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界定儿童性早熟年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卫生部界定儿童性早熟年龄
作者:孙梦
来源:《百姓生活》2011年第06期
2010年8月的奶粉“早熟门”事件,使性早熟成为许多家长的育儿隐忧。

卫生部最近发布的《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规范了该疾病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流程。

参与《指南》制定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罗小平教授表示,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医学上有许多方法对该病进行干预,家长无需恐慌。

《指南》明确指出,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

性早熟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两类: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这两类也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包括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程序性过程;而假性性早熟则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过程。

罗小平说,对儿童性早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再按照病因和类型进行治疗。

性早熟受到遗传、饮食、环境、文化和疾病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让孩子长期服用某些营养滋补品,特别是含有花粉、蜂王浆、人参等成分的滋补品;食用一些用性激素类饲料喂养的禽、畜和水产品,接触或使用化妆品,以及环境中存在的一些具有类似激素结构或作用的残留污染物质等,都可诱发性早熟。

因此,家长应树立正确、科学的育儿观念,社会对不法行为进行规范性监管,尽可能使孩子摆脱对内分泌产生干扰的事物,才能从源头上预防性早熟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