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立意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两者都是关系判断,所以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二、准确运用性质判断 1.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量项 性质判断的量项是表示被断定的思维对象的数量范围,有全称、 特称和单称三种情况。在使用时必须注意不要误用,尤其是特称判 断的数量范围不确定,它只断定了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对象是 “存在”的,究竟是一部分还是全部并没有精确指明,因此它在很多情 况下是很难满足实践需要的。可以选用表示比较准确的特称量项 的语词,如:“个别”“极少数”“大多数”等,使特称判断的量项在某种 程度上更加准确,以满足实践的需要,从而准确地运用判断。
此人请客失败,问题出在哪里?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


审题 审设问:本题考查如何准确运用性质判断。 审材料:材料阐述某人在请客时没有运用好关系判断的量项,结 果造成了别人的误解,请客失败。 定思路: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对象的数量范围)划分,直言判断分 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三种。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 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材料中 主客未到,应该说该人应该来却没有来;陪客走了,应该说此人不该 走却走了。这样主项明确,就不会造成误解。此人将特称判断误用 为全称判断,从而扩大了事物的范围,使别人造成误解。


2.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联项 性质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肯定 判断可以省略联项,否定判断不能省略联项。在实际运用中要特别 注意表达联项的语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例: “……不是……”是否定判断的联项,表达否定判断。 “……是不……”中的“是”是肯定判断联项,“不”是谓项中的一部 分,表明谓项是一个否定概念。 “……不是不……”是一个否定判断,不是人们常说的“双重否定 表肯定”的肯定判断。逻辑内容和逻辑形式不能混淆。 用反问句表达的判断,其联项应当与反问句的质相反。句中用 “是”,联项为“不是”;句中用“不是”,联项为“是”。
一、判断应恰当 1.判断的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逻辑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 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3.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 (1)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 (2)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 提示此外,在概念的搭配方面、在判断的联结方面也需恰当,否 则,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毛病。
一二三
4.判断的分类 (1)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 判断。 (2)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 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3)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一二三
二、“质”“量”应准确 1.直言(性质)判断的含义 直言(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 简单判断。 2.直言判断的结构 直言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四部分构成。




【变式训练1】 月亮绕着地球转,且与地球之间相距38万千米。
这是( )
A.一个性质判断
B.一个关系判断
C.两个性质判断
D.两个关系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关系判断。关系判断就是断定思维对象之间关系
的判断。“月亮绕着地球转”断定月亮与地球之间是“围绕”关
系,“月亮与地球之间相距38万千米”断定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关


一、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的区别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含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
义 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的判断
结 构
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
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 项三部分组成
依据判断的质分肯定判断和否
定判断
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
偶对称关系
种 依据判断的量分全称判断、特称
类 判断、单称判断
一二三
4.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的表现 (1)如果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与第三个对象 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 被称为传递关系。 (2)如果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时,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 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传递关系。 (3)如果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时,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 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 关系被称为偶传递关系。

间的关系
特别提醒(1)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2)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具有什么性质,也了解对象之间有 什么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例1】 “甲和乙是同案犯”与“甲和乙是盗窃犯”这两个判断
() A.都是关系判断 B.前者是关系判断,后者不是关系判断 C.都不是关系判断 D.前者不是关系判断,后者是关系判断
一二三
4.准确运用直言判断的要求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 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 误。
一二三
三、“关系”应明确 1.关系判断的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关系判断的结构 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3.对象之间关系对称性的表现 (1)如果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还 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对称关系。 (2)如果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 反对称关系。 (3)如果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 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偶对称关系。
3 恰当运用简单判断
1.知识目标 了解判断的含义、特征、意义;准确把握各种判断的具体类型。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提高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判断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对恰当运用简单判断的学习和 运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意识。
一二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案:(1)此人请客失败,问题出在他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不能如 实地反映事物的状态,最终造成误解。
(2)此人可以说“有的该来的没来”和“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思维拓展性质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 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 又称为直言判断。

两个标准交叉结合形成六种判 断
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 偶传递关系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 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与
必 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 其他事物有各种关系。人们在
要 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
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
性 “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 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
一二三
探究 怎样恰当地运用简单判断?恰当地运用简单判断有何意义? 提示:(1)要恰当地运用简单判断,一是判断应恰当;二是“质”与“量” 应准确;三是“关系”应明确。 (2)恰当地运用简单判断既可以弄清对象具有什么性质,也可以了 解对象之间具有什么关系,从而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这对于 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 尽的义务、维护合法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二三
3.直言判断的种类 (1)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划分, 直言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种。 (2)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对象的数量范围)划分,直言判断分为 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三种。 (3)从质和量结合上划分,直言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变式训练2】 下列各判断属于性质判断中的哪种类型? (1)全体同学都喜欢听她的课。 (2)难道你不想去吗? (3)赵刚的讲话对同学们启发很大。 (4)4/5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 (5)全班同学都不喜欢门卫老李。 (6)在今天的考勤中,一些同学迟到了。 答案:(1)全称肯定判断;(2)单称否定判断;(3)单称肯定判断;(4)特 称否定判断;(5)全称否定判断;(6)特称肯定判断。


特别提醒除此之外,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要避免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否则不能正确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 容易造成误解。


【例2】 某人请客,见主客迟迟未到,便焦急地说:“唉,该来的没 来。”来陪客的人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还未到,又有陪客 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的客人 都走了。此人傻了:“我错在哪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