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素材资料复习资料青岛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一、填空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才能活。
2.病毒个体极其微小,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3.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5.细菌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类型。
6.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的腐烂,分解。
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7.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主要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
8.(霉菌)、(酵母菌)、(蘑菇)都属于真菌。
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
目前发现的约有(8万)种。
腐烂的水果发出的酒香是(酵母菌)引起的,
9、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10、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11、常见的食用菌有:蘑菇、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二、问答
【1、如何识别有毒和无毒的蘑菇?】答:一看颜色。
有毒蘑菇一般菌面颜色鲜艳,采摘后易变色。
二看形状。
无毒的蘑菇通常菌盖较平,伞面平滑;有毒的蘑菇往往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三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株,无毒的一般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往往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四闻气味。
无毒蘑菇一般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常有怪异味。
【2、举例说明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有益的一面:(1)食品发酵。
(2)生产沼气。
(3)增加土壤肥力。
(4)生物制药。
有害的一面:使人患病
【3.为什么说细菌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使动植物遗体不断腐烂、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成为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
由此可见,细菌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4、怎样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1)切断传播途径。
(2)接种疫苗。
(3)勤洗手、多通风、多晒太阳。
【5.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和鱼的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先变腐臭,最后消失。
说明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使动植物遗体不断腐烂、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填空
1、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2、像食盐、白糖、玻璃等物质,能通过一定方式恢复原状的变化,叫可逆变化。
像水泥、种子、木头在变化后不能恢复原状。
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变化。
3、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4、牛奶营养丰富,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因此人们称牛奶是(肠道的清道夫)。
5、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
三、问答
【1、将白糖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变成液体,继续加热就会烧焦变成黑色的焦炭状。
在这个过程中,白糖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分析说明。
】答:将白糖加热至融化,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用生成其它的物质。
继续加热白糖烧焦变成黑炭状,不仅形态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的物质。
【2.防治铁生锈的方法有哪些?这些办法有什么科学道理?】防治铁生锈的方法有(1)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
(2)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膜,如涂油、喷漆、加瓷、镀铬等。
科学道理:空气和水是铁生锈的主要因素,这些方法都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分。
【3、为什么不宜空腹喝牛奶?】答:因为空腹吃东西胃肠蠕动很快。
这时喝进去的牛奶,营养物质来不及消化吸收,就会排到大肠,造成营养的浪费。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一、填空
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
了变化。
2、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3、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4、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孤立存在,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5、动物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在陆地上是(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在空中是(飞行)。
6、马是四肢运动的动物,四肢的常规运动方式是(对角线换步法),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交替循环。
7、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这三个要素。
二、问答
【1.中秋的夜晚,小明一家在赏月,小明的妈妈说她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小明的爸爸却说他看到云在月旁飘动。
一个说月动,一个说云动,谁说的有道理呢?小明弄不明白了,能帮他解释吗?】
答:小明的爸爸妈妈说的都有道理,因为他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小明的妈妈是以云为参照物,她的判断是,月在动;小明的爸爸是以月为参照物,她的判断是,云在动。
【2..在春季运动会上,小明和小华都参加了百米赛跑,小明跑到终点所用的时间为15秒,小华所用的时间是14秒,请问谁跑的快?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答:小华跑的快。
从百米赛跑我们可以看出,经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的越快;相反所用的时间越多,物体运动的就越慢。
【3.我们都熟悉楚人“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
最终他能找到剑吗?为什么?】答:故事中的“剑”掉入河水中以后,相对于船是运动的,而刻舟求剑的楚人认为是静止的。
所以他根据自己在船上刻的记号捞剑,最终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4.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车内的乘客往往会身体向前倾倒,这是什么原因?】答:这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刹车前汽车和车内的乘客都处于向前运动的状态,当汽车急刹车时,汽车突然停止运动,车内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倒。
【5、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
(1)拍打衣服时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2)运动员跳远。
(3)水盆泼水。
(4)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6.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有时候感觉自己是运动的,有时候有感觉自己是静止的,这是怎么回事?】答:这是因为选定的参照物不同。
如果选择大地,路旁的房屋,车外的树木为参照物,就会感觉自己是运动的。
如果选择车内的座椅,车窗为参照物,就会感觉自己是静止的。
【7.小明发现食堂里的张爷爷在烧锅炉时,用铲子往火炉里送煤,铲子只送到火炉的门口,煤就进去了,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
这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用铲子往火炉里送煤,铲子只送到火炉的门口停下了,但铲子里的煤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所煤就进到火炉里去了。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14.白天与黑夜
一、填空
1.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2.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3.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约是一天的时间。
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提出了“日心说”,这一学说又称为(太阳中心说)。
二、问答
【1.哥白尼日心说的主要内容?】
(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都在圆形轨道上匀速围绕太阳运行。
(2)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沿圆形轨道每个月绕地球旋转一周。
(3)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因而出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
【2.昼夜变化交替现象的原因?】
答: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15.昼夜与生物
一、填空
1.昼夜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此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2.白天人们的活动比较(活跃);早晨醒来,(心跳)、(呼吸)会加快;傍晚,体温会比清晨升高约(1摄氏度),血压也从早上(起床时的最低点)升至(晚上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节律。
3.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光亮)与(黑暗)的时间来改变动物的行为。
4.喜欢白天活动的动物称为(昼行性)动物,喜欢在夜里活动的称为(夜行性动物)5.18世纪的植物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不同,而且同类植物在同一时间开花,从而编排出一个“(花钟)”。
16.四季更替
一、填空
1.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
2.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个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4.在一年四季中,白天的时间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在我国,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日),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
5.地球划分为五个气候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二、简答:
【1.四季更替的原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更替现象。
17.弯弯的月亮
1.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2. 月相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
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4.【月相是怎样产生的?】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
因此,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着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18.日食和月食
一、填空1.日食时,太阳被遮挡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月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
2、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3.“红月亮”是一种(月全食)现象。
4、月食有(月偏食)(月全食)两种,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5.日食通常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二、问答
【1.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月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地球上处于月影中的人,就会看不见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
【2.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球上,月球处在地球的阴影中形成月食。
19、登上月球
1、月球是个球体,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那样大。
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2、月球温差很大,面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摄氏度)以上,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零下180摄氏度)以下。
3、月球的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4、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没有(生物)。
5、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成为登月第一人。
6.(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的先河。
7、中国的探月计划称为(嫦娥工程)。
计划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是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第二期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发射(机器人登上月球)。
整个计划约耗时(二十)年。
8、2007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叫(“嫦娥一号”)。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填空
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6)在鲨鱼的启示下发明了潜水艇。
3、(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4、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5、变色龙以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6、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这
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生物界)。
7.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8、(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我国四川省西北部、甘肃省。
9、朱鹮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禽类,已经濒临灭绝。
10、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水杉、银杏等。
11.(银杉)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12.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措施有: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养殖。
13、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仿生)。
14.仿生的过程是:发现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
二、问答
【1、人们为了私欲捕杀青蛙。
长期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恶果?】答:人们捕杀青
蛙,会破坏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使害虫失去了天敌,导致害虫的数量增多,引起农
作物的产量降低;如果用农药杀灭害虫,则会引起环境的污染。
【2.如果不采用农药灭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防止植物遭受虫害?】
(1)可以采食生物链的原理,用一些捕食害虫的动物去消灭害虫。
(2)从药用植物体内提取天然杀虫物质去消灭害虫。
【3.动物保护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
(1)运用保护色。
例如变色龙改变自身颜色适应环境。
(2)警戒色。
例如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警告捕食者。
(3)拟态。
例如枯枝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外表保护自己。
(4)放臭气保护自己。
例如黄鼠狼。
(5)喷射墨汁。
如乌贼。
(6)用硬刺保护自己。
例如刺猬。
【4.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产品是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的?】
(1)在蝙蝠的启示下发明雷达。
(2)在蜻蜓的启示下发明直升机。
(3)在萤火虫的启示下发明了人工冷光。
(4)在青蛙视觉的启示下,发明了电子蛙眼。
(5)在野猪鼻子的启示下发明了防毒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