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整合提升
核心术语
(1)细胞周期(分裂期、分裂间期)
(2)有丝分裂(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纺锤体、星射线、着丝点、赤道板、细胞板)
(3)全能性、分化、脱分化
(4)癌变、凋亡、衰老
内连外展
本单元知识可与细胞结构、减数分裂、遗传变异及调节相联系
内化知识、系统归纳、编织成网,方能做到游刃有余!
规X答题——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
答卷投影
规X答题
答卷投影
规X审答|抓关键词
关键1 图甲①~⑥中只有②含细胞壁
关键2 界定①~⑥中染色体组数依次为2、4、2、1、2、2
关键3 确认图丙中a、b、c名称的关键是①中b为0而,②中a∶b∶c=1∶2∶1
关键4 减数分裂可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错因诊断
诊断1 混淆染色体组内涵,错将⑤中看成含1个染色体组
诊断2 忽略题目所问为“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盲目答为③的名称
诊断3 忽略着丝点分裂单体即消失的事实
诊断4 答题不全面,未能考虑到⑤中存在等位基因的全部原因
满分答案
(1)②①④次级精母细胞(2)a 2、0、2
(3)B、b 基因突变或在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16
温馨提示
(1)确认细胞分裂图像宜首先依据染色体行为确认细胞分裂所处时期或名称,然后再进一步推测该期之前或之后细胞分裂状况。

(2)分析曲线模型须首先关注纵横轴标识,进一步分析升、降趋势及折点
(3)柱形图分析最重要的是“数据”变化
单元滚动检测4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改编题)下列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⑤
B.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②④⑤中
C.分泌蛋白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⑤→③→①→⑥
D.细胞的识别与⑥中的糖蛋白有关,观察藓类叶中的④不需染色剂
解析⑤为核糖体,其组成成分为RNA和蛋白质,不含DNA,即不含遗传物质。

答案 B
2.(2012·某某十二校联考)某研究小组发现了胎盘生长因子抗体——PLGF抗体,该抗体能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结合,阻断胎盘生长因子与毛细血管结合的通路,削减了对肿瘤的养分供给,癌细胞分裂速率减缓,低于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的速率,使肿瘤明显缩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只有癌变的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
B.PLGF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与分泌需多种细胞器的参与
C.癌细胞容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细胞之间的润滑作用增强
D.该抗体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结合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人体内细胞都含有原癌基因;PLGF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与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与线粒体的参与;癌细胞容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抗体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结合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 B
3.(改编题)下图表示三种结构或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为离子通过细胞膜,其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
B.②为吞噬细胞,能吞噬异物反映了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为细胞核,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D.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可影响①所示过程,不影响②所示过程
解析离子被选择吸收通过细胞膜,而不是随机的,A项错误;②为吞噬细胞正在吞噬异物,方式为胞吞,反映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不是选择透过性,B项错误;由图③可知,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且消耗ATP,大分子物质不能自由进出核孔,说明核孔也具有选择性,C项正确;图示①、②过程均需消耗能量,故抑制呼吸过程,①、②所示过程均受影响。

答案 C
4.(2012·某某质检)利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K2(VK2)培养肿瘤细胞72 h后,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以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表示),结果如下:
VK2/(μmol·L-1) 0 10 20 30 40
细胞凋亡率/% 3.15 6.37 14.70 19.31 26.42
下列叙述中,最合理的是( )。

A.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不会凋亡
B.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最适VK2浓度为40 μmol/L
C.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减弱有关
D.bax基因稳定表达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解析由表和曲线图可以看出,随着维生素K2(VK2)浓度的不断增大,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也随之增大,bcl2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逐渐减小,而bax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变化不大,说明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减弱有关;由于设置的VK2溶液的浓度X围太小,所以不能确定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最适浓度。

答案 C
5.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能量A是光能,能量B、C和D中有一部分形成ATP
B.①过程是光反应,②过程是暗反应,③④过程都是无氧呼吸
C.①过程是光合作用,②③④过程都是有氧呼吸
D.①②过程只能发生在植物细胞内,③④过程只能发生在动物细胞内
解析①过程是光合作用,②过程是有氧呼吸,③④过程都是无氧呼吸。

①过程可发生在植物细胞或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型生物细胞内,②过程能发生在需氧型生物细胞内,③过程可发生在动物细胞中,也能发生在一些植物细胞中(如马铃薯的块茎),④过程不能发生在动物细胞内,可发生在植物细胞或酵母菌等细胞内。

答案 A
6.如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图解,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能量和载体
B.蔗糖进入细胞与③有直接关系
C.②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D.葡萄糖进入细胞只能通过②完成
解析图示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分别为:①是胞吞或胞吐,②是主动运输,③是协助扩散,其中②需要能量和载体,①只需要能量。

蔗糖跨膜进入细胞是由载体介导并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所以应该与②有直接关系;葡萄糖进入人的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②对所运输的物质具有选择性,这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答案 C
7.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例都为1:2: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解析该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可判定为动物细胞。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主要特征是核仁、核膜消失,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中心体的复制在间期。

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数目和形态清晰。

答案 A
8.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叶绿体中[H]的含量相对稳定,在A点时突然停止供给CO2,能表示叶绿体中[H]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突然停止供给CO2,暗反应受到抑制,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的量减少,[H]积累增多,一段时间后处于稳定状态。

答案 B
9.如图为在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水和小球藻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

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

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
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
D.①的质量大于②的质量
解析②和④的反应物中仅CO2种类不同,由于相同物质的量的CO2和C18O2生成的有机物和水的物质的量相同,但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④中原有的大于②中的),所以②中生成水的质
量小于④中生成水的质量。

答案 C
10.2012年1月6日,在美国纽约伦斯勒的神经干细胞研究所工作的Sally Tempie等研究人员发现“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也存在神经干细胞”,并将该成果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期刊上。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过程中只有部分基因得到表达
B.图中b过程中核酸的种类和含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C.富含脂肪的细胞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两种骨细胞代谢相对比较缓慢的原因与自由水所占比例较低有关
解析图中a、b、c、d、e过程为细胞分化,分化过程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A项正确。

分化过程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中的mRNA种类和数量不同,故B项错误。

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并可用显微镜观察到,故C项正确。

细胞代谢速率与水的存在形式有关,自由水占比例低则代谢缓慢,故D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6分)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关系图。

(1)构成小分子A、B、C、D、E的化学元素中相同的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大分子化合物的名称:⑦________;⑨________。

(3)导致F1~F n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分子C和D的最主要差别是前者含________,后者含________。

(5)写出下列物质的具体名称:F2为________,F4为________。

答案(1)C、H、O (2)脂肪DNA (3)构成多肽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4)核糖脱氧核糖(5)抗体胰岛素
12.(20分)(2012·某某五校三模,29)图甲是某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该生物体内5个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若图甲细胞能产生某种抗体,则甲细胞是由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而成。

(2)研究表明,图甲结构②的功能越复杂,其上面的________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发现该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最可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甲是动物的胚胎细胞,检测到细胞中有合成血红蛋白的mRNA出现,说明该细胞正在发生________,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细胞。

(4)若图甲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乙中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

结构③由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组成。

(5)在乙图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分裂图像有________(填字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特有图像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图乙中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细胞或记忆
(2)蛋白质抑制了运输K+的载体的活性
(3)细胞分化
(4)B、C 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或答两个中心粒) 周围物质
(5)B A、E 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13.(14分)研究人员以某植物为材料,利用多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图示装置由阳光下移至黑暗处,则植物叶肉细胞内C3,含量________(增加、减少)。

(3)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应在图示装置的烧杯内加入________,然后再打开该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如图所示,关闭活塞,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的观察指标是U形管A侧液面的变化。

在每一给定温度且其他条件均相同、适宜的情况下光照1小时,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水柱高度变化
1.0 1.7
2.5
3.2 3.7 3.5 3.0
(mm·h-1)
请根据以上数据在指定方框的坐标内,以直方图的形式画出各温度下的实验结果。

分析所绘图形可知,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反应中,叶绿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产生的氧直接以分子状态释放出去,形成的[H]则用于暗反应,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直接用于暗反应。

(2)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暗反应中C3的生成量不变,而C3的还原量由于ATP和[H]的减少而减少,故C3的含量增加。

(3)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
验中,温度为自变量,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不变。

打开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在同一水平高度,使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由图可知,温度在5~25 ℃X围内,光合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25 ℃以上时光合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又逐渐减弱。

答案(1)ATP和[H] (2)增加(3)二氧化碳缓冲液使容器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如图所示
在一定的温度X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一定温度后,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