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和结构特点。
2、把握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3、体会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和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新闻的要素和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
(2)品味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2、难点
(1)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豪情。
(2)学习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渡江战役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出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知识讲解
1、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1)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2)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
2、新闻的要素
新闻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3、新闻的结构
(1)标题:高度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主体:新闻的主要部分,详细叙述新闻的事实。
(4)背景:对新闻事件产生的背景、环境等进行补充说明。
(5)结语: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对新闻进行总结或展望。
(三)文本分析
1、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二十一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胜利南渡长江。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分析新闻的结构
(1)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2)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简洁地交代了渡江的人数和时间。
(3)主体:具体描述了渡江战斗的过程和成果,包括“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内容。
3、语言特点
(1)简洁准确: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时间精确到“五时”,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生动形象:“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用“摧枯拉朽”形象地表现了解放军的强大攻势。
(四)拓展延伸
1、让学生分组讨论:这则新闻在当时有什么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新闻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五)课堂小结
1、总结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2、强调学习新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新闻。
(六)布置作业
1、模仿这则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写一篇关于学校运动会的新闻报道。
2、收集近期的一则新闻,分析其要素、结构和语言特点。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新闻的要素、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今后应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在作业布置上,可以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