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教师纠正性书面反馈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
拘泥课本,结合商务知识,授课更加灵活生动。

四、结论
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类型要富有创新创业商务实战经验,多数学生对学校的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和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能力满意度一般,学校仍急需通过中长期培训计划培养大批英语基本功好、通晓商务技能和知识、掌握先进教学方法的教师,形成了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通过考证、深造、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工作等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尽快完成教师语言商务双精通的蜕变。

在授课方式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半以上的学生喜欢双语授课,两成多的学生喜欢老师全英授课,增加语言输入。

可见全中文授课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不受学生欢迎,不能满足学生上课学习提升听说能力的需要,应尽量施行双语教学,学生学习条件好的班级,逐渐过渡为全英语授课。

最后,学生急需商务英语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的不断完善,增进各类商务课程的创新实践教学。

以上是对两所代表性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本专科授课情况的调查分析。

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商务英语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与学生培养息息相关。

从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各个层面不断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性和创新型,是新形势下学生对教师的迫切要求,也是商务英语教师双师型创新创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敏.“我国全程英语教育现状调查”各层次调查维度(草案).
[2]赵军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北京:中国外语,2006,5.
[3]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北京:中国外语,2009.
作者简介:赵越(1983-),女,汉族,山东邹平人,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山东协和学院教师,英语专业第一教研室负责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文体学。

国内外教师纠正性书面反馈述评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邢泽舟
【摘要】教师纠正性书面反馈一直是二语写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焦点,但纠正性书面反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是否有效目前尚在争议中。

本文系统共梳理了关于书面纠正性反馈有效性的争论以及国内外相关的实证研究,提出在教学上的启示。

【关键词】教师纠正性书面反馈 有效性 二语写作反馈被认为是二语写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过程教学法强调了反馈在两种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将反馈概念引入到写作教学中,书面反馈可分为纠正性反馈和非纠正性反馈两类。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纠错性反馈,纠错性反馈是指教师(或他人)对学生语言中出现的错误做出的反馈输入,写作教学中的反馈是指“读者给作者提供输入,目的是为作者修改自己的文章提供信息”。

教师书面纠正性反馈作为二语写作中被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反馈形式,在近三十年来获得了广泛研究。

但是直至现在关于书面纠正性反馈在二语学习中是否有用都尚未定论。

于是教师也就难以确定采用何种类型的书面反馈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二语写作能力。

本文拟对过去关于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以及何种类型的书面反馈在提高学生二语写作水平中最有效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给今后的研究和教学提出建议。

一、关于书面纠正性反馈有效性的争论
有关教师书面性反馈的研究迄今已有三十余年,但关于反馈的有效性,怎样进行有效的反馈以及对什么进行反馈等问题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

Truscott与Ferris的争论拉开了书面反馈有效性的争论的序幕。

Truscott(1996)认为书面纠正性反馈不仅无效甚至具有潜在的危害,不应应用于二语写作教学中。

Truscott(1996,2004)在实际操作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证明了其观点。

从实际操作来看,书面纠正性反馈涉及教师和学生双方。

首先,教师提供恰当和连贯性的反馈以及对错误进行恰当的元语言解释在实际操作中是存在困难的。

其次,学生很可能为了降低错误率而选择使用简单的语言形式。

从理论方面来看,Truscott认为使用书面纠正性反馈忽略了二语习得理论带来的一些启示。

错误纠正是简单的信息转换,而这与渐进和复杂的中介语的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Ferris(1999)不同意这种观点,Ferris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教师不需要做书面纠正性反馈。

虽然给学生提供纠正性书面反馈很费时,但Ferris相信以后的研究会证明书面纠正性反馈是有用的,尤其是用于纠正特定语言形式的错误。

还有不少研究也从多个角度证实了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并提供了纠正性反馈的种类以及呈现纠正性反馈的手段,如Chandler(2003),Bitchener(2005)。

近些年来国内也有不少关于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的研究,张萍、郭红梅(2007)的研究发现,教师通过间接反馈,即把学生作文中的错误标初来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陈晓湘、李会娜(2009)的研究也表明,书面纠正反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二语写作能力。

关于书面纠正性反馈是否有效目前尚无定论,有待于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研究去进一步证实。

二、关于何种书面纠正性反馈更有效的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就书面纠正性反馈进行了研究,书面纠正性反馈在减少二语学习者二语写作的语法错
- 21 -
- 22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
误、提高写作能力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二语写作中的书面纠正性反馈。

但是哪种反馈类型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习者写作能力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

目前,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伴反馈与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2.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的对比研究;3.聚焦反馈与非聚焦反馈的对比研究。

本文就这几种反馈类型的对比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分别进行阐述。

1.同伴反馈与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这一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反馈的有效性上。

杨苗(2006)的研究表明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在学生二语写作的提升上均有作用,相比于同伴反馈,教师反馈更注重词句的修改。

关于这两种类型的反馈互补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于书林(2013)提出将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相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二语写作教学。

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如果能同时使用这两种反馈方式,使二者相辅相成,不仅能提高学生二语写作水平,还能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

2.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对比研究。

根据反馈的明晰度分类,纠错性反馈又分为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两种类型。

直接反馈是指在语言错误的位置或附近直接给出正确的语言形式,直接反馈的形式有删减或添加词、短语,标出错误的地方并给出正确的形式和结构等。

间接反馈即教师通过某些方式提示学生错误但不给出正确语言形式,使学生意识到错误并自行纠正。

间接反馈的反馈形式有错误处元语言提示、标注错误位置、划出含有错误的句子、每行错误总数提示。

目前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间接反馈比直接反馈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Ferris(2000)的实验结果表明教师按照标准编码错误的间接性反馈,即便教师没有明确标出错误的位置,学生也可以独立对错误进行解码并改正。

但有些研究者却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相比间接反馈,直接反馈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有显著表现。

Ferris(1995)发现学生利用直接反馈要比利用间接反馈更有效,主要原因是学生利用直接反馈时只要把教师给出的修改抄写下来即可。

但Ferris 发现从长期来看,间接反馈更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有一些研究者认为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没有明显区别。

Semke(1984)的研究发现直接纠正反馈,直接纠正和内容评论反馈相结合反馈,间接反馈四种反馈类型对于内容评论反馈是不存在区别的。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选择反馈形式时要综合教学目标、学生的目标与水平以及学生特征,选择最有效的反馈形式。

3.聚焦与非聚焦反馈的对比研究。

聚焦与非聚焦反馈也就是全面纠错和有选择的纠错,关于这两种纠错方式,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Lee(2008)的研究表明虽然香港的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教师进行有选择的纠错,但教师迫于来自学生家长、校领导以及学生本人的压力,还是会选择全面纠错,因为如果进行有选择的纠错,就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纠错分为有重点的纠错和无重点的纠错两种。

有重点的
纠错是指选择性地纠正一些错误而忽视另外一些错误;无重点的纠错是纠正学生作文中所有的错误。

可以看出,目什么类型的书面纠正性反馈是能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尚无肯定答案,每种形式的反馈都还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三、总结与启示
书面纠正性反馈是否有效,什么类型的书面纠错性反馈最有效,目前仍在争论中,但教师书面纠正性反馈能提高修订后的作文质量是毋庸置疑的,还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关于何种反馈类型最为有效的研究,研究者尚未将学习者自身的特点和语言因素等考虑进去,因此,未来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Keh,C.L.Feefback in the writing process:a model and methods for inplemenation[J].ELT journal,1990,(44):294-304.
[2]Truscott,J.The case against grammar correction in L2 writing classes[J].Language Learning,1996,(46):327-369.
[3]Truscott,J.Dialogue:Evidence and conjecture on the effects of correction:A response to Chandler[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4,(13):337-343.
[4]Ferris,D.R.The case for grammar correction in L2 writing classes:A response to Truscott(1996)[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9(1):1-11.
[5]Bitchener J,Young S & Cameron D.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rrective feedback on ESL student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5,14(3):191-205.
[6]郭萍,张红梅.大学英语作文反馈的必要性及方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7,(3):66-69.
[7]陈晓湘,李会娜.教师书面修正性反馈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5):351-358.
[8]杨苗.中国英语写作课教师反馈和同侪反馈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06(3):293-301.
[9]于书林.教师反馈与同伴反馈-社会文化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差异与融合[J].现代外语.2013(1):70-76.
[10]Ferris,D.R.&S.J.Chaney&K.Komura&B.J.Roberts&S.McKee.Perspectives,problems and practices in treating written error[P].Colloquium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TESOL Convention,Vancouver,B.C.,2000.
[11]Ferris,D.R.Teaching ESL composition students to become independent self-editors[J].TESOL Journal,1995,(4).
[12]Chandler J.The efficacy of various kinds of error feedback for improvement in the accuracy and fluency of L2 student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3,12(3):267-296.
[13]Semke,H.The effects of red pen.Foreign Language Annals[J]. 1984,17,195-202.
[14]Lee,I Student reactions to teacher feedback in two HongKong secondary classroom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8,(17):144-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