服,整齐地放到衣柜里。

附近的邻居都夸姐姐是个懂事孝顺的女孩。

搬到新安江后,每天傍晚虽然妈妈做好了晚饭,但是姐姐都会等爸爸回来一起吃,不会因为自己饿了就开吃。

爸爸妈妈一直把“孝”当作教育的理念教育姐姐和我,他们作为很好的榜样在带领着我们,我们也很用心地在学习着。

百善孝为先观后感范文5
“老槐树,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演大戏,看大戏,听了大戏唱大戏……”小时候,非常喜欢听这首童谣,但始终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七月五日,我随爸爸一起回到老家,正好赶上看那里的最后一场戏——《清风亭》。

《清风亭》这部戏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卖豆腐为生的老人在清风亭捡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婴儿,千辛万苦终于把他养大,不想在这个孩子十三岁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离开了这对老人,老人为了找他,沿街乞讨,老婆婆的眼睛都哭瞎了,可是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他时,为了当官,竟然不认跪在他面前的老人,以至于两位老人一个碰死一个气绝身亡。

虽然老人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如果没有他们的呵护,哪有你的今天?爸爸常常对我说:“百善孝为先!”父母生养我们,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最好的玩具玩,只要我们想要的,总会尽量满足,等我们长大了,接送我们上学,风雨无阻。

记得有一次冬天里我想吃伊丽莎白,爸爸给我买回来后,切成小
块给我,我只把瓤最甜的一部分吃掉就不吃了,爸爸妈妈等到我吃完,端着盘子啃我吃剩的,我还笑他们说:“那还能吃啊?”妈妈说是怕浪费。

还有一次,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散步,往回返的时候突然下起雨来,爸爸脱下T恤盖在我头上,抱着我就往家跑,慌乱中爸爸的左脚踢在了裸露的钢筋上,稍微稳了一下继续跑,直到回家才发现左脚大拇指破了,流了好多血,可爸爸说不疼……现在想起来才明白,那都是父母满满的爱啊!
现在我懂事了,常常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洗洗碗、扫扫地,给妈妈捶捶背、洗洗脚,给爸爸砌杯茶、倒杯水……爸爸妈妈为了我为了这个家,太辛苦了,妈妈脸上的皱纹又多了几道,爸爸鬓角的白发又添了几根,我逐渐明白了: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最起码得为父母着想——实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就是对父母最好的爱!
其实这难吗?比起父母的辛苦我感觉这都是微不足道的!
百善孝为先观后感范文最新
第二篇: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永远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怎么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他就不可能尊重生身边的每一个人。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浓厚民风,这是我们学生的责任,我们应该要尽到责任。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今天,他们年纪大了,并没有劳动能力了,我们就应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有能
力的人就应该多多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安度过晚年。

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有好吃的食品,先给爷爷奶奶们、爸爸妈妈们,乘坐公共汽车时,必须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让他们坐好等。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

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宁夏银川兴庆区长庆小学五年级:刘嘉昊
第三篇:百善孝为先
孝贤事迹材料:
大爱无疆
亲情奉献
白立功,男,汉族,生于1965年10月,1985年参加工作,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毕业,现任白楼乡卫生院院长职务。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

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

白立功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数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年近80岁高龄的母亲身上。

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孝道贵在心中,贵在持之以恒。

白立功同志用真心、热心和爱心谱写着敬老爱老的赞歌。

在每一个平凡的家庭当中,自古都是老大难当,作为一个长子,特别是其父亲去世后,他更是以真爱之心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任劳任怨的处事态度,将家庭关系处理的非常和睦。

作为一个晚辈,虽不能时刻陪伴在老人身边,几乎每周六或周日下午下班后,都去陪伴母亲,第二天及早赶回,从没误过早班,在工作闲暇之余,他常常通过电话嘘寒问暖,了解母亲的需求,关注母亲的身体状况。

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地承担着这份责任与义务。

就在近段某个周日的晚上,他和往常一样去探望陪伴母亲,母亲在前一天夜里因天气炎热,打开空调休息,由于年老眼花,看不到遥控板上的字,空调温度定得过低,导致受凉,又因身
患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致使周日一晚上咳嗽不止,服些药物也未能立竿见影,白立功也一夜未眠,于是天不亮就带母亲一起回到医院进行输液治疗,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每天早晨都为母亲准备好精致的早餐才赶去上班;细心呵护,精心照料,母亲想吃什么,他都亲自下厨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就这样,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如既往,默默地承担着家庭这份责任和义务。

他深知母亲年事已高,唯恐子欲孝,而亲不待,没有机会报恩。

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爱护孩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他从平凡的小事做起,演绎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传统美德。

在工作中,他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卫生院医生,他扎根基层30余年,经受了几十年风雨历练,默默的耕耘,无私的奉献,顾大家,不舍小家,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儿女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用自己的苦和累谱写了一篇忠孝贤的动人乐章。

2017/7/12.
第四篇:八年级百善孝为先的观后感最新
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予我们很多却从不向我们索取,我们难道不应该孝敬他们吗?是的,孝心能使家庭关系更加和睦,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百善孝为先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百善孝为先的观后感1
从小妈妈就常教导我,身为一个男孩子,应具备的优点就是修养、品质与孝恩。

百善孝为先,“孝”是什么,是儿女奉养父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间无处不充满“孝”,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做的事情,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就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对儿童来说,孝或许不能这么完美的表现出来。

但我们要尽最大
的努力去诠释它,让它变得更具有好处,而不徒有虚名。

我认为自己做的不错的地方就是,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妈妈下班时我会主动帮妈妈倒水,爷爷生病时我帮爷爷盖被子,妹妹哭时我安慰妹妹...曾记得妈妈怀妹妹时,肚子很大,行动不方便,爸爸要上班,我成了妈妈的左右手,渴了我帮妈妈倒水,过马路时扶着妈妈,呕吐时帮妈妈轻轻拍背,有时候妈妈容易饿,时不时我会提醒奶奶煮好蛋,肚子饿了我就给她拿,妈妈上洗手间,地上有水很滑,差点摔倒,我第一时间冲到门口,妈妈打开门,看见我,眼里是欣慰的泪水,妈妈说,十月怀胎虽然辛苦,但是有一个这么懂事体贴的儿子,一切都变得很美好,妈妈逢人便夸,小虎仔是一枚小暖男。

其实做个有孝心的儿女并不难,想想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是多么伟大!我们能给的也许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关心;也许是一起吃个家常便饭:也许是一个轻轻的拥抱...用心去做,在孝心的天秤上已经无价。

我愿继续做一名新时代的小孝星,做孝敬长辈的传承人。

八年级百善孝为先的观后感2
童年的日子五彩缤纷,许多事都随着时间而被淡漠,但是有一件事却令我一直难以忘怀……
那天,我和往常一样走在上学的路上,路上虽然车水马龙,路边的汽车的轰鸣令我感到厌烦。

可是有一个声音却令我更加厌烦。

那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呻吟是路人纷纷围过来,就连上学的学生也为了凑热闹而忘记了上学的事。

他对她的爸爸说:“你好烦!踩的水都溅到我的衣服上了!”
小女孩的爸爸面对着这群“观众”显得有些尴尬,他还连声向女儿道歉,女儿却扬起下巴,做出一副高傲的样子来,说:“对不起?对不起有用吗?对不起就可以让我的衣服变干净吗?”拜拜看了看周围的观众,小声的对女儿说:“给我一点面子,这里好多人,或加重再说,好吗?”女儿这才意识到人们纷纷向他投来责备的目光,女儿也不希望丢面子,所以找了个人群稀落的空子钻了出去,仿佛像逃过那些不同的眼光。

爸爸追向女儿,一直安慰她,还拍了拍她的肩膀。

女儿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动作,受宠若惊,可是他还是不肯原谅爸爸。

摆出一副公主架子;头也不回地往学校走去。

爸爸十分无奈,好似有想去安慰她,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几分钟后父女两人来到了学校,爸爸向她摇了摇手说:“上课认真听讲,放学赶快回家。

”爸爸无奈的摇了摇头,深呼吸了一口,仿佛如释负重的一样又走了回去。

我现在已经走出了学校,可是路上那一幕幕却一直在我的心中。

或许这件事情真的是他爸爸的错,可是他忘了,忘了那件衣服是谁给他买的;忘了他的命是谁给的;他地一切都源于谁?难道他不知道吗?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是啊!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一切。

所以我们也要感恩,而不要恩将仇报,这件事虽发生在小女孩身上,可是它却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中,时时刻刻提醒我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八年级百善孝为先的观后感3
“无规矩不成方圆”,自古以来规矩都很受人们青昧,“江南第一家”就是以良好的家风和严厉的家风闻名天下,因此良好的家风对一个孩子的未来是多么重要啊。

可以说,很多名人的家庭都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多少人又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家风的好坏取择于父母的做人的品质,两个品质好的人,教出的子女又会坏到哪去呢?
我的父亲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

有活时,就常年在外头,过年过节也不回家,家里的一切都靠母亲打理。

没活时,就在家种菜,整天泡在田里,不让自己闲着。

可是,那一次,在外的父亲放下了手中的活,急急忙忙的从工地赶回来了。

原来,奶奶病了,父亲才如此着急。

回来后,父亲便日日夜夜陪在奶奶身边,吃喝拉撒都照顾得无微不至。

姑姑们看父亲几天几夜没好好休息了,想帮忙照顾,让父亲回去好好睡觉,父亲不同意。

“放心吧,这也是我们的妈妈呀!”姑姑劝父亲,软磨硬泡终于把父亲支走了。

尽管姑姑们把奶奶也照顾得无微不至,可父亲还是不放心,隔三差五的就来检查姑姑的工作,直到奶奶康复出院了。

离开的那天,
父亲对奶奶千叮咛万嘱咐,都是一些“保重身体”“别累着了”“注意休息”的话,奶奶都一一答应,父亲才依依不舍得回去工作。

我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孝顺的儿子,他有一个双目失明的父亲。

一次他们去吃面,儿子很大声的叫了一声:“两碗牛肉面!”然而,却又小声的对服务员说:“请麻烦把我的那碗换成你们店里最便宜的面,谢谢!”面上来了,儿子悄悄的把身上带的牛肉全放进父亲的那碗面里,然后递给父亲。

父亲接过面,用筷子拨动着面,一边不停地把碗里的牛肉挑出来夹给儿子,一边说:“这家店真厚道,这么多牛肉。

”儿子一声不响的接受了父亲夹来的牛肉,过了一会,又悄无声息地夹回父亲碗里。


原来儿子的“两碗牛肉面“是叫给父亲听的,自己吃的其实是最便宜最难吃的面,父亲把自己的牛肉夹给了儿子,儿子又夹回来,这看似小小的举动其实都包含了父子之间浓浓的情谊,父亲爱着孩子,儿子孝敬父亲,儿子都想着父亲,为父亲好,从未想过自己,这种孝心难道不是最美好最纯洁的吗?我为这个儿子的孝心所感动。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对孝敬父母的人都充满敬意,黄香温席让我为之敬佩。

而对于不孝敬父母的人,我会为之厌恶,对于“啃老族”我更讨厌。

这都是父亲的缘故吧!
这是父亲教给我的——对父母的孝心永远都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最贵的礼物、最好的报答!
八年级百善孝为先的观后感4
百善孝为先,孝,乃是中华传统之美德。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吴郡的陈遗,在家十分孝顺。

他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陈遗担任本郡主薄时,就常常带着一个口袋,每次烧饭,把焦饭收藏在那个袋子里,回家送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太守袁山松当天就出兵讨伐。

这时陈遗已经收藏了数斗焦饭,来不及回家,只好带着从军。

双方在沪渎作战,官军失败,士兵溃散,逃到山泽之中,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