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需要体现个性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一 一
布局上 , 要统筹布局农村~ 、 、 二 三产 业,农业发展主要以 “ 福建省三条特 色 产业带 、四大主导产业和九个重点特 色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规划”要求进 行布局;二三产业发展 则以 《 海峡西岸 经济区建设纲要 ( 试行) ) )中构建竞争 力强的产 业支撑体 系为依 据,大力 发 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发挥当地资
大县域经济 。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整治
落点。 从这一层面出发,县级规划在新
农村建设 规划 中发挥着 关键 和核心 作 用,重 点应 当搞 好产 业发展布 局和 村 庄建设 布局 。 以福建 为例 , 在产业发展
乡村环境 , 保护乡村 自 然景观 、 生态和 文化特色, 保持乡村田园风光 。 贫困乡 村,要加大财政对该区域的转移支付 力度, 拓宽农民增收门路 引导农民向 城镇和中心村集聚,大力实施整村推 进扶贫开发 。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 整治 农村 环境 ,努力缩小 该 区域 与其它 区 域 的经济社 会 发展 差距, 实现农村 良 性发展局面 。 从局 部 而言,在 同一 区域 内按照 地 理 位置 可 以将 农村 划分 成城 郊村 、 般 村庄 和偏远 山村 。城 郊村 适宜利 用 良好的区位优势, 基础设施优势, 进
从 福建 来看,按 区域差异 可以将 全 省 农村 划 分为沿 海经 济 发达 乡村 , 山区资源 型乡村 和贫困 乡村 。沿海经 济 发达 乡村要通过 发挥沿海 经济发展 优势,加快城乡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建 立与城市统…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 体系。在产业发展上实现与城市互动, 改造提升乡镇企业, 发展新兴产业, 提 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实现城 乡协调发展,使该区域设施更加完善、
村庄布局 更加科学 合理 、生活更加 宽
级新农村建设规划都是与省市 “ 十 五” 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在内容设计
上从生产 发展 、生活 宽裕 、乡风文明 、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入手, 涵盏 社会 发展的方 方面 面 。在 方方面 面 的内容 中, 也要抓重点,抓农民最 关 心、 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 际问题, 省和 设区市一级重点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事业发展和环境整治等公共服务, 改善 农村 生产生活 环境 ,为农 村经济 发展提 供平台 。 县 ( 、 ) 新农村建设规划 要 市 区 级
立 足于县 域经济 发展实 力, 既要 区别 于 省市规 划的宏 观层面 , 又不失规 划 的高度 ,使规划 能有一 个张弛 有度 的
裕、 环境更加优美,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 化,使社 会主义新 农村建 设走在全 省 的前列。 山区资源型乡村, 要发挥当地 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主动承接 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辐 射,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成特色资源 形 加工、 绿色产品开发 、 旅游 生态经济为 主的产业特色,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壮
一
3O 发展研究 / 20 年 第 1 06 2期
维普资讯
地 利用总 体规划 、基础设 施建设 规划 相衔 接和配套,确保 规划的科学性。 村 镇级 新农村 建设 规划是在 省设 区市级和县 ( 区) 市、 级规划的指导下, 按照 县级 村庄 布局和产 业布局 ,细化 规划的内容使规划更加具体和更可操 作。因此村镇一级规划需要落实到专 项规划上,布置到具体的时间地点上。 村镇级规划要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出发 ,重点做 好村镇一 级产业 发展规 划,公共设施规划、 村庄规划。产业发 展规划 要 明确 本村镇 的主导产 业和一 至二个特 色产 业的发展 ,进行 相应 的 区域布 局,设 立年度 目标 以及 工作措 施。公共设施规划要在生产设施上注 意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水利设施建设 农业机 械化 、林 业生 态等基本 农 田建 设的规划布局,在农民生活设施上对 乡镇到村、 村到居民点 ( 公路建设 社) 和机耕道、人行便道建设进行合理规 划布局。村庄规划需要结合本地实际 及未 来发展 趋势,在 方便 农 民生产 生 活 的基 础上 ,按照 《 村庄 规划编 制导 则) ) 对集 中居 民点进行规划, 合理布局 集中居民点,积极鼓励和引导需要新 建住房的农民向规划点集中。
二 、个 性化 也体现 在区域差 异性
上
新农村建设要取得长效发展,则 需要一个体现区域差异的中长期规划 来指导 也就是说编制规划应当关注
区域差异 。
源优势的中小企业,与城市工业配套 的零部件生产,同时, 加强农村现代流 通体系建设。 在村庄建设布局上, 则需 要认真做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县域 村庄布局规划要与城镇体系规划、土
维普资讯
区域 发展
●蔡德 奇
许 赛缘
为适应 建设社 会主 义新农 村的需 要,当前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都在加 紧编制社 会主义新 农村 建设规 划 。但 不少地方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出现了 规划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并没有把 当地新 农村建设个 性化 的东 西突 出体 现出来 , 导致规划可操作性 不强 , 实施 起 来也存在很大 困难 。因此,新农村 建 设规划 需要个性 化 ,并且 要突 出个 性 化,才能体现出当地在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过程中的地方特 色,才能具有 典型性 和实用性 。 强调个性化, 需要从 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 。 个性 化首 先体现 在行政 层次 性上 社 会主义 新农 村建 设是一 项各级 政府和人 民群众共 同推进的系统 工程 ,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 中各 级所要关注 的重点是不 同的。 省和设区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对 比较宏观, 强调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这
一 一
布局上 , 要统筹布局农村~ 、 、 二 三产 业,农业发展主要以 “ 福建省三条特 色 产业带 、四大主导产业和九个重点特 色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规划”要求进 行布局;二三产业发展 则以 《 海峡西岸 经济区建设纲要 ( 试行) ) )中构建竞争 力强的产 业支撑体 系为依 据,大力 发 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发挥当地资
大县域经济 。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整治
落点。 从这一层面出发,县级规划在新
农村建设 规划 中发挥着 关键 和核心 作 用,重 点应 当搞 好产 业发展布 局和 村 庄建设 布局 。 以福建 为例 , 在产业发展
乡村环境 , 保护乡村 自 然景观 、 生态和 文化特色, 保持乡村田园风光 。 贫困乡 村,要加大财政对该区域的转移支付 力度, 拓宽农民增收门路 引导农民向 城镇和中心村集聚,大力实施整村推 进扶贫开发 。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 整治 农村 环境 ,努力缩小 该 区域 与其它 区 域 的经济社 会 发展 差距, 实现农村 良 性发展局面 。 从局 部 而言,在 同一 区域 内按照 地 理 位置 可 以将 农村 划分 成城 郊村 、 般 村庄 和偏远 山村 。城 郊村 适宜利 用 良好的区位优势, 基础设施优势, 进
从 福建 来看,按 区域差异 可以将 全 省 农村 划 分为沿 海经 济 发达 乡村 , 山区资源 型乡村 和贫困 乡村 。沿海经 济 发达 乡村要通过 发挥沿海 经济发展 优势,加快城乡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建 立与城市统…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 体系。在产业发展上实现与城市互动, 改造提升乡镇企业, 发展新兴产业, 提 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实现城 乡协调发展,使该区域设施更加完善、
村庄布局 更加科学 合理 、生活更加 宽
级新农村建设规划都是与省市 “ 十 五” 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在内容设计
上从生产 发展 、生活 宽裕 、乡风文明 、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入手, 涵盏 社会 发展的方 方面 面 。在 方方面 面 的内容 中, 也要抓重点,抓农民最 关 心、 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 际问题, 省和 设区市一级重点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事业发展和环境整治等公共服务, 改善 农村 生产生活 环境 ,为农 村经济 发展提 供平台 。 县 ( 、 ) 新农村建设规划 要 市 区 级
立 足于县 域经济 发展实 力, 既要 区别 于 省市规 划的宏 观层面 , 又不失规 划 的高度 ,使规划 能有一 个张弛 有度 的
裕、 环境更加优美,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 化,使社 会主义新 农村建 设走在全 省 的前列。 山区资源型乡村, 要发挥当地 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主动承接 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辐 射,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成特色资源 形 加工、 绿色产品开发 、 旅游 生态经济为 主的产业特色,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壮
一
3O 发展研究 / 20 年 第 1 06 2期
维普资讯
地 利用总 体规划 、基础设 施建设 规划 相衔 接和配套,确保 规划的科学性。 村 镇级 新农村 建设 规划是在 省设 区市级和县 ( 区) 市、 级规划的指导下, 按照 县级 村庄 布局和产 业布局 ,细化 规划的内容使规划更加具体和更可操 作。因此村镇一级规划需要落实到专 项规划上,布置到具体的时间地点上。 村镇级规划要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出发 ,重点做 好村镇一 级产业 发展规 划,公共设施规划、 村庄规划。产业发 展规划 要 明确 本村镇 的主导产 业和一 至二个特 色产 业的发展 ,进行 相应 的 区域布 局,设 立年度 目标 以及 工作措 施。公共设施规划要在生产设施上注 意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水利设施建设 农业机 械化 、林 业生 态等基本 农 田建 设的规划布局,在农民生活设施上对 乡镇到村、 村到居民点 ( 公路建设 社) 和机耕道、人行便道建设进行合理规 划布局。村庄规划需要结合本地实际 及未 来发展 趋势,在 方便 农 民生产 生 活 的基 础上 ,按照 《 村庄 规划编 制导 则) ) 对集 中居 民点进行规划, 合理布局 集中居民点,积极鼓励和引导需要新 建住房的农民向规划点集中。
二 、个 性化 也体现 在区域差 异性
上
新农村建设要取得长效发展,则 需要一个体现区域差异的中长期规划 来指导 也就是说编制规划应当关注
区域差异 。
源优势的中小企业,与城市工业配套 的零部件生产,同时, 加强农村现代流 通体系建设。 在村庄建设布局上, 则需 要认真做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县域 村庄布局规划要与城镇体系规划、土
维普资讯
区域 发展
●蔡德 奇
许 赛缘
为适应 建设社 会主 义新农 村的需 要,当前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都在加 紧编制社 会主义新 农村 建设规 划 。但 不少地方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出现了 规划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并没有把 当地新 农村建设个 性化 的东 西突 出体 现出来 , 导致规划可操作性 不强 , 实施 起 来也存在很大 困难 。因此,新农村 建 设规划 需要个性 化 ,并且 要突 出个 性 化,才能体现出当地在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过程中的地方特 色,才能具有 典型性 和实用性 。 强调个性化, 需要从 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 。 个性 化首 先体现 在行政 层次 性上 社 会主义 新农 村建 设是一 项各级 政府和人 民群众共 同推进的系统 工程 ,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 中各 级所要关注 的重点是不 同的。 省和设区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对 比较宏观, 强调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