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4.克、千克吨(1)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4.克、千克吨(1)](https://img.taocdn.com/s3/m/3970061102768e9951e738da.png)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4.克、千克、吨【知识点归纳】1.重量单位: 克、千克、吨,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t=1000kɡ) 1千克=1000克 (1kɡ=1000ɡ)2.千克:称一般物品或较重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用kɡ表示。
3.克:称比较轻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用ɡ表示。
4.称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5.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方法:【典例讲解】例1.一瓶果酱连瓶重1千克,果酱净重800克,瓶重()A.100克B.200克C.200千克【分析】先把1千克化成1000克,用果酱连瓶的质量减去果酱的质量,就是瓶子的质量.【解答】解:1千克=1000克1000﹣800=200(克)答:瓶重200克.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先换算单位,再根据减法的意义求解.例2.在9.99千克、9090克、9千克9克和9.09千克中,最大的是9.99千克,最小的是9千克9克,相等的是9.09千克和9090克.【分析】把千克数、克数、复名数都化成用“克”作单位的单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看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相等.【解答】解:9.99千克=9990克,9千克9克=9009克,9.09千克=9090克.9990克>9090克,9090克>9009克即9.99千克>9090克,9.09千克=9090克,9.09千克>9千克9克即在9.99千克、9090克、9千克9克和9.09千克中,最大的是9.99千克,最小的是9千克9克,相等的是9.09千克和9090克.故答案为:9.99千克,9千克9克,9.09千克,9090克.【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化成什么单位要灵活掌握.例3.8.60克=8.6000千克.×(判断对错)【分析】低级单位克化高级单位千克除以进率1000,高级单位千克化低级单位克乘进率1000.【解答】解:8.60克=0.0086千克原题换算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例4.一辆自重5000千克的汽车,车上装有3台机床,每台机床重2000千克,要通过一座限重10吨的桥是否安全?【分析】桥的限重是10吨,汽车的质量是5000千克,每台机床的质量是2000千克,3台机床的质量就是2000×3=6000千克,汽车重加上3台机床的质量如果不超过10吨即可安全过桥,如果大于10吨则不能.【解答】解:5000+2000×3=5000+6000=11000(千克)11000千克=11吨11>10答:要通过一座限重10吨的桥不安全.【点评】关键是看汽车与货物的质量之和是否大于10吨.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例5.算一算.4千克80克=4080克5600克=5千克600克9千克﹣5千克=4000克3000克+5000克=8千克2千克﹣1400克=600克10千克﹣6000克=4千克【分析】(1)根据1千克=1000克,先把4千克化成4000克,再加上80克即可求解;(2)先把5000克化成5千克,剩下的600克就是克数;(3)先计算出9千克﹣5千克的结果,再化成4000克;(4)先计算出3000克+5000克=8000克,再化成8千克;(5)先把2千克化成2000克,再减去1400克就是600克;(6)先把6000克化成6千克,然后用10千克减去6千克得到4千克.【解答】解:4千克80克=4080克5600克=5千克600克9千克﹣5千克=4000克3000克+5000克=8千克2千克﹣1400克=600克10千克﹣6000克=4千克故答案为:4080;5,600;4000;8;600;4.【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根据“1千克=1000克”进行单位换算.【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杯子里的果汁重()克.A.100B.600C.5002.1袋小米重10kg,100袋小米重()t.A.1000B.100C.10D.13.8吨铁和8000千克棉花相比()A.铁重B.棉花重C.同样重4.下面表示最重的一个数量是()A.4千克B.400克C.4吨5.下面几个数中,最接近1t的是()A.987kg B.1350kg C.1000g6.2吨比1吨600千克多()千克.A.400B.40C.6007.如图的称最多能称()重的物体.A.500克B.3千克C.5千克8.将5千800克、5080克,5吨80千克、5008千克从大到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是()A.5千克800克B.5080克C.5吨80千克D.5008千克9.下面的单位不是重量单位的是()A.千克B.克C.千米10.妈妈买了四个苹果,淘淘称了其中一个重240克.估计这四个苹果共重()A.300克B.1千克C.5千克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在2.7吨、270千克、0.207吨、2吨70千克中,最重的是,最轻的是.12.2700千克﹣700千克=吨13.4000克=千克克=9千克14.一袋白砂糖重500克,袋白砂糖重1千克.15.4800粒黄豆的质量与3400粒花生的质量相等,一粒黄豆与一粒花生相比,一粒重.(填“黄豆”或“花生”)16.1头犀牛重1005千克,可以说大约有千克,还可以说大约有吨.17.1块轻质砖大约重20千克,10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千克,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1吨.18.根据图A和图B,可以判断图C中的天平端将下沉.(填“左”或“右”)三.判断题(共5小题)19.3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判断对错)20.2千克海绵和2000克铁相比,2000克铁重.(判断对错)21.一辆滑板车重2吨.(判断对错)22.1辆卡车的载质量是40千克.(判断对错)23.小明说:“这堆书是10克”.(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7小题)24.一只大象的体重为5吨,而小猫的体重为4千克,问:这只大象比这只小猫重多少千克?25.一辆重3000千克的车上装着2台同样的机床,每台机床重2000千克,现在要通过一座限重10吨的桥,是否能安全通过?26.一座桥限重1吨,现在有体重分别是250千克的小鹿,450千克的小牛,310千克的小马,它们能一起过桥吗?27.工地上需要沙子1800千克,水泥900千克,准备用一辆载重3吨的火车来运这些沙子和水泥,会超载吗?28.小华家买回2千克食盐,用了800克,还剩多少克?29.王叔叔去进货,大米860千克,面粉340千克,花生油970千克,用一辆载重是2吨的小卡车来运,能一次运完吗?30.下面这些水果,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处于下面的两种状态?(填序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空杯子重100克,加果汁后的总重量是600克,所以用600﹣100即可得到果汁的重量.【解答】解:600﹣100=500(克)即杯子里的果汁重500克,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及质量的常用单位,从图中获取解答问题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分析】1袋小米重10kg,100袋小米重就是100个10kg,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用10kg乘100,再把千克数除以进率1000化成吨数.【解答】解:10×100=1000(kg)1000kg=1t即1袋小米重10kg,100袋小米重1t.故选:D.【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3.【分析】把8吨乘进率1000化成8000千克或把8000千克除以进率1000化成8吨,铁、棉花名数相同,即同样重.【解答】解:8吨=8000千克铁和棉花都是8吨或8000千克,同样重.故选:C.【点评】铁和棉花的名数相同,即质量相同,由于铁和棉花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的铁和棉花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4.【分析】把克数、千克数、吨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得知最重的是哪个名数.【解答】解:4千克=4000克,4吨=4000千克=4000000克4000000克>4000克>400克即4吨>4千克>400克最重的一个数量是4吨.故选:C.【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5.【分析】把1吨化成1000千克,再把1000克化成1千克,再看987千克、1350千克、1千克与1000千克的差,差最小的最接近1吨.【解答】解:1t=1000kg,1000g=1kg1000﹣987=13(kg)1350﹣1000=350(kg)1000﹣1=999(kg)13<350<999答:最接近1吨的是987kg.故选:A.【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把吨、千克、克都化成相同单位名数,再分别求差,差最小都与1吨最接近.6.【分析】把2吨化成2000千克,1吨600千克化成1600千克,再用2000千克减1600千克.【解答】解:2吨﹣1吨600千克=2000千克﹣1600千克=400千克即2吨比1吨600千克多400千克.故选:A.【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把数值相相加、减,单位不变.7.【分析】根据盘秤上刻度可知:该盘秤的称重范围是0﹣5千克,也就是说这个盘秤最多能称5千克重的物体;由此选择即可.【解答】解:如图的称最多能称5千克重的物体;故选:C.【点评】明确盘秤的称重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分析】把克数,千克数及复名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然后即可找出排在第二位的名数.【解答】解:5千克800克=5.8千克,5080克=5.08千克,5吨80千克=5080千克因此5080千克>5008千克>5.8千克>5.08千克即5吨80千克>5008千克>5千克800克>5080克.故选:D.【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9.【分析】逐项分析,选出不是重量单位的选项.【解答】解:A、千克是重量单位;B、克是重量单位;C、千米是长度单位.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计量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千克、克和吨.10.【分析】根据其中一个重240克,然后用240+240+240+240计算可以得到四个苹果大约多重,再根据各个选项中的数据,可知四个苹果与哪个质量最接近,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240+240+240+240=480+240+240=720+240=960(克)故这四个苹果共重大约1千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及质量的常用单位,估计出四个苹果的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首先把270千克化成吨数,用270除以进率1000;把2吨70千克化成吨数,用70除以进率1000,然后再加上2;单位换算后的两个数与2.7吨和0.207吨比较大小;即可得解.【解答】解:270千克=0.27吨2吨70千克=2.07吨2.7吨>2.07吨>0.27吨>0.207吨所以在2.7吨、270千克、0.207吨、2吨70千克中,最重的是2.7吨,最轻的是0.207吨;故答案为:2.7吨,0.207吨.【点评】本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12.【分析】首先计算左边,得到2000千克,然后把2000千克化成吨数,用2000除以进率1000;即可得解.【解答】解:2700千克﹣700千克=2000千克2000千克=2吨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13.【分析】(1)1000克=1千克,4000克就是4个1000克,即4千克.(2)1千克=1000克,9千克就是9个1000克,即9千克.【解答】解:(1)4000克=4千克(2)9000克=9千克.故答案为:4,9000.【点评】此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关键是弄清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4.【分析】1千克=1000克,1000克就是2个500克,一袋白砂糖重500克,2袋白砂糖就是2个500克,即1千克.【解答】解:一袋白砂糖重500克,2袋白砂糖重1千克.故答案为:2.【点评】一袋白砂糖重500克,由于2个500克是1000克,即1千克,因此,2袋白砂糖重1千克.15.【分析】根据相同质量的物体,粒数越多,则每粒的质量就越小;粒数越少,则每粒的质量越大;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据相同质量的物体,粒数越多,则每粒的质量就越小,所以4800粒黄豆的质量与3400粒花生的质量相等,一粒黄豆与一粒花生相比,一粒花生重;故答案为:花生.【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及质量的常用单位,明确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每粒的质量越大,则粒数越小.16.【分析】1头犀牛重1005千克,可以说大约有1000千克,还可以把1000千克化成1吨,说大约有1吨.【解答】解:1005千克≈1000千克1000千克=1吨即1头犀牛重1005千克,可以说大约有1000千克,还可以说大约有1吨.故答案为:1000,1.【点评】此题是考查取近似值及质量的单位换算.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7.【分析】1块轻质砖大约重20千克,10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就是10个20千克,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用20千克乘10;把1吨化成1000千克,就是求1000千克里面有多少个20千克,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用1000千克除以进率20.【解答】解:20×10=200(千克)1吨=1000千克1000÷20=50(块)即1块轻质砖大约重20千克,10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200千克,50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1吨.故答案为:200,50.【点评】此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整数乘、除法的应用.18.【分析】根据A可知:2个正方形物体的重量大于5个球的重量;由B可知:1个正方形物体的重量小于2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得到2个正方形物体的重量小于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由此得出: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5个球的重量,所以1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1个球的重量,即C中天平右端将下沉.【解答】解:由B可知:2个正方形物体的重量小于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结合A得出: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等于5个球的重量,所以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5个球的重量,所以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球的重量,即C中天平右端将下沉.故答案为:右.【点评】此题属于简单的等量代换,根据题意得出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5个球的重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3粒花生米的质量用“克”做单位.【解答】解:3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0.【分析】把2千克乘进率1000化成2000克或把2000克除以进率1000化成2千克,海绵与铁名数相同,即一样重.【解答】解:2千克=2000克海绵与铁都是2千克或2000克,一样重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铁和海绵的名数相同,就是质量相同,由于铁和海绵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的铁和海绵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21.【分析】根据情景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辆滑板车重用“千克”做单位.【解答】解:一辆滑板车重2千克,重2吨不符合实际.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2.【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1辆卡车的载质量是4吨,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1辆卡车的载质量是4吨,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3.【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这堆书是10千克”;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小明说:“这堆书是10千克”,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四.应用题(共7小题)24.【分析】把大象的体重5吨乘进率1000化成5000千克再用大象的体重减小猫的体重.【解答】解:5吨=5000千克5000﹣4=4996(千克)答:这只大象比这只小猫重4996千克.【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25.【分析】先计算出车的质量加2台机床的质量再与10吨比较,即可判定能否通过此桥.【解答】解:3000+2000×2=3000+4000=7000(千克)7000千克=7吨7<10答:能安全通过.【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26.【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吨=1000千克,而小鹿250千克,小牛450千克,小马310千克,它们的质量和是250+450+310=1010(千克),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吨=1000千克250+450+310=700+310=1010(千克)1010千克>1000千克答:它们不能一起过桥.【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重量单位间的换算和大小比较.27.【分析】1800+900=2700(千克),把2700先除以进率1000化成2.7吨或把3吨乘进率1000化成3000千克,通过比较即可判定是否会超载.【解答】解:1800+900=2700(千克)2700千克=2.7吨2.7<3答:不会超载.【点评】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28.【分析】把2千克化成2000克,再减用去的800克就是剩下的克数.【解答】解:2千克=2000克2000﹣800=1200(克)答:还剩1200克.【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29.【分析】大米、面粉、花生油总质量为860+340+970=2170(千克),把2吨化成2000千克,通过比较即可判定.【解答】解:860+340+970=2170(千克)2吨=2000千克2000<2170答:用一辆载重是2吨的小卡车来运,不能一次运完.【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有质量单位的换算、大小比较.30.【分析】根据天平平衡原理,天平两边所放水果的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据此解答.【解答】解:1千克+3千克=4千克4000克=4千克700克+300克=1000克1000克=1千克700克>300克如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及常用单位,关键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做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f0f9a29ec3d5bbfc0a745c.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写卷子应注意: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
(如:“”)做完其他题再回来做。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画图题要用铅笔,画出来要清晰。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问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如:105÷5 = 21)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6=72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7=101 (2)→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0不能做除数第二单元对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在进行等量交换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已知条件,掌握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在进行交换。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因数练习:89×25= 709÷7=345÷5×11 728+109×2142-(125÷5)第四单元解决问题1.连乘问题2.连除问题3.乘除两步计算(归一问题,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这样的几份是多少)解决问题4. 乘除两步计算(先求总量)解决问题第五单元面积1.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2.图形的运动(1)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2.图形的运动(1)](https://img.taocdn.com/s3/m/f2869353b90d6c85ec3ac6ff.png)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2.图形的运动【知识点归纳】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5.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6.平移特征: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无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7.旋转:物体或图形,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一个角度的现象叫做旋转。
8.旋转的特征:围绕中心转动。
9.平移和旋转:①相同点: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形状、大小不变。
②不同点:平移是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本身的方向不变;旋转是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本身的方向发生改变。
10.汽车行驶,车身在平移,车轮、方向盘在旋转。
【典例讲解】例1.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次后剪成,展开后的图形不可能是()A.B.C.D.【分析】由于只对折一次,所以对折的折痕就是图形的对称轴,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选择即可.【解答】解: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剪成,把它展开后可能得到,不可能是,因为没有体现右上角的一道剪口.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例2.把一张纸对折再剪一剪,展开后的图形可能是②.【分析】被剪下的部分上面是三角形的一半,下面是长方形的一半,所以打开后上面是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它的展开图可能是②.【解答】解:把一张纸对折再剪一剪,展开后的图形可能是②.故答案为:②.【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即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例3.线段不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它的中点的垂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意义的灵活运用.例4.我会做.拿一张长纸条,将它一反一正折叠起来,并画出字母E.用小刀把画出的字母E挖去,拉开就可以得到一条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如图.(1)在得到的花边中,相邻的两个图案是什么关系?相间的两个图案可以通过什么得到?(2)观察整条花边,左起和右起的三个图案各为一组,这两组图案有什么关系?【分析】(1)因为是在折叠好的纸上画出字母E,所以相邻两个图案成轴对称,相间的两个图案全等且是可以通过平移得到的;(2)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知三个图案为一组也成轴对称关系.【解答】解:(1)相邻两个图案成轴对称,相间的两个图案全等且是可以通过平移得到的;(2)三个图案为一组也成轴对称关系.【点评】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例5.小红将几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后(如图),在不同的位置剪出一个圆孔,每种剪法各对应哪幅图?连一连.【分析】第一种剪法在右上角打孔,左右展开第一道是,再上下展开第二道就是;第二种剪法在右下角打孔,左右展开第一道是再上下展开第二道就是;第三种剪法在左上角打孔,左右展开第一道是,再上下展开第二道就是;第四种剪法在中间打孔,左右展开第一道是,再上下展开第二道就是,据此连线即可.【解答】解:【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想象出各种剪法的展开图,时间充裕时也可以剪小纸片来观察.【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6小题)1.在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A.B.C.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少的是()A.圆B.半圆C.等边三角形D.长方形3.如图有()条对称轴.A.1B.2C.3D.44.下列图形对称轴最多的是()A.等边三角形B.半圆C.等腰梯形D.长方形5.下列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梯形D.正方形6.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剪成,把它展开后不可能得到的是()A.B.C.二.填空题(共6小题)7.如图共有条对称轴.8.在这些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分别是(填序号).9.☆有条对称轴.10.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11.明明和亮亮合作画一张轴对称图形,明明画出了轴对称图形的左半边(如图),亮亮要沿着虚线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右半边,应是数字.12.在A、W、N、S、X、M、Z这些字母中,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三.判断题(共5小题)13.用两个大小不同的〇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14.这幅照片上的图案是对称的.(判断对错)15.田、子、中这三个汉字都是对称的.(判断对错)16.“H”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17.该汽车图标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4小题)18.下面哪种剪法不会剪出半个人形图案?请在()里画“〇”.再剪一剪,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19.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圆,展开后是哪一个?画“√”.20.拿一张长纸条,将它一反一正折叠起来,并画出字母E.用小刀把画出的字母E挖去,拉开就可以得到一条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如图.观察整条花边,左起和右起的三个图案各为一组,这两组图案有什么关系?21.下图中的三角形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在()里填上序号.五.操作题(共4小题)22.连一连,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23.画出如图的所有对称轴.(有几条就画几条)24.下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画“√”.25.要求:添加一个正方形,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给出3种方案,画出对称轴.六.解答题(共3小题)26.认真想一想,在轴对称图形右边的里画“√”.27.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28.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一画、数一数、填一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在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一条对称轴,由此即可确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及位置.【解答】解: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所以半圆的对称轴的条数最少;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的灵活应用.3.【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同一个平面内,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从而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解答】解:有2条对称轴.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如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4.【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一条对称轴,据此分别确定出选项中各个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然后选择即可.【解答】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半圆有1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对称性,对于常见图形的对称性的理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依次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只有正方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图形对折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6.【分析】由于只对折一次,所以对折的折痕就是图形的对称轴,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可知以不同的对称轴对称出来的图形也不同,但不可能没有右上角的一道剪口所形成的图形,据此选择即可.【解答】解: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剪成,把它展开后可能得到:、、不可能是:.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二.填空题(共6小题)7.【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一条对称轴,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共有4条对称轴.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如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8.【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在这些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4个,分别是①③④⑤;故答案为:4,①③④⑤.【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图形对折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9.【分析】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有5条对称轴;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10.【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作答.【解答】解: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故答案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11.【分析】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称这两个图形为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依次即可求解.【解答】解:亮亮要沿着虚线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右半边,应是数字2019.故答案为:2019.【点评】考查了轴对称,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12.【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在A、W、N、S、X、M、Z这些字母中,A、X、W、M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A、X、W、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三.判断题(共5小题)13.【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用两个大小不同的〇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因为经过它们的圆心的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意义的灵活运用.14.【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这幅照片上的图案不是对称的,因为对折后两部分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意义的灵活运用.15.【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田、中”,都是对称的,“子”不是对称的,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16.【分析】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H”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所以“H”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17.【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该汽车图标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故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比较简单.四.应用题(共4小题)18.【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折痕就是展开后相邻的两个图形的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折痕就是展开后相邻的两个图形的对称轴,第一种剪法会剪出整个人形图案,第二种剪法会剪出半个人形图案.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正确理解对称轴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9.【分析】由于该图是把一张纸对折后剪出的,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就是剪成的图形的对称轴,据此解答.【解答】解: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圆(如图),展开后是,【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左边的图形要与该图的左边部分相吻合.20.【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左起和右起的三个图案各为一组,这两组图案成轴对称.【解答】解:左起和右起的三个图案各为一组,这两组图案成轴对称关系.【点评】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21.【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因为①的对称轴在折痕,所以如果按①剪下来,得到的是等腰三角形,符合要求.【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可知,图中的三角形是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故答案为:①.【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图形对折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五.操作题(共4小题)22.【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意义的灵活运用.23.【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找出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即为所要画的对称轴;【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轴对称图形定义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24.【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依次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图形对折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25.【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从而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征.六.解答题(共3小题)26.【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27.【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完成作图.【解答】解:如图所示,即为所要求的画图:【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8.【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其对称轴的条数.。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核心考点专项复习——用估算解决问题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核心考点专项复习——用估算解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02999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e.png)
1个
足球
元
3个
415-160=255(元) 255÷3≈80(元) 答:一个足球大约80元。
一共415元
4.
(1)这个野生植物园这周平均每天大约接待游客多少人?(10分) 706÷7≈100(人) 答:这个野生植物园这周平均每天大约接待游客100人。
(2)【开放题】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11分) 这个野生植物园平均每年大约增加多少棵树? 602÷5≈120(棵) 答:这个野生植物园平均每年大约增加120棵树。(答案不唯一)
核心考点专项评价 3. 用估算解决问题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仔细推敲,选一选。(每小题5分,共20分)
1. 下列算式中,得数与616÷6的得数最接近的是( B )。
A. 724÷4
B. 512÷5
C. 54×3
D. 38×4
2. 有138道口算题,天天每分钟算7道,大约( D )分钟算完。
三 直接写出得数。(8分)
59÷3≈20 354÷5≈70 123÷6≈20 208÷5≈40 638÷9≈70 396÷8≈50 148÷3≈50 416÷7≈60
四 聪明的你,答一答。(共60分)
1. 家乐超市准备把香皂进行捆绑式销售,一共有350块香皂。
如果每9块装一盒,那么准备42个盒子够不够?(10分)
明明也用这种方法解决了一道题:要使 ÷6≈22,你认
为 里的数可能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你的想法。(16分) 想法:22=20+2,6×20=120,6×2=12,120+12=132, 132≈130。
3. [厦门市集美区]莉莉不小心把购物小票弄脏了(如下表),一 个足球大约多少钱?(13分)
篮球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8b59fa6fab069dc51220132.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做题时先标出东 南 西 北。
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国旗向南飘就是吹北风)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计算。
2、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不一定有0。
如:302÷2=151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28……□,余数最大是( 5 )。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除法验算:→ 用乘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期末复习重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694bda192e45361166f542.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期末复习重点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接下来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的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期末复习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期末复习设计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复习教学目标:1、学生能牢记常用的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地化聚。
2、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前天由于风比较大,把学校的一块玻璃窗给打碎了,老师打算到玻璃店去配一块新的玻璃。
想一想,老师该怎么做?那配上的玻璃有多大?这其实指的是什么?引出:今天,我们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知识整理: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好多知识,想一想,你都学到了些什么?生:大体先说说师:你能把这些知识整理一下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由组长执笔记录。
比比哪组整理得既完整又简洁。
学生活动反馈,展示,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一)面积的含义:提问:面积是指物体的哪个部分?(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是指物体的哪个部分?(物体的边线的总长)小结:面积是一整片,周长是一条线。
练习:1、画一个平面图,用黄色描周长,红色图面积。
2、判断(1)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也一定相等。
( )(2)周长大的图形,面积就一定大。
(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4)两个相等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和原来一样。
( )3、选择(1)下图中,长方形被分成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 )。
A、周长和面积都相等B、周长和面积都不等C、周长相等,面积不等(二)面积的单位:1)提问:计算面积要用什么单位?2)举例说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板书: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0000练习:1、填空(1)1平方米的正方形里有( )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829a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1.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点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部分:
1.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中,学生需要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确定方向的方法包括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等。
2.第二单元是《整数的认识》。
此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正整数、负整数、零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3.第三单元是《加法和减法》。
学生应熟练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和方法。
4.第四单元是《乘法和除法》。
需要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能熟练进行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5.第五单元是《分数的认识》。
学生需要理解分数的概念,能正确读写和使用分数。
6.第六单元是《面积》。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7.第七单元是《时间》。
能够读懂钟表,掌握时间的单位换算,如小时和分钟。
三年级被称为小学阶段的分水岭,因为从三年级开始,数学不再是以简单的模仿为主,而是开始要求孩子们的抽象能力、观察
能力要提高一个层次。
因此,请确保您的孩子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
三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数学
![三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9a8812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d.png)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分数
- 识别分数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简化和扩展
- 分数与整数的转换
-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小数
-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计数与运算
- 计算加减法算式
- 计算乘法算式
- 计算除法算式
- 运用竖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数据的分类和排序
- 制作简单的图表(例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5. 几何图形
- 识别并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 认识图形的性质(例如边长、角度等)
- 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例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6. 时间与日历
- 计算时间的过去与未来
- 识别并使用日历
7. 金钱与购物
- 识别并计算金额的加减法
- 进行简单的购物运算
这只是一部分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实际课程可能会根据教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和课程大纲,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点内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克、千克、吨》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克、千克、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2c805f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d.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克、千克、吨》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1.重量单位: 克、千克、吨,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t=1000kɡ) 1千克=1000克 (1kɡ=1000ɡ)2.千克:称一般物品或较重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用kɡ表示。
3.克:称比较轻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用ɡ表示。
4.称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5.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方法:【典例讲解】例1.一瓶果酱连瓶重1千克,果酱净重800克,瓶重()A.100克B.200克C.200千克【分析】先把1千克化成1000克,用果酱连瓶的质量减去果酱的质量,就是瓶子的质量.【解答】解:1千克=1000克1000﹣800=200(克)答:瓶重200克.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先换算单位,再根据减法的意义求解.例2.在9.99千克、9090克、9千克9克和9.09千克中,最大的是9.99千克,最小的是9千克9克,相等的是9.09千克和9090克.【分析】把千克数、克数、复名数都化成用“克”作单位的单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看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相等.【解答】解:9.99千克=9990克,9千克9克=9009克,9.09千克=9090克.9990克>9090克,9090克>9009克即9.99千克>9090克,9.09千克=9090克,9.09千克>9千克9克即在9.99千克、9090克、9千克9克和9.09千克中,最大的是9.99千克,最小的是9千克9克,相等的是9.09千克和9090克.故答案为:9.99千克,9千克9克,9.09千克,9090克.【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化成什么单位要灵活掌握.例3.8.60克=8.6000千克.×(判断对错)【分析】低级单位克化高级单位千克除以进率1000,高级单位千克化低级单位克乘进率1000.【解答】解:8.60克=0.0086千克原题换算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例4.一辆自重5000千克的汽车,车上装有3台机床,每台机床重2000千克,要通过一座限重10吨的桥是否安全?【分析】桥的限重是10吨,汽车的质量是5000千克,每台机床的质量是2000千克,3台机床的质量就是2000×3=6000千克,汽车重加上3台机床的质量如果不超过10吨即可安全过桥,如果大于10吨则不能.【解答】解:5000+2000×3=5000+6000=11000(千克)11000千克=11吨11>10答:要通过一座限重10吨的桥不安全.【点评】关键是看汽车与货物的质量之和是否大于10吨.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例5.算一算.4千克80克=4080克5600克=5千克600克9千克﹣5千克=4000克3000克+5000克=8千克2千克﹣1400克=600克10千克﹣6000克=4千克【分析】(1)根据1千克=1000克,先把4千克化成4000克,再加上80克即可求解;(2)先把5000克化成5千克,剩下的600克就是克数;(3)先计算出9千克﹣5千克的结果,再化成4000克;(4)先计算出3000克+5000克=8000克,再化成8千克;(5)先把2千克化成2000克,再减去1400克就是600克;(6)先把6000克化成6千克,然后用10千克减去6千克得到4千克.【解答】解:4千克80克=4080克5600克=5千克600克9千克﹣5千克=4000克3000克+5000克=8千克2千克﹣1400克=600克10千克﹣6000克=4千克故答案为:4080;5,600;4000;8;600;4.【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根据“1千克=1000克”进行单位换算.【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杯子里的果汁重()克.A.100B.600C.5002.1袋小米重10kg,100袋小米重()t.A.1000B.100C.10D.13.8吨铁和8000千克棉花相比()A.铁重B.棉花重C.同样重4.下面表示最重的一个数量是()A.4千克B.400克C.4吨5.下面几个数中,最接近1t的是()A.987kg B.1350kg C.1000g6.2吨比1吨600千克多()千克.A.400B.40C.6007.如图的称最多能称()重的物体.A.500克B.3千克C.5千克8.将5千800克、5080克,5吨80千克、5008千克从大到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是()A.5千克800克B.5080克C.5吨80千克D.5008千克9.下面的单位不是重量单位的是()A.千克B.克C.千米10.妈妈买了四个苹果,淘淘称了其中一个重240克.估计这四个苹果共重()A.300克B.1千克C.5千克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在2.7吨、270千克、0.207吨、2吨70千克中,最重的是,最轻的是.12.2700千克﹣700千克=吨13.4000克=千克克=9千克14.一袋白砂糖重500克,袋白砂糖重1千克.15.4800粒黄豆的质量与3400粒花生的质量相等,一粒黄豆与一粒花生相比,一粒重.(填“黄豆”或“花生”)16.1头犀牛重1005千克,可以说大约有千克,还可以说大约有吨.17.1块轻质砖大约重20千克,10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千克,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1吨.18.根据图A和图B,可以判断图C中的天平端将下沉.(填“左”或“右”)三.判断题(共5小题)19.3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判断对错)20.2千克海绵和2000克铁相比,2000克铁重.(判断对错)21.一辆滑板车重2吨.(判断对错)22.1辆卡车的载质量是40千克.(判断对错)23.小明说:“这堆书是10克”.(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7小题)24.一只大象的体重为5吨,而小猫的体重为4千克,问:这只大象比这只小猫重多少千克?25.一辆重3000千克的车上装着2台同样的机床,每台机床重2000千克,现在要通过一座限重10吨的桥,是否能安全通过?26.一座桥限重1吨,现在有体重分别是250千克的小鹿,450千克的小牛,310千克的小马,它们能一起过桥吗?27.工地上需要沙子1800千克,水泥900千克,准备用一辆载重3吨的火车来运这些沙子和水泥,会超载吗?28.小华家买回2千克食盐,用了800克,还剩多少克?29.王叔叔去进货,大米860千克,面粉340千克,花生油970千克,用一辆载重是2吨的小卡车来运,能一次运完吗?30.下面这些水果,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处于下面的两种状态?(填序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空杯子重100克,加果汁后的总重量是600克,所以用600﹣100即可得到果汁的重量.【解答】解:600﹣100=500(克)即杯子里的果汁重500克,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及质量的常用单位,从图中获取解答问题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分析】1袋小米重10kg,100袋小米重就是100个10kg,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用10kg乘100,再把千克数除以进率1000化成吨数.【解答】解:10×100=1000(kg)1000kg=1t即1袋小米重10kg,100袋小米重1t.故选:D.【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3.【分析】把8吨乘进率1000化成8000千克或把8000千克除以进率1000化成8吨,铁、棉花名数相同,即同样重.【解答】解:8吨=8000千克铁和棉花都是8吨或8000千克,同样重.故选:C.【点评】铁和棉花的名数相同,即质量相同,由于铁和棉花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的铁和棉花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4.【分析】把克数、千克数、吨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得知最重的是哪个名数.【解答】解:4千克=4000克,4吨=4000千克=4000000克4000000克>4000克>400克即4吨>4千克>400克最重的一个数量是4吨.故选:C.【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5.【分析】把1吨化成1000千克,再把1000克化成1千克,再看987千克、1350千克、1千克与1000千克的差,差最小的最接近1吨.【解答】解:1t=1000kg,1000g=1kg1000﹣987=13(kg)1350﹣1000=350(kg)1000﹣1=999(kg)13<350<999答:最接近1吨的是987kg.故选:A.【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把吨、千克、克都化成相同单位名数,再分别求差,差最小都与1吨最接近.6.【分析】把2吨化成2000千克,1吨600千克化成1600千克,再用2000千克减1600千克.【解答】解:2吨﹣1吨600千克=2000千克﹣1600千克=400千克即2吨比1吨600千克多400千克.故选:A.【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把数值相相加、减,单位不变.7.【分析】根据盘秤上刻度可知:该盘秤的称重范围是0﹣5千克,也就是说这个盘秤最多能称5千克重的物体;由此选择即可.【解答】解:如图的称最多能称5千克重的物体;故选:C.【点评】明确盘秤的称重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分析】把克数,千克数及复名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然后即可找出排在第二位的名数.【解答】解:5千克800克=5.8千克,5080克=5.08千克,5吨80千克=5080千克因此5080千克>5008千克>5.8千克>5.08千克即5吨80千克>5008千克>5千克800克>5080克.故选:D.【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9.【分析】逐项分析,选出不是重量单位的选项.【解答】解:A、千克是重量单位;B、克是重量单位;C、千米是长度单位.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计量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千克、克和吨.10.【分析】根据其中一个重240克,然后用240+240+240+240计算可以得到四个苹果大约多重,再根据各个选项中的数据,可知四个苹果与哪个质量最接近,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240+240+240+240=480+240+240=720+240=960(克)故这四个苹果共重大约1千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质量及质量的常用单位,估计出四个苹果的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首先把270千克化成吨数,用270除以进率1000;把2吨70千克化成吨数,用70除以进率1000,然后再加上2;单位换算后的两个数与2.7吨和0.207吨比较大小;即可得解.【解答】解:270千克=0.27吨2吨70千克=2.07吨2.7吨>2.07吨>0.27吨>0.207吨所以在2.7吨、270千克、0.207吨、2吨70千克中,最重的是2.7吨,最轻的是0.207吨;故答案为:2.7吨,0.207吨.【点评】本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12.【分析】首先计算左边,得到2000千克,然后把2000千克化成吨数,用2000除以进率1000;即可得解.【解答】解:2700千克﹣700千克=2000千克2000千克=2吨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13.【分析】(1)1000克=1千克,4000克就是4个1000克,即4千克.(2)1千克=1000克,9千克就是9个1000克,即9千克.【解答】解:(1)4000克=4千克(2)9000克=9千克.故答案为:4,9000.【点评】此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关键是弄清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4.【分析】1千克=1000克,1000克就是2个500克,一袋白砂糖重500克,2袋白砂糖就是2个500克,即1千克.【解答】解:一袋白砂糖重500克,2袋白砂糖重1千克.故答案为:2.【点评】一袋白砂糖重500克,由于2个500克是1000克,即1千克,因此,2袋白砂糖重1千克.15.【分析】根据相同质量的物体,粒数越多,则每粒的质量就越小;粒数越少,则每粒的质量越大;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据相同质量的物体,粒数越多,则每粒的质量就越小,所以4800粒黄豆的质量与3400粒花生的质量相等,一粒黄豆与一粒花生相比,一粒花生重;故答案为:花生.【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及质量的常用单位,明确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每粒的质量越大,则粒数越小.16.【分析】1头犀牛重1005千克,可以说大约有1000千克,还可以把1000千克化成1吨,说大约有1吨.【解答】解:1005千克≈1000千克1000千克=1吨即1头犀牛重1005千克,可以说大约有1000千克,还可以说大约有1吨.故答案为:1000,1.【点评】此题是考查取近似值及质量的单位换算.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7.【分析】1块轻质砖大约重20千克,10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就是10个20千克,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用20千克乘10;把1吨化成1000千克,就是求1000千克里面有多少个20千克,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用1000千克除以进率20.【解答】解:20×10=200(千克)1吨=1000千克1000÷20=50(块)即1块轻质砖大约重20千克,10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200千克,50块这样的轻质砖大约重1吨.故答案为:200,50.【点评】此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整数乘、除法的应用.18.【分析】根据A可知:2个正方形物体的重量大于5个球的重量;由B可知:1个正方形物体的重量小于2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得到2个正方形物体的重量小于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由此得出: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5个球的重量,所以1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1个球的重量,即C中天平右端将下沉.【解答】解:由B可知:2个正方形物体的重量小于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结合A得出: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等于5个球的重量,所以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5个球的重量,所以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球的重量,即C中天平右端将下沉.故答案为:右.【点评】此题属于简单的等量代换,根据题意得出4个三角形物体的重量大于5个球的重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3粒花生米的质量用“克”做单位.【解答】解:3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0.【分析】把2千克乘进率1000化成2000克或把2000克除以进率1000化成2千克,海绵与铁名数相同,即一样重.【解答】解:2千克=2000克海绵与铁都是2千克或2000克,一样重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铁和海绵的名数相同,就是质量相同,由于铁和海绵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的铁和海绵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21.【分析】根据情景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辆滑板车重用“千克”做单位.【解答】解:一辆滑板车重2千克,重2吨不符合实际.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2.【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1辆卡车的载质量是4吨,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1辆卡车的载质量是4吨,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23.【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这堆书是10千克”;由此判断即可.【解答】解:小明说:“这堆书是10千克”,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四.应用题(共7小题)24.【分析】把大象的体重5吨乘进率1000化成5000千克再用大象的体重减小猫的体重.【解答】解:5吨=5000千克5000﹣4=4996(千克)答:这只大象比这只小猫重4996千克.【点评】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25.【分析】先计算出车的质量加2台机床的质量再与10吨比较,即可判定能否通过此桥.【解答】解:3000+2000×2=3000+4000=7000(千克)7000千克=7吨7<10答:能安全通过.【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26.【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吨=1000千克,而小鹿250千克,小牛450千克,小马310千克,它们的质量和是250+450+310=1010(千克),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吨=1000千克250+450+310=700+310=1010(千克)1010千克>1000千克答:它们不能一起过桥.【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重量单位间的换算和大小比较.27.【分析】1800+900=2700(千克),把2700先除以进率1000化成2.7吨或把3吨乘进率1000化成3000千克,通过比较即可判定是否会超载.【解答】解:1800+900=2700(千克)2700千克=2.7吨2.7<3答:不会超载.【点评】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28.【分析】把2千克化成2000克,再减用去的800克就是剩下的克数.【解答】解:2千克=2000克2000﹣800=1200(克)答:还剩1200克.【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29.【分析】大米、面粉、花生油总质量为860+340+970=2170(千克),把2吨化成2000千克,通过比较即可判定.【解答】解:860+340+970=2170(千克)2吨=2000千克2000<2170答:用一辆载重是2吨的小卡车来运,不能一次运完.【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有质量单位的换算、大小比较.30.【分析】根据天平平衡原理,天平两边所放水果的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据此解答.【解答】解:1千克+3千克=4千克4000克=4千克700克+300克=1000克1000克=1千克700克>300克如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及常用单位,关键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做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18f993c84254b35effd346a.png)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大纲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地址与方向1、生活中的方向知:①清早 ;太阳在方 ;中午在南方 ;夜晚在西方。
②夜晚;北极星永在北方。
2、地上的方向:①地平时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来制的。
(做能够先出四个方向。
)②(与西)相 ;(南与北)相 ;(南与西北)相 ;(西南与北)相。
③理解地址是相的 ;不是的。
比方:小明在小的北面 ;那么小在小明的南面。
易:(能理解的最好 ;不能够理解的要背出)①小面向西站立 ;她的反面是()面 ;右是(北)面 ;左是(南)面。
②夜晚 ;当你面北极星 ;你的后边是(南)面 ;左是(西)面 ;右是()面。
③小上学从家到学校是往西南方向走 ; 那么他放学回家从学校到家是往(北)方向走。
④(数学第 9 “ 物游”)大象在大的()面;在天的()面;在山的()面。
(三个的出点不同样;但都是指向大象)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240÷8=3000÷6=(被除数尾端有几个0;商的尾端不用然就有几个 0。
)2、估计:除法的估计不是按四舍五入法的。
342÷7≈(342看作350)填空、解决中若是有“大”等字;一般是要求估计的。
3、笔算除法:(1)余数必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算:→用乘法①没有余数:商×除数 =被除数 ;②有余数:商×除数 +余数 =被除数(笔算列完式后横式后边漏写商和余数;写成算的答案)(2)0 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 0。
→0 不能够做除数 ;如: 0÷()=0括号里只有(0 )不能够填。
易:① □÷ 8=25⋯⋯☆ ;□最大能填几?(思虑方法:要使□里最大;余数要最大 ;里☆最大只能填 7;所以□最大能填207)②因 7× 9+8=71;所以下面哪个是正确的()。
A 、 71÷7=9⋯⋯ 8B 、71÷ 9=7⋯⋯ 8C、71÷ 9=8⋯⋯ 7(初看好像A 和 B 都 ;但 A 的算式算出来余数比除数大了 ;71÷ 7=10⋯⋯ 1 的;所以 B)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
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期末复习重点(详细版)(精品推荐)
![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期末复习重点(详细版)(精品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11f05ce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f.png)
一、位置与方向(一)认识东西南北本节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1.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四个方位。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排列的,其中,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⑥太阳东升西落。
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当面向太阳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边是南。
⑦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⑧长江是自西向东流。
⑨年轮较密的地方向着北面,较疏的地方向着南面。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运用简单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判断方向,会看图识方向。
提示:找好中心点,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巩固练习1.早晨同学们面向太阳举行升旗仪式,此时同学们面向()面,背对着()面,左侧是()面,右侧是()面。
2.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你的后面是(),右边是(),左边是()。
3.聪聪放学回家往南走,学校在他家的()面。
4.刮东风时,学校的旗子向()面飘。
5.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后,她的左面是(),右边是()。
6.送信。
(每小格20米)1.鸽子要向飞米,再向飞米就把信送给了小松鼠。
2.鸽子从松鼠家出来,向飞米就到了兔子家,把信送给兔子后再向飞米找到大象,最后再接着向飞米,又向飞米把信交给小猫。
3.从鸽子开始出发,到把信全部送完,在路上共飞了米。
(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本节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1.认识并掌握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如下图:)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描述路线时,要先确定起点和终点,然后确定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最后再根据各物体的相对位置描述路线。
需要注意的是,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路线可能有很多条,不同路线的描述方法是不同的,一般会选择比较近的线路。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8144a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d.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复习内容:
1. 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2. 混合运算
3. 平均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 认识生活中的大数
5. 运用在生活中解决问题
6. 探索规律
二、重点知识:
1. 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简单推理等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
2. 学会初步应用平均数、估算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获得对生活中小数意义的初步认识。
三、复习要求:
1. 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重点复习计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
2. 复习混合运算,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复习平均数的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复习大数的意义,能进行大数的读、写和单位换算。
5. 能探索一些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4.两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含解析)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4.两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7150de0b1c59eef9c7b41f.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4.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归纳】(一)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方法】先用0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多少个0,再在结果的后边添上多少0。
【2】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方法1: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方法2:将这个两位数写成:①几十加几的和或者几十减几的差,②用几十与几分别乘以这个整十数,③再把所得的乘积相加或者相减,得出结果.如①:12×30= .12=10+2,10×30=300,2×30=60,300+60=360,所以:12×30=360.如②:17×40= .17=20-3,20×40=800,3×40=120,800-120=680,所以:17×40=680.(二)笔算乘法(特别注意:竖式的格式)【笔算乘法的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每次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注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2】解决问题。
①.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和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同,都要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②.在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读准题目,分析题意(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解答(出现连乘和连除),需要孩子弄懂题目意思,然后进行列式并计算,最后写单位写答。
例题:仪仗队中,一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9人,那么三个方阵总共有多少人?例题:共有960个杯子,每6个装一盒,每8盒装一箱,那可以装多少箱?【乘法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第1招 巧解和倍、差倍问题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第1招 巧解和倍、差倍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1e01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8.png)
经典例题
例 晓琳有中性笔30支,晓晴有中性笔15支,晓晴给 晓琳多少支中性笔后,晓琳中性笔的数量是晓晴 的8倍?
经典例题
思路分析:晓晴把一些中性笔给晓琳后,晓琳中性 笔的数量是晓晴的8倍,可以把给完后晓晴中性笔 的数量看成1倍数、晓琳中性笔的数量看成8个1倍 数,中性笔的总数量等于晓晴中性笔数量的8+1= 9倍。
经典例题
规范解答:(30+15)÷(8+1)=5(支) 15-5=10(支) 答:晓晴给晓琳10支中性笔后,晓琳中 性笔的数量是晓晴的8倍。
分类训练
提示:点击 进入分类训练
1
2
巧解已知两数和(差)以及两数的倍数关系的 和倍(差倍)问题
3
4
巧解已知两数和(差)以及一个数比另一个 数多几倍的和倍(差倍)问题
2.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得到的新数比原来的 数增加了180。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180÷(10-1)=20 答:这个数原来是20。
分类训练
技巧2
巧解已知两数和(差)以及一个数比另一个其中鸡的数量比鸭的
数量多2倍。饲养场养的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点拨:根据鸡的数量比鸭的数量多2倍,得知鸡的数量是 鸭的3倍,再利用和倍问题的公式分别求出鸡和鸭的数量。
分类训练
鸭:480÷(2+1+1)=120(只) 鸡:480-120=360(只) 答:饲养场养的鸡有360只,鸭有120只。
分类训练
4.一件皮衣的价格比一件羽绒服的价格贵4倍,一件 皮衣比一件羽绒服贵960元。一件皮衣与一件羽绒 服各多少元? 一件羽绒服:960÷4=240(元) 一件皮衣:240+960=1200(元) 答:一件皮衣1200元,一件羽绒服240元。
分类训练
小强:(180-9)÷(4-1)=57(个) 小红:180+57=237(个) 答:小强做了57个零件,小红做了237个零件。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6416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a.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1. 方向与位置:理解并能够辨别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辅助方向。
了解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 长度单位:掌握毫米、厘米、分米、米四个长度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 乘法:理解并掌握乘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4. 除法:理解并掌握除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5. 时间单位:掌握秒、分、小时三个时间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6. 面积与周长: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7. 图形与几何: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8. 分数: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9. 统计与概率: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三年级下半年 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半年 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5c2a6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7.png)
三年级下半年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三年级下半年的一些数学知识点:
1. 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学习如何进行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分数:介绍分数的概念,学习如何读写常见的分数,并进行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和运算。
3. 长度单位换算:学习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厘米与米、千米与米的换算。
4. 时钟和时间:学习如何读取时钟并判断时间,包括整点、半点以及其他分钟的表示方法。
5. 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学习不同的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和三维图形(如立方体、球体等)的特征和性质。
6. 数据收集和统计: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包括绘制简单的条形图和折线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7. 金钱概念:学习如何认识和计算人民币的面值,进行简单的货币加减法运算。
8. 运算符号: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符号及其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这些知识点只是三年级下半年数学学习的一部分,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因不同地区和学校而有所差异。
建议你参考教材或与老师进一步了解具体的课程安排。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5.面积人教版(含解析)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5.面积人教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d913b276c66137ee0619e2.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5.面积【知识点归纳】1.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区别: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短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用面积单位表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
3.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和比较。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 = 10000平方米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 1平方千米=100公顷5.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6.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大单位化成小单位,用大单位前面的数乘进率;小单位化成大单位,用小单位前面的数除以进率。
1平方千米= 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7.使用面积单位时.:①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②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如:某城市的占地面积、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8.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 = 面积÷宽;宽 = 面积÷长9.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0.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宽 = 周长÷2—长;长 = 周长÷2—宽1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12.铺地砖问题:①先算出所铺地面的总面积;②计算出每块地砖的面积;③将这两个面积统一成相同的面积单位;④地砖的总块数=所铺地面的总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13.计算格点图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将不够一个单位的面积拼凑成几个单位的面积;再加上所有整个单位面积就是整个图形的面积.注意: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它们周长不一定相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除法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除法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fed4bf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c.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除法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100÷4 = 25)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 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验算: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8.所学除法类型:①第一位不够除,看前两位。
666÷9=74②第一位够除,就在第一位上写商,然后一位一位除。
900÷4=225③中间的数不够商1,就商0,把下一位数移下来继续除。
816÷2=408④末尾的数不够商1,就商0,把末尾的数当余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06d6feb4daa58da0114af3.png)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重点整理1、① (东与西)相对, (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 (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 在图书馆的东面, 在书店的南面, 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5. 、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 中午在南方, 傍晚在西方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 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 除外)都等于0;(2)0 乘以任何数都得0;(3)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 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 试商,检查, 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要点
★写卷子应注意: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
(如:“?”)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画图题要用铅笔,画出来要清晰。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不要只用眼睛看要亲自动手算一算。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如:105÷5 = 21)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第二单元对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
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在进行等量交换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已知条件,掌握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在进行交换。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差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因数
第四单元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4.面积单位:(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不一定是正方形。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5.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③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但米和千米进率是1000 ④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但平方米和公顷进率是10000
6.常用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进率×高级单位的数(进率100)
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的数÷进率(进率100)
7.公顷、平方千米1.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是:平方
米、公顷。
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
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边长时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
2 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8、注意(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大小。
例如:16平方米和16米是无法比较大小的(如变长是4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
长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第五单元年、月、日一、年和月1、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2、一年中有7个大月,分别是: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每月31天;一年中有4个小月,分别是: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每月30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熟记:月份天数歌谣或拳头记忆法(同一年)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
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
例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是星期三,6月15日也是星期三。
3、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一个星期有7天,平年全年365天,合()个星期零()天。
(平年天数:31×7+30×4+28=365) 365÷7=52(个)……1(天)闰年全年366天,合()个星期零()天。
(31×7+30×4+29=366) 366÷7=52(个)……2(天)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年有365天。
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有366天。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末尾有两个0)的,必须是400的倍数(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练习:1996、2100、1960、2010、2009、1978年中哪几年是平年、哪几年是闰年。
思考:平年闰年的三个特征闰年:全年366天,二月有29天,整百年份要是400的倍数,非整百年份是4的倍数
4、一年有四个季度,四个季节,季节和季度不相同要注意区分。
第一季度是:一月、二月、三月;平年第一季度有(90 )天,闰年第一季度有(91 )天,第二季度是:四月、五月、六月;有(91 )天第三季度是:七月、八月、九月;有(92)天第四季度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有(92 )天提示:季度和季节的划分不一样。
(如:第一季度并不是春季)
练习题1、1年=(12 )月大月(31 )天有(1.3.5.7.8.10.12 )月;小月(30 ),有( 4.6.9.11 )月二月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2、平年全年(365 )天,平年2月(28 )日闰年全年(366 )天,闰年2月(29 )日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平年÷4 有余数(整百年÷有余数的是平年)闰年÷4 没有余数整百年÷400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3、一年有(4 )季度,每3 个月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是(1. 2. 3 )月,(平年31+28+31=90日)(闰年31+29+31=91日)第二季度是()月,(30+31+30=91日)第三季度是()月,()日第四季度是()月,()日
4、一个星期有(7 )天,天数÷7=星期数
5、一年可以分成(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有(6 )个月,
平年是(181 )天;闰年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 6 )月,是(184 )日;(上半年就是前六个月。
)
二、日—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
1、1日=(24)小时,时针在钟表上走两圈(第一圈从夜里12时(0时)到中午12时;第二圈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第二天的0时)。
);走完第一圈过了12时,就是13时,14时15时……24时一天结束(同时是第二天的开始也叫0时)
2、在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要注意先弄清楚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将两个时刻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然后相减所得的差就是经过的时间。
经过(间隔)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间隔)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第六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
”叫做小数点。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
2、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转换率: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分=0.1角=0.01元1厘米=0.1分米=0.01米
3.小数大小的比较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第七单元统计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练习:小明身高125厘米,如果他跌进一个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水塘李会有危险吗?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