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答案
1.A
2.B
3.B
4.C
5. B
6.A
7.C
8. B
9.D 10.D 11.A 12.B 13.A 14.B 15.A 16.D 17.B 18.A 19.B 20.D 21.C 22.A 23. D 24. D 25.A
26.(1)以君权为中心,专制权力不断加强;贯穿皇权和相权之争,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分割相权、成立新机构是加强皇权的重要途径。

(6分)
(2)西方实行三权分立体制,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之间彼此制衡。

孙中山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另立考试权、监督权,构成“五权宪法”。

这是孙中山的创举(4分)
(3)设想: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反动派实行专政)。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分)
27.(1)史实: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4分)
(2)认识:“从大陆遴选”的代表,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力量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由“国共老兵”组成,体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由“支前模范”参与,体现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国共“抗日英烈后代”参与,体现不应忘记对抗战有过贡献、做出牺牲的任何人;整个“老兵方队”体现抗战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

(8分)
(3)洗刷了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人民力量很快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清除美国为代表的所有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参与联合国的筹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得到壮大(推动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6分)
28. 解读一:中国调整对美政策,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

(5分)事件: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接待尼克松总统访问,发表《上海公报》。

(4分)原因:苏联发展为超级大国,在全球的扩张给中国造成较大压力;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认清形势,联美抗苏。

(7分)
解读二:美国主动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5分)事件: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发表《上海公报》。

(4分)原因: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越南战争的拖累。

(7分)
解读三:日本面对中美关系变化,感到茫然(设法阻止)。

(5分)事件:佐藤政府认为中美是在“吊高球”(站在球台上捣乱)。

(4分)原因:战后日本外交上追随美国,缺乏独立性;佐藤政府鉴于战败国的现实,顽固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

(7分)
解读四:中美关系正常化。

(5分)事件: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发表《上海公报》。

(4分)原因:中美感到苏联扩张的压力,走向联合;尼克松调整美国全球战略,从亚洲脱身,巩固欧洲。

(7分)
解读五:中美关系正常化,日本感到茫然。

(5分)事件: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发表《上海公报》。

(4分)原因:中美感到苏联扩张的压力,走向联合;日本顽固坚持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7分)
说明:
1.指出一种寓意,加以圆满解读,即可得全分。

2.每一种解读同等得分;有两种及两种以上解读者,只按第一种解读计分。

3.根据国家、事件、原因等要点,落实“有史有论、层次分明”。

4.根据对要点的表述情况,落实“概括准确、语言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