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69分)
1. (6分)(2020·普陀模拟) 按题目要求选择。

(1)某班级同学编了一本描写自然山水的文集,以下内容适合用作广告语的一项是()
A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 .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C .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D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A . 小组讨论时,小王说:“大家畅所欲言,抛砖引玉,给我很多启发”。

B . 阅读交流时,小孙说:“我有两个问题不理解,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C . 同学捐款后,小李说:“感谢大家响应号召,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D . 同学发言后,小赵说:“大家应该向你学习,谈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2. (6分) (2016高三上·钦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教育公共服务的方式:民主协商对话
受传统公共行政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公共教育体制,都是由政府举办并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国家垄断色彩。

公民在向国家纳税之后,只能无条件地接受由政府设立的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他们对于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被动地接受。

此外,由于政府的垄断,公立学校的办学完全根据政府的计划进行,而不必直接面对学习者的选择和同行的竞争,对于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可以置之不理。

针对政府垄断学校教育供给的局面和政府漠视家长和学生教育需求的状况,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社会公众是政府顾客”的理念,坚持“顾客至上”。

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根据“顾客”的需要提供回应性的教育服务,要尊重并赋予顾客应有的权利,坚持“顾客导向”,以“顾客满意”为宗旨。

然而,新公共服务理论也认为,与政府互动的并不简单地是顾客,同时还是公民。

与政府直接交易的人的确可以被视为顾客,但从政府那里接受一种职业服务——例如教育——的人则可以恰当地被称之为当事人、公民。

公民不只是顾客,他们是“所有者或主人”。

正因为接受政府服务的人是“所有者或主人”,而不单纯是“顾客”,因此,有权参与决定政府提供哪些公共服务。

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以及以什么方式提供公共服务等等,而不单单是处于服从、被动接受的地位。

换言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应该坚持民主协商对话的方式。

这就要求公共管理者积极回应公民的要求,倾听公民呼声,方便公民选择,鼓励公民参与,部门绩效评价以公民为主体等。

教育领域的民主协商对话要求公民成为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让公民来参与教育决策的制定,让公民和政府共享政策制定的权由;关注教育政策的回应性,建立公民表达教育利益和诉求的畅通渠道,培养公民的教育责任意识。

实践还证明,只有注重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的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才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政策的实施才具有效力。

对政府而言,则应该致力于搭建舞台。

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与公众的沟通对话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和公众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以确保政府与公众进行无拘无束、真诚的对话,共商教育公共事务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政府官员或公务员在主观臆想。

只有这样,教育的公共利益属性才能实现。

另外,作为教育公共事务当事人的公民有责任主动关注教育发展状况,参与政府的教育管理活动,在活动中推动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教育效能的最大化。

通过政府与公众良好的沟通对话机制,通过与政府的全面接触,通过这种各方力量都能参与公共政策的计划和决策的机制,可以使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到公民的教育需求、愿望和抱怨,获得大量反馈信息,提高政府对外在环境的敏感度和回应性,更好的改善教育公共产品和服务。

同时,还可以提高公众对公共事业的参与热情,满足公众的尊重需求和表现需求,也使公众加深对政府的认知、理解和忠诚感,形成政府与公众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氛围。

因此,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新背景下,教育的公共服务性要求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机关以民主协商对话的方式提供教育服务,同时致力于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与公众沟通对话的机制。

这样做,才能推动政府对教育负起责任,同时满足和尊重了公民合理的教育需求,形成了公民和政府之间的良好信任与合作关系,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摘自《教育与管理》2014第9期)
(1)
对于“教育公共服务”必须“民主协商对话”的理由,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 二战以后,由政府举办的公共教育体制,在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时,有强烈的国家垄断色彩。

B . 公立学校由于政府垄断,只需根据政府计划办学即可,不必直面学习者的选择和同行竞争。

C . 由政府垄断的教育,漠视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不符合新公共服务理论“顾客至上”观念。

D . 公共教育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顾客,还是公民,是主人,有权选择教育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传统公共行政的影响下,公民只能被动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无从主张自己的教育需求。

B . 在教育公共服务中,公民不只是与政府进行直接交易的顾客,还是纳税后接受政府职业服务的主人。

C . 在教育领域实行民主协商对话,必须让公民作为制定与实施教育政策的主体,享有教育政策决定权。

D . 公民参与教育决策,不仅要有权力意识,还要有责任意识,要主动关注、推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教育公共服务领域,应该消除传统公共行政国家垄断的影响,坚持新公共管理理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B . 实践证明,如果不让公众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那么教育政策就没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实施起来就没有效力。

C . 要想实现教育的公共利益属性,政府就必须搭建舞台,确保与公众就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进行真诚对话。

D . 政府与公众良好的通对话机制,可以改善教育公共产品和服务,最终目的是使公众加深对政府的忠诚感。

3. (9分) (2018高一下·长沙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

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20.4%;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增长率为4.3%。

中国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规模预测
(摘编自《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2017年市场发展预测》)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达68.2%;图书阅读率为58.8%。

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

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每天微信阅读26分钟每年读书7.86本》,2017年4月18日新华社)材料三: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纸质读物阅读仍是5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这是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8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
“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

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就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

”在北京工作的范跃辉表示。

手机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习惯。

此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5年增长了6.1个百分点。

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8年增长。

“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

但也要防止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说。

专家认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让公众便于接触文字,已变成获取咨询和知识的入口,成为数字化阅读新的增长点。

创新如何让传统阅读回归?
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在北京艺天桥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谈阅读、谈创作、谈生活;在青岛BCMIX美食书店,人们在享受美食、品味咖啡的同时,领略阅读之美,度过一段慢下来的愉悦时光;在北京三里屯,老书虫、Page OnE.言又几等各色书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每逢周末还举办图书交流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让这里不仅是潮流地标,也成为文化“宝地”。

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

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

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全民阅读如何厚植土壤?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

”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孙慧阳认为,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摘编自《触屏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全民阅读新观察》)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移动设备正越来越普及化。

B . 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了160亿元,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达到了7.2亿人。

C . 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高,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上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

D . 我国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呈逐渐拉开距离之势。

B . 逛街或吃饭时,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C . 无论是在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还是美食书店里人们边享受美食边领略阅读之美,这都是实体书店为了吸引顾客的创新之举。

D . 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是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E . 孙慧阳认为,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才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

4. (12分) (2016高三上·睢宁月考)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哑了的三角琴
巴金
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

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

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

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呻吟。

我叫它做“哑了的三角琴”。

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

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

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

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


“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

“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

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

这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

我们来到西伯利亚一所监狱,把来意告诉狱中当局,一个禁卒插嘴说:‘我知道拉狄焦夫会唱歌’,典狱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领来。

“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

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

当我们说想听他唱歌时,这个囚人暗黑的眼睛里忽然露出了一线亮光,似乎有一种快乐的欲望鼓舞着他。

他望了望典狱,又望着你母亲,略带兴奋地说:‘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角琴,那么……’典狱叫人找一只三角琴。

“这时候秋天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屋子里,正落在他的身上。

他闭着眼睛,弹起琴弦,开始唱起来。

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进到了梦里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地尽情唱着。

唱完歌,他吻着琴,像母亲吻孩子一样。

“‘尼特加,把三角琴给我拿过来!’典狱毫不动心地对禁卒说。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这个囚人的面容突然改变了:两只眼睛里充满着血和火,脸完全成了青色。

他坚定地立着,紧紧抱着三角琴,怒吼道:‘谁来,我就要杀谁!’你母亲和我,都吓坏了。

“典狱冷酷地说:‘给他夺下来。

’他这时候明白抵抗也没有用了,便慢慢地让三角琴落在地上,忽然倒在椅子上低声哭起来。

‘我们不能够再帮你什么忙吗?’你母亲悲声地问。

“‘谢谢你们。

我只想请你们到布——村的教堂里点一支蜡烛放在圣母像前,并且做一次弥撒祝安娜。

’说到安娜这个名字,他几乎又要哭出来,但他马上忍住了。

“门开了,两个兵把他押了出去;脚镣声愈去愈远。

一切回到平静了。

“这个拉狄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凄然地问。

“有一天教堂中正在举行婚礼,新郎是一个有钱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

拉狄焦夫忽然闯进来,用斧头把新娘、新郎都砍倒了。

新娘后来死了,新郎成了残废。

拉狄焦夫并不逃走,他被判了终身惩役罪,也不要求减刑。

从此他的口就永远闭上了。

’禁卒一面说,一面望着桌上的三角琴,最后加了一句:‘三角琴也弄坏了。

’你母亲就花了一点钱向禁卒买来了三角琴。

她把它带回圣彼得堡。

“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并不曾做到。

第二年你母亲生了你,过了两年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现在你母亲睡在圣彼得堡郊外的公墓里,三角琴又被你打碎了,而圣母像前那支蜡烛还没有人去点过,为安娜做的弥撒也没有人去做。

……孩子,你懂得了罢。


父亲的声音里含有眼泪,同时又含有无限的善意。

我觉得我要哭了。

(节选自巴金《复仇集》,有删改)
(1)
小说开头画线部分对“哑了的三角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
小说关于拉狄焦夫的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3)
拉狄焦夫身上体现了哪几组矛盾冲突?请分点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4)
小说题为“哑了的三角琴”。

请结合全文,探究其蕴含了哪几层深意。

5. (11分) (2019高一下·无锡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忌妒
B . 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
C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恨、痛心
D . 其辞微微:微小细微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与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 .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B . 信而见疑
C . 《国风》好色而不淫
D .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当,因想争得楚王的宠信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 . 屈原见闻广博,善于交际,深受信任,常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

C . 屈原草拟好宪令后,上官大夫想夺过去据为己有,屈原不给遭到诬陷。

D . 文段最后一句说屈原的志趣可以和日月争光辉,是对屈原的高度褒奖。

(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 (7分)(2019·宝安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 ,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 ,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 ,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7. (3分)(2017·温州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 , 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②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

________ ,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③有如此之势,________ , ________ ,以趋于亡。

(苏洵《六国论》)
④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________ , ________。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⑤休去倚危栏,________ , ________。

(辛弃疾《摸鱼儿》)
8. (5分)下面一段文字中人物的语言有不得体之处,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

王凯和李阳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宿舍同桌,十几年来一起长大,友谊深厚,高考后两人分别被两所高校录取。

回校取录取通知书时,两人相见,王凯拉住李阳的手说:“李阳同学你好,今天与你在此幸会,我都高兴死了!
咱俩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你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我永远感谢你,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希望今后我们保持联系。


9. (5分) (2017高二下·泰安期中) 下面是泰安的旅游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10. (5分) (2016高一下·鸡西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69分)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4-4、
5-1、
5-2、
5-3、
5-4、
6-1、
6-2、
7-1、
8-1、
9-1、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