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课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案例3 利用小车在光滑长木板碰撞另一辆静止的小车实现一维碰撞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质量。
(2)速度的测量:v=Δt(Δx),式中Δx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可用刻度尺测量.Δt为小车经过Δx所用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 这个方案适合探究碰撞后两物体结合为一体的情况。 (3)碰撞的实 现: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
参考案例2 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例题
例 如图所示,为“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 关于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
A.入射球A每次必须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 B.轨道有摩擦,对实验有影响,必须选择光滑轨道 C.入射球A的质量大于被碰球B的质量 D.入射球A的半径一定大于被碰球B的半径
方案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例题
例 在利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时,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C ) A.停表、天平、刻度尺 B.弹簧测力计、停表、天平 C.天平、刻度尺、光电计时器 D.停表、刻度尺、光电计时器
解析:用天平测滑块质量,用刻度尺测挡光片的宽度.运动时间是指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光电计时器计时,因此不需要停表.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温故知新
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提示】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
我们生活中的物体受到各种力的作用,难以满足这种理想化的条件。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近似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想一想,满足上述条件的过程有哪些?
【提示】可以考虑符合动量守恒条件的情形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在设计实验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新知讲解
三、实验器材
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细线、 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个)、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 胶布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 橡皮泥等.
新知讲解
四、实验步骤
不论采用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 骤如下: 1.用天平测量相关碰撞物体的质量m1、m2。 2.安装实验装置。 3.使物体发生一维碰撞。 4.测量或读出碰撞前后相关的物理量,计算对应的速度。
两车的质量B.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 是为了碰撞
后粘在一起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 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课堂检测
3.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上系
有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时,随即启动 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 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50 Hz,则碰撞前甲车速度大小为__0_._6__m/s,碰撞后两车的 共同速度大小为___0_._4___m/s.
导轨水平. (2)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止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
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3)若利用长木板进行实验,可在长木板的一端下垫一小木片用以平衡
摩擦力. 3.探究结论: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
课堂检测
1. 在利用平抛运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安装斜槽轨道时,
·实验中那些物体组成了要研究的系统? ·如何创造实验条件,时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近似为0? ·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
新知讲解
一、实验目的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 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 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应让斜槽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B )A.入射球得到较 大的速度B.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心碰撞后速度均为水平方向C.入射球与 被碰球碰撞时动能无损失D.入射球与被碰球碰撞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 出
课堂检测 2. (多选)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下列哪些操
作是正确的 ( BC )A.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 皮泥,是为了改变
v2
v1′
v2′
新知讲解
六、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 (1)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 (2)实验中是否合理控制实验条件,如气垫导轨是否水平,
两球是否等大,长木板实验是否平衡摩擦力。 2.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对质量m和速度v的测量。
新知讲解
七、注意事项
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2.方案提醒: (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 利用水平仪 确保
课后作业
1、教材20页练习与应用; 2、对应章节练习册。
5.改变碰撞条件,重复步骤3、4。 6.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比较,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 7.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新知讲解
五、数据处理
将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填入下表,填表时需注意物体碰撞后运 动的速度与原来的方向相反的情况.
名称 质量m/kg
碰撞前
m1
m2
碰撞后
m1
m2
速度v/(m·s-1)
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