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21学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九江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西省九江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西省九江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江西省九江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
内涵。

ﻫ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

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

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

ﻫ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

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

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

ﻫ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
值。

其《正始》一条中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史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篇。

文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篇文字中所用“天下"一语,其内涵已经远远逾越“易姓改号”的历代王朝更迭,而是同“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紧密联系在一起。

何谓“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在顾炎武的笔下,就是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

显然,《日知录•正始》中所用“天下”一语,已经不再为旧有的地域概念所能容纳,它讲的是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

因此,《日知录•正始》发出的呐喊,尤其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的大声疾呼,不唯在当时激起共鸣,到了晚清,又经学人的改造,成为掷地有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

(节选自杨艳秋《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在《论语》《孟子》中,有时“天下”就是“百姓"
或“民众”的意思.ﻫB、自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我们方可强烈地感受到“天下”
中那呼之欲出的“百姓"的内涵了。

C、在顾炎武笔下,“天下"一语,已经远远突破了地域概念的内涵,变成了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
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

D、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词的内涵不断得以拓展,慢慢由一种地域概念发展成了一种具
有人文内涵的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将“天下”注入“百姓”或“民众"的内涵,表达的是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一种
具体体现。

B、《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词,是对“天下”人文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
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

C、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在顾炎武看来,这就是
“亡国”的具体表现。

D、引入风俗文明概念,也是“天下”一词中的人文内涵进一步拓展的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
宣告完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所谓“王者"、“贤者”,都应当是以“天下之人"为“天下”,能够让百姓心服,乐民之
所乐,忧民之所忧的人。

B、《论语》记载:“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这里的“天下",就已经体
现出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匹夫”的“责"在于坚守我们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而
并不包括为某家某姓去守护权力.ﻫD、从先秦到明清,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 “天下”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拓展,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语文
修辞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断升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清水洗尘聂鑫森
这是1966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古城湘潭平政街“洗尘池”澡堂壁上的挂钟,宏亮地敲了九下。

按规定,澡堂营业到晚上八点就下班了,顾客早已走尽。

工作人员也陆续回家了,只剩下浴池班班长于长生和小徒弟张庆在打扫卫生。

几个大池子里的水都已放干,池底、池沿也都擦拭干净。

原本浴池的顶端有几个雅间,现在紧紧地关着,里面放着木浴盆、小床、茶几,浴盆上安着冷、热水龙头。

舍得花钱的顾客可以自己调节水温,可以洗过澡后舒服地躺到小床上,可以请人推拿按摩,可以喝一壶泡好的茶。

但这个项目在几天前已经取消了,上级说,只有剥削阶级才有这些臭讲究!
于长生望着那些雅间,惆怅地叹了口气.
“张庆,关门吧,我们爷俩也该歇口气、喝口茶了,今晚轮到我们值班哩。


张庆说:“好咧——师傅。


两个人刚走进店堂,从外面急匆匆走进一个人来.四十岁出头,脸黄而瘦,额头上还有血迹,目光散乱,步履踉踉跄跄,身上的衣服很破旧,特别是膝盖那个地方磨损得很厉害。

张庆吆喝一声:“喂,下班了,明日再来!”
那人惊悚地收住脚步,小声说:“我……好多日子没洗澡了,是否可以……”
于长生几步走上前,把来人上下打量一番,然后说:“您啦,请!”
张庆觉得很意外,不是下班了吗?
于长生对着张庆一扬手,吼道:“关门!”
张庆忙答应:“是,师傅.”
“开雅间,把锅炉烧起来,让客人好好洗个澡!”
来人说:“师傅,我……没带这么多钱。

"
于长生说:“放心,还是五角!请您先去雅间稍等一会,我去沏壶茶来。


张庆关好门,又去打开一个雅间,再一溜烟去了锅炉房,不久便听见鼓风机吼叫的声音。

又过了一阵,于长生端着一壶热茶和一个有盖的茶杯,走进了雅间,并顺手带关了门。

来人慌忙站起来,说:“师傅,叫我如何感谢您!"
“坐!快坐!我认识您,您是成龙中学的校长齐子耘先生,我的二儿子就在贵校读高中.我曾在家长大会上见过您.我叫于长生,活到五十岁倒真的糊涂了,有文化的人忽然都有罪了,怪事!”
齐子耘没有答话,眼睛里闪出了泪光。

“我二儿子昨天回家时,说是参加了什么批斗会,被我用木棍子狠揍了一顿,打得他鬼哭狼嚎,保证再不去胡来了。


齐子耘小声说:“也不能怪他们。

他们太年轻……"
聊了一阵,张庆在雅间外高喊一声:“火旺--水热咧—-”
于长生忙站起来,走到浴盆前,先打水龙头放水,白色的雾气立刻升腾起来。

他不停地用手去试水的温度。

这时节洗澡,水要热,但不要烫。

于长生关了水龙头,说:“齐先生,您先泡澡。

半个小时后,我来给您推拿按摩。


“不,不。

我不配,也别连累了您。

"
“我不过是个工人,还能把我怎么样?”
于长生走出雅间,顺手把门带拢了。

“张庆,过半小时,给我到隔壁的饮食店去买一碗馄饨来!”
张庆吃惊地望了望师傅,然后说道:“好咧.”
于长生到池子边搬了条板凳来,静悄悄地坐在雅间的门边.
约摸半个小时,于长生听声音就知道齐子耘洗好了,便立即推门走了进去。

灯光下,他看见齐子耘的身上、手臂上,有一些红红紫紫的伤痕,便慌忙走上前,说:“您请伏在床上.这个项目早就取消了,但我要为您显一显手段。


齐子耘伏趴在床上,于长生弯腰立在旁边,双手握成空心拳,开始在他的脊背上,小心地绕开伤痕,紧敲轻捶。

“痛吗?齐先生。


“不……痛。

"
拳头忽然停住了。

于长生说:“齐先生,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您问吧。


“如果我猜得不错,您是从学校逃出来的?”
“是。


“您受了许多罪,从您的目光里我看出您很绝望?"
“对.您说这日子怎么熬过去,罚跪、批斗、挨打、游街,没完没了的。


“那么,我告诉您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可能总是这样,而且什么人都可以没有,独不能没有老师!您要咬紧牙挺住,为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天地君亲师’,这个道理是铁定的,假如连老师都不要了,这个世界也就完了!您说是不是?”
齐子耘的肩膀猛烈地抽搐起来,终于压抑不住,伤心地伏在枕上恸哭起来。

“齐先生,像我,还有和我一样的人,把孩子交给老师,心里感激得很啦.”
齐子耘挣扎着爬起来,揩干泪,说:“于师傅,我原本想好好洗个澡,就……现在,我要骂自己是个胆小鬼,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这个澡,把我洗明白了。

"
于长生抓过一块大浴巾,给齐子耘披上,然后,对着他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

门外,张庆一声高喊:“小肉馄饨—-趁热吃哩-—”
……
第二天上午,“洗尘池”门外的大街上,传来一阵一阵的锣声和惊天动地的口号声。

于长生和张庆从澡堂里跑了出来。

张庆说:“师傅,走在前面的是昨夜来洗澡的那个人."
于长生说:“那是齐先生,齐子耘校长!”
他看见齐子耘挂着大牌子,敲着一面锣,从容地走着,脸色很是平静。

他的目光又扫视那些戴红袖章的红卫兵,里面没有他的二儿子!
于长生忽然响亮地喊道:“‘洗尘池’有客人哟,里面请—-”
(选自当代短篇小说集《失踪者》,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于长生本已下班却偏要接待一位外观奇特的客人,并且要违反上级相关规定而用雅间招待,使故事情
节再起波澜。

B、“白色的雾气立刻升腾起来”,表现出室内的温馨,又与室外极为寒冷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齐子耘“肩膀猛烈地抽搐”“伏在枕上恸哭”表现出了齐子耘饱受折
磨后还能得到于长生关怀的感动。

D、小说语言简洁,情感朴实,作者通过明暗线交织的写法,生动地塑造了古城湘潭中市井人物群像,展开了一
幅特殊历史时期人情世态的画卷。

5、小说以于长生响亮的喊声作结,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6、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张庆是一个多余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材料一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日前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新增“留守儿童保护”专门章节,其中提出父母外出后应当与留守儿童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及时了解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

这一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不仅要求民政部门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 还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此外,还规定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定期将留守儿童监护、抚养和身心健康情况报县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摘编自2016年12月6日《广州日报》)
材料二
目前中国共有6102.55万留守儿童,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陪的“一个人”生活。

而湮没在历史时光中的留守者,至少有整整一代人.
过去一直说如何重视,但具体到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

这次明确了联席会议制度由民政部牵头,是二十几年来的第一次。

儿童不再留守,就是要让他们与父母团聚。

让父母返乡,还是让孩子随迁?学者段成荣的建议是,从制度上创造条件,让孩子跟着父母进城。

大学毕业后,黄湘洁作了一个“逆历史潮流”的选择:留在家乡湘西的老司岩千年古寨,当一名幼儿园老师。

黄湘洁的故乡在湖南老司岩,明清时期曾富贾云集的千年寨子,今天一切依旧保持地理原貌——很陡很长的石板路,村口岩壁上比谁都老的古树,还有躺在荒野中间破败的祖屋。

寂静,是最大的变化。

今天的老司岩仅185户农家,685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去一半。

留守儿童39名,孤儿2名。

1984年,一纸中央文件松开了乡村户籍人口“自由出入"城市的高墙。

仅1989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就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0万人迅速蹿到了3000万人。

即使闭塞如老司岩这样的古寨,也在错过第一波打工潮后听到了风吹草动。

1992年,黄湘洁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下她和姐姐、弟弟三人独守家中。

那年黄湘洁两岁。

“当时的乡村,穷是一种常态.”从事农村问题研究近三十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成荣说.1984年,还是在校研究生的他跟着导师到辽宁、山东等地的农村调研,最大的体会就是农民那股想要外出谋生的深切冲动.
彼时的中国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才不久,粮食价格低,还需缴纳农业税费,种地基本不挣钱,有时辛辛苦苦干一年,还赔钱。

尤以1994-1996年最为严峻。

而远在近千公里外的广东佛山,当时外来工已经可以拿到数倍于内地的工资。

以至于农民外出务工,都被中西部地区政府视为一件大事拿到办公桌上讨论。

四川则更有趣,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四川普查办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由政府推动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

后来被其他地区当作经验争相效仿。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黄湘洁的归来也让村里人不解。

他们说,一定是在外头找不到工作吧。

2013年9月,在当了志愿者一年后,她打消了出走的念头。

她说,“不要让这些孩子再被遗忘了”。

(摘编自2016年3月24日《南方周末》)
材料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6月19日《关于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材料四
2016年9月21日,河南全省法院“送法进校园暨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发放仪式”在郑州市古荥镇实验小学举行.这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连续第五年送法进校园,为该省650万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孩子们也获得了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学习保护自己的技巧和方法。

据悉,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让爱相伴——让法律照亮留守儿童回家的路”。

活动现场河南基层法官讲述了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

女童保护基金负责人孙雪梅现场授课,教孩子们如何预防性侵害,保护自己。

四个留守儿童代表用诗歌朗诵《爱的礼赞》,向所有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的爱心人士表达最朴素的谢意。

据有关部门统计,人口大省河南留守儿童的数量达到650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还多。

(摘编自2016年9月21日“中新网郑州”)
7. 下列对上述新闻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总数已达6000多万,留守儿童的产生非一时一地的结果,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
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有20多年的历史。

B。

像黄湘洁那样,在大学毕业后能够主动选择回到贫困的家乡当志愿者,并且最终为了那里的孩子留下来
的,在当今中国还属于少数.
C。

材料中提到的曾富贾云集,而今却极度贫穷、寂静的村寨老司岩,在中国大地上绝非个案,而是我国
村庄的缩影,他们已成为中国留守儿童的主要聚居区。

D.有关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易受到意外伤害,而留守女童比留守男童
存在相对更为明显的负面情绪。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四则材料来源不一,有门户网站、报纸等,报道时间也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留守儿
童问题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B.材料一、四站在政府机构层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报道,体现了社会上层对留守儿童的重视;材料二、
三主要从民间个体调查研究的角度进行相关报道。

C。

材料二中,还在读研究生的段成荣就来到山东、辽宁等地展开实地调研,切身感受到了当时中国农村
农民真实的生存现状.
D。

相对而言,《光明日报》的调研报告采用了《广州日报》《南方周末》和“中新网郑州”所不具备的
列图表和列数字的手法,显得更直观明了.
E。

如果全社会形成合力,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快乐地成长,可以适当缓解留守儿童意外
伤害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9。

请结合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应当如何将关爱留守儿童落到实处。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2小题。

ﻫ辛术,字怀哲,少明敏,有识度。

解褐司空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典营构邺都宫室,有思理,百工克济。

再迁尚书右丞,出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

遭父忧去职,清河父老数百人诣阙请立碑颂德。

文宣嗣事,累迁散骑常侍。

齐天保元年,侯景征江西租税,术率诸军度淮断之,烧其稻数百万石。

还镇下邳,人随术北渡者三千余家。

东徐州刺史郭志杀郡守,文宣闻之,敕术自今所统十余州地诸有犯法者,刺史先启听报,以下先断后表闻。

齐代行台兼总人事,自术始也。

安州刺史、临清太守诸镇将犯法,术皆案奏杀之。

睢州刺史及所部郡守俱犯大辟,朝廷以其奴婢百口及赀财尽赐术。

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

僚列闻之,遗术书曰:“昔闻孔子忍渴于盗泉,足下今能如此,可谓异代一时。

”武定八年,侯景叛.及王僧辩破之,术招携安抚,城镇前后款附者二十余州。

兖州刺史郭元建获传国玺,文宣欲以玺告于太庙,檄术以进焉,其见重若此。

寻征殿中尚书,领太常卿,仍与朝贤议定律令。

累迁吏部尚书,干食南兖州梁郡。

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天保末,文宣令术选百员官.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

术临军以威严,牧人有惠政.少爱文史,晚更修学,虽在戎旅,手不释卷。

及定淮南,凡诸资物一毫无犯,但大收典籍,多是宋时佳本.及还朝,颇以馈遗权要,物议以此少之。

十年卒,年六十。

(选自《北齐书·辛术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
甚为当时所称举
B、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
甚为当时所称举
C、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
甚为当时所称举
D、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
甚为当时所称举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石,是中国古代的容量单位,此外还有升、斗、斛等。

B、刺史,是古代行政区的长官之一,属于地方官职,负责监察检核之事.ﻫ
C、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祖之所,里面供奉皇帝先祖以及某些皇后和功臣的神位。

D、大辟,是死刑的通称,古代五刑之一,即将斩下的头悬于高处示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术聪明干练,政绩斐然.在中央为官营造邺都宫殿时,思维清晰有条理;在地方为政时,受到百
姓爱戴,百姓联合请求立碑为其颂扬德行。

B、辛术军功卓著,深得民心。

他率领军队南渡淮水禁绝侯景征税的行为,返回时,众多百姓追随他而来;
侯景反叛被破后,辛术安抚人民,各县主动缴纳钱款前来依附。

C、辛术据实执事,备受信任。

辛术能够依据所犯罪过轻重处罚犯罪官员;君主对他十分信任,将处罚
官吏的权利交给他,甚至将护送传国玺的重任也托付给他。

ﻫD、辛术廉于财利,酷爱文史.朝廷将犯罪官员的奴婢以及财产赐给他,他不为所动;平定淮南之后,钱
财秋毫无犯,但因收藏典籍赠送权贵而受到非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ﻫ①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

(5分)
ﻫ②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5分)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14———15小题。

一剪梅(宋•刘克庄)
小序: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ﻫ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②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ﻫ【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元:通“原”.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

“束缊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小序中“饯”字。

B、刘郎:指作者自己。

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

ﻫC、“酒酣耳热说文章”,作者与朋友畅谈文章却不话别,表现了作者对离愁的刻意回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