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双向衔接”提高入学儿童的适应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小“双向衔接”提高入学儿童的适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3T18:01:22.409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2月作者:唐忠林[导读]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教育已经是当今国际上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当今国际上最热门的教育课题。

在国内,由于人口高峰的到来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儿童早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父母对于儿童的入学预备和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双向联系,加强儿童的入学适应能力”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唐忠林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马田将石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教育已经是当今国际上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当今国际上最热门的教育课题。

在国内,由于人口高峰的到来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儿童早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父母对于儿童的入学预备和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双向联系,加强儿童的入学适应能力”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双向衔接;儿童适应性;儿童教育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2-105-01
1.引言
从幼儿园到小学,儿童们的生存环境和学习环境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从传统的以游戏为主导的课程模式向以正式作业为主的模式过渡:从以口头为中心的儿童模式向以书面的教书方式过渡。

许多变化的影响常常让儿童在进入小学后感到茫然。

新的教育主导活动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构成了一个新的“坡度”。

因而,幼小衔接成为家长、教师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终身教育”起步期的一个重大课题。

2.幼儿园到小学所出现的转变
从幼儿园到小学,除了学习情境上发生转变外,还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角色期待等方面的改变。

儿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主要体现在:阅读、写作、数学、任务意识、规则意识、服从规则、独立意识、独立任务能力和社交能力。

准确地说,幼小衔接是为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做好心理和技能上的充分准备。

儿童在学校的学习与交流中,其主动性与其在学校的筹备与适应情况密切相关。

从日常的教育实践和观察中,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渡时期,普遍有六个方面的转变: 2.1人为关系转变
学生进了小学,就得脱离幼儿园的老师呵护,转而接受小学老师的严厉教育。

“宝贝”的口语化教育已经不复存在,增加了学业上的繁重,给了儿童更多的压力和重负。

2.2教育方法上的转变
儿童从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氛围转变为分科学习、作业和教师支配的学习氛围,儿童很可能会进入无意识的学习或学习困难状况。

在幼儿园,主要是游戏;到了小学,儿童们就会接触到语言和数学。

会接受教师的批评和赞扬,体会努力成功和挫折。

小学的教育学习模式与儿童自由游戏、兴趣学习及探索学习模式不同,需要一段时间来去适应。

2.3规范准则的转变
幼儿园的生活和游戏规则是没有强制的,但是在小学里,各种纪律、常规和行为规范都是有强制的,是要严格执行的。

在幼儿园里被视为是理所应当的私人需求,在学校里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

进入小学后,儿童要学会约束自我行为,融入集体,以前的随心所欲,都会被规矩所左右。

2.4社会制度安排转变
在上了小学之后,儿童脱离了童年时代的好伴侣,结识新的朋友,在这个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被同学认可。

这让那些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很难适应。

小学老师要加强对儿童的关怀,培养儿童的信心,使儿童尽快融入小学教育中。

2.5预期的转变
通常情况下,父母和老师对儿童的期待和压力都很大,儿童们因为学习而被压缩了游戏、看电视的时间,也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与同龄人的协作能力,很可能导致儿童的叛逆。

2.6教学条件转变
无论是规模、设施、户外活动场所,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内,设置了多种不同的活动角落,让儿童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进行协作和交流。

而在小学里,只有全套的课桌和椅子,儿童们要面对老师和小朋友的背部,上课是他们学习方式。

儿童们从充满趣味的幼儿园里突然进入高大宽敞的教学楼中,很容易出现方向错误,出现不知所措的状况。

3.“双向衔接”提高入学儿童适应的措施
在儿童期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情绪低落、恐惧、焦虑、烦躁、攻击等。

在两个层面上,幼小衔接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两个方向:幼儿园要做好入学前的准备,重点是要学会如何进行社会适应;而初小学的重心在于做好入学后的适应性训练,将小学教育的起始点调至与幼儿园的交叉时期特征相一致的程度,以保证儿童能够在幼儿园教学平稳的过渡到小学教育。

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其实是一个人的适应问题。

在幼儿园阶段,若没有为儿童作好适应的心理准备,或是在这一点上的过分苛求,都可能造成儿童在学习中的不适应。

如何正确对待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所出现的问题,减少转变所带来的不适,是当前幼儿园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1形成幼儿园大班与小学双向衔接新方式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教育阶段,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这是造成儿童进入小学后的不习惯。

为了让儿童自然衔接,顺利过渡,逐步适应小学,并积极探讨儿童衔接的新形式,部分的幼儿园充分发挥地理临近的特点,在邻近小学增设了大班,并在闲置的教室中设置规范的“幼小衔接班”。

3.2构建有益于增进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
为了切实加强儿童教育的实效,幼儿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生态系统理论和终身教育思想,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等特点,开展儿童的儿童期教育,坚持以双向、全面性、渐进性、发展性为基本准则,在一日教育活动中不断的进行改进。

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使两个阶段教育顺利地进行。

3.3循序渐进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教学
幼儿园的头一期以环境适应和生活适应为主,使儿童感受到学校生活方式和人文环境的改变,在环境熏陶、生活渗透下儿童们逐渐适应学校。

通过实施适应式的衔接教育,培养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

在半富多彩的活动中,儿童逐渐融入了小学教育的人文氛围中。

将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逐渐增强儿童的学习适应性。

在亲子互动中,让父母们体会到儿童们的成长与改变。

进入教学场所,通过观察、学习,从外部到内部,逐渐形成了一个双向的连接。

幼小衔接班第二学期在自主性和入学适应性方面,强化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深入联系,并与父母沟通,促进儿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增强儿童的自主性和入学适应性。

其内容有:1.结合儿童的适应需要,进行衔接教学,增强其适应能力。

2.要把主题教育活动和双向衔接活动作为重点。

3.增进幼儿园与家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努力,提高儿童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赵丹,李晓梅.小学入学适应期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小学数学教育,2022(17):7-10.
[2]张霞.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期的数学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2(Z2):77-80.
[3]陈光元.幼小衔接背景下小学适应教育探索[J].四川教育,2022(1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