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思想政治课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掘思想政治课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课被公认为理论性太强、政治色彩浓厚、文字枯燥无味,学生不重视、无兴趣。

笔者却不这样认为,我的实践经验是:政治课也有魅力,只要你善于挖掘,必能使学生兴致盎然,教学也自然水到渠成。

一、认真阅读教材,提炼政治语言魅力
首先,教师要有目的地安排学生阅读一些简单、易懂、有趣的政治书籍或篇目,读一读政治家们成长、奋斗、探索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阅读政治的兴趣。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前列好阅读提纲,由学生按提纲的提示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该读什么、怎样读。

在这样阅读的基础上完成提纲上的问题,使学生的阅读具有目的性、针对性。

当然,这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而且教材中的问题要明确、有趣。

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加以现场指导,对于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当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及时进行纠偏和矫正,使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理解政治学科语言。

课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前的阅读,包括阅读教科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等。

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理解,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尝试完成课后作业,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

这样的阅读能丰富学生的政治学科语言。

另外,教会学生读记结合,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政治阅读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政治学科的语言非常简洁,很多政治概念、政治观点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联是隐蔽的、含蓄的。

每个政治概念、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和独特的指向,必须理解清楚、准确、到位。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像读语文那样,读出整篇文章的“语法结构”。

对于教材中的观点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和时代背景深化理解,在听、说、读、写、演、讲、议、辩中深化理解。

阅读能使学生较好地与教材文本进行交流和对话,在熟读中感觉、领悟政治语言,在交流中运用并规范自己的政治语言,锻炼对政治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加强学生的政治阅读实践,指导学生认真去读,用心去悟,细心去品,这样才能逐渐丰富学生的政治语言系统,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政治语言,领略其中的奥妙,感受到政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欣赏到隐藏在文
字背后的蓬勃生命活力。

这样的政治学科阅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果敢而严谨的学习习惯、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良好的表达语言能力和乐于交流的沟通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打造魅力课堂
政治教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社会生活实际,及时丰富完善教材内容,切实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使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从而达到切实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果、课堂感染力、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活化教材内容,增添教材的时代特征。

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及效果的关键。

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关注现实,跟上时代步伐,吸收第一时间的大量信息,做好整理、筛选工作,形成大批生动、新鲜的事例作为教材的补充,使书本上简单的理论有了当今时代中大量鲜活事例的有力论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融入时代生活的素养。

(二)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背靠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大舞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堵“围墙”隔不断课堂和社会的联系。

现阶段的高中学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获取大量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学生都开阔。

但作为教材的思想政治课本的案例不可能有极强的时效性,并且往往远离学生现阶段的生活,这就难免使学生感觉课本内容不新鲜,进而产生政治教学内容和生活是互不相关的两码事、政治课特点就是死记硬背的成见。

为此,政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例,除了“新鲜”以外,还要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或是使其能真正受到触动的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思考,使他们感受到政治思想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从而提高政治思想课在他们心目中的信度。

(三)关注“热点”和“焦点”,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感兴趣但又存在迷惑的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热烈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或处理方法。

这既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而真正提高政治课的信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定报国信念。

作为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报纸上、网络上的发稿等搜索供讨论的问题,及时了解时事新闻,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和“焦点”,使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真实的感受。

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联系起来,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我们的政治思想学科教学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千秋初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