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重点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化学重点知识点
【导语】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
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它是一
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绩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
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情势。

本篇文章是作者为您整
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重点知识点》,供大家鉴戒。

【性质活泼的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不易溶于水。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
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
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4Al+3O2==2Al2O3
碳C+O2==CO2
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奇妙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处: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形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处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约占空气体积的4/5和1/5。

按体积分数运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二、空气中氧气百分含量测定实验
1.实验原理——燃烧法:
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而无气体生成,因此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肯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刻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4)红磷燃烧停止,渐渐白烟消逝,等瓶内复原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1)红磷燃烧时发黄白光,放热并产生大量的白烟。

(2)打
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剩余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

三、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和烟尘。

2.危害:
①严重侵害人体的健康;
②影响作物的生长;
③破坏生态安稳;
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改进环境状态;
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空气日报质量:空气日报质量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重要污染物”(重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态”等。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水+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并加热)-→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分解反应
(1)是基本反应类型
(2)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高锰酸钾
2、操作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装药品
(3)定:固定试管
(4)点:点燃酒精灯
(5)收:收集氧气(利用排水法)
(6)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避免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4)试管内的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便于气体排出】
(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刚产动气泡不能立刻收集。

【这时产生的气泡是试管和导管内排出的空气。

如果收集,则收集的气体(氧气)不纯】
(6)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避免加热时高锰酸钾的粉末进入导管,使水槽中的水变红】
(7)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避
免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六、氧气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
是二者的根本区分。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便宜易得的原料。

第一种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
气变为液态。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形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

通常我们把氧气储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第二种制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
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