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汲浪的技艺水准和艺术审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紫砂壶"汲浪〃的 技艺水准和艺术审美高俊
【摘要】宜兴的紫砂艺人充分地利用紫砂的优势,把自己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都注入 紫砂壶之中,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惊喜。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 紫砂作品《汲浪壶》,浅黄色的色泽非常的隽永典雅,而内 在的设计其实是比较的生动,向我们传递出来的是龙在水中 潜游汲水,追逐浪花的形象,又有着三汲浪花,鱼跃龙门的 登第之喜。
作者用抽象的紫砂设计语言不仅仅展示了高超的 紫砂技艺,同时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紫砂艺术审美,把大巧不 工、大象无形的理念阐释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紫砂壶:汲浪;技艺水准;艺术审美
提到紫砂艺术,我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它也是属 于陶瓷类,区别于一般玻化程度比较高的陶瓷器具,紫 砂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存在形式,其中的奧秘主要就 集中在紫砂原矿。
紫砂的产地宜兴位于天目山余脉和太湖水域交汇的地方,泥料之中富含石英、云母和铁质等 等矿物元素,形成了天然的气孔,在经过高温烧制之后,又结晶而成第二道气孔,所以我们常说的紫砂的“双透气孔结构”就是这么形成的。
良好的透气性使得 紫砂壶成为了广大壶友最为喜欢的茶具,可以最大程度 上发挥出茶叶本来的滋味,而旦没有熟汤味,就算放上 一两个礼拜,茶底也不会发霉。
宜兴的紫砂艺人充分地 利用了紫砂的优势,把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都注入紫砂壶之中,使得看起 来一把灰头土脸、盈盈一握的紫砂壶之中,蕴含着大大 的乾坤,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惊喜。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汲浪壶》就是把紫砂经典的光 素特征和筋纹的浪花形态结合起来,给大家呈现出耳目 一新的感觉,同时此壶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之中,参考 了许多紫砂造型设计非常有名的作品,诸如:仿古如 意、莲子壶等等,把它们融会贯通以后,用自己理解的 紫砂艺术理念重新构建新的器型,于是从浪花的抽象之 中,取名“汲浪”,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韵味和 内涵。
此壶壶身圆润饱满,壶身筋纹勾勒,浪花卷卷,三层重叠,看起来有着一浪高过一浪的视觉体验,壶嘴 弯流,上面纹理清晰,细节处理到位,出水非常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也是龙行设计,圈卷自然,端握舒 适,壶口外卷,形成很好的层次感,给人以精致巧妙的 感觉,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设计也是龙行,和壶把巧妙地融合起来,呈现出游
龙戏水的姿态。
欣赏此壶,我们最主要的是体会不同线
条之间的联系,在交错纵横之中依然保持了简约的特
质,使得紫砂最基本的特点被很好地保留下来。
从整体
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汲浪壶》,浅黄色的色泽非常的
隽永典雅,而内在的设计其实是比较的生动,向我们传
递出来的是龙在水中潜游汲水,追逐浪花的形象,又有
着三汲浪花,鱼跃龙门的登第之喜。
作者用抽象的紫砂
设计语言不仅仅展示了高超的紫砂技艺,同时呈现出无
与伦比的紫砂艺术审美,把大巧不工、大象无形的理念
阐释得淋漓尽致。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汲浪,平地一
声雷。
”这是北宋诗人汪洙《神童诗》之中的描述,禹
门,即龙门。
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北黄河流经处,在民间
传说中是大禹在治水时幵凿。
此处水流湍急,相传鱼若
逆水游上就能变成龙。
唐代以后将科举考试中选比喻为
登龙门。
三汲浪指的是三次跃出波浪。
比喻在乡试、会
试、殿试中屡次中选。
所以汲浪之意除了本来的字面意
思之外,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把这种吉祥寓意融
合在紫砂壶之中,是宜兴的紫砂艺人在创作的过程之中
经常用到的手法。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文明
之中,对于我们影响非常之大的故事和传说不胜枚举,
鱼跃龙门可以说是其中之一,也是我们无数学子梦寐以
求的目标,在今天依然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年寒窗
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曰可以三重汲浪,考上理想的大
学,找到满意的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么?我的这件紫
砂作品《汲浪》就是把这几种元素都结合起来,采用了
传统的紫砂光素器的简约形态,运用流畅的线条和別具
一格的创意,赋予了这件作品不同凡响的文化韵味和吉
祥内涵,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同时,更够更加体会到作
者超然的艺术审美和文化追求。
结语:通过紫砂艺术,我们不仅仅可以更好地体会
到喝茶的乐趣之所在,同时也能够更多地感受到中国传
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在今日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
中,一切都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潮流一去不复返了,紫
砂作为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一直延续到今天,非常的难
能可贵,我们广大的紫砂艺人需要更多的热情来投入到
紫砂艺术之中,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也是文化的世代传
承。
【参考文献】
[1]吕国平《饮泉汲源当思感恩一一浅述紫砂壶“井方”的
创意构想》
[2】曹君《茶文化视角下的紫砂壶艺术设计硏究》
CERAMICS SCIENCE & ART |
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